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四川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举行。
会上,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正式发布,四川12个村上榜。同时,还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监测报告》。
四川12个村上榜
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有320个,其中四川有12个,分别是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社区、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阿土列尔村、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二村、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南充市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
此次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抓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乡村旅游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被称作“中国乡村旅游(农家乐)发源地”,以农科村、三圣花乡、幸福梅林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曾经是四川休闲旅游的名片。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在政府引导、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下,随着文旅融合发展和旅游消费升级,全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特别是旅游民宿也实现了“量变和质变”。
据统计,四川民宿超过1.2万家,涌现了浮云牧场、天府红谷、一水峨眉、守拙精品、路之青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网红”民宿。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正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成都上榜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在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成都有4个村入选,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进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蒲江县明月村的文创+乡村发展模式,都江堰市七里社区的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模式,郫都区战旗村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彭州市宝山村的山地休闲度假发展模式。
据统计,2018年,成都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85亿元。
“下一步,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将有四个着力点,一是加强乡村民宿培育,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加强A级林盘景区打造,塑造’林在田中、院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图景。三是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百名专家、厨师下乡培训活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支持休闲度假、文旅特色小镇以及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方面的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让市民和游客体验更多元。”上述负责人表示。
来源:封面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