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报道
今年一批白马纷纷倒下后,市场怀疑海康威视会成为下一个“大雷”。日前,新出炉的半年报打破了悲观预期,尽管增速放缓, 但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来看,业绩呈“V”字反弹,有了明显的改观。
日前,海康威视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其营业收入为239.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17亿元,同比增长1.67%;公司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6.33%,同比增长1.83%。
相对于其他年份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下滑,但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大幅改观。第二季度营收140亿,同比增长21.46%;净利润26.81亿,同比增长14.98%。而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17%,净利润同比下滑15.41%。
海外业务负增长 货存加大以应对不确定性
海康威视是一家专业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根据IHS报告,海康威视已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22.6%的视频监控市场份额。在A&S《安全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海康威视连续3年蝉联全球第一位。
从过去9年的数据来看,海康威视的营收及扣非利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其中,营收平均增速在40%左右。然而,今年4月份披露的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报却不尽人意。2018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双双创下近9年来最低水平,第一季度利润更是负增长。尤其是海外业务的负增长拉低了整体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海康威视海外业务方面,2019年上半年营收69.43亿,同比增长10.29%,增速回落5%左右,相对去年增速明显放缓,这和海外市场形势有较大关系,美国出口管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发达国家市场的连锁反应导致。
其中,美国市场营收是呈现比较明显的负增长趋势,海外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值得一提的是,海康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了对美国业务抱较为悲观的态度。
此前,2018年年报披露时,对于低海外市场增速,海康威视高层接受采访称,不同国家对新技术接收的程度、对政府投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中国政府会更为进取一些,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会更大;海外发达国家则是保持相对平稳的节奏和推进力度;其他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国家的投入会激进一些,但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对增速贡献没有那么大。西方一般更注重个人自由、隐私,而东方更注重安全,所以会存在各个地区、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安全的认可程度不一。
今年早些时候,有外媒报道,美政府将考虑将海康威视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购买美国技术。这让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忧: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美国芯片断供。对此,海康威视也迅速做了回应,称美国约占整个海康收入的6%,影响不大;且目前的芯片美国供应商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供应商来自中国国内。
从海康威视这次发的半年报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原材料采购的变化明显。上面的图是18年年报披露的原材料的情况,下面是19年中报披露的原材料的情况,增长了接近一倍。这是海康威视对于美国可能会对其禁运做的一个物料上的准备,增加应对不确定风险的弹性。
业务创新,打造发展新动能
就业务分布而言,第二季度PBG业务(政府业务)企稳,EBG业务(大企业客户业务)快速增长。
PBG业务企稳和安防招标的回暖有关,第一季度除“雪亮工程”仍然在大力推进外,其他政府招标多呈停滞状,市场不景气。第二季度,很多地级市如遵义,金华等都启动了相关工程招标,市场开始回暖。
对于EBG业务增速较快,海康威视在业绩沟通会上解释称,EBG业务的需求来源很广,而且很多都是以前没有关注过的。比如现在垃圾分类带来了垃圾摆放箱周围的监控探头需求。
报告显示,海康威视优化重组了PBG(公共服务事业群)、EBG(企事业事业群)和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有效协同内部资源,根据客户差异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各分公司向省级业务中心转型,与总部实现差异化协同。有研报认为,将资源配置倾斜在能最快响应客户需求的前线,以省级业务中心作为客户需求响应的前台,更加贴近用户和市场。
此外,海康威视在业务创新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从具体业务来看,前、后端产品,中心控制产品和工程施工及其他仍占据营收的92.8%,但智能家居业务同比增长达到56.92%,占公司总营收4.76%,而包括创新业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技术、海康微影、海康存储以及海康慧影等相应业务的其他创新业务也同比增长54.84%,占公司总营收2.46%。
海康威视在半年报中表示:海康威视萤石业务、机器人业务持续盈利,汽车电子、存储业务等其他创新业务快速成长,逐渐成为海康威视长期发展的新动能。
在智能制造浪潮下,海康也早早布局寻求转型,动作频频。
萤石成立于2013年,是海康威视旗下的安全生活业务品牌,产品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民用安防以及视频等,从摄像头、智能门锁等智能单品及套装,到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全屋智能系统和应用APP,萤石基于核心的视频AI技术,实现了从单品、系统到平台的多重智能应用。
作为海康威视的内部创新项目,萤石虽然成立至今才6年时间,但已连续两年赢利,去年全年营收超过16亿元,业务覆盖五大洲近150个国家。
海康威视在2014年成立了机器视觉业务部,并于2016年正式成立海康机器人。
4月18日,海康机器人与寰易集团子公司——深圳市荣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无人机及智能化应用”,在消防救援、智慧水域救援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造无人机产品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5月6日,海康机器人与日日顺物流达成“智能装备技术及应用”的战略合作。双方完善与创新物流产品及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加快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5月9日,海康机器人与广东诚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警用无人机、应急救援、链路传输及河长制应用”展开深度合作,打造无人机产品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在AI落地、视频物联网边界不断外延的情况下,为了转型,海康威视在研发投入上也可谓大手笔:2019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25.05亿元,同比增长30.96%,是除所得税外所有费用中增速最高的。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人民币,与2017年相比增长近250%,部分头部安防厂商AI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从约4%提升至超过8%,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3亿元人民币。整个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此时,海康威视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止商汤、旷视、云从和依图等独角兽创业公司,还包括华为和BAT等科技巨头。与其他三类玩家不同,海康等传统安防公司的优势在于供应链与产品,运维和渠道等,但短板是缺乏高端芯片能力。
2019年是海康威视智能化的落地执行之年,能否通过业务创新,打造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还有待市场进一步考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