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五脊六兽
本周二,A股出现普跌走势,作为优质白马股的伊利股份的大跌更是令人蹊跷。当天上证指数只是下跌了1.56%,而伊利股份却大跌了8.80%,且盘中最大跌幅达到了9.77%,距离跌停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而周三的时候,伊利盘中再度下跌了3.59%,以至两个交易日股价的最大跌幅达到了12.07%,投资者的短线损失不可谓不大。
是什么导致了伊利股份的股价大跌呢?原来是周一的时候公司出了个股票激励计划公告,近日的股价大跌都是这个股权激励惹的祸。
从理论上来说,股权激励应是一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举措,是市场的利好,是推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因素。而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之所以导致公司股价大跌,是由于该方案存在明显的弊端。其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之前平均31.66元/股回购的1.83亿股份,转手就以15.46元/股约一半的价格用来实施股权激烈,这点是最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的。
回购后注销,才是真正的回购。
近一年上市公司回购变成一股风潮,不过回购的股票大多并没有注销。细究起来,只有注销,才能起到回馈市场的作用。

2018年,漫漫熊市以及股权质押平仓问题,证监会在当年9月6日发布消息,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增加了股份回购可以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等,明确公司因特定情形回购的股份,可以以库存方式持有。当时还称金融机构要支持上市企业信用政策,实施股份回购,这是国家为解决股票质押平仓风险而出的一个救市方案。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不小的利好,类比美国长牛市场,一部分原因也正是股份回购注销,这其实可以视为一种替代现金分红的的方法,因为其提高了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股票的EPS。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可以用于公司减资、股份公司合并、股权奖励等,回购的股份可以转让、注销或者将股份以库存方式持有。目前看,用于股权激励的很多,也就是留下来做员工持股使用,这其实是变相的让上市公司为自己的员工买单,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想好怎么用,以库存方式持有,将来可以转让,也可以留下来做股权激励。
回购后注销,这些回购的股权就消失了,相当于上市公司规模变小了,它相当于公司将自己的一部分现金,拿出来支付给外界,从而实现瘦身。这跟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很不相同,那些买卖只是投资者买来卖去,公司规模没有变化。回购和增发联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增发是在外募资,让公司规模增大,回购后注销则是吐出一部分资产,让公司规模减小,回购注销通过减少流动股数量,而增加现有股东的权益,大家的持股比例将上升,增加了每股收益。
假若回购没有注销股权进行留置或者进行股权激励,那么这些股权还会存在,有朝一日就又重新在二级市场中出现,就失去了回购的意义,不能起到缩小公司规模的作用。
一句话总结就是,如果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然后注销,这才是良性的回购。如果不注销,低买高卖,那就是回购套利。
下面是近期A股完成了回购注销的公司名单,大家可以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