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界面重庆 于灯灯
“上百万聘请专业医学方面的人才容易,养老运营人才却不容易。”7月25日,在重庆的养老论坛上,来自成都雅阁居养老服务公司的傅仕俊一语道破了养老产业的“瓶颈”——养老人才紧缺。
虽然面临着1300亿元的养老市场规模,但养老人才短缺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重庆地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基本以40、50人员为主,养老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管理人员后继乏人,养老产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
产业现状: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据重庆市民政局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3.22%,比2015年提高了0.69个百分点,比2016年增幅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增幅自2015年以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重庆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19.55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16.24万人,占比15.17%,老龄化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面对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老年产业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元,养老市场的潜能还在继续释放,预计在未来5年,重庆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多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养老产业发展。2019年重庆市拥有1836所养老机构,21.8万张床位;在社区养老方面,226个街道建立了7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在3128个社区覆盖了1201个养老服务站。
面对庞大的市场,养老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养老人才为这些老年群体服务,但是,重庆市的养老人才发展的如何呢?
人才现状:养老行业各个环节缺人才
据民政局公开资料,2017年,重庆市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在1.5万人。2018年重庆市鼓励养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新增1万名养老服务一线护理人才,培育1000名优秀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重庆目前的养老行业各个环节都缺人,除了一线护理人员,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也紧缺。”7月26日,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彬表示,招聘信息一直在发。在他看来,一线专业的护理人员都难以招满,对于综合素质的中高层管理者更加困难。“一线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培训‘4050’人员的方式来进行缓解,但专业人才(康复人才、医疗护理人才等)和中高层管理者的需要就要困难多了。”
养老健康产业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高等教育,行业需要高校补上人才缺口,但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也处在不断流失的困境。重庆相关的养老知识的专业的4500多名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在养老行业从事养老工作的少之又少。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护理技能赛项裁判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社工科科长付春梅表示,近3年重庆市老年服务等相关专业平均每年毕业人数在1500人左右,但毕业后真正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比例不足10%。
原因:行业整体薪资较低
“首先是重庆地区的薪资待遇比较低,一般护理人员的工资2000多,管理人员在5000左右。”郭彬说,其次是社会的认可度比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养老行业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时间也比较长,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养老行业招年轻大学生做一线护理人员比较困难,年轻人不愿意来。
“即使通过了培训结业,也不意味着就能掌握技能,还是需要到基层磨炼,掌握每一个岗位的特性和对老人群体的认知十分重要。”重庆凯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坦言,中高层的管理人才都是从基层历练起来的,其中的时间比较长。
“并不是完全根据从业者的工作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来确定工资的,虽然市场很大,能够盈利的养老机构还不是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养老产业的成本高、周期长、效益低、对资本的依赖性强,决定了养老行业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供求关系来进行定价的。
除此之外,就是职业发展的空间。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王杰有一个疑惑,就是自己读了3年的专业,到机构里工作,和培训之后上岗的“4050”享受的是同等的待遇。在实习结束后,带着这个疑问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一线的工作比较艰苦。”凯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缺少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在接触一线工作的时候产生了心理落差。
破解困境:校企合作壮大产业
破解人才难问题,除了需要政策扶植之外,学校、企业自身也有思考和探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与养老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校企合作,与重庆、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知名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包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龙湖集团重庆养老事业部,万科集团北京、上海及深圳养老分公司,泰康之家蜀园成都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远洋集团养老公司北京总部,海航集团和悦家颐养中心等。
“校企合作不仅让学生既能体验真正的养老工作,又学到了技能,也加强了对整个行业部的了解。”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毕业生现在仍在从事养老相关工作。
而来此养老机构的观点是,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可以让学生提前参与到企业中,多企业有更多认知,从而真正意义上锁定人才。
不仅要能够留得住还要用得好。“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从基层护理人员做起,把下阶段目标放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上。”在付春梅看来,最关键的是要发展养老服务业,“只有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了,人才才会接踵而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