正在阅读:

在孤独中快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孤独中快乐

无法享受孤独的人是悲哀的。他们往往用脾气、不安、暴躁的情绪来掩盖自己内心最为脆弱的角落。面对这些不良的情绪,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大起来。

文丨漠漠河的歌

我记得小时候是很害怕孤独的。许是幼年时太过于依赖母亲吧?每当母亲不在家里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哭,然后在姐姐的安慰下止住哭声等待母亲到来。这个时候姐姐总是想出各种方法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忘记母亲不在家里这件事。这对于当年的姐姐来说确是一种挑战,因为一旦无法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开始哭,她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我童年每个孤独的时刻里,印象中总是满桌子的手工作品,譬如纸飞机、纸轮船、剪贴画以及烤箱里用葡萄干烤出来的面包。

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习惯了独处。仿佛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和我没有丝毫的关系。我真无法想象身边的一些朋友在家里待上两个小时以上都足以让他发疯。大多数人因为害怕孤独,所以总想着各种方法来“合群”,似乎合群了就不再孤单了。可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孤独的时候是在所难免的,当没有一个好的机会去合群的时候,孤独仿佛变成了困扰自己的恶魔,甚至比一场噩梦还要可怕。

阿桑说的很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现在的我每当找到一些独处的时间仿佛就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无边无际的快乐。可是,现实的洪流总是喜欢把我从一个人的狂欢中带入一群人的热闹里。虽然在人群中看似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快乐,可是每每散场之后,那份零落孤独之感才最是让人难以接受。

人是习惯于掩饰自己的动物,往往自己最缺乏的东西总要虚张声势来掩盖他。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往往见到人叫得最凶的狗其实最不容易咬人,咬人的狗往往是不动声色的跑过来咬上你一口;脾气大的人其实内心格外的胆小脆弱,平时看起来没有丝毫脾气的人其实内心才最为坚强。

我曾经见过一头非常凶猛的狗,当他对着我狂叫的时候我便拿了棍子去打他,那狗一溜烟儿跑得比兔子还快;也曾遇见过一个非常怕狗的朋友,每次走到大街上见到狗总是躲在我的身后。可是这位朋友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大的脾气。很多事情稍微不满意就会发脾气,我常常以为脾气如此之大的人是不怕什么的,后来我才发现他什么都怕。比如不敢一个人独处,走在路上怕狗咬、晚上睡觉把门里里外外都要锁上一遍,去海边游泳还没游到三米深的地方就跑去坐到海滩边,当我继续往更深处游去的时候,他会着急的喊我回去岸边。美其名曰风急浪高、安全为是。

可见,无法享受孤独的人是悲哀的。他们往往用脾气、不安、暴躁的情绪来掩盖自己内心最为脆弱的角落。面对这些不良的情绪,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大起来。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孤独而焦虑不安、更不会为了生活中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乱发脾气。除此之外,孤独也是一种修行的极佳方式。能够适应孤独的人一定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但是在外界环境适应很好的人并不一定能适应孤独。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人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也是一种不安和自我掩饰的催生物,并不是由自己强大的内心所产生的。

文革的时候,有很多知青被分配到边远的地方。后来统计发现,一大部分人们的死亡并不是因为没有食物,而是死于无法长期忍受孤独。

学会享受孤独应该是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培养了一大批没有内心世界的人走向社会。这些人往往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凡事都喜欢“靠”,靠父母、靠政府、靠企业,一旦“靠”不住就开始怨恨父母、怨恨政府、怨恨社会。由此,做出一些类似新闻中自杀、投毒等惨绝人性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目前学校教育中内心素质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

若是走入社会的精英们都接受过使内心强大的素质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些创造性人才,摆脱“靠”的枷锁,也就不会有那些“啃族”家族式的出现了。唯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的走向独立、自主、富强的道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孤独中快乐

无法享受孤独的人是悲哀的。他们往往用脾气、不安、暴躁的情绪来掩盖自己内心最为脆弱的角落。面对这些不良的情绪,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大起来。

文丨漠漠河的歌

我记得小时候是很害怕孤独的。许是幼年时太过于依赖母亲吧?每当母亲不在家里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哭,然后在姐姐的安慰下止住哭声等待母亲到来。这个时候姐姐总是想出各种方法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忘记母亲不在家里这件事。这对于当年的姐姐来说确是一种挑战,因为一旦无法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开始哭,她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我童年每个孤独的时刻里,印象中总是满桌子的手工作品,譬如纸飞机、纸轮船、剪贴画以及烤箱里用葡萄干烤出来的面包。

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习惯了独处。仿佛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和我没有丝毫的关系。我真无法想象身边的一些朋友在家里待上两个小时以上都足以让他发疯。大多数人因为害怕孤独,所以总想着各种方法来“合群”,似乎合群了就不再孤单了。可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孤独的时候是在所难免的,当没有一个好的机会去合群的时候,孤独仿佛变成了困扰自己的恶魔,甚至比一场噩梦还要可怕。

阿桑说的很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现在的我每当找到一些独处的时间仿佛就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无边无际的快乐。可是,现实的洪流总是喜欢把我从一个人的狂欢中带入一群人的热闹里。虽然在人群中看似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快乐,可是每每散场之后,那份零落孤独之感才最是让人难以接受。

人是习惯于掩饰自己的动物,往往自己最缺乏的东西总要虚张声势来掩盖他。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往往见到人叫得最凶的狗其实最不容易咬人,咬人的狗往往是不动声色的跑过来咬上你一口;脾气大的人其实内心格外的胆小脆弱,平时看起来没有丝毫脾气的人其实内心才最为坚强。

我曾经见过一头非常凶猛的狗,当他对着我狂叫的时候我便拿了棍子去打他,那狗一溜烟儿跑得比兔子还快;也曾遇见过一个非常怕狗的朋友,每次走到大街上见到狗总是躲在我的身后。可是这位朋友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大的脾气。很多事情稍微不满意就会发脾气,我常常以为脾气如此之大的人是不怕什么的,后来我才发现他什么都怕。比如不敢一个人独处,走在路上怕狗咬、晚上睡觉把门里里外外都要锁上一遍,去海边游泳还没游到三米深的地方就跑去坐到海滩边,当我继续往更深处游去的时候,他会着急的喊我回去岸边。美其名曰风急浪高、安全为是。

可见,无法享受孤独的人是悲哀的。他们往往用脾气、不安、暴躁的情绪来掩盖自己内心最为脆弱的角落。面对这些不良的情绪,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大起来。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孤独而焦虑不安、更不会为了生活中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乱发脾气。除此之外,孤独也是一种修行的极佳方式。能够适应孤独的人一定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但是在外界环境适应很好的人并不一定能适应孤独。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人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也是一种不安和自我掩饰的催生物,并不是由自己强大的内心所产生的。

文革的时候,有很多知青被分配到边远的地方。后来统计发现,一大部分人们的死亡并不是因为没有食物,而是死于无法长期忍受孤独。

学会享受孤独应该是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培养了一大批没有内心世界的人走向社会。这些人往往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凡事都喜欢“靠”,靠父母、靠政府、靠企业,一旦“靠”不住就开始怨恨父母、怨恨政府、怨恨社会。由此,做出一些类似新闻中自杀、投毒等惨绝人性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目前学校教育中内心素质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

若是走入社会的精英们都接受过使内心强大的素质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些创造性人才,摆脱“靠”的枷锁,也就不会有那些“啃族”家族式的出现了。唯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的走向独立、自主、富强的道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