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再唱两句,明天相信音乐公司的人就要找来告我侵权了啦。”
7月23日晚,北京乐空间Livehouse演出现场,来自中国台湾的美秀集团乐队吉他手修齐,在清唱了两句五月天的《拥抱》后“浅尝辄止”。
近年来,版权概念正在各个角落里成为一股捍卫原创内容的股坚实力量,让行业如履薄冰却执着不懈。而穿梭在各个领域的音乐版权问题也像是一条紧密缠绕互联网行业的线,修补完善着版权意识,促使版权体系逐渐成形。
7月23日下午,VFine Music再度宣布起诉短视频MCN机构Papitube,控告后者侵犯日本知名独立音乐厂牌Lullatone录音录像制作者权,VFine受Lullatone委托,要求Papitube赔偿音乐版权方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
作为国内首个短视频MCN机构商用音乐侵权案,该事件很快被业界的审度目光送上了微博热搜。
7月24日,bigger研究所回应:“开始的时候确实版权意识不强,未经许可就使用了音乐,后来收到通知就把那期视频全网下架了。现在由papitube和对方音乐版权公司走法律渠道解决中。”
近年来,音乐版权问题已经触及到互联网的各个行业,从综艺、直播到短视频,各种维权行动也正在成为其推动力的一环,而维权方从独立音乐人个体到版权平台,愈发掷地有声。
从BGM、综艺到直播短视频,维权路漫漫
一家主打社交直播的知名海外直播平台向娱乐独角兽透露:目前主播使用的背景音乐或翻唱作品,都尚未涉及版权问题。
在国内发展迅猛的直播领域,关于版权的隐患也早早呈现出来。
早在2017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音著协)便对外发声:主播在直播间演唱歌曲的表演形式,需要获得歌曲著作权人的授权并支付相应报酬。并向没有取得授权的花椒直播提起诉讼。
而如何界定公开表演是否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相关律师称:无论营利与否,公开场合未经授权是不能公开表演他人作品作品的,如若实现营利,则属于侵权行为的加重情节。
2017年,据公开报道中音著协的发声:彼时已经有直播平台取得了著作权授权,但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解决。
短短两年时间,直播平台关于音乐的版权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
酷狗直播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娱乐独角兽,目前,主播使用的背景音乐、或者主播翻唱演唱的曲目,都需要平台方取得授权。平台方需要负责与版权方建立沟通,平台主播的原创作品,如有发现未经授权被网络翻唱,版权方会予以投诉。
该相关人士称,目前国内直播平台的音乐版权体系正处在“日趋成熟状态”。
如果说酷狗在腾讯音乐(TME)的版权巨轮加持下安稳行进,那么背后没有音乐版权方庇佑的直播平台则更需小心谨慎。7月初,据《晚点LatePost》报道,TME与各大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合作即将陆续到期,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对于新一轮的版权跃跃欲试。
480亿泛数字音乐产业,KOL推进版权生态成形
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版权问题频发,且大部分集中在行业KOL身上,毕竟,大型内容制作方更能够推动行业商业音乐版权体系的完善。
随着短视频的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权问题也逐渐显现,无论是用户的自娱自乐、还是主播的无意为之,伴随着短视频平台中流传的大量短视频作品,无授权的盗版音乐正在伤害着音乐创作者的权益,也为内容制作者和平台留下法律和商业隐患。
而随着流媒体商业成本逐渐增长,侵权成本也将逐渐攀升。
2017年,音著协向花椒直播投诉的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十五的月亮》、《兵哥哥》、《祝你平安》等音乐作品在内的十首歌曲,总共诉讼标的三十多万元。
2018年,冯提莫因为应粉丝要求在直播间播放歌曲《念人心》,后被版权方告上法庭,表示其侵权行为还让她赔偿侵权费3万,同时还有诉讼费用和其他费用总共5200元。
而在Papitube旗下视频博主@Bigger研究所的侵权案中,涉及音乐侵权的视频“维密后台,奥斯卡红毯必备,美白牙齿小技巧!”中未经授权使用的、Lullatone于2011年发布的原创歌曲《Walking On the Sidewalk》,相关视频全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039万,转赞评数据总计超过25万。
并有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Bigger研究所的一则广告视频刊例价高达29.5万元。据《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在2018年609.5亿元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总产值中,泛数字音乐产业为480.35亿元,而占据核心层的下载和流媒体,则是129.2亿元。
这背后更加要求网生内容对音乐版权的严格把控。2018年,针对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在专项整治中的自查自纠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版权问题,国家版权局在京约谈了抖音短视频快手等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
从去年开始,抖音就先后与环球、华纳以及国内的摩登天空等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今年4月,抖音的音乐版权即将到期引起业内的关注。
而数字音乐版权商业发行平台的介入,也在不断推动商业音乐版权的生态前行。
成立于2015年的VFine Music,是国内领先的数字音乐版权商业发行平台,拥有音乐授权、监测、确权等版权管理业务,于2018年并购豆瓣音乐业务,包括豆瓣FM、豆瓣音乐人等业务线。
目前V.Fine提供完备的音乐授权、监测、确权业务,已与来自50+国家的3000+音乐人建立合作,拥有超18万首音乐版权,并且与今日头条、京东、微博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版权交易平台。此外,V.Fine已独立研发出行业领先的音频加密和识别技术V.Fine Tech,最大程度实现对版权音乐的检索、监控与保护。
维权方从维权斗士李志、樊冲等音乐人到版权方、垂直版权平台,维权成本在不断增加,版权平台也正在介入,这些都让“维权”不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勇者冒险。
随着相关部门及版权斗士的步履不停,新的体系正在成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