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医师幸福指数报告:男性医师高于女性医师,全科医生幸福感较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医师幸福指数报告:男性医师高于女性医师,全科医生幸福感较低

中国医师对自己幸福感的平均主观打分是7.08分,处于(7-9]分区间,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超负荷工作量、收入与付出的不匹配是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健康界研究院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2019医师幸福感指数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工作量及强度、工作付出与收入满意度、工作压力水平是对医师幸福感水平产生直接主要影响的因素,影响的权重分别为14.7%、13.9%、13.6%。对此,专家表示要落实医师的薪酬改革,加强对医师的人文关怀。

报告称,本次调研共完成有效问卷1395份,涉及全国600+医院的11个主要科室。在衡量医师幸福感水平时,采用10分量表法超负荷工作量,中国医师对自己幸福感的平均主观打分是7.08分,处于(7-9]分区间,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医师幸福感高于女性医师。其中,男性医师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30,而女性医师仅为6.90。

就区域而言,报告指出中国医师幸福感指数排名TOP3的地区分别是华东、东北及华北地区,医师幸福感指数水平相对较低的是西北和西南地区医师(报告暂不包含新疆、西藏及青海三地区的数据)。

从科室来看,中国医师幸福感水平排名TOP3的科室分别是设备科、妇产科、口腔科,医师幸福感指数水平较低的科室是全科。

报告还指出,工龄在16-20年的医师幸福感水平最高,而工龄在12-15年的医师群体幸福感排名最低。

一级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最高,未定级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最低,其次是二级医院。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差距较小,公立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略高于民营医院医师。

报告认为,工作量及强度、工作压力水平、工作时间,成为中国医师幸福感指数3个负向影响因素。

报告称,整体来看,医师对工作付出与收入的满意度普遍较低,45.0%的医师对其工作付出与收入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

报告分析,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身心俱疲提及率为18.8%;二是收入与付出的不匹配,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为15.1%。

报告中就“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一指标,认为“基本符合+100%符合的医师占比60.8%,接近2/3的医师同意这种观点,医师工作量大、强度高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共识。

健康界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刘焕东告诉界面新闻,一级医院医师的工作压力、工作量和大型医院的比较,要比大医院的低很多,但收入方面相对适当,能够有较多时间的照顾家庭,也有社会地位 ,所以幸福度高。西南、西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较发达地区少,而且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有差距,导致的工作量和收入不是特别匹配,幸福感相对低。

2019年4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做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说,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分别较1998年增长80.4%、290.1%,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尽管我国医师数量庞大,但仍存在较大缺口。马晓光提到,目前主要问题之一是医师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59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其中,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8人,仅为城市的45%.。康复、儿科、急诊、精神科等专业的医师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学科短板。

马晓伟在报告中谈到,在权利保障方面,医师的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护、薪酬待遇与福利等保障措施不足,与医师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多、成才周期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吸引力和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马晓伟表示将完善医师激励保障机制,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师积极性。

实际上,2017年2月10日,人社部等四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薪酬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分配自主权、完善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对于报告中显示的医师付出和收入不匹配 、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刘焕东认为解决问题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医师的社会地位,保护医师的休假权利,从国家层面强制立法 医师每年必须有多少天的带薪假 ;落实医师的薪酬改革,提高基本工资,按工作量给予奖励;利用科技手段为医师减负 能线上帮患者解决的要在线上解决等等;有条件的医院内部想办法改善医生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医师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医师幸福指数报告:男性医师高于女性医师,全科医生幸福感较低

中国医师对自己幸福感的平均主观打分是7.08分,处于(7-9]分区间,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超负荷工作量、收入与付出的不匹配是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健康界研究院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2019医师幸福感指数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工作量及强度、工作付出与收入满意度、工作压力水平是对医师幸福感水平产生直接主要影响的因素,影响的权重分别为14.7%、13.9%、13.6%。对此,专家表示要落实医师的薪酬改革,加强对医师的人文关怀。

报告称,本次调研共完成有效问卷1395份,涉及全国600+医院的11个主要科室。在衡量医师幸福感水平时,采用10分量表法超负荷工作量,中国医师对自己幸福感的平均主观打分是7.08分,处于(7-9]分区间,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医师幸福感高于女性医师。其中,男性医师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30,而女性医师仅为6.90。

就区域而言,报告指出中国医师幸福感指数排名TOP3的地区分别是华东、东北及华北地区,医师幸福感指数水平相对较低的是西北和西南地区医师(报告暂不包含新疆、西藏及青海三地区的数据)。

从科室来看,中国医师幸福感水平排名TOP3的科室分别是设备科、妇产科、口腔科,医师幸福感指数水平较低的科室是全科。

报告还指出,工龄在16-20年的医师幸福感水平最高,而工龄在12-15年的医师群体幸福感排名最低。

一级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最高,未定级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最低,其次是二级医院。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差距较小,公立医院医师幸福感水平略高于民营医院医师。

报告认为,工作量及强度、工作压力水平、工作时间,成为中国医师幸福感指数3个负向影响因素。

报告称,整体来看,医师对工作付出与收入的满意度普遍较低,45.0%的医师对其工作付出与收入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

报告分析,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身心俱疲提及率为18.8%;二是收入与付出的不匹配,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为15.1%。

报告中就“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一指标,认为“基本符合+100%符合的医师占比60.8%,接近2/3的医师同意这种观点,医师工作量大、强度高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共识。

健康界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刘焕东告诉界面新闻,一级医院医师的工作压力、工作量和大型医院的比较,要比大医院的低很多,但收入方面相对适当,能够有较多时间的照顾家庭,也有社会地位 ,所以幸福度高。西南、西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较发达地区少,而且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有差距,导致的工作量和收入不是特别匹配,幸福感相对低。

2019年4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做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说,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分别较1998年增长80.4%、290.1%,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尽管我国医师数量庞大,但仍存在较大缺口。马晓光提到,目前主要问题之一是医师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59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其中,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8人,仅为城市的45%.。康复、儿科、急诊、精神科等专业的医师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学科短板。

马晓伟在报告中谈到,在权利保障方面,医师的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护、薪酬待遇与福利等保障措施不足,与医师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多、成才周期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吸引力和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马晓伟表示将完善医师激励保障机制,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师积极性。

实际上,2017年2月10日,人社部等四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优化薪酬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分配自主权、完善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对于报告中显示的医师付出和收入不匹配 、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刘焕东认为解决问题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医师的社会地位,保护医师的休假权利,从国家层面强制立法 医师每年必须有多少天的带薪假 ;落实医师的薪酬改革,提高基本工资,按工作量给予奖励;利用科技手段为医师减负 能线上帮患者解决的要在线上解决等等;有条件的医院内部想办法改善医生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医师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