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亲属卡、支付分、青蛙Pro,微信支付想靠新功能覆盖更多用户场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亲属卡、支付分、青蛙Pro,微信支付想靠新功能覆盖更多用户场景

对微信支付团队来说,KPI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陆柯言

“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总交易量超过10亿次,连接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在7月31日举办的微信支付“88媒体开放日”上,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10亿级别的日均交易量是一个足以令人咋舌的数据。但在外界看来,有微信这样一个巨大流量平台的支撑,微信支付理应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 “别的BG都以为我们一路躺赢无压力,但其实我们支付团队的压力特别大,一直在焦虑(增长)还能翻多少,因为已经不可能翻百分之百了。”耿志军说。

微信支付团队还分享了2019年年中战略,以及产品战略发展与行业落地成果。耿志军提到,微信的下一个目标是“做出有温度的产品”。

具体来说,微信支付在今年相继推出了亲属卡、停机缴费、24小时移动餐厅等功能。

以亲属卡为例,这相当于用户为父母子女设定的“附属卡”。用户可通过微信钱包亲属卡的选项,将其“赠送”给想要送出的亲友,从而完成亲属卡绑定,实现父母消费子女买单。据悉,每位用户可设置4张亲属卡,每张卡月额度上限3000元。团队希望用户能够通过亲属卡的绑定增进亲情。

耿志军认为,微信支付眼下更重要的任务不是完成增长KPI,而是在目前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与企业、服务商和政府合作进行生态共创,进一步开发智慧场景与智慧产品,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和行业生产效率,从而打造出“温度”。

比如微信今年上线的微信支付分。微信团队在现场透露,微信支付分上线3个月以来,已为用户节省押金超过百亿,各行业商家在接入微信支付分后,行业坏账率降低91%。

与芝麻信用分类似,微信支付分是基于微信支付大数据,对用户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的综合计算分值。用户可在已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户所提供的服务中,申请开通微信支付分,较高的分数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服务权益。

相比起支付宝在2017年底推出的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的上线节奏显得更为谨慎。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信支付团队更倾向于在找到更多场景之后再逐步加快开放的节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在使用完滴滴出行后可以不立即付款,但这会对企业造成很高的坏账率,而微信支付分则减少了延迟付款事件的发生。

目前,微信支付分已正式上线,并在小范围开放当中。未来,支付分将逐步覆盖共享设备免押租借、无人货柜自助购买、网约车先乘后付、物流快递先寄后付、酒店免押预定、娱乐设备先玩后付等多个场景。

公交、地铁作为公共出行的高频场景,同样是微信支付重点的发力方向之一。

微信团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每分钟有超过10万人在出行时使用微信支付,早高峰有超过500万人使用微信支付刷码乘车,交通行业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年增长率超100%。界面新闻此前也独家报道,腾讯智慧交通产品乘车码上线两年后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

在微信支付团队眼中,交通领域的想象空间不止于此,下一个可以拓展业务的领域是高速公路收费。微信支付行业产品运营部大交通负责人徐曼丽透露,微信支付将从ETC入手,让车主在微信小程序或城市服务上直接申办ETC,实现全国联网通行,先通行后扣费,并且无需充值。

目前,每月使用微信支付的车主超过1.3亿,占中国车主总数的65%。耿志军透露,微信原来的打算是把车牌与微信号进行一键绑定,通行全国任意一个停车场。这听上去是一个省时省力的策略,但却遭到了服务商的反对,因为这样就缺少了服务商与用户的互动,导致服务商公众号缺少关注。此外,用户会认为这侵犯了隐私。

这让微信支付团队对智慧场景有了新的理解:必须要了解和平衡服务商与用户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为行业客户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年中战略中,最具关注度的一项是将在本月发布的支付工具——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青蛙Pro。同时,微信支付将推出基于微信卡包会员、小程序会员与青蛙设备结合的“刷脸即会员”解决方案。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青蛙Pro是带有前后双面屏的刷脸支付智能硬件产品,除了帮助商家完成收银工作外,收银员还可以为用户推送新品推荐、活动促销等信息。此外,青蛙Pro也将支持运行微信小程序、微信卡包,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满足商家在会员拉新促活、活动促销方面的经营诉求。

青蛙Pro的推出也是微信支付收款产品历经变革的结果。最初,微信支付仅仅对商家开放部分接口,将移动收银的能力纳入商家原有的收银系统,并未在硬件层面上进行改变。直到2014年,微信对全国范围内的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大量铺设二维码,推进扫码收款,用“二维码、微信零钱包、通知”这三要素组成了收款的最小单元,令微信支付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商家。

微信支付团队认为,微信收款的下一个阶段是智慧经营,其中以青蛙Pro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除了TO C方向上的收钱功能,TO B层面也可以在整合供应链端、客户管理端上进一步开发。他认为,传统收银硬设备在后续需要很复杂的硬件维护和升级,而微信提供的是云端购买设备,在云端实现软件升级,这是完成第三阶段的必须。

不可否认,增长仍然是微信支付的目标之一。只是在经历过五年的快速扩张阶段后,团队现在想要做的是覆盖更多C端用户的生活中场景,同时为B端客户带来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也是腾讯在宣布拥抱产业互联网之后的必经之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亲属卡、支付分、青蛙Pro,微信支付想靠新功能覆盖更多用户场景

对微信支付团队来说,KPI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陆柯言

“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总交易量超过10亿次,连接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在7月31日举办的微信支付“88媒体开放日”上,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10亿级别的日均交易量是一个足以令人咋舌的数据。但在外界看来,有微信这样一个巨大流量平台的支撑,微信支付理应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 “别的BG都以为我们一路躺赢无压力,但其实我们支付团队的压力特别大,一直在焦虑(增长)还能翻多少,因为已经不可能翻百分之百了。”耿志军说。

微信支付团队还分享了2019年年中战略,以及产品战略发展与行业落地成果。耿志军提到,微信的下一个目标是“做出有温度的产品”。

具体来说,微信支付在今年相继推出了亲属卡、停机缴费、24小时移动餐厅等功能。

以亲属卡为例,这相当于用户为父母子女设定的“附属卡”。用户可通过微信钱包亲属卡的选项,将其“赠送”给想要送出的亲友,从而完成亲属卡绑定,实现父母消费子女买单。据悉,每位用户可设置4张亲属卡,每张卡月额度上限3000元。团队希望用户能够通过亲属卡的绑定增进亲情。

耿志军认为,微信支付眼下更重要的任务不是完成增长KPI,而是在目前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与企业、服务商和政府合作进行生态共创,进一步开发智慧场景与智慧产品,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和行业生产效率,从而打造出“温度”。

比如微信今年上线的微信支付分。微信团队在现场透露,微信支付分上线3个月以来,已为用户节省押金超过百亿,各行业商家在接入微信支付分后,行业坏账率降低91%。

与芝麻信用分类似,微信支付分是基于微信支付大数据,对用户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的综合计算分值。用户可在已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户所提供的服务中,申请开通微信支付分,较高的分数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服务权益。

相比起支付宝在2017年底推出的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的上线节奏显得更为谨慎。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信支付团队更倾向于在找到更多场景之后再逐步加快开放的节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在使用完滴滴出行后可以不立即付款,但这会对企业造成很高的坏账率,而微信支付分则减少了延迟付款事件的发生。

目前,微信支付分已正式上线,并在小范围开放当中。未来,支付分将逐步覆盖共享设备免押租借、无人货柜自助购买、网约车先乘后付、物流快递先寄后付、酒店免押预定、娱乐设备先玩后付等多个场景。

公交、地铁作为公共出行的高频场景,同样是微信支付重点的发力方向之一。

微信团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每分钟有超过10万人在出行时使用微信支付,早高峰有超过500万人使用微信支付刷码乘车,交通行业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年增长率超100%。界面新闻此前也独家报道,腾讯智慧交通产品乘车码上线两年后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

在微信支付团队眼中,交通领域的想象空间不止于此,下一个可以拓展业务的领域是高速公路收费。微信支付行业产品运营部大交通负责人徐曼丽透露,微信支付将从ETC入手,让车主在微信小程序或城市服务上直接申办ETC,实现全国联网通行,先通行后扣费,并且无需充值。

目前,每月使用微信支付的车主超过1.3亿,占中国车主总数的65%。耿志军透露,微信原来的打算是把车牌与微信号进行一键绑定,通行全国任意一个停车场。这听上去是一个省时省力的策略,但却遭到了服务商的反对,因为这样就缺少了服务商与用户的互动,导致服务商公众号缺少关注。此外,用户会认为这侵犯了隐私。

这让微信支付团队对智慧场景有了新的理解:必须要了解和平衡服务商与用户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为行业客户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年中战略中,最具关注度的一项是将在本月发布的支付工具——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青蛙Pro。同时,微信支付将推出基于微信卡包会员、小程序会员与青蛙设备结合的“刷脸即会员”解决方案。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青蛙Pro是带有前后双面屏的刷脸支付智能硬件产品,除了帮助商家完成收银工作外,收银员还可以为用户推送新品推荐、活动促销等信息。此外,青蛙Pro也将支持运行微信小程序、微信卡包,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满足商家在会员拉新促活、活动促销方面的经营诉求。

青蛙Pro的推出也是微信支付收款产品历经变革的结果。最初,微信支付仅仅对商家开放部分接口,将移动收银的能力纳入商家原有的收银系统,并未在硬件层面上进行改变。直到2014年,微信对全国范围内的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大量铺设二维码,推进扫码收款,用“二维码、微信零钱包、通知”这三要素组成了收款的最小单元,令微信支付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商家。

微信支付团队认为,微信收款的下一个阶段是智慧经营,其中以青蛙Pro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除了TO C方向上的收钱功能,TO B层面也可以在整合供应链端、客户管理端上进一步开发。他认为,传统收银硬设备在后续需要很复杂的硬件维护和升级,而微信提供的是云端购买设备,在云端实现软件升级,这是完成第三阶段的必须。

不可否认,增长仍然是微信支付的目标之一。只是在经历过五年的快速扩张阶段后,团队现在想要做的是覆盖更多C端用户的生活中场景,同时为B端客户带来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也是腾讯在宣布拥抱产业互联网之后的必经之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