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烈火英雄》成“眼泪收割机”,“非虚构故事”变身爆款孵化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烈火英雄》成“眼泪收割机”,“非虚构故事”变身爆款孵化器?

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台子搭好,戏唱的的并不热闹。

《烈火英雄》

作者 | 左柚

暑期档的火,燃起来了。

《哪吒之童魔降世》以24.78亿票房打破了中国动画记录,随后主旋律电影《烈火英雄》上映五天达近6亿,均成为今年暑期档下半场票房的有力争夺者。

《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故事的原型是2010年7月16日发生的大连新港油罐区火灾,电影聚焦“消防员”这一群体,展现出他们面对火灾表现出的英勇和奉献。

观众看完普遍评价是“感动”“泪崩”以及场面的“真实震撼”。电影中人物性格、台词以及事件本身都曾真正发生,这或许才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了解到,“报告文学”是非虚构写作的一种文学类型,更强调写实,既有纪实性,又有文学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非虚构作品作为一种以“真实事件、真实故事”为蓝本的文学创作,也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源头。

“现实主义”风向强劲,倒逼“非虚构作品”发展

近几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非常多。或直击社会痛点问题,或还原社会大案。去年《我不是药神》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引起来巨大的社会热议。

《湄公河行动》故事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凭借良好口碑,取得了近12亿票房。

剧集也是,《人民检察官》《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清网行动》《国家底线》等均有现实原型。

取自真实事件,贵在以“真”取胜。在“现实主义”成为热潮的当下,贴近大众生活、曾经真实发生的故事,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来源。

在《烈火英雄》北京首映现场,来自北京某区女消防员看完电影表示,里面的着火场景非常逼真。

导演表示制作团队希望最大还原当时的场景,给人以“设身处地”的真实感。

电影里,一个片段让不少人泪目:杜江饰演的马卫国带领特勤中队死死守在化学罐区前,他拿出手机让队员们给家人录几句话。这一幕并非虚构。在7·16火灾现场,曾经真实发生的场景。

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过度煽情”,尤其电影中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和同伴去要关闭阀门,一个阀门总共需要8000转。很多网友表示不可能,为了打造“高大”人设,人物变成了“神”。

但在真实的“7·16救援”中,这个数字是8万转。就像导演曾经回应:“影片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克制了,现实是消防员的火场工作残酷得已经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后“杜江哭戏”“烈火英雄黄晓明原型”等上热搜,话题阅读基本都在2亿,引起人们对于“消防员”这一群体的关注。

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呈现真实的场景,剧组1∶1搭建了油罐区,全程用真火拍摄,所以场景方面确实很真实。

无论是已经上映的《烈火英雄》《亲爱的》《解救吾先生》《湄公河行动》《嘉年华》以及去年大爆的《我不是药神》,还是即将上映的《中国机长》、《攀登者》《紧急救援》等电影,我们发现其都是真实事件改编,内里流淌着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态度。

不过这些作品基本都没有完整的文字蓝本,编剧通过对当时事件的调查、资料收集,创作剧本。当下“现实主义”巨大的需求,让更多非虚构文学能够实现价值转化,也催生了针对“非虚构作品”产业链的发展。

IP价值官发现,在新闻以及文学领域都存在“非虚构作品”,在文学领域,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传记等均属于“非虚构作品”,《烈火英雄》就改编自报告文学。在电影获得观众之后,也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最近中文在线就购买了《烈火英雄》的数字版权,即将开发相关线上作品。

在新闻领域,非虚构主要以“特稿”的形式出现,目前以“真实故事计划”为代表的平台,如正午故事,腾讯新闻故事硬核等平台崛起,旨在推动非虚构作品的版权开发。我们也将针对这两部,展开比较和观察。

报告、纪实文学更具时代性,成“主旋律”重要源头

以“新闻写作”为特点的非虚构作品,是否归结于“文学”范畴,在文学界一直有争议,对于其界定也还在讨论当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以及人物传记都是以“现实”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作品。

拿报告文学为例,徐驰的《哥德巴赫猜想》开启了新文学报告文学开端,之后既涌现一批以“报告文学”为主要创作方法的作者,如《战狼2》原著作者何建明,目前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就主要以报告文学作品著称。另外,几乎严肃作家都会涉猎这个题材。

就影视改编来说,作品其实并不多,基本以“主旋律”为主,在央视以及地方电视台播放居多,电视台近期上线作品《国家行动》《周恩来回延安》也是献礼剧。前者是反腐题材,后者是历史事件回溯。

报告文学影视改编作品一览表及《黄土高天》剧照

这既是报告文学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其局限之处。报告文学主要针对社会大政策、现象以及群体的纪实,具有时代性。

学者洪治纲认为,以报告文学为代表的虚构文学,主要是重新挖掘和分析史料,揭示其中真相,反思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就报告文学大家何建明作品来看,既有国家政策的“三峡大移民”“小镇改革”“青山、绿水”;也有国内大事件纪实,如一年一度的“高考”“汶川大地震”“矿难内幕”“非典”等;更有揭示当下社会痛点的贫寒学子、女性职业、反腐的作品,还有针对典型“人物”的作品,其包容性相对比较强。

而且报告文学的产出量很庞大,何建明曾在采访中表示,“报告文学依然是每年出版量和阅读量最大的文体。上一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中的30部图书中,有22部是报告文学,而且由报告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占三分之一。”

目前报告文学拥有专门的网站以及“全国报告文学奖项”推动。2008年创办的“全国报告文学奖项”,目前有《哥德巴赫猜想》等33位作家的29篇(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获奖,作品也在持续不断产出。

传记就更加细分,主要针对典型性“人物”的记录。国内电影市场也有许多颇为优秀的传记题材电影,如《林则徐》《国歌》《钱学森》《焦裕禄》等等,但这些电影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一些关注和讨论,相比欧美传记电影,获得关注的范围和程度显然远远不及。

国外传记电影传记电影非常发达且受欢迎,2019年奥斯卡传记电影《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宠儿》均有所获。欧美观众一直非常偏爱传记电影,也出现过不少精品佳作。

这当然主要与中国的传记电影大多会选择比较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创作有关,对于人物的塑造,多强调其比较正面的性格特征。

不过在影视改编过程中难处经典,电影制作缺少艺术提炼、以及人文表达是很重要的问题所在。以作家三毛为主角的《滚滚红尘》导演严浩曾直言:现在的中国电影人太急功近利,还未对历史有充分理解,不去提炼剧本,就仓促上马。这个电影人自身问题,让中国传记片难成经典。

在这一方面,面对传记文学,对电影制作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虚构故事平台助推,百万级作品卖出落实却寥寥

“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其实最早应用在新闻领域,主要以特稿的形式出现,因此,除了文学领域之外,针对大事件的“真实故事”同样成为非虚构影视改编的重要源头。

曾发表于时尚先生《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作者杜强取材于渔船上的命案,乐视影业以百万高价买下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影视改编权。

而后《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生死巴丹吉林》《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等根据真实事件撰写的特稿先后售出影视改编权,越来越多的“故事制造者”试图寻找好的非虚构故事,同时把把手里的非虚构作品转化成影视IP。

一批针对“非虚构作品”的平台开始出现,如界面新闻旗下的“正午”、 腾讯新闻故事硬核、《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实验以及真实故事计划等。

腾讯新闻故事硬核设立了“谷雨计划”, 支持中文非虚构作品创作与传播,每年推出“谷雨奖”,主要分为月度和年度, 总奖金额为每年200万元,奖励杰出的图文非虚构作品和纪录片。

雷磊创办的真实故事计划,从《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开始获得关注,而后获得千万融资,其推出作品《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成为《太平洋大逃杀》之后的第二部百万级非虚构故事。

目前真实故事拥有微信粉丝180万,新榜预估活跃粉丝达1103503,全平台流量超800万。

同时与谷雨类似,真实故事推出了“非虚构写作大赛”,以“读者投稿→大众评审+专业评审→出版或影视化”的筛选路径,挑选好作品和发掘有潜力的作家。

从上文可以看出,非虚构故事平台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创作资金的支持,让有创作能力和创作冲动的伙伴有机会去创作。

第二,提供平台去传播,把优质的内容给更多的人看到。

第三,利用平台赋能,支持创作者创作,赋予创作者更多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推动了非虚构作品的大量出现,给与作者一定的资金和平台背书。为未来影视改编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库。

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台子搭好,戏唱的的并不热闹。《太平洋大逃杀》早就卖出百万级影视版权费,却因为制片方本身的原因,电影至今尚未上映,如今只有同名广播剧上线。

另一个百万级非虚构IP《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影视化之路则因为主要操盘人兼主要演员的个人问题,一波三折。

非虚构版权交易太过于依赖影视行业,买主过于单一,版权变现的生意变得过于被动,很容易“受制于人”,这也是非虚构平台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要求制作环节的更趋完善。

结语:

来自于真实生活、以现实为蓝本的影视作品,在迎着“现实主义”风潮下,表现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但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需要加工与转化,从真实事件——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成为重要的链条,“非虚构文学作品”以及新闻特稿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就源头来说,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事件,中国不缺现实主义。米已备好,影视制作如何选择、加工制作成什么样的一餐,成为需要考量的问题。

来源:IP价值官

原标题:《烈火英雄》《我不是药神》《湄公河行动》“非虚构故事”变身爆款孵化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烈火英雄》成“眼泪收割机”,“非虚构故事”变身爆款孵化器?

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台子搭好,戏唱的的并不热闹。

《烈火英雄》

作者 | 左柚

暑期档的火,燃起来了。

《哪吒之童魔降世》以24.78亿票房打破了中国动画记录,随后主旋律电影《烈火英雄》上映五天达近6亿,均成为今年暑期档下半场票房的有力争夺者。

《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故事的原型是2010年7月16日发生的大连新港油罐区火灾,电影聚焦“消防员”这一群体,展现出他们面对火灾表现出的英勇和奉献。

观众看完普遍评价是“感动”“泪崩”以及场面的“真实震撼”。电影中人物性格、台词以及事件本身都曾真正发生,这或许才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了解到,“报告文学”是非虚构写作的一种文学类型,更强调写实,既有纪实性,又有文学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非虚构作品作为一种以“真实事件、真实故事”为蓝本的文学创作,也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源头。

“现实主义”风向强劲,倒逼“非虚构作品”发展

近几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非常多。或直击社会痛点问题,或还原社会大案。去年《我不是药神》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引起来巨大的社会热议。

《湄公河行动》故事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凭借良好口碑,取得了近12亿票房。

剧集也是,《人民检察官》《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清网行动》《国家底线》等均有现实原型。

取自真实事件,贵在以“真”取胜。在“现实主义”成为热潮的当下,贴近大众生活、曾经真实发生的故事,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来源。

在《烈火英雄》北京首映现场,来自北京某区女消防员看完电影表示,里面的着火场景非常逼真。

导演表示制作团队希望最大还原当时的场景,给人以“设身处地”的真实感。

电影里,一个片段让不少人泪目:杜江饰演的马卫国带领特勤中队死死守在化学罐区前,他拿出手机让队员们给家人录几句话。这一幕并非虚构。在7·16火灾现场,曾经真实发生的场景。

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过度煽情”,尤其电影中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和同伴去要关闭阀门,一个阀门总共需要8000转。很多网友表示不可能,为了打造“高大”人设,人物变成了“神”。

但在真实的“7·16救援”中,这个数字是8万转。就像导演曾经回应:“影片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克制了,现实是消防员的火场工作残酷得已经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后“杜江哭戏”“烈火英雄黄晓明原型”等上热搜,话题阅读基本都在2亿,引起人们对于“消防员”这一群体的关注。

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呈现真实的场景,剧组1∶1搭建了油罐区,全程用真火拍摄,所以场景方面确实很真实。

无论是已经上映的《烈火英雄》《亲爱的》《解救吾先生》《湄公河行动》《嘉年华》以及去年大爆的《我不是药神》,还是即将上映的《中国机长》、《攀登者》《紧急救援》等电影,我们发现其都是真实事件改编,内里流淌着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态度。

不过这些作品基本都没有完整的文字蓝本,编剧通过对当时事件的调查、资料收集,创作剧本。当下“现实主义”巨大的需求,让更多非虚构文学能够实现价值转化,也催生了针对“非虚构作品”产业链的发展。

IP价值官发现,在新闻以及文学领域都存在“非虚构作品”,在文学领域,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传记等均属于“非虚构作品”,《烈火英雄》就改编自报告文学。在电影获得观众之后,也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最近中文在线就购买了《烈火英雄》的数字版权,即将开发相关线上作品。

在新闻领域,非虚构主要以“特稿”的形式出现,目前以“真实故事计划”为代表的平台,如正午故事,腾讯新闻故事硬核等平台崛起,旨在推动非虚构作品的版权开发。我们也将针对这两部,展开比较和观察。

报告、纪实文学更具时代性,成“主旋律”重要源头

以“新闻写作”为特点的非虚构作品,是否归结于“文学”范畴,在文学界一直有争议,对于其界定也还在讨论当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以及人物传记都是以“现实”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作品。

拿报告文学为例,徐驰的《哥德巴赫猜想》开启了新文学报告文学开端,之后既涌现一批以“报告文学”为主要创作方法的作者,如《战狼2》原著作者何建明,目前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就主要以报告文学作品著称。另外,几乎严肃作家都会涉猎这个题材。

就影视改编来说,作品其实并不多,基本以“主旋律”为主,在央视以及地方电视台播放居多,电视台近期上线作品《国家行动》《周恩来回延安》也是献礼剧。前者是反腐题材,后者是历史事件回溯。

报告文学影视改编作品一览表及《黄土高天》剧照

这既是报告文学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其局限之处。报告文学主要针对社会大政策、现象以及群体的纪实,具有时代性。

学者洪治纲认为,以报告文学为代表的虚构文学,主要是重新挖掘和分析史料,揭示其中真相,反思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就报告文学大家何建明作品来看,既有国家政策的“三峡大移民”“小镇改革”“青山、绿水”;也有国内大事件纪实,如一年一度的“高考”“汶川大地震”“矿难内幕”“非典”等;更有揭示当下社会痛点的贫寒学子、女性职业、反腐的作品,还有针对典型“人物”的作品,其包容性相对比较强。

而且报告文学的产出量很庞大,何建明曾在采访中表示,“报告文学依然是每年出版量和阅读量最大的文体。上一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中的30部图书中,有22部是报告文学,而且由报告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占三分之一。”

目前报告文学拥有专门的网站以及“全国报告文学奖项”推动。2008年创办的“全国报告文学奖项”,目前有《哥德巴赫猜想》等33位作家的29篇(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获奖,作品也在持续不断产出。

传记就更加细分,主要针对典型性“人物”的记录。国内电影市场也有许多颇为优秀的传记题材电影,如《林则徐》《国歌》《钱学森》《焦裕禄》等等,但这些电影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一些关注和讨论,相比欧美传记电影,获得关注的范围和程度显然远远不及。

国外传记电影传记电影非常发达且受欢迎,2019年奥斯卡传记电影《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宠儿》均有所获。欧美观众一直非常偏爱传记电影,也出现过不少精品佳作。

这当然主要与中国的传记电影大多会选择比较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创作有关,对于人物的塑造,多强调其比较正面的性格特征。

不过在影视改编过程中难处经典,电影制作缺少艺术提炼、以及人文表达是很重要的问题所在。以作家三毛为主角的《滚滚红尘》导演严浩曾直言:现在的中国电影人太急功近利,还未对历史有充分理解,不去提炼剧本,就仓促上马。这个电影人自身问题,让中国传记片难成经典。

在这一方面,面对传记文学,对电影制作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虚构故事平台助推,百万级作品卖出落实却寥寥

“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其实最早应用在新闻领域,主要以特稿的形式出现,因此,除了文学领域之外,针对大事件的“真实故事”同样成为非虚构影视改编的重要源头。

曾发表于时尚先生《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作者杜强取材于渔船上的命案,乐视影业以百万高价买下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影视改编权。

而后《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生死巴丹吉林》《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等根据真实事件撰写的特稿先后售出影视改编权,越来越多的“故事制造者”试图寻找好的非虚构故事,同时把把手里的非虚构作品转化成影视IP。

一批针对“非虚构作品”的平台开始出现,如界面新闻旗下的“正午”、 腾讯新闻故事硬核、《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实验以及真实故事计划等。

腾讯新闻故事硬核设立了“谷雨计划”, 支持中文非虚构作品创作与传播,每年推出“谷雨奖”,主要分为月度和年度, 总奖金额为每年200万元,奖励杰出的图文非虚构作品和纪录片。

雷磊创办的真实故事计划,从《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开始获得关注,而后获得千万融资,其推出作品《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成为《太平洋大逃杀》之后的第二部百万级非虚构故事。

目前真实故事拥有微信粉丝180万,新榜预估活跃粉丝达1103503,全平台流量超800万。

同时与谷雨类似,真实故事推出了“非虚构写作大赛”,以“读者投稿→大众评审+专业评审→出版或影视化”的筛选路径,挑选好作品和发掘有潜力的作家。

从上文可以看出,非虚构故事平台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创作资金的支持,让有创作能力和创作冲动的伙伴有机会去创作。

第二,提供平台去传播,把优质的内容给更多的人看到。

第三,利用平台赋能,支持创作者创作,赋予创作者更多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推动了非虚构作品的大量出现,给与作者一定的资金和平台背书。为未来影视改编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库。

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台子搭好,戏唱的的并不热闹。《太平洋大逃杀》早就卖出百万级影视版权费,却因为制片方本身的原因,电影至今尚未上映,如今只有同名广播剧上线。

另一个百万级非虚构IP《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影视化之路则因为主要操盘人兼主要演员的个人问题,一波三折。

非虚构版权交易太过于依赖影视行业,买主过于单一,版权变现的生意变得过于被动,很容易“受制于人”,这也是非虚构平台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要求制作环节的更趋完善。

结语:

来自于真实生活、以现实为蓝本的影视作品,在迎着“现实主义”风潮下,表现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但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需要加工与转化,从真实事件——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成为重要的链条,“非虚构文学作品”以及新闻特稿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就源头来说,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事件,中国不缺现实主义。米已备好,影视制作如何选择、加工制作成什么样的一餐,成为需要考量的问题。

来源:IP价值官

原标题:《烈火英雄》《我不是药神》《湄公河行动》“非虚构故事”变身爆款孵化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