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黄晓明:我要我觉得,可我又是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黄晓明:我要我觉得,可我又是谁?

黄晓明40岁前,他妈教育他,你快40岁了又怎样,40岁也是没经验。

文|影徒

01.

门一打开,黄晓明抱着一辆红色的儿童三轮车东张西望。

镜头从下往上扫过他的着装。

白色针织高筒袜,靛蓝色七分背带裤,白色娃娃领衬衫上系着一条艳粉色的领带,明黄色斜挎包一颠一颠的挂在腰间。

他刻意在脸颊两侧画上了红脸蛋儿,吃力地把自己塞进那辆儿童三轮车,勉强骑了几步后,站起来深鞠一躬。

各位叔叔阿姨好,今天我为大家表演的歌曲是儿童独唱《只要妈妈露笑脸》。

母亲张素霞坐在前面的确笑开了花。

这是2016年,黄晓明带着母亲录制亲子真人秀的片段。那一年他39岁,是同场6位嘉宾中年纪最长的人。

但张素霞不这么想。在她眼里,黄晓明从来都是个出门需要拉着手的孩子。

从上小学起,她就要拉着儿子的手一直送到班级座位上才放心。

黄晓明相比于同龄的小男孩也不是一般的乖。

有一次放学,他没在校门口看见妈妈,紧张地不得了,飞奔回家,妈妈还是不在。

爷爷奶奶家就在附近,他哪也不肯去,就坐在门槛上等。

要是妈妈回来了,没看到我,会着急的。

黄晓明小时侯也做剪报。摘抄的内容有醋的妙用、萝卜的妙用、如何使松懈的毛衣恢复弹性。

因为性格乖巧、学习成绩不错,长地也俊俏,家属院里凡是有女儿的妈妈都让黄晓明叫她们婆婆。

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晓明在班级的外号是温室里的花朵。

高中时,因为外形较好有人劝他考北电。黄晓明第一反应是,北京发电厂?我不去。

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考上浙江广播专科学校。

成为一名播音员,是张素霞眼里安稳的工作。

在北电艺考时,老师崔新琴让他表演一个抓蛐蛐。

黄晓明摇摇头,青岛没有蛐蛐。

蝴蝶总归有吧?蝴蝶在公园才会有的。

那黄晓明你可以跟别人吵一架吗?

报告老师,我不会,我妈妈说了吵架不是好孩子。

崔新琴有点着急,就像块不开窍的木头。但好在外形确实不错,是个美丽的、可造就的木头。

黄晓明直到开学上课都不敢想相信自己考进来了。直到毕业后五六年,他都怀疑当初自己是误招。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老师说有,那就算有。

开学报到那天,黄家一行7人排着队送他到宿舍。

同学开始围观,大家吃惊不已。好事者冲着班主任崔新琴喊:老师,不得了啦,您快去看!

崔新琴赶到宿舍时,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男人趴在上铺帮黄晓明铺床。

张素霞站在旁边整理着行李,其中也包括一次性纸内裤。

黄晓明的宿舍在5层,张素霞还有点不开心,要爬这么多层,孩子也太辛苦了。

为了方便和儿子联系,她给黄晓明买了一部手机。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波小轰动,以至于同学开始纷纷向黄晓明借手机打电话。一个月曾创下5000元话费的记录。

更让崔新琴没想到的是,张素霞有空就坐火车跑到学校,在附近宾馆住下。

尽管这笔花销对黄家来说不算小数,但张素霞更看重是不是能见到儿子的面,给他做点好吃的。

毕业那年,排练大戏《北京人》。黄晓明扮演的曾霆,要在台上念一份离婚声明。但怎么演都不对。

崔新琴正想着怎么办,突然一个人影从台下蹿到台上。是黄晓明的妈妈,她想上去替儿子完成这个演出。

张素霞有时候也觉得儿子这样被保护,变得过于单纯。

读大学前,她把自己的一件羽绒服给了黄晓明。那是一件青绿色的女款羽绒服。

黄晓明在学校穿了两年,有同学笑他穿女装。他回家询问,张素霞搪塞说:

你同学不懂,这是男款,你爸就是给你买的。

黄晓明信了,又穿了两年。

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这是他爸给我买的。

这样的不放手直到黄晓明27岁。

尽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体“明教”,但母亲仍全程跟组四个半月。

每一场拍摄结束,黄晓明立刻在人群中寻找妈妈。如果张素霞觉得好,就会给他一个夸奖的眼神和手势。

在那个亲子真人秀上,母子俩唯一一次争吵是有关黄晓明工作室的管理问题。

黄晓明希望不挂职的母亲不要再插手管理,说了许多后,张素霞直接抛出一句:你快40岁了又怎样,40岁也是没经验。

02.

猛然走出温室的孩子,一点风雪就足以致命。何况,想待温室里,也是有条件的。

黄晓明是家中兄弟的老大,每个人都要求他事事做表率。

表弟们有什么问题家长劝不动时,黄晓明需要帮忙调和。

弟弟们有时推搡揉搓他,他也不反抗。张素霞记得,黄晓明只问过一次,什么时候可以不当哥哥,为什么老让着他们。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黄晓明享受这种状态。

大学期间,他接拍一部电视剧,两个月,挣了5万元。他用这笔钱给家里的每个人买了礼物,每个都是名牌儿。

他身上兼具着鲁地男子特有的大哥气质。

我总怕辜负别人,但这种负和不负都是我强加给自己的。就像,爸妈只希望你开心健康,可你总觉得必须让他们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好的东西。

青岛曾经出现天价大虾事件。黄晓明很不开心。这属于抹黑我青岛。

事实上,如果他在外面听到有人非议家乡和母校,他都等同于在说他。心里会默默掐架,但嘴上不会说。

黄晓明也喜欢交朋友。他说娱乐圈80%都是朋友,但从不在乎这80%中有多少是真心的朋友。

在帮助别人时,他的标准仅仅是无愧于良心。如果被骗,那是对方的问题。

闹太套、身高整容、邪魅狂狷玛丽苏等群嘲之后,黄晓明一度抑郁。

不想面对自己,别人随便一个注视的目光就能扎疼我。看到狗都觉得,狗看你的眼光都是异样的,狗都是在讽刺你。那种落差没法用语言描述。

黄晓明开始全方位的质疑自己。他说自己是个loser,但不知道怎么会变成loser。

于是从大学进北电开始盘算。上学时误招,选戏不会say no,粉丝接机他猜是花钱雇的,拍戏时总下意识琢磨怎么演不会被骂。

那个曾经在《大汉天子》里被陈道明夸奖年轻不怯,被麦家称为偶像与实力兼备,认为杨过就应该是我的黄晓明彻底失去了信心。

医生曾经建议他吃百解忧,但他坚持认为那是更年期才吃的。

演戏这条路他甚至一度准备放弃。可又害怕自己没有其他活路,于是开始进军商界。

最初的投资更像是义气使然。

买红酒送人变成了代理,签约华谊成了股东。由不得他选,路自己找上门来。

一方面,黄晓明恨自己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表达不出纠葛的人物关系。

但同时,他又十分自得于人好这件事。

我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说,我骗谁都不好意思骗黄晓明,他已经善良到了我不好意思骗的程度。

我今天的生意成就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是因为我的人品。毕竟大家是觉得和我合作放心才来的。

有一度,黄晓非常明喜欢金·凯瑞的电影《没问题先生(Yes Man)》。一个总是说No的人因为开始改说Yes,走出人生新巅峰。

我总觉得好人有好报,吃亏是福,一直用这个信条原谅自己。

非天赋型演员就像埋在他心里的一颗雷,而躲开这颗雷的方法就是尽量成为一个大家眼中的好人。

03.

流量时代,演员和大众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黄晓明自认为是靠作品安身立命的传统型演员,从入行开始,他就将刘德华视为榜样。

网络时代那些话题,他一度应付不来。

顺风顺水的生活在“闹太套”之后画上了句号。

不光是他如此,那一代演员都在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他们出道时,内地偶像剧刚刚兴起,演员不需要什么演技就可以挑起大梁。

但当曾经的小生想要转型成熟演员时,突然发现,只有努力完全不够。黄晓明就一度卡在如何提升的关节上。

他抱怨自己总是接不对合适的戏。很多他以为的爆款最终消灭在自己的幻想里。

《太平轮》票房跌惨。网友吐槽他光顾着耍帅。黄晓明委屈,每次看到吴宇森都想哭。为自己,也为导演。

上半部播出时,他发短信安慰吴宇森,可下半部票房出来后,发短信的勇气已经没了。

中影主办的一次推介会上,他看到导演的背影,觉得好可怜,眼泪不停往下掉。

也有好的时候。《风声》《中国合伙人》《无问西东》《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也让黄晓明的演技有过好评。

他说,这几部作品分别代表着不同时候的自己,因为经历和心境高度契合,他甚至因为角色心情有所好转。

但仍旧对自己有着极低的自我评价。

我就是一个明星,演员都谈不到。

现在没有再多的机会去消耗自己了。真的是到了一个悬崖的边儿上。退一步就是高山,进一步就是悬崖

早期考北电的时候,他对考官说,一个演员如果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演一部好电影不难。

可如今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却让他有种被狠狠夺走的感觉。

有了孩子之后,他常说,一定要让他多吃亏,不是坏事。

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现在对于自己,只希望能更浑不吝一些,尽可能把棱角显露出来。

对方反问,棱角显露出来是有棱角的,如果棱角已经被磨圆了呢?

黄晓明答,也许从来就没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黄晓明:我要我觉得,可我又是谁?

黄晓明40岁前,他妈教育他,你快40岁了又怎样,40岁也是没经验。

文|影徒

01.

门一打开,黄晓明抱着一辆红色的儿童三轮车东张西望。

镜头从下往上扫过他的着装。

白色针织高筒袜,靛蓝色七分背带裤,白色娃娃领衬衫上系着一条艳粉色的领带,明黄色斜挎包一颠一颠的挂在腰间。

他刻意在脸颊两侧画上了红脸蛋儿,吃力地把自己塞进那辆儿童三轮车,勉强骑了几步后,站起来深鞠一躬。

各位叔叔阿姨好,今天我为大家表演的歌曲是儿童独唱《只要妈妈露笑脸》。

母亲张素霞坐在前面的确笑开了花。

这是2016年,黄晓明带着母亲录制亲子真人秀的片段。那一年他39岁,是同场6位嘉宾中年纪最长的人。

但张素霞不这么想。在她眼里,黄晓明从来都是个出门需要拉着手的孩子。

从上小学起,她就要拉着儿子的手一直送到班级座位上才放心。

黄晓明相比于同龄的小男孩也不是一般的乖。

有一次放学,他没在校门口看见妈妈,紧张地不得了,飞奔回家,妈妈还是不在。

爷爷奶奶家就在附近,他哪也不肯去,就坐在门槛上等。

要是妈妈回来了,没看到我,会着急的。

黄晓明小时侯也做剪报。摘抄的内容有醋的妙用、萝卜的妙用、如何使松懈的毛衣恢复弹性。

因为性格乖巧、学习成绩不错,长地也俊俏,家属院里凡是有女儿的妈妈都让黄晓明叫她们婆婆。

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晓明在班级的外号是温室里的花朵。

高中时,因为外形较好有人劝他考北电。黄晓明第一反应是,北京发电厂?我不去。

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考上浙江广播专科学校。

成为一名播音员,是张素霞眼里安稳的工作。

在北电艺考时,老师崔新琴让他表演一个抓蛐蛐。

黄晓明摇摇头,青岛没有蛐蛐。

蝴蝶总归有吧?蝴蝶在公园才会有的。

那黄晓明你可以跟别人吵一架吗?

报告老师,我不会,我妈妈说了吵架不是好孩子。

崔新琴有点着急,就像块不开窍的木头。但好在外形确实不错,是个美丽的、可造就的木头。

黄晓明直到开学上课都不敢想相信自己考进来了。直到毕业后五六年,他都怀疑当初自己是误招。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老师说有,那就算有。

开学报到那天,黄家一行7人排着队送他到宿舍。

同学开始围观,大家吃惊不已。好事者冲着班主任崔新琴喊:老师,不得了啦,您快去看!

崔新琴赶到宿舍时,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男人趴在上铺帮黄晓明铺床。

张素霞站在旁边整理着行李,其中也包括一次性纸内裤。

黄晓明的宿舍在5层,张素霞还有点不开心,要爬这么多层,孩子也太辛苦了。

为了方便和儿子联系,她给黄晓明买了一部手机。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波小轰动,以至于同学开始纷纷向黄晓明借手机打电话。一个月曾创下5000元话费的记录。

更让崔新琴没想到的是,张素霞有空就坐火车跑到学校,在附近宾馆住下。

尽管这笔花销对黄家来说不算小数,但张素霞更看重是不是能见到儿子的面,给他做点好吃的。

毕业那年,排练大戏《北京人》。黄晓明扮演的曾霆,要在台上念一份离婚声明。但怎么演都不对。

崔新琴正想着怎么办,突然一个人影从台下蹿到台上。是黄晓明的妈妈,她想上去替儿子完成这个演出。

张素霞有时候也觉得儿子这样被保护,变得过于单纯。

读大学前,她把自己的一件羽绒服给了黄晓明。那是一件青绿色的女款羽绒服。

黄晓明在学校穿了两年,有同学笑他穿女装。他回家询问,张素霞搪塞说:

你同学不懂,这是男款,你爸就是给你买的。

黄晓明信了,又穿了两年。

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这是他爸给我买的。

这样的不放手直到黄晓明27岁。

尽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体“明教”,但母亲仍全程跟组四个半月。

每一场拍摄结束,黄晓明立刻在人群中寻找妈妈。如果张素霞觉得好,就会给他一个夸奖的眼神和手势。

在那个亲子真人秀上,母子俩唯一一次争吵是有关黄晓明工作室的管理问题。

黄晓明希望不挂职的母亲不要再插手管理,说了许多后,张素霞直接抛出一句:你快40岁了又怎样,40岁也是没经验。

02.

猛然走出温室的孩子,一点风雪就足以致命。何况,想待温室里,也是有条件的。

黄晓明是家中兄弟的老大,每个人都要求他事事做表率。

表弟们有什么问题家长劝不动时,黄晓明需要帮忙调和。

弟弟们有时推搡揉搓他,他也不反抗。张素霞记得,黄晓明只问过一次,什么时候可以不当哥哥,为什么老让着他们。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黄晓明享受这种状态。

大学期间,他接拍一部电视剧,两个月,挣了5万元。他用这笔钱给家里的每个人买了礼物,每个都是名牌儿。

他身上兼具着鲁地男子特有的大哥气质。

我总怕辜负别人,但这种负和不负都是我强加给自己的。就像,爸妈只希望你开心健康,可你总觉得必须让他们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好的东西。

青岛曾经出现天价大虾事件。黄晓明很不开心。这属于抹黑我青岛。

事实上,如果他在外面听到有人非议家乡和母校,他都等同于在说他。心里会默默掐架,但嘴上不会说。

黄晓明也喜欢交朋友。他说娱乐圈80%都是朋友,但从不在乎这80%中有多少是真心的朋友。

在帮助别人时,他的标准仅仅是无愧于良心。如果被骗,那是对方的问题。

闹太套、身高整容、邪魅狂狷玛丽苏等群嘲之后,黄晓明一度抑郁。

不想面对自己,别人随便一个注视的目光就能扎疼我。看到狗都觉得,狗看你的眼光都是异样的,狗都是在讽刺你。那种落差没法用语言描述。

黄晓明开始全方位的质疑自己。他说自己是个loser,但不知道怎么会变成loser。

于是从大学进北电开始盘算。上学时误招,选戏不会say no,粉丝接机他猜是花钱雇的,拍戏时总下意识琢磨怎么演不会被骂。

那个曾经在《大汉天子》里被陈道明夸奖年轻不怯,被麦家称为偶像与实力兼备,认为杨过就应该是我的黄晓明彻底失去了信心。

医生曾经建议他吃百解忧,但他坚持认为那是更年期才吃的。

演戏这条路他甚至一度准备放弃。可又害怕自己没有其他活路,于是开始进军商界。

最初的投资更像是义气使然。

买红酒送人变成了代理,签约华谊成了股东。由不得他选,路自己找上门来。

一方面,黄晓明恨自己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表达不出纠葛的人物关系。

但同时,他又十分自得于人好这件事。

我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说,我骗谁都不好意思骗黄晓明,他已经善良到了我不好意思骗的程度。

我今天的生意成就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是因为我的人品。毕竟大家是觉得和我合作放心才来的。

有一度,黄晓非常明喜欢金·凯瑞的电影《没问题先生(Yes Man)》。一个总是说No的人因为开始改说Yes,走出人生新巅峰。

我总觉得好人有好报,吃亏是福,一直用这个信条原谅自己。

非天赋型演员就像埋在他心里的一颗雷,而躲开这颗雷的方法就是尽量成为一个大家眼中的好人。

03.

流量时代,演员和大众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黄晓明自认为是靠作品安身立命的传统型演员,从入行开始,他就将刘德华视为榜样。

网络时代那些话题,他一度应付不来。

顺风顺水的生活在“闹太套”之后画上了句号。

不光是他如此,那一代演员都在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他们出道时,内地偶像剧刚刚兴起,演员不需要什么演技就可以挑起大梁。

但当曾经的小生想要转型成熟演员时,突然发现,只有努力完全不够。黄晓明就一度卡在如何提升的关节上。

他抱怨自己总是接不对合适的戏。很多他以为的爆款最终消灭在自己的幻想里。

《太平轮》票房跌惨。网友吐槽他光顾着耍帅。黄晓明委屈,每次看到吴宇森都想哭。为自己,也为导演。

上半部播出时,他发短信安慰吴宇森,可下半部票房出来后,发短信的勇气已经没了。

中影主办的一次推介会上,他看到导演的背影,觉得好可怜,眼泪不停往下掉。

也有好的时候。《风声》《中国合伙人》《无问西东》《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也让黄晓明的演技有过好评。

他说,这几部作品分别代表着不同时候的自己,因为经历和心境高度契合,他甚至因为角色心情有所好转。

但仍旧对自己有着极低的自我评价。

我就是一个明星,演员都谈不到。

现在没有再多的机会去消耗自己了。真的是到了一个悬崖的边儿上。退一步就是高山,进一步就是悬崖

早期考北电的时候,他对考官说,一个演员如果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演一部好电影不难。

可如今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却让他有种被狠狠夺走的感觉。

有了孩子之后,他常说,一定要让他多吃亏,不是坏事。

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现在对于自己,只希望能更浑不吝一些,尽可能把棱角显露出来。

对方反问,棱角显露出来是有棱角的,如果棱角已经被磨圆了呢?

黄晓明答,也许从来就没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