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拉黑可禁评三个月,微博是真心想治“杠精”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拉黑可禁评三个月,微博是真心想治“杠精”吗?

禁言从3天到3个月,微博真的想治喷子?

文|3eLife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交平台而言,良好的讨论氛围无疑非重要,一旦环境变得乌烟瘴气就会迅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如何维护好社区氛围,也就成为了每个社交平台的必修课。

禁言从3天到3个月,微博真的想治喷子?

尽管不同平台都有着各自的做法,但无外乎是平台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来当“法官”,或者寻找一定数量的用户来组建“众裁法庭”。当然也有比较另类的,例如微博就选择给大V生杀予夺的“尚方宝剑”。早在去年9月27日,微博对“博主拉黑停止评论”这一策略进行了升级,当某一账号被博主删除评论并拉黑后,该账号会在“全站范围”内被禁用评论功能3天。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很多用户的不满。但在这一策略实行了大半年之后,今天微博CEO@来去之间 在一条微博的评论中透露,“以后在评论里发布攻击性言论被博主拉黑,禁止评论的期限会更长,最长3个月”。

在微博刚刚推出拉黑禁止评论3天的功能时,其实我们三易生活就已经对于这种方式进行了分析。目前,全球各社交平台所采用的都是类似这样的一套逻辑内核——用户向平台让渡一定的权利,需要遵守平台订立的若干规则,来换取在平台内的发言、浏览、点赞、分享等权利。

当然网络空间也并非是一片净土,自然会有喜欢抬杠、骚扰,乃至出口成脏的部分用户,因此几乎所有社交平台都会给用户管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权利,用于避免少数用户对于整个社交氛围的破坏,其中例如贴吧楼主可以删楼、知乎答主也能删评。并且还有与之相应的举报机制,由平台方针对各种过激行为进行处理。

然而微博这种一人来黑全站禁评的做法,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依靠大V个人的道德素质来维持秩序,可大V的素质同样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微博此举是将“什么是攻击性言论”的解释权下放给了大V,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用户个体之间成长经历、教育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三观都并不相同。

@来去之间 所诠释的“又蠢又坏”

事实上,在拉黑全站禁评3天功能上线的这段时间里,用户的担忧其实已经变成了现实。个人素质较高、愿意好好与关注者讨论的大V评论区倒是还正常,但是在部分大V或者营销号的评论区,几乎就已经没法看了。

因此@来去之间 针对从3天变成3个月进行了解释,诸如“意见不合就发博驳斥他”、“很难理解公权和私权的边界么”、“没有禁言只是禁评论,我们作为物业,收到3个业主投诉你上门抗议,我肯定不让你进楼了,但是你可以在小区广场继续举横幅,这是你的权利。”之类

然而在此前微博更新了推荐算法之后,大V与普通用户的权重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往往会出现用户驳斥大V的结果,就是迅速被淹没。如果说第一个回复是为了维护大V的利益,让@来去之间 在回应这一消息时没有多想,那么后两条回应,则显然就没有太考虑普通用户的感受了。

大V的“一亩三分地”虽然是私权的范畴,但是用拉黑让用户在全站禁言,则明显了跨越了私权与公权的边界。至于说"收到3个业主投诉,就不让你进楼"的言论,要知道物业是没有权力把业主拦在门外的,这潜意思难道是大V才是微博的”业主“,你一小透明也配叫“业主”?充其量就是个“访客”吧,“物业”自然要维护“业主”的利益了。

然而这一切可能都是为了流量服务

作为微博的CEO,@来去之间 为什么会有这种一眼就能看出错漏百出的回复?外界推测,这或许还是营收压力所导致。在此前5月23日微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中显示,其净营收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四季度的28%腰斩,预计二季度净营收在4.27亿至4.37亿美元之间,远不及市场预期的4.818亿美元,因此也直接导致股价当时大跌16.5%。

明眼人都能看出,拉黑之后全站禁评必然会伤害普通用户的感受,但微博方面之所以继续将这个看起来就不是太好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为的当然是让大V更加舒适。现阶段微博的大V无外乎两种,其一是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第二则是营销号。在微博的生态中,普通用户是韭菜,大V与营销号是镰刀,而微博本身则是勤恳的菜农。

微博上谁是韭菜,通过周杰伦和蔡徐坤粉丝之间的battle,以及围绕“明星势力榜”的一系列纠葛,大家其实应该都知道了——娱乐圈粉丝最多、行动力最强、最肯花钱,这是难道不是最理想的韭菜?而粉丝是以KOL为中心聚集的,剔除异议有利于极化观点并凝聚粉丝的共识,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明星、一批粉丝、一种声音”。

而KOL能够保持“一种声音”,自然就能让粉丝为了偶像去“明星势力榜”打榜,但明星势力榜是有阅读人数、互动数、社会影响力、正能量值,以及爱慕值的。前面四个维度明显是可以通过数据刷出来的,但最后的“爱慕值”则要用上真金白银的付出,因此打榜越激烈,微博的营收自然也就越好看。

微博之所以敢于搞这种让大V在APP里当“皇帝”的玩法,依仗的无非就是其在如今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没有敌人的特殊位置。今天微博已经不能再算一个纯粹的社交平台,或许也并没有人想要在这一平台上认识新朋友,其反而更像是个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一个基于订阅+推荐获取新鲜事的广场、一个移动时代披着社交网站皮的大众门户,而对于一个门户网站来说,显然并不太需要尊重用户的感受。

因此对于微博方面认为是小透明的普通用户,在这些操作面前,你会如何选择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拉黑可禁评三个月,微博是真心想治“杠精”吗?

禁言从3天到3个月,微博真的想治喷子?

文|3eLife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交平台而言,良好的讨论氛围无疑非重要,一旦环境变得乌烟瘴气就会迅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如何维护好社区氛围,也就成为了每个社交平台的必修课。

禁言从3天到3个月,微博真的想治喷子?

尽管不同平台都有着各自的做法,但无外乎是平台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来当“法官”,或者寻找一定数量的用户来组建“众裁法庭”。当然也有比较另类的,例如微博就选择给大V生杀予夺的“尚方宝剑”。早在去年9月27日,微博对“博主拉黑停止评论”这一策略进行了升级,当某一账号被博主删除评论并拉黑后,该账号会在“全站范围”内被禁用评论功能3天。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很多用户的不满。但在这一策略实行了大半年之后,今天微博CEO@来去之间 在一条微博的评论中透露,“以后在评论里发布攻击性言论被博主拉黑,禁止评论的期限会更长,最长3个月”。

在微博刚刚推出拉黑禁止评论3天的功能时,其实我们三易生活就已经对于这种方式进行了分析。目前,全球各社交平台所采用的都是类似这样的一套逻辑内核——用户向平台让渡一定的权利,需要遵守平台订立的若干规则,来换取在平台内的发言、浏览、点赞、分享等权利。

当然网络空间也并非是一片净土,自然会有喜欢抬杠、骚扰,乃至出口成脏的部分用户,因此几乎所有社交平台都会给用户管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权利,用于避免少数用户对于整个社交氛围的破坏,其中例如贴吧楼主可以删楼、知乎答主也能删评。并且还有与之相应的举报机制,由平台方针对各种过激行为进行处理。

然而微博这种一人来黑全站禁评的做法,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依靠大V个人的道德素质来维持秩序,可大V的素质同样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微博此举是将“什么是攻击性言论”的解释权下放给了大V,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用户个体之间成长经历、教育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三观都并不相同。

@来去之间 所诠释的“又蠢又坏”

事实上,在拉黑全站禁评3天功能上线的这段时间里,用户的担忧其实已经变成了现实。个人素质较高、愿意好好与关注者讨论的大V评论区倒是还正常,但是在部分大V或者营销号的评论区,几乎就已经没法看了。

因此@来去之间 针对从3天变成3个月进行了解释,诸如“意见不合就发博驳斥他”、“很难理解公权和私权的边界么”、“没有禁言只是禁评论,我们作为物业,收到3个业主投诉你上门抗议,我肯定不让你进楼了,但是你可以在小区广场继续举横幅,这是你的权利。”之类

然而在此前微博更新了推荐算法之后,大V与普通用户的权重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往往会出现用户驳斥大V的结果,就是迅速被淹没。如果说第一个回复是为了维护大V的利益,让@来去之间 在回应这一消息时没有多想,那么后两条回应,则显然就没有太考虑普通用户的感受了。

大V的“一亩三分地”虽然是私权的范畴,但是用拉黑让用户在全站禁言,则明显了跨越了私权与公权的边界。至于说"收到3个业主投诉,就不让你进楼"的言论,要知道物业是没有权力把业主拦在门外的,这潜意思难道是大V才是微博的”业主“,你一小透明也配叫“业主”?充其量就是个“访客”吧,“物业”自然要维护“业主”的利益了。

然而这一切可能都是为了流量服务

作为微博的CEO,@来去之间 为什么会有这种一眼就能看出错漏百出的回复?外界推测,这或许还是营收压力所导致。在此前5月23日微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中显示,其净营收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四季度的28%腰斩,预计二季度净营收在4.27亿至4.37亿美元之间,远不及市场预期的4.818亿美元,因此也直接导致股价当时大跌16.5%。

明眼人都能看出,拉黑之后全站禁评必然会伤害普通用户的感受,但微博方面之所以继续将这个看起来就不是太好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为的当然是让大V更加舒适。现阶段微博的大V无外乎两种,其一是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第二则是营销号。在微博的生态中,普通用户是韭菜,大V与营销号是镰刀,而微博本身则是勤恳的菜农。

微博上谁是韭菜,通过周杰伦和蔡徐坤粉丝之间的battle,以及围绕“明星势力榜”的一系列纠葛,大家其实应该都知道了——娱乐圈粉丝最多、行动力最强、最肯花钱,这是难道不是最理想的韭菜?而粉丝是以KOL为中心聚集的,剔除异议有利于极化观点并凝聚粉丝的共识,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明星、一批粉丝、一种声音”。

而KOL能够保持“一种声音”,自然就能让粉丝为了偶像去“明星势力榜”打榜,但明星势力榜是有阅读人数、互动数、社会影响力、正能量值,以及爱慕值的。前面四个维度明显是可以通过数据刷出来的,但最后的“爱慕值”则要用上真金白银的付出,因此打榜越激烈,微博的营收自然也就越好看。

微博之所以敢于搞这种让大V在APP里当“皇帝”的玩法,依仗的无非就是其在如今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没有敌人的特殊位置。今天微博已经不能再算一个纯粹的社交平台,或许也并没有人想要在这一平台上认识新朋友,其反而更像是个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一个基于订阅+推荐获取新鲜事的广场、一个移动时代披着社交网站皮的大众门户,而对于一个门户网站来说,显然并不太需要尊重用户的感受。

因此对于微博方面认为是小透明的普通用户,在这些操作面前,你会如何选择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