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郝景芳 :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方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郝景芳 :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方式

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一种方式,就看你用什么方式祸害孩子。

文 | 郝景芳

编辑 | 敬师

7 月 30 日晚,由 TOP HER 与美德乐联合主办的“2019 世界母乳喂养周演讲暨MOM TALK 第2 场活动在三里屯 CHAO 酒店举行,本次活动以《自定义,再成长》为主题,旨在聚焦敢于活出自我,定义新妈妈主义的生活家——千禧妈妈。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8 年世界青年领袖,第 74 届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作为开场嘉宾做了精彩分享。作为高知“二胎”千禧妈妈,她认为当一个妈妈她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周围很多人对于自己评价造成的自尊的影响的话,那么她在对待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相当大程度安定、坚定,而且能够给孩子力量。

以下为郝景芳的现场演讲内容。

上周五我参加了腾讯视频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里面有一个调查问题是说“你觉得一个人要通过育前考试才能够成为父母吗?”

这道题调查全球网友的答案,58% 的网友选择应该参加培前考试。

我听到这个答案挺意外的,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参与这个调查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因为在网上参与互动直播还是年轻人为准,他们之所以大部分选择“应该参与育前考试”,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参加育前考试就生下了他们,因此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让他们感觉不满。在当时现场讨论的时候,也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男孩子,讲了跟自己父母的矛盾,父母没有做好应尽的职责等等。

但是这道题目,我回来想了很久,如果说一个人当父母之前需要有的小的测试,应该是什么呢?

我觉得完全不应该是技巧方面的,一个人通过考证知道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奶,怎么给孩子讲英语,怎么树立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不是这些。不是说需要知道了这些技巧才能当父母。这些技巧完全可以在一个人成为父母之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边长大一边学。

那天现场,我表达了一个观点,育前测试不应该是一张考卷,由别人告诉你是否有资格当父母,它应该是自己的一个自测,问自己一些问题,一些准备性的材料,去了解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做父母。

很多父母带孩子,带出了一些矛盾、一些问题、一些家庭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他们从心态上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然后这个孩子就来了,以至于产生很多摩擦和冲突。如果一个人心态上真的准备好了,那么所有的技巧都是可以学的,看两天书,或者跟别人聊聊就学会了,但是如果心态上没有 ready 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带着一个好的状态去学习。

怎么能知道自己心态上有没有准备好呢?结合我这几年看到心理学的书和我自己的经历,我有一个初步的结论,一个人有没有准备好做父母,跟你如何做父母这件事关系不大,跟你如何对待自己这件事情关系很大。

当一个人有了一个和自己的稳定关系,他能够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有清醒的自知,能够了解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是一个独立成熟、完整的个体,那么,他基本上可以成为没有什么问题的父母,他可能有很多困难,但是不会有大的问题。

我们常常看到父母跟孩子有比较多问题的,其实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仓促茫然的做了父母,很难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因为他会把自己身上很多问题投射到跟孩子的关系里面去。

我有一个学心理咨询的朋友,他现在是精神分析师,他说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一种方式,就看你用什么方式祸害孩子。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他和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他并没有能够在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会把自己的很多问题带到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的自尊不太稳定的时候,当一个人对于自我认知和评价相当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周围很多人给他的评价,当别人有一点对他负面的评价,他可能有巨大的波动。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他做父母的时候,很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展现出的任何状态当做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 5 岁 儿子 1 岁,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也多少会紧张的,我觉得我已经非常用心的想要做妈妈,我也看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努力的做好每一点的妈妈。但是为什么女儿身体上会有这么多问题,她怎么还出湿疹啊,她怎么情绪还是这么不好,她怎么跟别人相处还是这样?我会觉得她展现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对于我自己的一种批评,她会使我在评估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是不是真的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很好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战战兢兢,其实会投射到亲子关系里面,你会把这个孩子展现出稍微有点负面的情况,当做“这是对我的批评吧”。一旦一个母亲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很安全、很安定的支持性的力量的。因为孩子展现出所有的负面特征都是自然的。

对于新妈妈,我想说一句话放松吧,真的都是正常的,都是自然的一个小孩他怎么会没点病、痛、不好的情绪特征?他能不发脾气,不哭吗?所有的这一切真的都是自然的,都是正常的,所以完全不用对自己苛责,不用把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成就当成自我的评价。

当一个妈妈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周围很多人对于自己评价造成的自尊的影响的话,其实她在对待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相当大程度安定、坚定,而且能够给孩子力量。当孩子出现一些情绪不稳、发脾气的情况,这个妈妈不会突然的崩溃,而是知道孩子现在遇到了困难,他只是有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她会更加安定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考虑,去感同身受的真正帮孩子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孩子会感觉到“我的崩溃其实有妈妈接得住,妈妈会引导我,慢慢的渡过这个危机”。这种时候多了,孩子也能意识对待他自己身上的危机,也能够慢慢有自我调节能力。

妈妈能够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她能对自己内心有一个基本的安全的支持。

过去我们常说一个妈妈别把自己身上未尽的理想丢给孩子。我自己小时候想当钢琴家,我没学成,现在孩子们必须给我当钢琴家,你身上肩负我的理想。现在很多妈妈都知道,当你把你自己未尽的理想丢给孩子,这个孩子往往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负担,他不愉快,他没有责任完成你的梦想。

在其他很多方面也都是这样,如果一个妈妈自己身上有很多自我的人格或者自我的精神状态的不满意或者不稳定的地方,她往往容易像一个竹竿缺乏稳定性,她要把自己倾倒在孩子身上,她把自己的人格,自我的发展建立在孩子的身上,通过孩子来满足自我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会受到很大的压力的,亲子关系也容易出现很多的摩擦。

真正作为好的父母,有好的亲子关系,应该要对自己做很多的心理建设。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花时间做自己的内心的建设,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稳定、内心强大的个体,跟孩子的关系会非常容易找到一种舒服的相处模式,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能够舒服了,才能够陪伴孩子渡过他人生很多的困难。

当一个母亲越多的自知,越多的通过内心给自己力量,知道自己是什么人,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现在的生活状态,自我的追求是自己满意的,那么她其实不会强求孩子什么,这个孩子可以成就很高,也可以平凡普通,可以很主流,也可以很另类,都无所谓,孩子他有自己的人生。越让自己活就越让孩子能够活的好,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同伴的关系,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我现在做儿童教育,别人总问我说,你做儿童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我做儿童教育真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自我生成,能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内心之光,这个内心之光可能不需要是远方的伟大理想,必须成为一个登上火星的人才叫内心之光,不是的。内心之光更多的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能够支持自己的精神力量,以及自己真正想要去从事,想要去做的事情这种热爱的力量。

当父母能够更好的发现自我,也就可以鼓励孩子去发现自我。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口号“童行学院,打开你心中的宇宙”。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念,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片宇宙,当做父母的能够真正发现自己心里面的一片宇宙,能够看见自己心里面的璀璨的宇宙,他也就非常容易能够看到孩子心里那片璀璨的宇宙。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一种最长久,最相互之间有力量的亲子关系。

我最后分享一句话,送给所有的新妈妈,或者对于育儿这件事有问题,有困难的妈妈,“没关系,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正常的,不用把一些小的事情拿来太苛责自己,给自己心理信念,更爱自己一点,其实你能够更爱你的孩子,更多的给你孩子信念”。

童行教育即童行学院,是通识教育机构,总部位于北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4-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启蒙教育。由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联合吴希,王立铭,李响联合创立。童行学院课程内容覆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以线上学院(音频互动等课程)与线下学院(PBL项目制学习等课程)组成,为4-12岁儿童提供促进深广思考(think big, think deep)的通识教育。拥有童行书单伴读、《万物启蒙》《世界简史》等线上课程,课程构成线上线下结合的系统性通识教育体系。童行追求自我生成,内心之光,丰富体验,追求美的价值观。带领孩子们去发现世界的广博与深厚,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成为人生的主动探索者。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合作联系:段志潼

手机:17551021629 

Email: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郝景芳 :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方式

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一种方式,就看你用什么方式祸害孩子。

文 | 郝景芳

编辑 | 敬师

7 月 30 日晚,由 TOP HER 与美德乐联合主办的“2019 世界母乳喂养周演讲暨MOM TALK 第2 场活动在三里屯 CHAO 酒店举行,本次活动以《自定义,再成长》为主题,旨在聚焦敢于活出自我,定义新妈妈主义的生活家——千禧妈妈。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8 年世界青年领袖,第 74 届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作为开场嘉宾做了精彩分享。作为高知“二胎”千禧妈妈,她认为当一个妈妈她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周围很多人对于自己评价造成的自尊的影响的话,那么她在对待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相当大程度安定、坚定,而且能够给孩子力量。

以下为郝景芳的现场演讲内容。

上周五我参加了腾讯视频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里面有一个调查问题是说“你觉得一个人要通过育前考试才能够成为父母吗?”

这道题调查全球网友的答案,58% 的网友选择应该参加培前考试。

我听到这个答案挺意外的,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参与这个调查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因为在网上参与互动直播还是年轻人为准,他们之所以大部分选择“应该参与育前考试”,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参加育前考试就生下了他们,因此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让他们感觉不满。在当时现场讨论的时候,也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男孩子,讲了跟自己父母的矛盾,父母没有做好应尽的职责等等。

但是这道题目,我回来想了很久,如果说一个人当父母之前需要有的小的测试,应该是什么呢?

我觉得完全不应该是技巧方面的,一个人通过考证知道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奶,怎么给孩子讲英语,怎么树立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不是这些。不是说需要知道了这些技巧才能当父母。这些技巧完全可以在一个人成为父母之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边长大一边学。

那天现场,我表达了一个观点,育前测试不应该是一张考卷,由别人告诉你是否有资格当父母,它应该是自己的一个自测,问自己一些问题,一些准备性的材料,去了解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做父母。

很多父母带孩子,带出了一些矛盾、一些问题、一些家庭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他们从心态上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然后这个孩子就来了,以至于产生很多摩擦和冲突。如果一个人心态上真的准备好了,那么所有的技巧都是可以学的,看两天书,或者跟别人聊聊就学会了,但是如果心态上没有 ready 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带着一个好的状态去学习。

怎么能知道自己心态上有没有准备好呢?结合我这几年看到心理学的书和我自己的经历,我有一个初步的结论,一个人有没有准备好做父母,跟你如何做父母这件事关系不大,跟你如何对待自己这件事情关系很大。

当一个人有了一个和自己的稳定关系,他能够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有清醒的自知,能够了解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是一个独立成熟、完整的个体,那么,他基本上可以成为没有什么问题的父母,他可能有很多困难,但是不会有大的问题。

我们常常看到父母跟孩子有比较多问题的,其实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仓促茫然的做了父母,很难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因为他会把自己身上很多问题投射到跟孩子的关系里面去。

我有一个学心理咨询的朋友,他现在是精神分析师,他说每一代父母都有“祸害”孩子的一种方式,就看你用什么方式祸害孩子。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他和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他并没有能够在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会把自己的很多问题带到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的自尊不太稳定的时候,当一个人对于自我认知和评价相当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周围很多人给他的评价,当别人有一点对他负面的评价,他可能有巨大的波动。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他做父母的时候,很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展现出的任何状态当做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 5 岁 儿子 1 岁,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也多少会紧张的,我觉得我已经非常用心的想要做妈妈,我也看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努力的做好每一点的妈妈。但是为什么女儿身体上会有这么多问题,她怎么还出湿疹啊,她怎么情绪还是这么不好,她怎么跟别人相处还是这样?我会觉得她展现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对于我自己的一种批评,她会使我在评估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是不是真的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很好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战战兢兢,其实会投射到亲子关系里面,你会把这个孩子展现出稍微有点负面的情况,当做“这是对我的批评吧”。一旦一个母亲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很安全、很安定的支持性的力量的。因为孩子展现出所有的负面特征都是自然的。

对于新妈妈,我想说一句话放松吧,真的都是正常的,都是自然的一个小孩他怎么会没点病、痛、不好的情绪特征?他能不发脾气,不哭吗?所有的这一切真的都是自然的,都是正常的,所以完全不用对自己苛责,不用把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成就当成自我的评价。

当一个妈妈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周围很多人对于自己评价造成的自尊的影响的话,其实她在对待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相当大程度安定、坚定,而且能够给孩子力量。当孩子出现一些情绪不稳、发脾气的情况,这个妈妈不会突然的崩溃,而是知道孩子现在遇到了困难,他只是有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她会更加安定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考虑,去感同身受的真正帮孩子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孩子会感觉到“我的崩溃其实有妈妈接得住,妈妈会引导我,慢慢的渡过这个危机”。这种时候多了,孩子也能意识对待他自己身上的危机,也能够慢慢有自我调节能力。

妈妈能够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她能对自己内心有一个基本的安全的支持。

过去我们常说一个妈妈别把自己身上未尽的理想丢给孩子。我自己小时候想当钢琴家,我没学成,现在孩子们必须给我当钢琴家,你身上肩负我的理想。现在很多妈妈都知道,当你把你自己未尽的理想丢给孩子,这个孩子往往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负担,他不愉快,他没有责任完成你的梦想。

在其他很多方面也都是这样,如果一个妈妈自己身上有很多自我的人格或者自我的精神状态的不满意或者不稳定的地方,她往往容易像一个竹竿缺乏稳定性,她要把自己倾倒在孩子身上,她把自己的人格,自我的发展建立在孩子的身上,通过孩子来满足自我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会受到很大的压力的,亲子关系也容易出现很多的摩擦。

真正作为好的父母,有好的亲子关系,应该要对自己做很多的心理建设。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花时间做自己的内心的建设,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稳定、内心强大的个体,跟孩子的关系会非常容易找到一种舒服的相处模式,父母跟孩子的相处能够舒服了,才能够陪伴孩子渡过他人生很多的困难。

当一个母亲越多的自知,越多的通过内心给自己力量,知道自己是什么人,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现在的生活状态,自我的追求是自己满意的,那么她其实不会强求孩子什么,这个孩子可以成就很高,也可以平凡普通,可以很主流,也可以很另类,都无所谓,孩子他有自己的人生。越让自己活就越让孩子能够活的好,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同伴的关系,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我现在做儿童教育,别人总问我说,你做儿童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我做儿童教育真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自我生成,能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内心之光,这个内心之光可能不需要是远方的伟大理想,必须成为一个登上火星的人才叫内心之光,不是的。内心之光更多的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能够支持自己的精神力量,以及自己真正想要去从事,想要去做的事情这种热爱的力量。

当父母能够更好的发现自我,也就可以鼓励孩子去发现自我。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口号“童行学院,打开你心中的宇宙”。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念,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片宇宙,当做父母的能够真正发现自己心里面的一片宇宙,能够看见自己心里面的璀璨的宇宙,他也就非常容易能够看到孩子心里那片璀璨的宇宙。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一种最长久,最相互之间有力量的亲子关系。

我最后分享一句话,送给所有的新妈妈,或者对于育儿这件事有问题,有困难的妈妈,“没关系,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正常的,不用把一些小的事情拿来太苛责自己,给自己心理信念,更爱自己一点,其实你能够更爱你的孩子,更多的给你孩子信念”。

童行教育即童行学院,是通识教育机构,总部位于北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4-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启蒙教育。由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联合吴希,王立铭,李响联合创立。童行学院课程内容覆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以线上学院(音频互动等课程)与线下学院(PBL项目制学习等课程)组成,为4-12岁儿童提供促进深广思考(think big, think deep)的通识教育。拥有童行书单伴读、《万物启蒙》《世界简史》等线上课程,课程构成线上线下结合的系统性通识教育体系。童行追求自我生成,内心之光,丰富体验,追求美的价值观。带领孩子们去发现世界的广博与深厚,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成为人生的主动探索者。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合作联系:段志潼

手机:17551021629 

Email: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