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往返3小时,回黄浦“老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往返3小时,回黄浦“老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一些居民是相识的老朋友,所以会给我面子好好扔垃圾。”

摄影:方卓然

每天早上5点半,75岁的黄建明从徐汇长桥的新家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回到他的“老家”多稼居民区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黄建明在多稼居民区出生、成家、立业、退休,是土生土长的“老城厢人”。

黄建明的“老家”多稼居民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居民区处于“南浦地块”征收中,除了“浦江公寓”商品房小区外,大部分区域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区不仅有“浦江公寓”的122户200多人,还有10户居民在动迁区域尚未迁出,居委会要保证“浦江公寓”和即将动迁的居民可以方便地扔垃圾和分类。

这10户动迁居民并不住在一处,多稼居民区书记邵林说,“我们在动迁户相对集中的油车码头街和居委会门口,设立了两个临时垃圾投放点。但有一户居民住在外马路,为了方便这一户居民,我们专门派出保洁员上门收垃圾。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以前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大家比较熟,都给他们面子。”

黄建明就是动迁搬走后,再回到“老家”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之一。扔垃圾的高峰时期,人们经常要排一会队才能扔掉垃圾,有一些人对垃圾分类的工作表示非常不理解。黄建明说,“对待这样的居民,我不和你发脾气,我用微笑打动他们。一些居民是相识的老朋友,所以会给我面子好好扔垃圾。其他的人看到我的微笑后,也不再发脾气,而是配合我们一起分类垃圾。”

黄建明(左一)帮助居民扔垃圾

邵林说,“刚开始,我很担心像黄建明这样的老人,每天3个小时往返做志愿者身体会吃不消,毕竟他已经75岁了。但他跟我拍着胸脯保证,身体特别好,每天早上4点还要去卢浦大桥跑步健身呢。”

7月5日,所有的动迁居民都搬离了多稼居民区,但居民区已经离不开黄建明这样的老同志了,像黄建明一样定期回“老家”做志愿者的外迁居民还有五位。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排好班轮流从全城各处赶回“老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居民们也被志愿者的热情所感染,把垃圾分类化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开开大楼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银开居民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栋24层的井道式高楼,每层10户人家,共有居民238户,约1000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楼采用的是井道式垃圾桶,管道式垃圾桶虽然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但非常不利于环境卫生,楼道里虫蝇随意飞。

从03年的非典时期开始,居委会就想封死管道,但当时反对的声音太大,封管道这件事不得不被叫停。“这次借着垃圾分类,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决心,在5月1日将管道彻底封死。”长征镇银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炜说。刚开始封的时候,有些居民对此有抵触情绪。“封楼后,有少数居民把垃圾扔楼道里,或者撬开管道挡板丢垃圾,甚至还有人在高空抛物。”

居民区党总支针对此情况,招募了许多党员志愿者巡逻小区。蔡炜透露,社区内注册的党员约有40人,除了80岁以上和身体不好的党员,其他20多名党员都自愿报名做志愿者,监督居民扔垃圾。“我们先带动小区内党员,通过党员的力量监督其他居民。”

5月2日,24个党员志愿者守住每一层的垃圾道口,劝阻试图通过垃圾管道扔垃圾的居民,同时其他党员在小区内巡逻,防止有人在家里高空抛物。党员的监督卓有成效,5月3日,随意扔垃圾的情况基本不复存在。

小小志愿者帮助居民垃圾分类

许多居民看到党员志愿者的带头作用后,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的一员。不仅如此,很多小朋友也自发组织成小小志愿者,该志愿者队伍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8岁。每月会定期值班体验垃圾分类指导工作1到2次。蔡炜表示,小志愿者的劝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原先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

老人可以预约上门扔垃圾服务

此外,开开大楼内有10户年纪比较大的独居老人,老人们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定点的厢房扔垃圾。针对这些老年人,居委会增加电话预约上门帮忙扔垃圾服务,老人只需要在家将垃圾分好类,就有专门的人会在固定的时间把垃圾带到厢房。

蔡炜表示,截止目前,开开大楼每日湿垃圾分拣量约1-2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8%。同时,为了合理利用垃圾管道,居委会决定将管道改造为储藏间,让各层的居民自行使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往返3小时,回黄浦“老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一些居民是相识的老朋友,所以会给我面子好好扔垃圾。”

摄影:方卓然

每天早上5点半,75岁的黄建明从徐汇长桥的新家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回到他的“老家”多稼居民区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黄建明在多稼居民区出生、成家、立业、退休,是土生土长的“老城厢人”。

黄建明的“老家”多稼居民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居民区处于“南浦地块”征收中,除了“浦江公寓”商品房小区外,大部分区域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区不仅有“浦江公寓”的122户200多人,还有10户居民在动迁区域尚未迁出,居委会要保证“浦江公寓”和即将动迁的居民可以方便地扔垃圾和分类。

这10户动迁居民并不住在一处,多稼居民区书记邵林说,“我们在动迁户相对集中的油车码头街和居委会门口,设立了两个临时垃圾投放点。但有一户居民住在外马路,为了方便这一户居民,我们专门派出保洁员上门收垃圾。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以前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大家比较熟,都给他们面子。”

黄建明就是动迁搬走后,再回到“老家”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之一。扔垃圾的高峰时期,人们经常要排一会队才能扔掉垃圾,有一些人对垃圾分类的工作表示非常不理解。黄建明说,“对待这样的居民,我不和你发脾气,我用微笑打动他们。一些居民是相识的老朋友,所以会给我面子好好扔垃圾。其他的人看到我的微笑后,也不再发脾气,而是配合我们一起分类垃圾。”

黄建明(左一)帮助居民扔垃圾

邵林说,“刚开始,我很担心像黄建明这样的老人,每天3个小时往返做志愿者身体会吃不消,毕竟他已经75岁了。但他跟我拍着胸脯保证,身体特别好,每天早上4点还要去卢浦大桥跑步健身呢。”

7月5日,所有的动迁居民都搬离了多稼居民区,但居民区已经离不开黄建明这样的老同志了,像黄建明一样定期回“老家”做志愿者的外迁居民还有五位。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排好班轮流从全城各处赶回“老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居民们也被志愿者的热情所感染,把垃圾分类化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开开大楼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银开居民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栋24层的井道式高楼,每层10户人家,共有居民238户,约1000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楼采用的是井道式垃圾桶,管道式垃圾桶虽然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但非常不利于环境卫生,楼道里虫蝇随意飞。

从03年的非典时期开始,居委会就想封死管道,但当时反对的声音太大,封管道这件事不得不被叫停。“这次借着垃圾分类,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决心,在5月1日将管道彻底封死。”长征镇银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炜说。刚开始封的时候,有些居民对此有抵触情绪。“封楼后,有少数居民把垃圾扔楼道里,或者撬开管道挡板丢垃圾,甚至还有人在高空抛物。”

居民区党总支针对此情况,招募了许多党员志愿者巡逻小区。蔡炜透露,社区内注册的党员约有40人,除了80岁以上和身体不好的党员,其他20多名党员都自愿报名做志愿者,监督居民扔垃圾。“我们先带动小区内党员,通过党员的力量监督其他居民。”

5月2日,24个党员志愿者守住每一层的垃圾道口,劝阻试图通过垃圾管道扔垃圾的居民,同时其他党员在小区内巡逻,防止有人在家里高空抛物。党员的监督卓有成效,5月3日,随意扔垃圾的情况基本不复存在。

小小志愿者帮助居民垃圾分类

许多居民看到党员志愿者的带头作用后,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的一员。不仅如此,很多小朋友也自发组织成小小志愿者,该志愿者队伍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8岁。每月会定期值班体验垃圾分类指导工作1到2次。蔡炜表示,小志愿者的劝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原先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

老人可以预约上门扔垃圾服务

此外,开开大楼内有10户年纪比较大的独居老人,老人们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定点的厢房扔垃圾。针对这些老年人,居委会增加电话预约上门帮忙扔垃圾服务,老人只需要在家将垃圾分好类,就有专门的人会在固定的时间把垃圾带到厢房。

蔡炜表示,截止目前,开开大楼每日湿垃圾分拣量约1-2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8%。同时,为了合理利用垃圾管道,居委会决定将管道改造为储藏间,让各层的居民自行使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