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现“共生社会”任重道远——日本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发展现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现“共生社会”任重道远——日本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发展现状

从教育环境到训练环境,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构筑起完善的残疾人运动员发展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的实力。

文|日本通

在里约残奥会上,日本队没能获得奖牌,最终遗憾离场。名次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国家对残疾人运动事业的重视与建设程度。2020年东京残奥会,日本队能否成功扭转局势?

残疾选手参加“名人赛”

2018年9月,由日本体育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日本名人赛”正式召开。大会召集了包含残疾队员在内的现役运动员,大会旨在制定政府第2期体育基本计划。会上,举办方宣读了大会的使命,“公正与福祉”、“环境与共生”、“和平与友好”。

之所以要强调运动大会的使命,与一位残疾运动员有关。在一次游泳比赛中,失去双臂的运动员因不满刻板的比赛评判标准,向大会举办方日本游泳联盟的负责人提出了抗议,抗议“蛙泳必须双手碰到水池墙壁才算合格”的规定不合理。但举办方最后仍坚持原做法,理由是,日本游泳联盟的规定要适用“国际游泳联盟”的规定,而“国际游泳联盟”的规定仅适用于健康的运动员。事情发生后,不少参加过国际比赛的残疾运动员也参与了申诉,日本游泳联盟最终被迫调整了规定,但新规则的适用情况只针对个别特殊情形。

“共生”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8年12月6日,森喜朗在东京残奥会的活动发言中提出了“实现共生社会”的愿景。

东京残奥会的愿景是“多样性与和谐”,即无论人种、肤色、性别、性指向、语言、宗教、政治、健康情况如何,鼓励大家要尊重差异,尊重自然造化,只有互相包容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森喜朗最后强调,“希望能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契机,让大家认识到多样性与和谐的重要性,促进共生社会的构建。”东京奥运会基本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以残奥会为契机改变大家的意识,实现社会共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大会组委会非常重视残奥会。

但事实上,将理念落实到实际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的意识层面,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等。因此共生社会的实现还任重道远。

日本残疾运动员的过去与未来

为什么森喜朗专门在残运会的活动上强调“共生社会”的宣言?共生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2010年的资料显示,自1947年学校教育法制定以来,学校针对残疾学生专门开设了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行与普通教学相分离的教育模式。1970年以后,日本仍旧实行差别教育,而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推行“包容式”教育。2014年1月,日本颁布残疾人权利条约,但残疾人的差别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2013年9月决定举办东京残奥会,之后没几年就提出“共生社会”的宣言。面对复杂的国情,短时间内实现“共生社会”可能没那么容易。

让人难以理解的“共生社会”

“共生社会”,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共同生活的社会。但其内涵就没那么好理解了。共生含有“包容”的意思,“包容”的反义就是“排他”,所以共生社会归根到底就是建立没有“排他”的社会。

前不久,在一次日本大学的“体育与共生社会”的讨论会上,老师用“排他”的合理性向同学们讲授了共生社会的内涵,这样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

纸上谈兵的残疾人运动员之路

日本的差别化教育模式也影响到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日本的体育主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小学有少年体育团,中学有中学体育联盟,大学有高等学校体育联盟。残疾运动员为了能够登上奥运会的赛场,需要进行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参加各类大型比赛。但是因为日本的残疾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都接受着差别化教育,对比其他国家的包容式教育模式,日本没有为残疾运动员提供健全的发展通道。

日本残疾运动员的体育事业曾经划归厚生劳动省所管。1964年以来,厚生劳动省将残疾运动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虽然定期会举办全国性的残疾运动会,但残疾运动会的举办规模、举办频率远不如普通运动会。2015年,日本的残疾运动员的体育事业转交文科省,各地体育机构开始实施统一的政策措施,但是从各县的体育团体、市町村的执行情况来看,各项措施尚未落到实处。

据日本残疾人游泳联盟2017年的调查显示,仅有34.6%的运动员对训练环境表示满意,不少残疾运动员表示训练场的运动设施严重短缺,教练数量不足。44%的残疾运动员表示在训练馆遭遇过歧视,55%的运动员表示参加过普通的运动会,82.1%的运动员认为普通运动会中应该增加残疾运动员的比赛项目。

日本应该为残疾运动员做出改变

让我们再次回顾上面的残疾人运动员事件。“双手碰到水池墙壁”的规定暴露出日本的体育项目规则缺乏对残疾运动员的考虑。如果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对于那些正在在校园运动场上努力训练的残疾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在抹杀梦想。为了消除歧视,让残疾运动员能够平等参与竞技比赛,日本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做出改变。

“共生社会”是为了消除差异,消除歧视,既然日本提出了这样的远景,就应该以身作则推进残疾人运动员事业的发展。从教育环境到训练环境,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构筑起完善的残疾人运动员发展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的实力。我们希望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运动场上能够少一些歧视与差别待遇,多一份关爱和温暖,也祝愿“共生社会”的理想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现“共生社会”任重道远——日本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发展现状

从教育环境到训练环境,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构筑起完善的残疾人运动员发展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的实力。

文|日本通

在里约残奥会上,日本队没能获得奖牌,最终遗憾离场。名次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国家对残疾人运动事业的重视与建设程度。2020年东京残奥会,日本队能否成功扭转局势?

残疾选手参加“名人赛”

2018年9月,由日本体育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日本名人赛”正式召开。大会召集了包含残疾队员在内的现役运动员,大会旨在制定政府第2期体育基本计划。会上,举办方宣读了大会的使命,“公正与福祉”、“环境与共生”、“和平与友好”。

之所以要强调运动大会的使命,与一位残疾运动员有关。在一次游泳比赛中,失去双臂的运动员因不满刻板的比赛评判标准,向大会举办方日本游泳联盟的负责人提出了抗议,抗议“蛙泳必须双手碰到水池墙壁才算合格”的规定不合理。但举办方最后仍坚持原做法,理由是,日本游泳联盟的规定要适用“国际游泳联盟”的规定,而“国际游泳联盟”的规定仅适用于健康的运动员。事情发生后,不少参加过国际比赛的残疾运动员也参与了申诉,日本游泳联盟最终被迫调整了规定,但新规则的适用情况只针对个别特殊情形。

“共生”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8年12月6日,森喜朗在东京残奥会的活动发言中提出了“实现共生社会”的愿景。

东京残奥会的愿景是“多样性与和谐”,即无论人种、肤色、性别、性指向、语言、宗教、政治、健康情况如何,鼓励大家要尊重差异,尊重自然造化,只有互相包容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森喜朗最后强调,“希望能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契机,让大家认识到多样性与和谐的重要性,促进共生社会的构建。”东京奥运会基本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以残奥会为契机改变大家的意识,实现社会共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大会组委会非常重视残奥会。

但事实上,将理念落实到实际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的意识层面,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等。因此共生社会的实现还任重道远。

日本残疾运动员的过去与未来

为什么森喜朗专门在残运会的活动上强调“共生社会”的宣言?共生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2010年的资料显示,自1947年学校教育法制定以来,学校针对残疾学生专门开设了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行与普通教学相分离的教育模式。1970年以后,日本仍旧实行差别教育,而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推行“包容式”教育。2014年1月,日本颁布残疾人权利条约,但残疾人的差别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2013年9月决定举办东京残奥会,之后没几年就提出“共生社会”的宣言。面对复杂的国情,短时间内实现“共生社会”可能没那么容易。

让人难以理解的“共生社会”

“共生社会”,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共同生活的社会。但其内涵就没那么好理解了。共生含有“包容”的意思,“包容”的反义就是“排他”,所以共生社会归根到底就是建立没有“排他”的社会。

前不久,在一次日本大学的“体育与共生社会”的讨论会上,老师用“排他”的合理性向同学们讲授了共生社会的内涵,这样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

纸上谈兵的残疾人运动员之路

日本的差别化教育模式也影响到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日本的体育主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小学有少年体育团,中学有中学体育联盟,大学有高等学校体育联盟。残疾运动员为了能够登上奥运会的赛场,需要进行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参加各类大型比赛。但是因为日本的残疾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都接受着差别化教育,对比其他国家的包容式教育模式,日本没有为残疾运动员提供健全的发展通道。

日本残疾运动员的体育事业曾经划归厚生劳动省所管。1964年以来,厚生劳动省将残疾运动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虽然定期会举办全国性的残疾运动会,但残疾运动会的举办规模、举办频率远不如普通运动会。2015年,日本的残疾运动员的体育事业转交文科省,各地体育机构开始实施统一的政策措施,但是从各县的体育团体、市町村的执行情况来看,各项措施尚未落到实处。

据日本残疾人游泳联盟2017年的调查显示,仅有34.6%的运动员对训练环境表示满意,不少残疾运动员表示训练场的运动设施严重短缺,教练数量不足。44%的残疾运动员表示在训练馆遭遇过歧视,55%的运动员表示参加过普通的运动会,82.1%的运动员认为普通运动会中应该增加残疾运动员的比赛项目。

日本应该为残疾运动员做出改变

让我们再次回顾上面的残疾人运动员事件。“双手碰到水池墙壁”的规定暴露出日本的体育项目规则缺乏对残疾运动员的考虑。如果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对于那些正在在校园运动场上努力训练的残疾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在抹杀梦想。为了消除歧视,让残疾运动员能够平等参与竞技比赛,日本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做出改变。

“共生社会”是为了消除差异,消除歧视,既然日本提出了这样的远景,就应该以身作则推进残疾人运动员事业的发展。从教育环境到训练环境,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构筑起完善的残疾人运动员发展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的实力。我们希望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运动场上能够少一些歧视与差别待遇,多一份关爱和温暖,也祝愿“共生社会”的理想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