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于“在路上”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行、招行、平安、光大怎么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于“在路上”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行、招行、平安、光大怎么看?

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的资管属性要求其必须要按照资管行业规范和资管规律办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前路并非一马平川,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2019年是我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年,也是我国资管行业疏堵排险、转型发展之年,更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元年。在以“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资管业务负责人、理财子公司负责人一起,探讨资产管理行业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规范发展。

来自金融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资管产品的规模已经突破80多万亿元,其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银行系资管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整个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会上感慨,商业银行直接经营资管业务已超过十年,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收获过成功的经验,也累积了不少风险。灰犀牛虽远,但不能放松警惕。“资管新规”第一次系统、全面、清晰地界定了中国的资管行业,建立了资管标准、统一了监管规制,开启了中国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规范发展、深度竞合的2.0时代,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资管业务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建行、招行、平安和光大这四家银行,截至2018年末,合计持有约5.6万亿表外理财余额(建行1.85万亿、招行1.96万亿、光大银行1.24万亿、平安银行约0.54万亿)。

资管“新兵”,需全面提高专业运营管理能力

近日各家理财子公司的陆续开业,标志着表外业务在公司治理层面实现彻底风险隔离,银行资管公司化、专业化运营时代正式到来。

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指出,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强化六个方面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投资应变能力、渠道销售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培养积累对复杂金融资产拆解和定价的能力,形成对可投资资产的内部评级评估,测算各资产大类基本的风险收益特征,理解资产大类之间的相关性,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抓住行业板块轮动中的投资机会,做好择时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赚取稳定的收益。同时,整改存量业务,有序压降老产品、稳步推进存量资产非标转标、回表、风险资产处置等工作。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提出,对标海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理财公司远未达到规模效应拐点。产品净值化推动理财业务盈利模式由赚取信用利差变为赚取服务费和表现费,在此趋势下必须做大资产规模,利用好资金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资产配置方面,则需要围绕实体经济设计金融产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发挥端口作用,成为银行体系金融产能分配的枢纽,联通货币、资本、外汇、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与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各类资管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他认为,未来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将进一步向标准资产倾斜,为股市、债市带来增量资金。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辉认为,理财子公司在资管领域是个新兵,与国内外优秀资管机构差距还很大。银行具有强大分支渠道,过去习惯于分行推荐客户,主要服务低风险大客户,久而久之会以为资管行业很简单,但实际上银行在资管领域需要学习的内容还非常多。

净值化转型对理财子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提出很高挑战,需要在估值、信披、清算、交割、售后等方面建立一套体系化的东西。理财子公司需要好好梳理运营能力,才能支撑净值化产品的后续发行。理财子的投资文化和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文化不同,前者是认知风险、风险为投资赋能,后者是规避风险。因此,要积极学习外资机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架构

金融科技改变资管行业

“对正处在起点的银行理财公司或者中国新的资产管理行业,应该“以终为始”。要看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中国或者国际的资管行业是什么样子,尽早去做布局。”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裁张旭阳表示。

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将在几个方面改变资管行业的面貌:

第一,资产管理配置。从风险收益模型到跟投资者相近的机构投资者模型再到风险因子,下一步做数据和人工智能做更好的资产配置。

第二,帮助提升在某一类别的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评价。包括债券方面对信用风险的新的评估。以往对信用风险往往借助传统的财务数据,会滞后甚至造假,新的大数据背景下,无论通过电商、地图、卫星灯光等可以作为佐证为辅助因子更好的判断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可能发展空间。

第三,拓展投资类别。比如说区块链当中的ABS,消费金融的ABS,通过算法、分布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溯源,避免数据造假。

从国际资管行业来看,银行系资管占据半壁江山,世界著名的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的思想认知、管理机制、技术能力等方面都有建树。刘兴华同时指出,理财子公司要综合金融、技术、管理的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建设资管生态。

检验、实践资管新规仍然在路上

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诞生时,曾一度被市场解读为“超级牌照”,对此,平安银行首席资金官王伟并不同意。

在他看来,理财子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超级牌照”,而是要解决当前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过去的银行理财是资金池运作,和母行没有隔离,所以母行是有风险的,现在最主要的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老产品按照规定的时效压价,这个是我认为它的初衷。”

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的资管属性要求其必须要按照资管行业规范和资管规律办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前路并非一马平川,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刘兴华就此坦承,银行理财在中国起步较晚,资管新规允许理财子公司成为独立化、专业化的新型金融机构,是监管的肯定和信任。但是,打破刚性兑付问题是考验理财公司的敏感课题,如何突破资产拓展瓶颈、管理规模如何增长、投研能力如何提升、市场机制如何建立、过渡期如何度过、如何把握与外资的竞合关系都是尚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刘桂平同时指出,母行与各子公司的风险隔离和业务协同十分重要。各子公司之间要实现错位经营、补位发展。这些都需要整体提高银行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需要各子公司提高战略站位,不断细分市场。

“理财子公司现在还有非常大的困扰,老产品全部下架后我们的新产品有30万吗?这是非常大的挑战。理财子公司现在看推广的过程并不是一马平川,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王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于“在路上”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建行、招行、平安、光大怎么看?

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的资管属性要求其必须要按照资管行业规范和资管规律办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前路并非一马平川,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2019年是我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年,也是我国资管行业疏堵排险、转型发展之年,更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元年。在以“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资管业务负责人、理财子公司负责人一起,探讨资产管理行业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规范发展。

来自金融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资管产品的规模已经突破80多万亿元,其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银行系资管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整个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会上感慨,商业银行直接经营资管业务已超过十年,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收获过成功的经验,也累积了不少风险。灰犀牛虽远,但不能放松警惕。“资管新规”第一次系统、全面、清晰地界定了中国的资管行业,建立了资管标准、统一了监管规制,开启了中国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规范发展、深度竞合的2.0时代,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资管业务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建行、招行、平安和光大这四家银行,截至2018年末,合计持有约5.6万亿表外理财余额(建行1.85万亿、招行1.96万亿、光大银行1.24万亿、平安银行约0.54万亿)。

资管“新兵”,需全面提高专业运营管理能力

近日各家理财子公司的陆续开业,标志着表外业务在公司治理层面实现彻底风险隔离,银行资管公司化、专业化运营时代正式到来。

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指出,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强化六个方面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投资应变能力、渠道销售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培养积累对复杂金融资产拆解和定价的能力,形成对可投资资产的内部评级评估,测算各资产大类基本的风险收益特征,理解资产大类之间的相关性,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抓住行业板块轮动中的投资机会,做好择时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赚取稳定的收益。同时,整改存量业务,有序压降老产品、稳步推进存量资产非标转标、回表、风险资产处置等工作。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提出,对标海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理财公司远未达到规模效应拐点。产品净值化推动理财业务盈利模式由赚取信用利差变为赚取服务费和表现费,在此趋势下必须做大资产规模,利用好资金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资产配置方面,则需要围绕实体经济设计金融产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发挥端口作用,成为银行体系金融产能分配的枢纽,联通货币、资本、外汇、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与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各类资管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他认为,未来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将进一步向标准资产倾斜,为股市、债市带来增量资金。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辉认为,理财子公司在资管领域是个新兵,与国内外优秀资管机构差距还很大。银行具有强大分支渠道,过去习惯于分行推荐客户,主要服务低风险大客户,久而久之会以为资管行业很简单,但实际上银行在资管领域需要学习的内容还非常多。

净值化转型对理财子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提出很高挑战,需要在估值、信披、清算、交割、售后等方面建立一套体系化的东西。理财子公司需要好好梳理运营能力,才能支撑净值化产品的后续发行。理财子的投资文化和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文化不同,前者是认知风险、风险为投资赋能,后者是规避风险。因此,要积极学习外资机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架构

金融科技改变资管行业

“对正处在起点的银行理财公司或者中国新的资产管理行业,应该“以终为始”。要看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中国或者国际的资管行业是什么样子,尽早去做布局。”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裁张旭阳表示。

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将在几个方面改变资管行业的面貌:

第一,资产管理配置。从风险收益模型到跟投资者相近的机构投资者模型再到风险因子,下一步做数据和人工智能做更好的资产配置。

第二,帮助提升在某一类别的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评价。包括债券方面对信用风险的新的评估。以往对信用风险往往借助传统的财务数据,会滞后甚至造假,新的大数据背景下,无论通过电商、地图、卫星灯光等可以作为佐证为辅助因子更好的判断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可能发展空间。

第三,拓展投资类别。比如说区块链当中的ABS,消费金融的ABS,通过算法、分布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溯源,避免数据造假。

从国际资管行业来看,银行系资管占据半壁江山,世界著名的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的思想认知、管理机制、技术能力等方面都有建树。刘兴华同时指出,理财子公司要综合金融、技术、管理的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建设资管生态。

检验、实践资管新规仍然在路上

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诞生时,曾一度被市场解读为“超级牌照”,对此,平安银行首席资金官王伟并不同意。

在他看来,理财子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超级牌照”,而是要解决当前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过去的银行理财是资金池运作,和母行没有隔离,所以母行是有风险的,现在最主要的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老产品按照规定的时效压价,这个是我认为它的初衷。”

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的资管属性要求其必须要按照资管行业规范和资管规律办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前路并非一马平川,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刘兴华就此坦承,银行理财在中国起步较晚,资管新规允许理财子公司成为独立化、专业化的新型金融机构,是监管的肯定和信任。但是,打破刚性兑付问题是考验理财公司的敏感课题,如何突破资产拓展瓶颈、管理规模如何增长、投研能力如何提升、市场机制如何建立、过渡期如何度过、如何把握与外资的竞合关系都是尚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刘桂平同时指出,母行与各子公司的风险隔离和业务协同十分重要。各子公司之间要实现错位经营、补位发展。这些都需要整体提高银行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需要各子公司提高战略站位,不断细分市场。

“理财子公司现在还有非常大的困扰,老产品全部下架后我们的新产品有30万吗?这是非常大的挑战。理财子公司现在看推广的过程并不是一马平川,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王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