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次加码,造一个什么样的深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次加码,造一个什么样的深圳?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圳将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019年8月11日,深圳湾上演惊艳一幕,600架无人机编队飞向空中,当“我爱香港”、“我爱你中国”的画面出现,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现场一片欢呼,很多市民大呼过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杨弃非

从大湾区核心引擎到全球标杆城市,深圳的城市定位再次攀升。

在8月19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圳将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又要示范。城市范例意味着可复制、可推广。事实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深圳一直是各大城市学习的对象。

此前有报告统计了过去五年间,全国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学习情况,结果显示深圳被其他城市考察学习的次数最多,共接待55个党政代表团,平均几乎一月一次。

但也有观点指出,随着特区经验不断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深圳已经出现了“特区不特”的现象。因此,此次《意见》被不少人认为是自1978年之后,政策红利的二度加码。

8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会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全省的大事、关乎全局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全省上下要扎扎实实落实意见部署要求,全力支持深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深圳增强大湾区内“核心引擎功能”的提法并非首例。早在今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就曾提到,深圳将“不断增强大湾区建设核心引擎功能”。而在最新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定位,其目标为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那么,定位提升后的深圳,对于区域乃至全国发展而言,将带来哪些新的作用?

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如何增强深圳在大湾区内的核心引擎功能?

今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将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中,深圳将“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下,深圳于大湾区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此次印发的《意见》,深圳被定义为大湾区多种探索任务的“领头羊”。比如,在大湾区被定位为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科创中心后,其建设方案一度引发业内讨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就曾提出,深港可携手共建“科创双中心”,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事实上,基础科研等源头创新的缺乏,一度被认为是深圳发挥大湾区内辐射带动作用上的短板。以大科学装置为例,截至2018年6月,全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这38个大科学装置中,深圳拥有的数量为0。

对于该问题,《意见》明确了深圳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特别提出,将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是继上海、合肥、北京后,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外,《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将加快“河套”地区的发展,提升对港澳的开放水平。比如,在金融领域,将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产业领域,将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如何实现示范效应?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曾指出,增强深圳在大湾区内的核心引擎功能,将会进一步带动大湾区成为中国核心引擎。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使命,定位升级后的深圳,也更需要探索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可行之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广分析认为,“先行示范区”的定位与特区“试验田”不同,先行示范不仅要符合当地实际,还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适合全国学习、推广。

就《意见》为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来看,均与中国城市现阶段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具体而言,在“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方面,深圳将悉数探索能够进一步复制推广的经验。

而仅在大湾区建设意义下,深圳的“升级”也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正如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深圳具备承上启下、突破前行的地位,在各种方面,都是新的尝试。因此,《意见》将为国家一系列战略形成带头效应。

更重要的是,深圳所代表的中国城市发展经验,还将进一步参与全球顶级城市的竞争。体现在《意见》中,深圳不仅将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还将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等。

具体而言,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曾分析到,“深圳正在改写世界创新的规则“——与硅谷依托世界知名高校的创新路径不同,深圳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因此,“如何继续保持应用创新的优势,并向前、向后延伸,形成全生态链,非常重要。”

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二次加码,造一个什么样的深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次加码,造一个什么样的深圳?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圳将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019年8月11日,深圳湾上演惊艳一幕,600架无人机编队飞向空中,当“我爱香港”、“我爱你中国”的画面出现,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现场一片欢呼,很多市民大呼过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杨弃非

从大湾区核心引擎到全球标杆城市,深圳的城市定位再次攀升。

在8月19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圳将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又要示范。城市范例意味着可复制、可推广。事实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深圳一直是各大城市学习的对象。

此前有报告统计了过去五年间,全国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学习情况,结果显示深圳被其他城市考察学习的次数最多,共接待55个党政代表团,平均几乎一月一次。

但也有观点指出,随着特区经验不断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深圳已经出现了“特区不特”的现象。因此,此次《意见》被不少人认为是自1978年之后,政策红利的二度加码。

8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会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全省的大事、关乎全局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全省上下要扎扎实实落实意见部署要求,全力支持深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深圳增强大湾区内“核心引擎功能”的提法并非首例。早在今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就曾提到,深圳将“不断增强大湾区建设核心引擎功能”。而在最新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定位,其目标为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那么,定位提升后的深圳,对于区域乃至全国发展而言,将带来哪些新的作用?

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如何增强深圳在大湾区内的核心引擎功能?

今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将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中,深圳将“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下,深圳于大湾区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此次印发的《意见》,深圳被定义为大湾区多种探索任务的“领头羊”。比如,在大湾区被定位为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科创中心后,其建设方案一度引发业内讨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就曾提出,深港可携手共建“科创双中心”,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事实上,基础科研等源头创新的缺乏,一度被认为是深圳发挥大湾区内辐射带动作用上的短板。以大科学装置为例,截至2018年6月,全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这38个大科学装置中,深圳拥有的数量为0。

对于该问题,《意见》明确了深圳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特别提出,将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是继上海、合肥、北京后,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外,《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将加快“河套”地区的发展,提升对港澳的开放水平。比如,在金融领域,将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产业领域,将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如何实现示范效应?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曾指出,增强深圳在大湾区内的核心引擎功能,将会进一步带动大湾区成为中国核心引擎。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使命,定位升级后的深圳,也更需要探索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可行之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广分析认为,“先行示范区”的定位与特区“试验田”不同,先行示范不仅要符合当地实际,还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适合全国学习、推广。

就《意见》为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来看,均与中国城市现阶段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具体而言,在“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方面,深圳将悉数探索能够进一步复制推广的经验。

而仅在大湾区建设意义下,深圳的“升级”也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正如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深圳具备承上启下、突破前行的地位,在各种方面,都是新的尝试。因此,《意见》将为国家一系列战略形成带头效应。

更重要的是,深圳所代表的中国城市发展经验,还将进一步参与全球顶级城市的竞争。体现在《意见》中,深圳不仅将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还将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等。

具体而言,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曾分析到,“深圳正在改写世界创新的规则“——与硅谷依托世界知名高校的创新路径不同,深圳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因此,“如何继续保持应用创新的优势,并向前、向后延伸,形成全生态链,非常重要。”

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二次加码,造一个什么样的深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