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万人评分9.0,斩获戛纳大奖的《寄生虫》终于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万人评分9.0,斩获戛纳大奖的《寄生虫》终于来了

《寄生虫》想要展现的是社会中的阶级问题。

文|电影头条

这两天,《寄生虫》真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连登三天热搜榜,各路电影群都在蹲熟肉。

不过,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就在6日晚,一个小字幕组本打算圈老粉半夜独食熟肉,设置了10个问题,只有答对90分以上的才能入群看直播。

奈何《寄生虫》热度太高,影迷闻风而来,p图造假成绩单的有,因未被拉入群愤愤不平举报的也有。

结果因为举报,直播计划还是泡汤了。

不过大概是因为国内会韩语的人才实在太多,第二天熟肉资源就满天飞了。

而条姐刷完三遍《寄生虫》后,发现这部片子还真值得好好聊聊。

不过鉴于该片的看点多在剧情反转,属性又是类型片。

一旦被剧透,观影过程会索然无味。

所以条姐奉劝各位影迷,本篇文章剧透线以下的内容,更适合观影后的朋友阅读。

而条姐在评论《寄生虫》之前,还是想先来聊聊奉俊昊这位导演。

一个类型片导演是如何征服戛纳金棕榈的?

要说奉俊昊,他绝对不属于那种戛纳一直以来,相对青睐的天才艺术型导演。

但他却有一种独特的商业性和类型片导演的特质。

而戛纳电影节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与国际售片公司接洽的商业平台,近些年来似乎也在实验由艺术向商业的转型。

恰巧《寄生虫》这样的优秀商业类型片出现,得奖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回奉俊昊的电影,尤其近年来,商业性和类型片已经变成他的标签。

商业性就决定了影片的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的《雪国列车》和2017年的《玉子》。

而今年的《寄生虫》,条姐更是在第一遍啃生肉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导演娴熟的画面强调手法,看懂这部影片了。

至于反类型,则在奉俊昊前期作品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比如2003年的《杀人回忆》,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奉俊昊打破了这类影片的传统结尾,用案件真相来达到高潮。

整部片子愣是悬而不破,将悬疑进行到底。

2009年的《母亲》,讲述母亲为入狱的智障儿子伸冤的故事,全片看似是在寻找真相,其实导演只是借这个故事的壳子,来表达母子之间的情感羁绊。

借一个略带悬疑色彩的故事外壳,来表现不同主题,绝对是奉俊昊的拿手好戏。

《寄生虫》也不例外,同样是用一个故事来表达阶级问题。

不过不同的是,十年过去了,奉俊昊的商业触觉越发敏感。

他懂得什么才是商业片观众的嗨点,剧本构思更加细腻,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玩味。

另外配乐、对白、演员演技、剪辑节奏可以说接近完美。

这是一条剧透线,后台回复“寄生虫”获取影片

以下内容适宜观影后人群阅读。

前面聊到奉俊昊这位导演的商业触觉非常敏感。

那是因为他的影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致每个细节都完全有的聊。

关于故事主题。

相信大家看完影片都能感觉出来,这部《寄生虫》想要展现的就是社会中的阶级问题。

影片细致的设计出三个不同阶级,分别是住别墅的富人阶级(朴社长一家),住在半地下室的穷人阶级(基泽一家),还有住在完全地下的最低阶层(前女佣一家)。

他们之间形成一条鄙视链,富人嫌弃穷人的气味。

穷人嫌弃犹如灶马的地下室生物。

而地下室生物则会调侃朝鲜人。

这条鄙视链一旦形成,就注定了他们难以翻身的社会地位。

基泽一家可以轻易控制前女佣,失手杀害他们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因为蝼蚁般的最底层,即便在这个社会中消失,也不会引起什么轰动。

但前女佣的丈夫想要反杀基泽一家,便会是自毁的风险。

还有基泽杀害朴社长之后,便只能变成住在地下室的最低阶层。

关于阶级的深层理解。

如果这部影片仅仅是想表达阶级固化,那和《雪国列车》相比,确实没啥进步。

但《寄生虫》却反映了奉俊昊关于阶级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那就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在这个社会中,穷人和富人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导演很机智的选择了两个互相有明确需求的家庭,基泽一家需要朴社长一家提供工作,填饱自己的肚子。

可朴社长一家同样需要司机、管家、家教,才能过上所谓的富人生活。

别说什么家佣不是必需品,富人不必寄生。

那是你没看到,导演为什么不选择自给自足,住公寓的中产家庭。

因为富人这个阶级一旦固化产生,他们对佣人或专业人士的需求就会变成必需品。

所以穷人和富人形成的这种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才是他们之间产生矛盾的源头。

比如基泽一家拼命想融入朴社长一家,但朴社长却厌弃基泽踩过界。

关于象征物。

石头作为“权势地位”的象征,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大雨后,基泽从水中捞起的是象征荣誉的奖牌。

女儿基静从水中抢救出湿透的象征金钱的纸币。

儿子基宇则从水中捞起象征权势的石头。

原来基宇最看重的就是权势,而这一设定也完全符合基宇的行为。

勾引富家女,会想杀人灭口来保住自己残存的地位,因为往往追求权势的人是最凶残的。

结果却被前女佣的丈夫用石头反杀,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最终只有他放下那块巨石,才终于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而影片中另一个象征物就是穷人的气味,气味的浓度变化伴随着基泽一家的反应,也是整部影片中一处惊艳的线索。

关于气味的讨论,在影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朴社长儿子察觉基泽一家身上的气味相同,此时基泽一家的反应是生怕社长一家察觉出他们是一伙诈骗犯,却没有在意自己身上的气味究竟是什么。

第二次朴社长与妻子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桌下聚集了三个人气味变浓。

大雨后逃出社长家的基泽三人终于知道了,所谓的气味就是穷人气。

他们想回家通过洗澡去掉身上的气味,但谁想当晚就睡进了大礼堂,身上的气味更加浓烈。

第三次便是车上女主人的嫌弃和生日party上朴社长捏着鼻子去捡地上的车钥匙。

气味已经变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瞬间刺痛了看重荣誉的基泽。

所以基泽的激情杀人便不难理解了。

气味的变化,就像一条线,牵引着剧情的进展,这一设置确实有意思。

再有就是关于技巧的运用。

奉俊昊真的很会进行视觉强调,看看这多次出现的穷人家与富人家的窗户对比。

无论是从视野还是光线,观众很容易察觉到这种强烈的反差。

还有几段交响曲的配乐,总能及时带动观众情绪。

另外剪辑师的节奏感全程在线,剧情进展快而不乱,这才是大片的水准。

而一部类型片做到如此细致专业的程度,确实难得。

当然《寄生虫》这部影片也不是没有缺点,刻意的套路过多,影片又没有通过氛围带动,令观众忽视掉这些明显的缺点。

想表达的思想也确实有点浅显。

但条姐还是觉得,这枚金棕榈奖杯没给错,因为这不仅是对奉俊昊《寄生虫》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整个韩国电影的表彰。

如果没有工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韩国电影体系,光凭奉俊昊,《寄生虫》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准。

如果没有韩国电影前辈的“光头运动”,相信我们今天也很难看到奉俊昊、李沧东等一系列的大师。

所以这样的《寄生虫》,还有什么不值得你二刷三刷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万人评分9.0,斩获戛纳大奖的《寄生虫》终于来了

《寄生虫》想要展现的是社会中的阶级问题。

文|电影头条

这两天,《寄生虫》真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连登三天热搜榜,各路电影群都在蹲熟肉。

不过,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就在6日晚,一个小字幕组本打算圈老粉半夜独食熟肉,设置了10个问题,只有答对90分以上的才能入群看直播。

奈何《寄生虫》热度太高,影迷闻风而来,p图造假成绩单的有,因未被拉入群愤愤不平举报的也有。

结果因为举报,直播计划还是泡汤了。

不过大概是因为国内会韩语的人才实在太多,第二天熟肉资源就满天飞了。

而条姐刷完三遍《寄生虫》后,发现这部片子还真值得好好聊聊。

不过鉴于该片的看点多在剧情反转,属性又是类型片。

一旦被剧透,观影过程会索然无味。

所以条姐奉劝各位影迷,本篇文章剧透线以下的内容,更适合观影后的朋友阅读。

而条姐在评论《寄生虫》之前,还是想先来聊聊奉俊昊这位导演。

一个类型片导演是如何征服戛纳金棕榈的?

要说奉俊昊,他绝对不属于那种戛纳一直以来,相对青睐的天才艺术型导演。

但他却有一种独特的商业性和类型片导演的特质。

而戛纳电影节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与国际售片公司接洽的商业平台,近些年来似乎也在实验由艺术向商业的转型。

恰巧《寄生虫》这样的优秀商业类型片出现,得奖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回奉俊昊的电影,尤其近年来,商业性和类型片已经变成他的标签。

商业性就决定了影片的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的《雪国列车》和2017年的《玉子》。

而今年的《寄生虫》,条姐更是在第一遍啃生肉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导演娴熟的画面强调手法,看懂这部影片了。

至于反类型,则在奉俊昊前期作品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比如2003年的《杀人回忆》,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奉俊昊打破了这类影片的传统结尾,用案件真相来达到高潮。

整部片子愣是悬而不破,将悬疑进行到底。

2009年的《母亲》,讲述母亲为入狱的智障儿子伸冤的故事,全片看似是在寻找真相,其实导演只是借这个故事的壳子,来表达母子之间的情感羁绊。

借一个略带悬疑色彩的故事外壳,来表现不同主题,绝对是奉俊昊的拿手好戏。

《寄生虫》也不例外,同样是用一个故事来表达阶级问题。

不过不同的是,十年过去了,奉俊昊的商业触觉越发敏感。

他懂得什么才是商业片观众的嗨点,剧本构思更加细腻,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玩味。

另外配乐、对白、演员演技、剪辑节奏可以说接近完美。

这是一条剧透线,后台回复“寄生虫”获取影片

以下内容适宜观影后人群阅读。

前面聊到奉俊昊这位导演的商业触觉非常敏感。

那是因为他的影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致每个细节都完全有的聊。

关于故事主题。

相信大家看完影片都能感觉出来,这部《寄生虫》想要展现的就是社会中的阶级问题。

影片细致的设计出三个不同阶级,分别是住别墅的富人阶级(朴社长一家),住在半地下室的穷人阶级(基泽一家),还有住在完全地下的最低阶层(前女佣一家)。

他们之间形成一条鄙视链,富人嫌弃穷人的气味。

穷人嫌弃犹如灶马的地下室生物。

而地下室生物则会调侃朝鲜人。

这条鄙视链一旦形成,就注定了他们难以翻身的社会地位。

基泽一家可以轻易控制前女佣,失手杀害他们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因为蝼蚁般的最底层,即便在这个社会中消失,也不会引起什么轰动。

但前女佣的丈夫想要反杀基泽一家,便会是自毁的风险。

还有基泽杀害朴社长之后,便只能变成住在地下室的最低阶层。

关于阶级的深层理解。

如果这部影片仅仅是想表达阶级固化,那和《雪国列车》相比,确实没啥进步。

但《寄生虫》却反映了奉俊昊关于阶级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那就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在这个社会中,穷人和富人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导演很机智的选择了两个互相有明确需求的家庭,基泽一家需要朴社长一家提供工作,填饱自己的肚子。

可朴社长一家同样需要司机、管家、家教,才能过上所谓的富人生活。

别说什么家佣不是必需品,富人不必寄生。

那是你没看到,导演为什么不选择自给自足,住公寓的中产家庭。

因为富人这个阶级一旦固化产生,他们对佣人或专业人士的需求就会变成必需品。

所以穷人和富人形成的这种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才是他们之间产生矛盾的源头。

比如基泽一家拼命想融入朴社长一家,但朴社长却厌弃基泽踩过界。

关于象征物。

石头作为“权势地位”的象征,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大雨后,基泽从水中捞起的是象征荣誉的奖牌。

女儿基静从水中抢救出湿透的象征金钱的纸币。

儿子基宇则从水中捞起象征权势的石头。

原来基宇最看重的就是权势,而这一设定也完全符合基宇的行为。

勾引富家女,会想杀人灭口来保住自己残存的地位,因为往往追求权势的人是最凶残的。

结果却被前女佣的丈夫用石头反杀,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最终只有他放下那块巨石,才终于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而影片中另一个象征物就是穷人的气味,气味的浓度变化伴随着基泽一家的反应,也是整部影片中一处惊艳的线索。

关于气味的讨论,在影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朴社长儿子察觉基泽一家身上的气味相同,此时基泽一家的反应是生怕社长一家察觉出他们是一伙诈骗犯,却没有在意自己身上的气味究竟是什么。

第二次朴社长与妻子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桌下聚集了三个人气味变浓。

大雨后逃出社长家的基泽三人终于知道了,所谓的气味就是穷人气。

他们想回家通过洗澡去掉身上的气味,但谁想当晚就睡进了大礼堂,身上的气味更加浓烈。

第三次便是车上女主人的嫌弃和生日party上朴社长捏着鼻子去捡地上的车钥匙。

气味已经变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瞬间刺痛了看重荣誉的基泽。

所以基泽的激情杀人便不难理解了。

气味的变化,就像一条线,牵引着剧情的进展,这一设置确实有意思。

再有就是关于技巧的运用。

奉俊昊真的很会进行视觉强调,看看这多次出现的穷人家与富人家的窗户对比。

无论是从视野还是光线,观众很容易察觉到这种强烈的反差。

还有几段交响曲的配乐,总能及时带动观众情绪。

另外剪辑师的节奏感全程在线,剧情进展快而不乱,这才是大片的水准。

而一部类型片做到如此细致专业的程度,确实难得。

当然《寄生虫》这部影片也不是没有缺点,刻意的套路过多,影片又没有通过氛围带动,令观众忽视掉这些明显的缺点。

想表达的思想也确实有点浅显。

但条姐还是觉得,这枚金棕榈奖杯没给错,因为这不仅是对奉俊昊《寄生虫》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整个韩国电影的表彰。

如果没有工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韩国电影体系,光凭奉俊昊,《寄生虫》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准。

如果没有韩国电影前辈的“光头运动”,相信我们今天也很难看到奉俊昊、李沧东等一系列的大师。

所以这样的《寄生虫》,还有什么不值得你二刷三刷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