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出演漫威辱华大反派?梁朝伟你疯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出演漫威辱华大反派?梁朝伟你疯了吗

这是令人完全无法理解,完全不可接受的一件事。

文|电影头条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想必大家都被漫威在圣迭戈漫展上发布的一系列消息刷了屏。

其中最受国人瞩目的新闻,非第一部华人英雄单人片《上气》莫属。

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并不是上气本人,而是大反派——

满大人(The Mandarin)和他的扮演者,梁朝伟。

刘嘉玲:期待!

华人主演漫威大片?

刘亦菲后又一个惊天大饼?

大饼倒是真的大饼,只不过是个惊天大毒饼。

梁朝伟本人并未出席漫威活动现场,条姐也就对影帝出演这个角色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

但如果,影帝是在清楚这一角色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做出这一选择,那他可真是瞎了眼。

为什么这么说?

这关系到“满大人”从何而来,事实上代表着什么的问题。

事情要“黄祸论”讲起。

“黄祸论”(yellow peril),是西方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欧洲殖民帝国与美国对亚洲民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理论。

它宣扬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

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4世纪西迁至欧洲的匈人。

在人种学上,“黄祸论”认为英国人和英裔美国人、现代日尔曼人的平均脑容量最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中国人和美洲黑人是劣等民族,只能由欧美优秀民族来统治。

它极端粗野、蛊惑人心、歪曲事物本质,本质上,是帝国主义控制公众舆论、制造焦虑的一种宣传手段。

“黄祸”在西方的流行,实际影响到欧美普遍兴起排华运动: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

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石泉城发生屠杀华工事件,28名华工被杀死,受伤不计;

1887年地狱谷屠华事件,杀死三十几名华工,他们全被砍下头颅尸体抛入水中......

1912年,清朝灭亡,1913年,一位名为萨克斯·罗默的英国小说家精准踩中西方公众对“黄祸”的焦虑和恐惧,创作了长篇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迷》。

这就是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中国大反派——傅满洲的首次登场。

洛莫尔在回忆自己最初的创作动机时说:

“1912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依旧在坊间流行,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洛莫尔所说的谋杀案,指1911年伦敦东头的一桩团伙犯罪案,据说与当地华人黑社会有关。

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傅满洲,就这样作为“黄祸”的拟人化形象诞生了。

傅满洲在当时的西方有多受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光以他为名的电影,就拍了十几部。

《傅满洲的鼓》《傅满洲的新娘》《傅满洲的秘密》《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的奸计》《傅满洲的复仇》《傅满洲的血》……

要不是后来美国华裔发动抵制傅满洲运动,迫使全美电视网最终妥协,颁布禁令禁止傅满洲再出现在全美电视网中,哪天拍出个《傅满洲的脚指甲》都不会奇怪。

傅满洲,固然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一个虚拟形象,但电影本身作为一种极其强势的传播媒介,本就会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来自于描写傅满洲的这些愚蠢的电影。

那,傅满洲又是怎么跟漫威扯上关系的?

1970年,小说作者萨克斯·罗默去世,版权主要卖给影视,对漫画的版权不怎么重视。傅满洲得以在漫威1973年12月的特刊中首次登场,以“上气”父亲的身份出现。

在漫画中,傅满洲更加丑陋、阴险、恶毒、龌龊、刻板,以至于儿子上气在被西方人“点化”后怒而杀父,这才跻身被西方世界承认的超级英雄行列。

说白了,漫威之所以引进这一爆款形象,就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排华心理,说到底依然是偏见和歧视的产物。

1983年,随着作者道格·莫恩(Doug Mounch)的离开,上气的漫画被取消,漫威与罗莫的版权协议也被终止。

因为复杂的版权和商标问题,“傅满洲”不再出现。

但这并不代表着,漫威完全放弃了这个深入人心的反派。

从1912年到1983年 ,横跨文学-影视-漫画,我们可以看到,“傅满洲”的形象是逐渐变化完整的。

从一开始只是一个瘦高秃头、面目阴险的满清官员,到在电影中被加上了八字胡,到漫威给他加上满清辫子,这个形象从头到尾,都是在西方人对中国人无知的扭曲和丑化中诞生的。

而这个形象是在传播上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他的八字胡都有了专有名称:“傅满洲胡”(“Fu Manchu moustache”),和他相关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加勒比海盗》中周润发饰演的反派,就有着标志性的傅满洲胡和尖指甲

它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是“黄祸论”的畸形产物,是种族歧视的恶毒回音。

傅满洲不再出现在漫威漫画中,脱胎于这一形象的“Zheng-zu”“满大人”……取而代之。

满大人之于傅满洲,正如沙赞之于惊奇队长,鲁迅之于周树人。

这次的电影《上气》,问题不在于梁朝伟角色的名字是不是傅满洲,而是,不论“出淤泥而不染”“大义灭亲”的上气,还是形象、名字、设定完全脱胎于傅满洲的“满大人”,都是傅满洲这一符号的延续,换句话说,是极端种族主义的回响。

西方媒体,对此同样心知肚明。

《泰晤士报》在7月20日的报道《上气:漫威冒着激怒中国人的危险带回了傅满洲》中写,“漫威这一举动,是将傅满洲这一具有“种族主义色彩和攻击性”的刻板形象带回人们的视线。”

事到如今,可能还会有人找补:

对于漫威这样把政治正确写在脑门上的公司,在电影还没出来前,将《上气》盖棺定论为辱华,是否为时过早?

说实话,条姐也不认为漫威会蠢到直接沿用傅满洲形象,明晃晃得罪全球第二大票仓。

但别忘了。

西方电影里的中国,永远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

这些电影里的价值观,永远是西方人借中国这一形象的壳子,想要输送的属于西方的价值观。

说到底,都是市场考量。

曾经的傅满洲如此,现在的上气也是如此。

在了解上气是在弑父才被接纳为“英雄”的设定之后,大家冷静思考,不难发现上气这个人物背后,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最后。

为什么不是抵制漫威,而先把梁朝伟拉出来痛打?

因为——

西方在特殊历史时期幻想出来的中国,是一回事。

西方把这个幻想中的中国,以极其强势的文化输出力量传播到全世界,是另一回事。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必然性。我们通过自身努力,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假以时日,它们都是能够被扭转的事。

而你。

一个国民好感度无人出其右,被影迷奉为无冕之王的梁朝伟。

出演这个想象中的、落后于时代的、被扭曲被丑化的、煽动仇恨的中国?

则是令人完全无法理解,完全不可接受的一件事。

令人失望。

不可理喻。

不可原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漫威

4.4k
  • 漫威与《复仇者联盟》大反派“征服者康”演员中止合作,后者被判袭击和骚扰罪
  • 《银河护卫队3》国内冲击5亿票房,或是“漫威电影宇宙”的最后高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出演漫威辱华大反派?梁朝伟你疯了吗

这是令人完全无法理解,完全不可接受的一件事。

文|电影头条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想必大家都被漫威在圣迭戈漫展上发布的一系列消息刷了屏。

其中最受国人瞩目的新闻,非第一部华人英雄单人片《上气》莫属。

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并不是上气本人,而是大反派——

满大人(The Mandarin)和他的扮演者,梁朝伟。

刘嘉玲:期待!

华人主演漫威大片?

刘亦菲后又一个惊天大饼?

大饼倒是真的大饼,只不过是个惊天大毒饼。

梁朝伟本人并未出席漫威活动现场,条姐也就对影帝出演这个角色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

但如果,影帝是在清楚这一角色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做出这一选择,那他可真是瞎了眼。

为什么这么说?

这关系到“满大人”从何而来,事实上代表着什么的问题。

事情要“黄祸论”讲起。

“黄祸论”(yellow peril),是西方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欧洲殖民帝国与美国对亚洲民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理论。

它宣扬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

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4世纪西迁至欧洲的匈人。

在人种学上,“黄祸论”认为英国人和英裔美国人、现代日尔曼人的平均脑容量最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中国人和美洲黑人是劣等民族,只能由欧美优秀民族来统治。

它极端粗野、蛊惑人心、歪曲事物本质,本质上,是帝国主义控制公众舆论、制造焦虑的一种宣传手段。

“黄祸”在西方的流行,实际影响到欧美普遍兴起排华运动: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

1885年,美国怀俄明州石泉城发生屠杀华工事件,28名华工被杀死,受伤不计;

1887年地狱谷屠华事件,杀死三十几名华工,他们全被砍下头颅尸体抛入水中......

1912年,清朝灭亡,1913年,一位名为萨克斯·罗默的英国小说家精准踩中西方公众对“黄祸”的焦虑和恐惧,创作了长篇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迷》。

这就是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中国大反派——傅满洲的首次登场。

洛莫尔在回忆自己最初的创作动机时说:

“1912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依旧在坊间流行,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洛莫尔所说的谋杀案,指1911年伦敦东头的一桩团伙犯罪案,据说与当地华人黑社会有关。

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傅满洲,就这样作为“黄祸”的拟人化形象诞生了。

傅满洲在当时的西方有多受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光以他为名的电影,就拍了十几部。

《傅满洲的鼓》《傅满洲的新娘》《傅满洲的秘密》《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的奸计》《傅满洲的复仇》《傅满洲的血》……

要不是后来美国华裔发动抵制傅满洲运动,迫使全美电视网最终妥协,颁布禁令禁止傅满洲再出现在全美电视网中,哪天拍出个《傅满洲的脚指甲》都不会奇怪。

傅满洲,固然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一个虚拟形象,但电影本身作为一种极其强势的传播媒介,本就会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来自于描写傅满洲的这些愚蠢的电影。

那,傅满洲又是怎么跟漫威扯上关系的?

1970年,小说作者萨克斯·罗默去世,版权主要卖给影视,对漫画的版权不怎么重视。傅满洲得以在漫威1973年12月的特刊中首次登场,以“上气”父亲的身份出现。

在漫画中,傅满洲更加丑陋、阴险、恶毒、龌龊、刻板,以至于儿子上气在被西方人“点化”后怒而杀父,这才跻身被西方世界承认的超级英雄行列。

说白了,漫威之所以引进这一爆款形象,就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排华心理,说到底依然是偏见和歧视的产物。

1983年,随着作者道格·莫恩(Doug Mounch)的离开,上气的漫画被取消,漫威与罗莫的版权协议也被终止。

因为复杂的版权和商标问题,“傅满洲”不再出现。

但这并不代表着,漫威完全放弃了这个深入人心的反派。

从1912年到1983年 ,横跨文学-影视-漫画,我们可以看到,“傅满洲”的形象是逐渐变化完整的。

从一开始只是一个瘦高秃头、面目阴险的满清官员,到在电影中被加上了八字胡,到漫威给他加上满清辫子,这个形象从头到尾,都是在西方人对中国人无知的扭曲和丑化中诞生的。

而这个形象是在传播上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他的八字胡都有了专有名称:“傅满洲胡”(“Fu Manchu moustache”),和他相关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加勒比海盗》中周润发饰演的反派,就有着标志性的傅满洲胡和尖指甲

它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是“黄祸论”的畸形产物,是种族歧视的恶毒回音。

傅满洲不再出现在漫威漫画中,脱胎于这一形象的“Zheng-zu”“满大人”……取而代之。

满大人之于傅满洲,正如沙赞之于惊奇队长,鲁迅之于周树人。

这次的电影《上气》,问题不在于梁朝伟角色的名字是不是傅满洲,而是,不论“出淤泥而不染”“大义灭亲”的上气,还是形象、名字、设定完全脱胎于傅满洲的“满大人”,都是傅满洲这一符号的延续,换句话说,是极端种族主义的回响。

西方媒体,对此同样心知肚明。

《泰晤士报》在7月20日的报道《上气:漫威冒着激怒中国人的危险带回了傅满洲》中写,“漫威这一举动,是将傅满洲这一具有“种族主义色彩和攻击性”的刻板形象带回人们的视线。”

事到如今,可能还会有人找补:

对于漫威这样把政治正确写在脑门上的公司,在电影还没出来前,将《上气》盖棺定论为辱华,是否为时过早?

说实话,条姐也不认为漫威会蠢到直接沿用傅满洲形象,明晃晃得罪全球第二大票仓。

但别忘了。

西方电影里的中国,永远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

这些电影里的价值观,永远是西方人借中国这一形象的壳子,想要输送的属于西方的价值观。

说到底,都是市场考量。

曾经的傅满洲如此,现在的上气也是如此。

在了解上气是在弑父才被接纳为“英雄”的设定之后,大家冷静思考,不难发现上气这个人物背后,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最后。

为什么不是抵制漫威,而先把梁朝伟拉出来痛打?

因为——

西方在特殊历史时期幻想出来的中国,是一回事。

西方把这个幻想中的中国,以极其强势的文化输出力量传播到全世界,是另一回事。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必然性。我们通过自身努力,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假以时日,它们都是能够被扭转的事。

而你。

一个国民好感度无人出其右,被影迷奉为无冕之王的梁朝伟。

出演这个想象中的、落后于时代的、被扭曲被丑化的、煽动仇恨的中国?

则是令人完全无法理解,完全不可接受的一件事。

令人失望。

不可理喻。

不可原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