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借款用途如此重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借款用途如此重要?

作为网贷的投资人,我们投资网贷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财行为,很少去关注我们的钱究竟被谁借走了,他们拿我们的钱究竟去做什么了?

文 | 小象要趁早

作为网贷的投资人,我们投资网贷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财行为,很少去关注我们的钱究竟被谁借走了,他们拿我们的钱究竟去做什么了?

排除掉本身就有道德性风险的平台不说,那些把钱借给了一个个真实借款人的平台,其实在现在看来,也因为没有充分认清这个问题,而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漩涡之中,这其实也引申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借款用途究竟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银行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在银行逾期率最低的贷款其实是房屋按揭贷款,之所以它的逾期如此之低,是因为,银行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的把握是有深度场景做支撑的,一般银行会跟房地产开发商或者二手房中介深度合作,建立一个深度的消费场景,那就是真正的购房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从银行借款买房子变成了刚需,但又非常隐性,因为借款人的借款意愿非常明确,也就是说借款用途非常好判断,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借出来的钱是直接打给开发商以及二手房交易的卖方,整个过程中,借款人是接触不到这笔借款的,所以也不存在,会把钱挪用到无法控制的地方,在判断借款人每个月的收入能够覆盖月供的二倍的基础上,再结合借款人的征信情况,就可以对这笔借款进行相当程度的掌控。

但是跟房屋按揭相比的房屋抵押贷款的逾期率就相对要高一些,有些银行甚至要高很多,跟房屋按揭不同的是房屋抵押贷款,是拿房子做抵押把钱贷出来,用于它用,可以是消费也可以是经营。

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借款人借款用途的把握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深度场景来作为支撑,你不知道借款人究竟是否按照他提供的借款用途在使用这笔钱,而一旦这笔钱,被使用到了一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借款人本身就面临着无法归还的处境,所以这几年,银行在做抵押贷款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借款的实际使用去向与申请贷款时候的借款用途严重不符而受到处罚。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银行的信用卡部分,当一个持卡人是在正常的消费场景中产生了欠款,而进行的消费分期,它的还款意愿和最后还款的概率,一般会要远高于它用于套现的还款概率的,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经常要控制套现的频率和比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套现行为定性为非法的原因。

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发放其实也是基于一些深度的日常消费场景,在这些深度的消费场景中,借款人对于借款的需求同样也是隐形并确实有真实需求的,尤其是一些工薪族,在判断其具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前提下,并知道他/她是在一些深度的消费场景下产生的分期需求的情况下,这种借款的还款意愿一般都是善意的,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而对于经营类借款,对于其借款用途的判断,则是要更多的参与到它的经营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因为这类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和还款用途都来源于其经营情况,你对这些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把握的越精准,你的逾期率就会越低,也会获得更为优质的借款人。

但这其实也是银行现阶段的软肋,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的判断和把握,需要较高的风控成本,所以有时候它们依然愿意用房屋抵押来简单粗暴的代替,而网贷领域,有些平台则更愿意用高利率来把坏账抵消掉,这些都不是双赢的方式,只有深入到这些借款人的经营场景中,甚至是其上下游的供应链条中,才能对这些借款人的真实借款用途有所掌握,并能够做出合理的定价,而这个过程不是重新搭建一个新的场景,而是走到场景中去,去深度理解场景,理解整个经营的链条。

所以说,无论是消费类贷款还是经营类贷款,都需要深度的场景作为支撑,无论这个场景是你自身搭建的,还是本身就有的,如果缺少了场景,就失去了对于借款用途的判断,而有时候借款用途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更为重要,如果某个平台,能够实现前述的能力,无论是自己搭建还是深入到经营场景中,其实它都有生存下来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借款用途如此重要?

作为网贷的投资人,我们投资网贷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财行为,很少去关注我们的钱究竟被谁借走了,他们拿我们的钱究竟去做什么了?

文 | 小象要趁早

作为网贷的投资人,我们投资网贷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理财行为,很少去关注我们的钱究竟被谁借走了,他们拿我们的钱究竟去做什么了?

排除掉本身就有道德性风险的平台不说,那些把钱借给了一个个真实借款人的平台,其实在现在看来,也因为没有充分认清这个问题,而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漩涡之中,这其实也引申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借款用途究竟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银行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在银行逾期率最低的贷款其实是房屋按揭贷款,之所以它的逾期如此之低,是因为,银行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的把握是有深度场景做支撑的,一般银行会跟房地产开发商或者二手房中介深度合作,建立一个深度的消费场景,那就是真正的购房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从银行借款买房子变成了刚需,但又非常隐性,因为借款人的借款意愿非常明确,也就是说借款用途非常好判断,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借出来的钱是直接打给开发商以及二手房交易的卖方,整个过程中,借款人是接触不到这笔借款的,所以也不存在,会把钱挪用到无法控制的地方,在判断借款人每个月的收入能够覆盖月供的二倍的基础上,再结合借款人的征信情况,就可以对这笔借款进行相当程度的掌控。

但是跟房屋按揭相比的房屋抵押贷款的逾期率就相对要高一些,有些银行甚至要高很多,跟房屋按揭不同的是房屋抵押贷款,是拿房子做抵押把钱贷出来,用于它用,可以是消费也可以是经营。

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借款人借款用途的把握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深度场景来作为支撑,你不知道借款人究竟是否按照他提供的借款用途在使用这笔钱,而一旦这笔钱,被使用到了一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借款人本身就面临着无法归还的处境,所以这几年,银行在做抵押贷款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借款的实际使用去向与申请贷款时候的借款用途严重不符而受到处罚。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银行的信用卡部分,当一个持卡人是在正常的消费场景中产生了欠款,而进行的消费分期,它的还款意愿和最后还款的概率,一般会要远高于它用于套现的还款概率的,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经常要控制套现的频率和比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套现行为定性为非法的原因。

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发放其实也是基于一些深度的日常消费场景,在这些深度的消费场景中,借款人对于借款的需求同样也是隐形并确实有真实需求的,尤其是一些工薪族,在判断其具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前提下,并知道他/她是在一些深度的消费场景下产生的分期需求的情况下,这种借款的还款意愿一般都是善意的,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而对于经营类借款,对于其借款用途的判断,则是要更多的参与到它的经营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因为这类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和还款用途都来源于其经营情况,你对这些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把握的越精准,你的逾期率就会越低,也会获得更为优质的借款人。

但这其实也是银行现阶段的软肋,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的判断和把握,需要较高的风控成本,所以有时候它们依然愿意用房屋抵押来简单粗暴的代替,而网贷领域,有些平台则更愿意用高利率来把坏账抵消掉,这些都不是双赢的方式,只有深入到这些借款人的经营场景中,甚至是其上下游的供应链条中,才能对这些借款人的真实借款用途有所掌握,并能够做出合理的定价,而这个过程不是重新搭建一个新的场景,而是走到场景中去,去深度理解场景,理解整个经营的链条。

所以说,无论是消费类贷款还是经营类贷款,都需要深度的场景作为支撑,无论这个场景是你自身搭建的,还是本身就有的,如果缺少了场景,就失去了对于借款用途的判断,而有时候借款用途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更为重要,如果某个平台,能够实现前述的能力,无论是自己搭建还是深入到经营场景中,其实它都有生存下来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