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卫健委: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成药价上涨重要推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卫健委: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成药价上涨重要推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者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自2018年以来,许多家庭常备药品以及一些常见低价药都出现了涨价。据人民日报报道,太极藿香正气液过去的价格是在15元左右,而2018年一度涨到23元左右,而现在在药店的价格已经上涨到28元左右。

8月22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总体药价稳中有降,但确实存在个别短缺的急(抢)救药价格上涨现象。

“我们调查了3200多种常用药品,大概只有200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据陈金甫介绍,这200多个品种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药店销售的药和非处方药,二是日均治疗费用比较低的药,65%的涨价药品日均治疗费用在3块钱以内。

“根据我国的用药特点,用药需求主要在临床、在医院,这属于稳中有降的品种,人民群众对这些药品的稳中有降感受是不深的,因为在医院买药的时候很多是基金报销,个人支付少一些。而涨价的主要在药店、在非处方药,要靠群众自己花钱买,所以对在药店涨价的感受比较深。”陈金甫称。

为何常用药价格上涨如此之快?陈金甫指出,一是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二是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一些药品或者是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通过垄断控销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三是有客观的成本因素。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环保投入增加,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

原料药价格上涨是多家制药企业在其产品调价公告中提到频次最多的原因。在涨价的药品中很多为中成药,其原料主要来源于中药材。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的调价公告就指出,其原料苍术不断涨价,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所以价格相应上涨。

《钱江晚报》2018年的一篇报道指出,阿司匹林原料药苯酚从 230元/kg涨到 23,000 元/kg,暴涨 99 倍;同一时段内的扑尔敏,价格从 400元/kg 飙升到 23,300 元/kg,一个月里飙涨 58 倍。

“中药是农产品,是靠天吃饭的,如果出现中药材歉收,那就可能导致使用该药材的药品出现涨价。”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北京大学卫生法教授王岳告诉界面新闻,中国目前药品的短缺,主要是行政对药品市场干预太多。“现在药品招标后的价格太低,以至于企业没有积极性去生产药品,甚至很多地区规定,药品价格只能比去年报价低,不能高。”

“但有些原料会上涨,人力成本会上涨,所以企业不会去考虑市场需要什么,而是哪个药更赚钱。如果某种药价格太低,企业会把它的精力集中在利润空间更高的产品上,这就进一步造成某些药品短缺。”王岳称。

不仅是药品变得越来越贵,很多药品还产生了断供的现象。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作为心脏急救的硝酸甘油,过去100片只需要4元,而现在需要60元左右,并且还买不上。在很多药店,硝酸甘油已经出现了断供的现象。为了买一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跑好几家药店。

谈及造成目前药品短缺的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者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

“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公立医疗机构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还没有实行联通共享,药品的停产报告制度,我们还未能及时收集到信息。”曾益新称。

曾益新表示,一些地方在采购中过多强调价格因素,以历史价格或者周边地区最低价格来限价采购,导致企业不能保障合理利润,不愿意供应。偏远地区用量小,配送路途远,成本很高,企业不愿意配送,这些都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

如何解决药品短缺?曾益新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推动解决监测应对不够及时灵敏的问题;完善短缺药品采购政策,推动解决企业不愿意供应等问题,以合理价格保证企业配送,特别是偏远地区配送,让企业要有合理利润;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陈金甫表示,国家医保局将从三方面做好药品价格的稳定工作:对于不合理的涨价将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暂停挂网、违法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合理定价,自觉规范企业的行为;着眼于治本之策深化改革,包括深化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的信用评价和激励惩戒措施,促进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卫健委: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成药价上涨重要推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者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自2018年以来,许多家庭常备药品以及一些常见低价药都出现了涨价。据人民日报报道,太极藿香正气液过去的价格是在15元左右,而2018年一度涨到23元左右,而现在在药店的价格已经上涨到28元左右。

8月22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总体药价稳中有降,但确实存在个别短缺的急(抢)救药价格上涨现象。

“我们调查了3200多种常用药品,大概只有200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据陈金甫介绍,这200多个品种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药店销售的药和非处方药,二是日均治疗费用比较低的药,65%的涨价药品日均治疗费用在3块钱以内。

“根据我国的用药特点,用药需求主要在临床、在医院,这属于稳中有降的品种,人民群众对这些药品的稳中有降感受是不深的,因为在医院买药的时候很多是基金报销,个人支付少一些。而涨价的主要在药店、在非处方药,要靠群众自己花钱买,所以对在药店涨价的感受比较深。”陈金甫称。

为何常用药价格上涨如此之快?陈金甫指出,一是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二是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一些药品或者是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通过垄断控销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三是有客观的成本因素。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环保投入增加,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

原料药价格上涨是多家制药企业在其产品调价公告中提到频次最多的原因。在涨价的药品中很多为中成药,其原料主要来源于中药材。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的调价公告就指出,其原料苍术不断涨价,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所以价格相应上涨。

《钱江晚报》2018年的一篇报道指出,阿司匹林原料药苯酚从 230元/kg涨到 23,000 元/kg,暴涨 99 倍;同一时段内的扑尔敏,价格从 400元/kg 飙升到 23,300 元/kg,一个月里飙涨 58 倍。

“中药是农产品,是靠天吃饭的,如果出现中药材歉收,那就可能导致使用该药材的药品出现涨价。”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北京大学卫生法教授王岳告诉界面新闻,中国目前药品的短缺,主要是行政对药品市场干预太多。“现在药品招标后的价格太低,以至于企业没有积极性去生产药品,甚至很多地区规定,药品价格只能比去年报价低,不能高。”

“但有些原料会上涨,人力成本会上涨,所以企业不会去考虑市场需要什么,而是哪个药更赚钱。如果某种药价格太低,企业会把它的精力集中在利润空间更高的产品上,这就进一步造成某些药品短缺。”王岳称。

不仅是药品变得越来越贵,很多药品还产生了断供的现象。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作为心脏急救的硝酸甘油,过去100片只需要4元,而现在需要60元左右,并且还买不上。在很多药店,硝酸甘油已经出现了断供的现象。为了买一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跑好几家药店。

谈及造成目前药品短缺的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者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

“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公立医疗机构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还没有实行联通共享,药品的停产报告制度,我们还未能及时收集到信息。”曾益新称。

曾益新表示,一些地方在采购中过多强调价格因素,以历史价格或者周边地区最低价格来限价采购,导致企业不能保障合理利润,不愿意供应。偏远地区用量小,配送路途远,成本很高,企业不愿意配送,这些都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

如何解决药品短缺?曾益新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推动解决监测应对不够及时灵敏的问题;完善短缺药品采购政策,推动解决企业不愿意供应等问题,以合理价格保证企业配送,特别是偏远地区配送,让企业要有合理利润;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陈金甫表示,国家医保局将从三方面做好药品价格的稳定工作:对于不合理的涨价将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暂停挂网、违法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合理定价,自觉规范企业的行为;着眼于治本之策深化改革,包括深化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的信用评价和激励惩戒措施,促进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