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橙雨伞公益
【编者按】
昨晚,不知道有多少男男女女对酒当歌,肆意欢乐。
欢乐之余,七夕那暧昧、甜蜜的气氛下,却也暗藏了不少约会暴力。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场景,莫过于几杯酒下肚,身体失去控制,从而对身边人做出了强迫之举。
可一切真的只是酒精的错吗?
喝酒是一个危险的场景。
酒喝多了,人端着的架子会被放下来,有的人还会“给自己的道德放个假”,所以酒桌上就会开始出现各种丑态。
我甚至见过在席间小解但尿不出来的,整个场面异常尴尬。
还有一句话叫“酒壮怂人胆”,但这并不是酒精会让人变得更勇敢的意思。
相反,酒精只是让人失去判断力,放下顾忌,以身犯险,变得不顾后果起来。
很多性别暴力(比如性骚扰、性侵或者是家庭暴力)的事件中,都出现了酒精的身影。
图/微博
但酒精不应该让受害者自责,更不能为施暴者开脱。
一旦有性别暴力,酒只可能是借口。
有问题的,一定是人。
在性别暴力中酒精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性别暴力的发生过程中,酒精只是让施暴者更好地“做自己”的工具。
他们会将酒精视作一个可以用来干坏事的借口,借助酒精来掩盖自己的动机,并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放任性暴力的发生。
“酒精让我迷失了自我,干了我不会干的事情。”
这套话术过于流行,骗得久了,施暴者自己都觉得是酒精干了坏事了。
图/《我们无法成为野兽》
对于受害者来说,酒精的作用也不是“让人放松警惕”这么简单。
在酒文化和强奸文化设下的双重陷阱里,受害者被裹狭在酒场诡怪的氛围中,失去了控制场面的能力,成了酒文化和性别暴力的双重受害者。
如果在事后,还要受社会舆论影响,自责道“因为我喝了酒,才会被人趁虚而入”,那就有三重的伤害了。
图/《就算敏感点也无妨》
那么,被施暴者当成工具的酒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先从喝酒的场景中说,这是设下圈套的第一步。
很多涉及到酒精的性别暴力的场景都是在约会、饭局或者是聚会上。
这些社交场景中,被劝酒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而愿意喝酒也会被当作是与其他人交好的暗示。
在这样的社交压力下,不管酒力如何,都有可能被要求喝超出能力范围的量以“示好”。
图/腾讯视频
某种意义上,劝人喝酒很像给人下药,这样的酒文化也是一种强奸文化。
性别暴力的本质是权力的不平等,酒精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传递权力的绝佳媒介,推杯换盏之间,全是具象的权力关系等的呈现。
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小姑娘被酒呛住的狼狈景象了。
在这个过程里,施暴者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哪一个人更容易被胁迫(或者自己想骚扰的那个人能被胁迫的程度),从而更有序的展开自己的行动。
一句“你喝醉了”,就能随意侵犯对方了吗?
另一方面,酒精也被施暴者用来“占便宜”。
我一直觉得“酒后乱性”是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一喝大,身体和心理的反应速度都会迅速降下去,要发生性行为其实并不容易(男性醉酒后难以勃起,长期酗酒还可能导致阳痿)。
图/《杉杉来了》
所以同样是喝酒,同样被影响身体机能,但施暴者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权(更何况还有人自己不喝只劝别人喝)。
酒精可能让受害者处在一个很脆弱的状态:
她可能很难对外界作出反应,很难反抗,很难向外界求助,很难留下证据;
这些都是施暴者能拿来“占便宜”的东西,所以他们会故意诱导并放任受害者进入到这样一个状态里。
△言情剧中常出现女生醉酒后,对男生表现出毫无防备的依赖状态 图/《亲爱的,热爱的》
酒精也会短暂的伤害人的记忆力。
所以很多施暴者用这一点来否认受害者的记忆和控诉,一句“你喝醉了,肯定是记错了”,往往能帮他们在性别暴力发生后免责。
在喝酒一事上,社会对男女风评的差别
最后,还利用了社会文化中对喝酒的女性的偏见。
一般来说,女性会被规训到一个不应该去喝酒的位置上。
酒场强化了两性的刻板印象,这样的文化也使得施暴者在喝酒的场景中表现得更加激进:
因为他喝酒的行为是被鼓励的。
图/《七月与安生》
喝酒成为了一种展示自己性吸引力的好办法,这也同时会让他们合理化自己性骚扰或者实施其他性别暴力的行为。
在酒场类似于狂欢的气氛中,施暴者就会只顾及自己对权力的掌握和控制,而选择性屏蔽掉来自受害者的负面的反馈。
对女性来说,喝酒也会被认为是对自己不负责。
这一点很好地被施暴者拿来进行对受害者的羞辱:
从“如果你是个好姑娘,你就不会去喝酒”,到“你就是要喝醉了给我机会”,再到“你只是用喝醉酒做借口反悔”,种种话术,无一例外都是荡妇羞辱。
在大众文化中,愿意喝酒也已经变成了一种暧昧的意思表示,知情同意的边界在这种氛围里被不断挑战。
这也是酒精的一道重要用途。
图/《我们无法成为野兽》
一旦这个边界被突破,就会产生性骚扰、性侵等严重的性别暴力。
但到底同意不同意,喝之前大家心里没谱吗?
与其说施暴者对这个边界的判断被酒精干扰了,不如说他们一早就明白酒精可以协助挑战这个边界,而借助酒精,放任这个边界被突破。
除了这些之外,酒精还能“长自信”、“拉近距离”、“当借口”什么的,堪称施暴者的完美工具。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看得分明酒精是怎么给酒后的性别暴力背锅的。
我们该如何避免酒局骚扰?
我也有过酒后被骚扰的经历,之后一段时间里总觉得像吃了苍蝇一样不舒服,老想着不去那一趟就不会有这种糟心的事情发生。
但现在回头看,酒精只是个工具。
没有酒精,对方还有暴力、有权力关系、有欺诈等各种手段来完成性别暴力的实践——
只要他贼心不死。
图/《七月与安生》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暴力产生的根源都一以贯之的简单:
因为有施暴者的存在。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喝酒的小经验。
不管是什么来由地觉得不安全、不舒服,都应该赶快离开那个场域。
按道理说,喝酒的时候一个人的知觉和行动力已经退化了,本来感受到威胁的能力就已经变得很差。
如果那个时候直觉还是告诉你不应该喝下去了,就相信这个直觉。
不要担心面子上挂不住,真朋友没理由觉得你扫兴,要是关心你,自然会理解。
不然,就很可能是有所企图。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林奥
工作能力成疑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