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报道
近日,北京证监会在其官网披露的辅导企业信息显示,云知声于今年7月10日与中金公司签署了“辅导协议”,公司拟赴科创板上市。对此 AI报道向云知声进一步了解,对方回应称,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还未有时间表。
云知声成立于 2012 年6月,专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领先的智能语音识别AI技术企业之一。当前的业务布局分为 AI+ 生活和 AI+ 服务,其中 AI+生活主要做家庭和汽车,家庭部分包括机器人、智能家电行业,汽车则是从后装向前装布局;AI+ 服务主要是医疗、教育。
自创立至今,云知声已累计获得8轮融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20亿元。恒大研究院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云知声的估值为12亿美元。
8轮融资后,云知声赶赴科创板
其实,在与中金公司签订“辅导协议”之前,云知声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
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云知声,在2012年成立当年便获得了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后除了在2015年未进行外部融资外,其余各年份均有融资进账。
2013-2014年,启明创投的投资或较为关键。A轮融资中,启明创投联手磐谷创投,投资1亿元。B轮融资中,启明创投又联手高通,投资5000万美元。作为国内知名老牌的投资机构,启明创投曾投出了数十起知名项目,并将这些项目一一送上A股。其在一级市场的投资动态,也颇受市场关注。
在2018年5月,云知声宣布获得1亿美金C轮融资,由中电健康基金领投,360、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汉富资本等跟投。
三个月后,云知声再次获得一笔6亿元的融资,这一次获得了国家队的加持。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的战略出资企业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国安、中国人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资企业),中金公司旗下中金佳成、建投华科旗下中建投资本跟投,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而在今年4月,中金公司再度作为投资方对公司进行了投资,此外投资方还包括东方证券及清和泉资本,不过次轮融资金额未披露。
而在8月1日,北京证监局网站显示,中金公司已于2019年7月10日与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中金公司已指派齐飞为组长的9名工作人员全力辅导云知声在冲刺科创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与A股相比,科创板相对放宽了上市标准,制定了多种上市标准,并且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允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上市。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独角兽,云知声告诉AI报道,目前该公司主要布局国内业务,不考虑海外上市,对科创板充满期待和信心。此前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也发表观点称,科创板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全新的活力,金融体系为真正的硬核科技企业提供“源头活水”,可以带动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投入。
AI独角兽的炼成:专注物联网,从语音识别到AI芯片
上市,是独角兽企业的必经之路。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显示,云知声的估值为12亿美元,符合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
那么,云知声是如何炼就国内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独角兽的?
2012年云知声创业之初,正值国内市场正值智能手机起飞之时。国内巨头如阿里、腾讯、中兴通讯等,彼时争夺焦点,主要放在移动互联业务上面,当时的物联网领域,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既没有明显的巨头垄断市场,也没有明显的技术壁垒,这就为云知声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黄伟表示,PC互联网时代,联网设备主要是PC,移动互联网时代,联网设备主要是手机或平板,到IOT时代,可能一切设备都可能联网,IOT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屏幕,不像手机平板以触碰为主,第二,这个设备离你比较远,这时候我们就希望用一种完全自然的,像人和人对话的方式来控制它们。所以,语音识别就成解决这一痛点最好的解决方案。
以物联网发展发现为突破口,在资本的支持下,云知声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虽然云知声擅长的是语音领域,但与其他AI公司要么专注语音,要么专注图像不同,云知声不仅涵盖了感知、认知、交互等方面的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图像技术,还突破性地自研AI芯片,自此打造出了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链条。
在智能语音技术整个产业中,国内从事芯片研发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云知声在AI领域的切入以“云端芯”生态为载体,2018年推出首款物联网AI芯片雨燕(Swift),奠定了自己在智能语音技术产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云知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康恒曾表示,云知声之所以要做芯片,是因为AI技术和物联网的结合还存在几个主要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云知声需要推出建立在芯片基础上的一整套技术方案,来加速AI+物联网的落地。
继去年发布首款芯片后,今年年初,云知声对外界公布了其正在研发中的第二代物联网语音AI 芯片雨燕Lite、面向智慧城市的支持图像与语音计算的多模态AI 芯片海豚(Dolphin),以及面向智慧出行的车规级多模态AI 芯片雪豹(Leopard),且这三款芯片均计划在今年启动量产。
发布会上,黄伟表示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真正促使万物智联(AIoT)的落地与实现。未来巨量的多维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等)集中处理与边缘式分布计算的需求,势必将进一步挑战AI底层支持硬件——芯片的计算能力。因而,具备多维度AI数据集中处理能力的多模态AI芯片将成必由之路。
专注物联网,从语音识别到AI芯片,云知声成长为被科技部认可的独角兽企业,也成为福布斯评选出的中国最快科技成长公司。
接下来,会像科大讯飞一样布局2C市场吗?
不论是前期作为语音交互技术服务商,还是转型为目前的AI芯片公司,云知声的商业化路径都是典型B2B2C模式,其主要应用于智慧生活(家居、车载)和智慧服务(医疗、教育)两大场景中。
在家居领域,云知声凭借成功出货IVM模组,与格力、美的、长虹、华帝等一线家电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车载领域,云知声已服务近100家方案商、品牌商,赋能终端设备数超1700万台;在医疗领域,云知声能够提供语音病历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重点医院落地。在教育方面TO B这条赛道上,教育已经由K12走到了胎教领域,逐渐低龄化。
在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方面,云知声遭遇科大讯飞的直面竞争。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在1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地,覆盖了95%以上的常见疾病。在智慧教育领域,科大讯飞更是布局多年,据了解,其相关产品已经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5000多所学校中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师生近亿名。除了科大讯飞外,在智慧教育方面,主打智能口语评测的云知声还面临优必选、驰声科技、清睿教育等不不下10家竞争者,已然是一片红海。
从目前落地产品来看,云知主要面向B端企业,与C端消费者关联度较低。而当下各大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向C端局部,抢占消费者市场,比如科大讯飞近年来就一直在向C端转型,C端已成其业务增长的关键。对此,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曾表示,“C 端有它的利润空间,有它更广泛的市场规模”。
相比之下,云知声对于消费者业务的产品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问到是否有大力布局C端产品的规划时,云知声告诉AI报道,未来将在AI+k12教育等领域和方向进行to C的布局,其他方面暂时没有确定。
对于云知声来说,目前正处于抢占规模的阶段,虽然总体上仍未盈利,但其在年初对外透露,伴随业务的扩张,营收已连续三年保持超100%的同比增长,2018年收入规模预计将为去年的3倍,2019年仍将有2-3倍的增长。
在去年下半年科创板相关政策推出后,云知声作为AI独角兽,被频繁猜测其是否会选择登录科创板。如今看来,科创板上市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