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动作电影发展浅析:中国电影的主力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动作电影发展浅析:中国电影的主力军

功夫电影之所以在海外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原因之一在于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动作演员将中国功夫带到了好莱坞。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据统计,世界电影票房前100强中,60%左右都是好莱坞动作大片;动作电影也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电影票房产出占比常年接近总票房30%。从上世纪20年代的《定军山》开始到《卧虎藏龙》,再到《功夫》《七剑》《功夫之王》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成就了胡金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吴京等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创作人才。

▲《卧虎藏龙》《功夫之王》《功夫》。来源:豆瓣

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促进了电影生产技术创新,提升了电影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电影生产工艺进步,扩展了电影工业规模。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简述动作电影的发展历程、影响力等等,分析中国动作电影未来发展方向。

动作电影发展历程简析

武侠电影是中国动作电影的最初形式,早期大多改编自《水浒传》《七侠五义》等古典章回体小说。1928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电影《火烧红莲寺》,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正式开启了功夫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火烧红莲寺》 。来源:豆瓣

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香港的电影工业逐渐复苏,当时最火爆的功夫系列电影要属《黄飞鸿》,由关德兴出演的黄飞鸿更成为了香港观众心目中恒久不变的经典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主演电影《唐山大兄》,以31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影坛纪录,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随后,《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作品先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从而使中国功夫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精武门》 。来源:豆瓣

1973年李小龙去世后,成龙的出现则填补了李小龙之后的功夫明星的空白。成龙早期电影以《警察故事》系列为主,也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随后他在武术动作中加入喜剧等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嬉皮士”功夫套路,而这样的变革似乎更适应时代的潮流,更适应电影观众的观赏趣味和价值观念。进入九十年代后,凭借《红番区》和《尖峰时刻》系列走向好莱坞市场,为中国武侠热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也使成龙功夫电影走向了世界。

在内地,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思想的解放,中断了三十余年的功夫武侠电影开始复现。1982年,香港电影导演张鑫炎到内地拍摄由李连杰主演的影片《少林寺》,把香港武侠电影的制作技术与经验同内地的人文观念、意识形态相结合,并配上“真情、真景、真功夫”的宣传,使这部影片一上映便掀起了新派功夫电影的旋风随后以“少林”等冠名的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普天盖世的气势影响全国影坛近二十年。由此,李连杰成为新的“功夫皇帝”,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

进入21世纪,随着大众文化崛起,功夫电影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奥斯卡10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四项大奖。由此之后的《英雄》《十面埋伏》《七剑》等影片先后进入欧美影坛并参与大量的影像评奖,中国功夫电影进入“好莱坞”时代。

2008年,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把功夫、熊猫、玉皇宫、和平谷等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好莱坞式的幽默中;2011年,《功夫熊猫2》再次席卷全球,也将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推向了新世纪的风口浪尖。

▲《功夫熊猫》 。来源:豆瓣

近两年,《战狼2》《红海行动》等爆款动作片的出现,在呼唤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功夫与电脑特效的融合,这或许是动作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中国动作电影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共鸣

经过多年发展,伴随着观众审美、市场环境的迭代,电影越来越注重对艺术美感的追求,这也使得动作电影慢慢摒弃了对流血事件大肆渲染的传统,逐渐发展为将动作作为一种独立元素,融入到武侠、军事、警匪等题材进行叙事。而且大多影片尝试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来演绎动作片,力求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情趣和打斗之外的含义。比如《卧虎藏龙》让功夫变得侠骨柔肠;《神探狄仁杰》系列中的功夫阴诡多变;《战狼》系列中的功夫集结着高度的爱国情怀。可以说,动作电影完成了从“动作”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级转化。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来源:豆瓣

总的来看,中国动作电影不仅能展现动作打斗,更是对中华文化、武术精神的一种无形推广,其中传达的精神内核能够引起世界观众的情感共鸣,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一,动作电影促进了中国功夫的推广与普及,把中国功夫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它不仅传播了中国功夫的技术技能,还传播着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因此,好的动作电影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中国功夫、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队伍当中来。

第二,动作电影成为中国功夫宣传推广的得力渠道之一。例如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就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进了中国功夫和旅游业的繁荣。从此少林寺开始对外公开表演,少林寺也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少林功夫这个名牌开始享誉国内外。

▲《少林寺》。来源:豆瓣

第三,动作电影促进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龙曾表示:“拍好华语功夫片,是对中华大文化的最好传播。”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它不但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技艺的理解和运用,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特性。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拍摄的多部动作电影让中西方观众强烈的感受到了武术在视觉与文化上的冲击力,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功夫,还感受到中国功夫所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中国动作电影国际影响力与发展前景

实际上,从中国的武侠片开始,中国动作电影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世界名片。在全球市场中,观众认可度最高的中国电影类型仍然是功夫动作电影。数据显示,中国在海外市场票房前六名的影片都是以功夫为主题的动作电影,分别为《卧虎藏龙》(1.28亿美元)、《英雄》(近5400万美元)、《霍元甲》(近2500万美元)、《功夫》(1700万美元)、《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近1500万美元)、《十面埋伏》(1100万美元)。

▲《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来源:豆瓣

《中国电影报道》主编宋子文曾表示,功夫电影之所以在海外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原因之一在于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动作演员将中国功夫带到了好莱坞。“凭借1994年的《红番区》和1998年开启的《尖峰时刻》系列,成龙逐渐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也让国外观众逐步接受中国功夫电影的视觉审美。”动作电影正是在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在如今的华语电影界,动作电影呈现出空前的崭新气象。

当然,中国动作电影要想在世界舞台走得更远,必须立足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尤其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要积极布局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持续产出优质动作电影;要注重对动作演员的培养和支持,坚持传承中国动作电影内核精神,创新中国动作电影新形式。同时要推进中外合拍片的制作,加强海内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动作电影走得更快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动作电影发展浅析:中国电影的主力军

功夫电影之所以在海外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原因之一在于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动作演员将中国功夫带到了好莱坞。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据统计,世界电影票房前100强中,60%左右都是好莱坞动作大片;动作电影也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电影票房产出占比常年接近总票房30%。从上世纪20年代的《定军山》开始到《卧虎藏龙》,再到《功夫》《七剑》《功夫之王》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成就了胡金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吴京等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创作人才。

▲《卧虎藏龙》《功夫之王》《功夫》。来源:豆瓣

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促进了电影生产技术创新,提升了电影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电影生产工艺进步,扩展了电影工业规模。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简述动作电影的发展历程、影响力等等,分析中国动作电影未来发展方向。

动作电影发展历程简析

武侠电影是中国动作电影的最初形式,早期大多改编自《水浒传》《七侠五义》等古典章回体小说。1928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电影《火烧红莲寺》,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正式开启了功夫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火烧红莲寺》 。来源:豆瓣

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香港的电影工业逐渐复苏,当时最火爆的功夫系列电影要属《黄飞鸿》,由关德兴出演的黄飞鸿更成为了香港观众心目中恒久不变的经典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主演电影《唐山大兄》,以31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影坛纪录,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随后,《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作品先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从而使中国功夫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精武门》 。来源:豆瓣

1973年李小龙去世后,成龙的出现则填补了李小龙之后的功夫明星的空白。成龙早期电影以《警察故事》系列为主,也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随后他在武术动作中加入喜剧等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嬉皮士”功夫套路,而这样的变革似乎更适应时代的潮流,更适应电影观众的观赏趣味和价值观念。进入九十年代后,凭借《红番区》和《尖峰时刻》系列走向好莱坞市场,为中国武侠热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也使成龙功夫电影走向了世界。

在内地,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思想的解放,中断了三十余年的功夫武侠电影开始复现。1982年,香港电影导演张鑫炎到内地拍摄由李连杰主演的影片《少林寺》,把香港武侠电影的制作技术与经验同内地的人文观念、意识形态相结合,并配上“真情、真景、真功夫”的宣传,使这部影片一上映便掀起了新派功夫电影的旋风随后以“少林”等冠名的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普天盖世的气势影响全国影坛近二十年。由此,李连杰成为新的“功夫皇帝”,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

进入21世纪,随着大众文化崛起,功夫电影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奥斯卡10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四项大奖。由此之后的《英雄》《十面埋伏》《七剑》等影片先后进入欧美影坛并参与大量的影像评奖,中国功夫电影进入“好莱坞”时代。

2008年,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把功夫、熊猫、玉皇宫、和平谷等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好莱坞式的幽默中;2011年,《功夫熊猫2》再次席卷全球,也将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推向了新世纪的风口浪尖。

▲《功夫熊猫》 。来源:豆瓣

近两年,《战狼2》《红海行动》等爆款动作片的出现,在呼唤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功夫与电脑特效的融合,这或许是动作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中国动作电影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共鸣

经过多年发展,伴随着观众审美、市场环境的迭代,电影越来越注重对艺术美感的追求,这也使得动作电影慢慢摒弃了对流血事件大肆渲染的传统,逐渐发展为将动作作为一种独立元素,融入到武侠、军事、警匪等题材进行叙事。而且大多影片尝试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来演绎动作片,力求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情趣和打斗之外的含义。比如《卧虎藏龙》让功夫变得侠骨柔肠;《神探狄仁杰》系列中的功夫阴诡多变;《战狼》系列中的功夫集结着高度的爱国情怀。可以说,动作电影完成了从“动作”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级转化。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来源:豆瓣

总的来看,中国动作电影不仅能展现动作打斗,更是对中华文化、武术精神的一种无形推广,其中传达的精神内核能够引起世界观众的情感共鸣,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一,动作电影促进了中国功夫的推广与普及,把中国功夫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它不仅传播了中国功夫的技术技能,还传播着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因此,好的动作电影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中国功夫、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队伍当中来。

第二,动作电影成为中国功夫宣传推广的得力渠道之一。例如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就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进了中国功夫和旅游业的繁荣。从此少林寺开始对外公开表演,少林寺也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少林功夫这个名牌开始享誉国内外。

▲《少林寺》。来源:豆瓣

第三,动作电影促进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龙曾表示:“拍好华语功夫片,是对中华大文化的最好传播。”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它不但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技艺的理解和运用,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特性。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拍摄的多部动作电影让中西方观众强烈的感受到了武术在视觉与文化上的冲击力,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功夫,还感受到中国功夫所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中国动作电影国际影响力与发展前景

实际上,从中国的武侠片开始,中国动作电影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世界名片。在全球市场中,观众认可度最高的中国电影类型仍然是功夫动作电影。数据显示,中国在海外市场票房前六名的影片都是以功夫为主题的动作电影,分别为《卧虎藏龙》(1.28亿美元)、《英雄》(近5400万美元)、《霍元甲》(近2500万美元)、《功夫》(1700万美元)、《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近1500万美元)、《十面埋伏》(1100万美元)。

▲《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来源:豆瓣

《中国电影报道》主编宋子文曾表示,功夫电影之所以在海外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原因之一在于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动作演员将中国功夫带到了好莱坞。“凭借1994年的《红番区》和1998年开启的《尖峰时刻》系列,成龙逐渐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也让国外观众逐步接受中国功夫电影的视觉审美。”动作电影正是在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在如今的华语电影界,动作电影呈现出空前的崭新气象。

当然,中国动作电影要想在世界舞台走得更远,必须立足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尤其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要积极布局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持续产出优质动作电影;要注重对动作演员的培养和支持,坚持传承中国动作电影内核精神,创新中国动作电影新形式。同时要推进中外合拍片的制作,加强海内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动作电影走得更快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