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久酒
在中国的电影院线上有这样一种类型片,他们常年挤占着影院排片,演员们总顶着一张惨白的面孔,伴随着阴森诡异的音乐,出没在学校、古宅、医院...... 观众提起这类电影总是控制不住吐槽欲。这种类型片就是国产恐怖片。
说到国外恐怖片,优秀的作品实在太多,美国擅长血腥暴力、日本盛产邪恶怨灵、法国独好人心诡异......更不用提韩国的邪教和西班牙的古堡惊情。但是一旦在恐怖片前加上“国产”二字,观众们却会下意识地为其贴上“烂片”的标签。

究其原因,与粗制滥造的服化和毫无新意的剧情脱不了干系。完全不吓人甚至还有一点想笑的观影感受,让观众给它们冠上了“可怕片”的帽子。
不久前上映的国产恐怖片《看不见的小孩》票房收获1618万,已经是近几年国产恐怖片票房的最高纪录了。相比其他国家恐怖片动辄上亿的票房,国产恐怖片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所谓,对比出真知,也许我们可以从“隔壁”家借鉴点经验。
视觉冲击必不可少
“恐怖片”是以制造恐惧感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摄影技术的发展为制造恐怖画面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的,技术水平发展越高,观众对恐怖片在视觉上的要求也会更高。
反观国产恐怖片,却十年如一日用着“三板斧”制造恐怖——漆黑的夜晚、忽明忽暗的灯光和时不时的惊声尖叫,时间一长观众对套路了然于心。再加上影片中越来越不走心的服化道,恐怖感自然骤降。
日本电影《咒怨》里“佐伯俊雄”的恐怖之处,不只在于更加精致化的造型,更在于儿童特有的天真和俊雄的麻木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
试想,当你走在空无一人的楼梯间,猛然抬头,一个孩子在头顶上用一双毫无感情的双眼注视着你。即使没有各种特效化妆,这样的视觉冲击,任谁都会吓出一身的白毛汗。

对于儿童角色的妙用,欧美电影的经验更为丰富,从《寂静岭》《孤儿怨》中的小萝莉,到《鬼娃回魂》《招魂》里的玩具娃娃,各种角色应有尽有。
去年在韩国大热的《昆池岩》,在视觉冲击方面则更加简单粗暴。影片在故事线第三方视角之外,增加直怼主角脸部的自拍。在自拍镜头下,主角的脸部本就因为拍摄角度诡异而变形,在发生异变后则将特效化妆的细节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冲击力加倍。且自拍的第一视角中,局限的视线范围和无限缩进的距离,更是给观众增加了压迫感。在这样的视角下,才有了《昆池岩》的名场面“女鬼念经”。

细思恐极才是真绝色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国产恐怖片之所以不恐怖,没有鬼是最大的问题。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尽然。
不可否认,鬼魂、恶灵是不少恐怖片的制胜法宝。但是,没有鬼的恐怖片有时候却更加可怕。
前段时间,日本恐怖片《来了》在朋友圈大肆流行,这部影片中的“鬼”从头到尾几乎未曾露面。不同的人物眼中,所见的鬼魂形象皆不同,原因在于片中所谓的“鬼”其实是人的“心魔”。
这样的描述,乍听起来像是与国产恐怖片如出一辙,然而《来了》在人性之恶上的塑造,真实可怕。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大热的“婚育”话题,在男主驱魔的主线下,暗藏着“丧偶式”育儿所造成的“杀婴”心理。养育子女在普通人看来,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长期的生活压抑下,即使是母亲也会出现弑子的念头。

影片结尾,女主所见的鬼魂形象是毁了自己一生的母亲。所谓恶灵,不过是人心中的恶念,心魔远比鬼怪更可怕。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影片中的所有育儿情节并非特意安排,而是来自日常生活。全篇无一处展现鬼怪,但恐惧感却油然而生。
而除了对人心的刻画 ,“未知”二字也可供恐怖片大做文章,国产恐怖片《双瞳》就是个例子。与其他恐怖片不同,《双瞳》将视角对准了邪教组织。在破案中一步步揭开其面纱。祭天、续命、双瞳......这些听起来诡秘可怖的事情,在片中逐一展现。

电影没有进一步探讨这些秘术的真假面目,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半遮半掩的状态。公道定论自在观众心中,信则有,不信则无。正是这种神秘感,给观众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而在思考中恐惧感则会不断增加。
中国历史深远厚重,56个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神秘的传说、诡谲的人物不计其数,有大片“土壤”可供恐怖片挖掘。然而,如今市场上的恐怖片却常常让人失望。
一些制作公司,找栋老房子、带上简单的设备和几个会尖叫的女孩子,在短短几周就能生产一部电影。一部制作成本两百万的国产恐怖电影,在院线票房超过600万就能盈利,低成本见效快。当越来越多抱着赚快钱想法的制作公司进入市场,国产恐怖片的口碑自然会越来越差。
国产恐怖片市场,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背景题材,独缺专心研究打磨作品的人。
来源:影视独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