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下半年家电恐现裁员关厂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下半年家电恐现裁员关厂潮

裁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家电企业和商家很多时候,并不清楚为什么裁员,以及如何有效裁员增效。从而出现“大规模裁掉熟练员工后又大量去招聘新员工”怪象。

青汀||撰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开始进入“新常态”阶段,反应到家电产业就是近几年来最大降幅在2014年出现。并有望在2015年继续创新低。

虽然近日有些报告称,上半年家电市场企稳增长,并预测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的增势。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增长只是线上销售量的增长,线下仍然是量额的一起下滑,众多企业的提前新冷年开盘及相关政策也预示着下半年将更加艰难。

裁员从三四线家电企业开始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市场最糟糕的时刻真的要到来了。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通过裁员、关厂等方式降低成本,应对消费需求减退和市场下滑。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位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三四线家电企业,从7月底到8月初开始从“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两端开始裁员行动。

其实外资企业的裁员潮更早。例如微软从去年7月制定18000人裁员计划,中国是重灾区,该计划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索尼也在上月宣布裁员1000人,主要波及欧洲和中国。包括夏普又开始以“自愿辞职”方式的裁员。

裁员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最佳方式

相对于很多家电企业通过“打价格战”来刺激消费需求一样。进入产业和市场危机的家电企业,裁员则是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最佳手段。

纵观全球家电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降成本、挖利润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裁员。在2008年到2012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各企业就纷纷通过裁员来应对危机,其中外资企业最明显。

2008年,伊莱克斯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谋求每年节省1.4亿美元开支;索尼在全球57个生产工厂裁减1.6万个工作岗位;夏普为扭转连续亏损在全球裁员1万人,主要是中国及东南亚的组装工厂。

近年来,在外资企业公开裁员后,实际上很多国内企业也纷纷效仿。这几年间,包括海尔、美的、海信等大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员增效情况发生。

家电企业当前要敢于裁员增效

其实,裁员、关厂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自然现象,只是在中国人的认知里,“裁员、关厂”是一个企业发展不下去的表现,所以中国企业总是“报喜不报忧”,裁员也是遮遮掩掩的。

但是,从08年金融危机时期各企业的应对策略可以发现,外资企业是发起第一轮裁员潮的主力,随后是中国企业。目前,已经有外资企业再度发起裁员,因此可以推断下,下半年及明年可能会有一大批家电企业,迫于市场形势,开始加入裁员浪潮中。

当然,与传统时代的裁员的主因是消费需求衰退不同的是,今年导致企业裁员的主因还有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了人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转变。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公布了入围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名单。

其实,早在政府计划出来之前,家电企业就开始了智能制造的部署。包括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志高等家电工厂的自动化不断提升。而随着国家的推动,企业更是加快了智能制造的步伐,大量工厂都开始引入机器人参与生产,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也导致了裁员的出现。

裁员更是也是一种智能转型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裁员不再单纯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表现,也间接说明了企业的制造能力在提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实践的操作,特别是一些笨重且危险的程序,同时因为生产程序是被设定好的,所以产品故障率也会相应下滑。

原本,智能制造是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以后工人数量减少等问题的,但是快速发展的企业却也不得不面对裁员的风波。

虽然裁员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劳动纠纷,但是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快速切换到“智能制造”的一个契机,只是必须要找到合理的办法安抚好员工的情绪。

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下半年将是“多事之秋”,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才能从容应对,有实力、有干劲的企业可以将危机转化成机遇,没有干劲、不愿努力的企业只能等着被危机清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下半年家电恐现裁员关厂潮

裁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家电企业和商家很多时候,并不清楚为什么裁员,以及如何有效裁员增效。从而出现“大规模裁掉熟练员工后又大量去招聘新员工”怪象。

青汀||撰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开始进入“新常态”阶段,反应到家电产业就是近几年来最大降幅在2014年出现。并有望在2015年继续创新低。

虽然近日有些报告称,上半年家电市场企稳增长,并预测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的增势。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增长只是线上销售量的增长,线下仍然是量额的一起下滑,众多企业的提前新冷年开盘及相关政策也预示着下半年将更加艰难。

裁员从三四线家电企业开始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市场最糟糕的时刻真的要到来了。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通过裁员、关厂等方式降低成本,应对消费需求减退和市场下滑。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位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三四线家电企业,从7月底到8月初开始从“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两端开始裁员行动。

其实外资企业的裁员潮更早。例如微软从去年7月制定18000人裁员计划,中国是重灾区,该计划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索尼也在上月宣布裁员1000人,主要波及欧洲和中国。包括夏普又开始以“自愿辞职”方式的裁员。

裁员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最佳方式

相对于很多家电企业通过“打价格战”来刺激消费需求一样。进入产业和市场危机的家电企业,裁员则是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最佳手段。

纵观全球家电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降成本、挖利润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裁员。在2008年到2012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各企业就纷纷通过裁员来应对危机,其中外资企业最明显。

2008年,伊莱克斯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谋求每年节省1.4亿美元开支;索尼在全球57个生产工厂裁减1.6万个工作岗位;夏普为扭转连续亏损在全球裁员1万人,主要是中国及东南亚的组装工厂。

近年来,在外资企业公开裁员后,实际上很多国内企业也纷纷效仿。这几年间,包括海尔、美的、海信等大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员增效情况发生。

家电企业当前要敢于裁员增效

其实,裁员、关厂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自然现象,只是在中国人的认知里,“裁员、关厂”是一个企业发展不下去的表现,所以中国企业总是“报喜不报忧”,裁员也是遮遮掩掩的。

但是,从08年金融危机时期各企业的应对策略可以发现,外资企业是发起第一轮裁员潮的主力,随后是中国企业。目前,已经有外资企业再度发起裁员,因此可以推断下,下半年及明年可能会有一大批家电企业,迫于市场形势,开始加入裁员浪潮中。

当然,与传统时代的裁员的主因是消费需求衰退不同的是,今年导致企业裁员的主因还有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了人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转变。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公布了入围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名单。

其实,早在政府计划出来之前,家电企业就开始了智能制造的部署。包括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志高等家电工厂的自动化不断提升。而随着国家的推动,企业更是加快了智能制造的步伐,大量工厂都开始引入机器人参与生产,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也导致了裁员的出现。

裁员更是也是一种智能转型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裁员不再单纯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表现,也间接说明了企业的制造能力在提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实践的操作,特别是一些笨重且危险的程序,同时因为生产程序是被设定好的,所以产品故障率也会相应下滑。

原本,智能制造是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以后工人数量减少等问题的,但是快速发展的企业却也不得不面对裁员的风波。

虽然裁员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劳动纠纷,但是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快速切换到“智能制造”的一个契机,只是必须要找到合理的办法安抚好员工的情绪。

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下半年将是“多事之秋”,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才能从容应对,有实力、有干劲的企业可以将危机转化成机遇,没有干劲、不愿努力的企业只能等着被危机清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