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美国“泰坦二号”洲际导弹发射全过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美国“泰坦二号”洲际导弹发射全过程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将军,那么光是听到“泰坦二号”这几个字,就足以吓得你胆战心惊了。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将军,那么光是听到“泰坦二号”(Titan II)这几个字,就足以吓得你胆战心惊了。而对于美国来说,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作为洲际弹道导弹,泰坦二号能够装载任意大小的同类单核弹头,该纪录仍至今仍未被破。当年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泰坦二号的威力惊人,其毁灭性的破坏力是前者的650倍。而它巨大的震慑力也正是美军最初决定打造它的主要原因。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泰坦导弹博物馆(Titan Missile Museum)至今仍完整保存着一处战时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原址,自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中期,美国本土有多达54处类似的地下发射井,用于安置和泰坦二号一样的威慑型导弹。该博物馆的档案保管员查克·彭森(Chuck Penson)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告诉前来参观的著名视频节目Varitasium主持人德里克·穆勒(Derek Muller):“这枚导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敌方在发动进攻前三思,一旦美方决定在战场上动用泰坦二号,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在穆勒发布的最新一集科普视频中,他带领观众走进泰坦二号导弹的发射井。工作人员向他展示了该导弹的发射准备过程,并表示,如果美军决定动用泰坦二号进行防守反击,那么人类极有可能会见证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在发射井的入口处,贴有警告的巨大标示让人不寒而栗。

泰坦二号仍完整地保存在这里,不过它的内部早已空无一物。在它四周的井壁安装有隔音板,用于吸收导弹发射时引擎的巨大噪音。它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如果没有这些隔音板,导弹发射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能够直接将它震得支离破碎。

 

控制中心设在距离导弹很远的另一头,到达那里需要经过一长串的地下通道。除了地点隐蔽之外,位于地下的控制中心还有另一个好处:一旦敌军成功在美国本土投放原子弹,只要发射井不被摧毁,这里的工作人员就能躲过辐射。

进入控制室之后,彭森向穆勒展示了发射泰坦二号导弹复杂的准备过程。首先,控制室内的广播会发出警报,接着工作人员会收到一长串随机的数字和单词。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命令必须经由美国总统的准许,否则信息将无法送达这里。

收到信息后,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记下它们,与同事一起比较所听到的内容,直到核对无误。接着他们便可以打开一个红色的保险箱,彭森称里面的东西为“验证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印有两个字母,只要其中一张卡片上的字母组合与之前密电里传递的信息吻合,那么控制室就可以正式启动导弹发射程序。

 

在确认完发射导弹的指令后,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步骤,获得一个由六个字母组成的密码以及两把钥匙后,“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不过,取得这个密码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表盘上的有1700万种排列组合,并且需要两个人分别在相距甚远的不同地点同时转动钥匙才能获得。

输入密码后,指挥官需要启动最后的发射按钮。5秒钟后,一盏可怕的绿灯就会亮起来,标志着导弹已经做好最后的发射准备。

“一旦启动了发射按钮,就没有回头路了,”彭森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无可避免。”

泰坦二号导弹如此精密复杂的准备过程是为了防止有人擅自启动导弹发射程序,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偏执疯狂的大有人在。

尽管泰坦二号从未在保卫美国的战争中派上用场,不过它也并不是毫无用武之地。在NASA的双子星计划中,它就曾被征用,负责多项载人飞行任务。

翻译:杨雅兰

 

来源:Business Insider

原标题:Here's the insanely complicated, multi-person process needed to detonate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nuclear missile system in the 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美国“泰坦二号”洲际导弹发射全过程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将军,那么光是听到“泰坦二号”这几个字,就足以吓得你胆战心惊了。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将军,那么光是听到“泰坦二号”(Titan II)这几个字,就足以吓得你胆战心惊了。而对于美国来说,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作为洲际弹道导弹,泰坦二号能够装载任意大小的同类单核弹头,该纪录仍至今仍未被破。当年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泰坦二号的威力惊人,其毁灭性的破坏力是前者的650倍。而它巨大的震慑力也正是美军最初决定打造它的主要原因。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泰坦导弹博物馆(Titan Missile Museum)至今仍完整保存着一处战时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原址,自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中期,美国本土有多达54处类似的地下发射井,用于安置和泰坦二号一样的威慑型导弹。该博物馆的档案保管员查克·彭森(Chuck Penson)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告诉前来参观的著名视频节目Varitasium主持人德里克·穆勒(Derek Muller):“这枚导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敌方在发动进攻前三思,一旦美方决定在战场上动用泰坦二号,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在穆勒发布的最新一集科普视频中,他带领观众走进泰坦二号导弹的发射井。工作人员向他展示了该导弹的发射准备过程,并表示,如果美军决定动用泰坦二号进行防守反击,那么人类极有可能会见证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在发射井的入口处,贴有警告的巨大标示让人不寒而栗。

泰坦二号仍完整地保存在这里,不过它的内部早已空无一物。在它四周的井壁安装有隔音板,用于吸收导弹发射时引擎的巨大噪音。它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如果没有这些隔音板,导弹发射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能够直接将它震得支离破碎。

 

控制中心设在距离导弹很远的另一头,到达那里需要经过一长串的地下通道。除了地点隐蔽之外,位于地下的控制中心还有另一个好处:一旦敌军成功在美国本土投放原子弹,只要发射井不被摧毁,这里的工作人员就能躲过辐射。

进入控制室之后,彭森向穆勒展示了发射泰坦二号导弹复杂的准备过程。首先,控制室内的广播会发出警报,接着工作人员会收到一长串随机的数字和单词。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命令必须经由美国总统的准许,否则信息将无法送达这里。

收到信息后,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记下它们,与同事一起比较所听到的内容,直到核对无误。接着他们便可以打开一个红色的保险箱,彭森称里面的东西为“验证卡片”。

每张卡片上都印有两个字母,只要其中一张卡片上的字母组合与之前密电里传递的信息吻合,那么控制室就可以正式启动导弹发射程序。

 

在确认完发射导弹的指令后,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步骤,获得一个由六个字母组成的密码以及两把钥匙后,“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不过,取得这个密码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表盘上的有1700万种排列组合,并且需要两个人分别在相距甚远的不同地点同时转动钥匙才能获得。

输入密码后,指挥官需要启动最后的发射按钮。5秒钟后,一盏可怕的绿灯就会亮起来,标志着导弹已经做好最后的发射准备。

“一旦启动了发射按钮,就没有回头路了,”彭森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无可避免。”

泰坦二号导弹如此精密复杂的准备过程是为了防止有人擅自启动导弹发射程序,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偏执疯狂的大有人在。

尽管泰坦二号从未在保卫美国的战争中派上用场,不过它也并不是毫无用武之地。在NASA的双子星计划中,它就曾被征用,负责多项载人飞行任务。

翻译:杨雅兰

 

来源:Business Insider

原标题:Here's the insanely complicated, multi-person process needed to detonate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nuclear missile system in the 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