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第三届全国高分北斗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的“战锤”飞行机器人队摘得桂冠。
这次比赛的主题是“自主感知,竞速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邹丹平向记者解释到,比赛旨在加强智能感知技术的研发、人才培养、创新孵化、技术应用及产学研合作,为国家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加深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推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经历了7月中旬线上仿真赛(初赛)的激烈比拼后,8月25日一早,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浙江大学等15支进入决赛的学生及企业队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微电子大楼,在真实场景下展开角逐。
比赛将无人机的“自主”与“竞速”作为重点与难点,决赛中的无人机融入了各个参赛队伍自主设计的智能感知算法,从停机坪自动起飞后,机载传感器配合拥有人工智能算法的“大脑”,对需要穿越的障碍圈标签一一进行目标检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自主决策,调整好无人机的姿态并快速穿越障碍圈,进入人造小树林后对所有抽签得到的二维码进行搜索拍照,完成以上任务后无人机需自动返回停机坪。
竞赛组委会成员张爽透露,今年比赛取消了每关一个停机坪的设置,这提高了对无人机速度的要求。
比赛现场统一评分并公布得分,最终上海交大机动学院的“战锤”飞行机器人队获得第一名。


竞赛同时还开展相关技术创新课程建设和竞赛培训,协同推动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领域的创新创业,希望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以及社会化推广和市场化运作,使竞赛成为青年人才培养、创新和创业有影响力的品牌,共同推动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的创新发展。
邹丹平表示,能够自主飞行的智能感知无人机是无人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智能无人机借助智能感知与快速识别技术,将可以对周围环境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在缺乏高精度地图的密林、峡谷等复杂地形中仍然能够自主完成搜索、救援等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