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富中文网发布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再度“量与质齐飞”,129家企业入围,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21家),位居全球第一。
但对于中国城市,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个城市有多少家世界500强企业,虽然不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刻度,但也是重要标准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趋势。
本次上榜的129家世界500强,分布在中国40座城市。北京一家独大,56家,占了将近一半。上海、深圳、香港各7家,台北6家,广州、厦门各3家,福州、乌鲁木齐、西安各2家。太原、铜陵、温州、芜湖和珠海等也分别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意外的是,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之首的成都,包括其所在的西部经济强省四川,仍然没有一家企业入榜。紧邻其侧的重庆也没有企业入榜。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成渝经济区再次落空,让人不得不注目与反思。
2
西部并非没有世界500强,而且有5家。其中新疆2家,分别为太平洋建设集团和新疆广汇集团;陕西2家,分别为延长石油和陕煤化工;甘肃1家,金川集团。
而作为中国西部发展的龙头,新一线城市之首的成都,没有1家;经济活跃度也靠前的四川,没有1家。这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事实上,在中国省会城市中,成都可能是对世界500强企业最情有独钟的一个,一直将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主要招商对象。到目前为止,在成都设置区域总部或者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多达285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前。
虽然拥有大量世界500强进驻,却没有一家出自本土。这不得不说是成都的一种痛。而被认为经济活力与成都接近的杭州有4家上榜,奋起直追的西安也有2家上榜。
当然,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成都近年来其实也在一直努力,希望尽快催生本土的世界500强。甚至希望不是一家,而是一批。

3
去年11月,成都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提出,争取2022年本土民营企业实现“世界500强”零突破。
今年2月,成都出台扶持政策,规定首次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奖励300万;评为“中国企业500强”,奖励1000万;评为“世界500强”,奖励2000万。同时,对年度内获得“成都市百强民营企业”称号企业,以“一企一策”方式优先保障关键资源配置。
今年4月1日,新希望集团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召开,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出席。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会议竟然引来市长参加,也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对催生本土世界500强的期望与用心。
关键是,怎样才能进入世界500强?
2018年世界500强中,最后1名爱立信公司营业收入235.56亿美元,按6.9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625.36亿元。2019年,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位列第500位,营业收入247.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10.92亿元。这也意味着,2019年进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提高到了营业收入1710亿元人民币。且还不计算利润与总资产等其他指标。
问题又来了。在成都,在四川,哪些企业最接近世界500强?差距在哪里呢?
4
根据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发的的《2018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单》,在2018年四川百强企业中,四川长虹排名第一。据四川长虹2018年报,该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人民币833.85亿元。与2019年世界500强门槛相差877.07亿人民币。
其他排名靠前的本土企业,根据2018年公开数据,攀钢集团营收780亿;新希望集团营收691亿;五粮液营收400.3亿;蓝光发展营收308.21亿;通威集团营收275.4亿;科伦药业营收163.52亿元。
单凭数据看,四川长虹、攀钢集团、新希望显然更接近世界500强。但事实上,从2019年的最低门槛1710亿元人民币营收门槛来看,四川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达到榜单最后1名营收的一半。即使四川长虹、攀钢、新希望任何两家加起来,都不足以进入世界500强。
甚至,从公开的企业年报来看,四川目前没有一家本土企业的年营收超过千亿元。或许,在讨论四川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之前,谈谈如何构建四川企业年营收“千亿俱乐部”,会更加实在一些。
在2017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新希望集团正在谋划,争取到2020年末迈入世界500强”。但从目前来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2018年691亿营收基础之上,新希望在2019、2020两年里都必须保持每年至少60%增速。根据新希望目前产业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增速来看,2018年长虹电器营收增幅6.68%;攀钢集团营收增幅16%;新希望营收增幅10.38%。在当前经济大势及产业布局下,四川排名靠前的几大本土名企想在近几年里进入世界500强,同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
事实上,如同万物生长有其规律,一个国际性企业的长成,同样取决于企业基因、营商环境、产业机遇等多重元素。而能够成为世界500强,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不是区域性公司,不是全国性公司,而是全球性集团。这家集团的主营业务,在全球性范围内都拥有强大的行业引领性、市场占有度与未来话语权。
可不少城市与企业,都只看到世界500强的荣耀,而忽略了其成长规律与所承担的全球性产业责任。他们甚至忽略了,真正想要发展到如此水平,绝对不是心急火燎、拔苗助长所能达到。否则不仅适得其反落下笑柄,还会伤害自身。
如孙子兵法所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城市养企业如同养树木,营造成长环境即为“正”,如高度良性的政商、融资、技术、市场等环境,这些是企业生长的空气与水,决定了企业成长空间。产业选择与扶植则为“奇”,如顺应大小趋势、具备改变当下与未来潜质的产业与公司。这样的公司具备天然的成长禀赋,具备真正的培育价值,比如本次上榜的“小米”。
也正因此,与其功利性地追求世界500强,不如专注自我忘掉世界500强。只要立足于自身,正视当下,有开放性思维、全球性眼光、前瞻性部署、狼性化执行,一切天道酬勤。说不定哪天,一不小心就成了世界500强,或者就拥有了世界500强。
成都如此。每座渴望诞生世界500强企业的城市,何尝不是如此。
来源:地产人智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