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年沪籍人均寿命83.63岁,上海制定100条举措继续保障市民健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年沪籍人均寿命83.63岁,上海制定100条举措继续保障市民健康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将于近期公布,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事关每位市民的健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8月28日,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对外介绍了最新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该《行动》已经上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公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

上海健康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三大健康指标中,2018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3岁(其中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婴儿死亡率3.5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水平。

《健康上海行动》明确了上海健康工作的中长期目标——到2030年,使上海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在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在落实国家15个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健康上海行动》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按照2022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分步推进实施。

18个重大专项行动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人群健康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健康信息化行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健康国际化行动。

《健康上海行动》提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减盐、减油、减糖、限酒等营养干预措施,明显减缓居民超重、肥胖和慢性病发病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达到120万人,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将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足球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建设,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据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累计建成社区健身院点14531个,市民球场527处,市民健身步道884条,市民游泳池35个,市民健身房18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99个,还有一些符合向市民开放要求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4个,共计17341个(处)。

“我们每年都把倍受市民群众喜欢的设施,比如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场、健身苑点的新建和改建,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有序推进。2019年的目标是要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和300个健身苑点,60片市民球场,这些都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赵光圣说。

他透露,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面积达2.8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包括50片足球场、25片篮球场,一期建设到今年年底能够完成,明年开放没有问题。此外,徐家汇体育公园改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二期工程大概2021年年底可以完成,预计到2022年可全部建成。“建成之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较原来增加了十来万平方米的体育设施,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用于全民健身。”

在存量方面,上海市近几年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放。目前,86%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已经向社会开放。今年,“退租还体”已经全部完成。“过去部分企业场馆设施出租商用,现在收回来全部回归体育用地,用做一些全民健身设施场馆的建设。”赵光圣解释。

他表示,到2020年,上海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61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目前已经超过了2.1平方米了,到2030年力争达到人均2.8平方米的目标。”

上海还将加大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戒烟服务网络,2030年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8%及以下;推进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建设,针对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常见心理障碍,对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全覆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及以上;203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及以上。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绿地、绿道,2030年绿化覆盖率达42%。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设施,提升驾乘人员交通出行安全防护水平。2030年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及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

《健康上海行动》围绕妇幼、中小学、职业、老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健康管理和服务。

宗明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7+6”会诊抢救网络,建成50个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18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组织开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包。

在关注中小学生方面,上海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命教育,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服务与管理,推广学校营养午餐食谱,推动中小学校校内禁售含糖饮料。

至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降低0.5到1个百分点以上;至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及以上。

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健康上海行动》要求关注老年人群,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

据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介绍,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办法及一系列操作文件,2017年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2018年扩大到全市范围试点。

截止2019年7月31日,全市长护险试点累计受理申请共计50万人次,累计完成评估45.5万人次,共接收服务对象41.6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30.5万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老人为11.1万人。“这项工作给失能老人实实在在带来获得感,以往家庭成员或保姆无法提供的护理服务或者需要协助完成的洗澡等服务,都能够居家实现。”夏科家表示。

他透露,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护理服务机构逐步成为提供长护险服务的主要力量。截止2019年6月底,各类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共计1109家。其中,479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是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其中超过9成是在2016年-2018年期间新投资设立的,和启动长护险试点的时间吻合。

长护险吸引大量从业人员新增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稳定性逐步提升,已经有4.6万名护理人员纳入长护险人员信息库。

《健康上海行动》还要求关注残障人士,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建设适应多元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健康上海行动》推进癌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2030年常见癌症诊断时早期比例不低于40%。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向居民提供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疾病及其并发症筛查、随访管理、分级诊疗、综合干预等服务。

《健康上海行动》提出,至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60/10万及以下;糖尿病治疗控制率达到45%;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稳定在6.2/10万及以下。

宗明指出,上海将实现社区健康服务“六个一”:一张社区健康服务清单,一个人人拥有的健康账户,一套多层次的社区健康宣教体系,一套多元参与的供给机制,一个统一的社区健康智慧平台,一套社区健康评估监测机制。2030年实现每个市民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上海还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据夏科家介绍,“4+7”是破解看病贵,降低药价的重要举措。从去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来,按照方案的要求,上海医保在国家试点办领导下,充分发挥上海在先行先试、推进药品带量采购方面的实践经验。

去年12月,上海公示拟中选结果。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厂牌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25个中选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5%,按照采购金额来看,这批药品按照之前价格估算75亿,根据集中采购结果只需支付19亿,省了56亿,降幅达75%。

针对部分市民对药品质量存疑的问题,夏科家明确,所有“4+7”中选药品都是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或是原研药。通过国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一致性评价,说明药品在疗效和质量上与原研药是一致的。

数据显示,上海市从3月20日开始执行“4+7”集中采购结果,到7月25日为止,25个试点品种同通用名下各类药品采购情况为,中选品种采购总数量3.08亿(片/粒/支),采购总金额4.24亿元,占同品种药品采购总数量的90%,同品种药品采购总金额的64%。

到目前为止,这些“4+7”采购中选药品,为上海就医患者节省超过1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年沪籍人均寿命83.63岁,上海制定100条举措继续保障市民健康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将于近期公布,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事关每位市民的健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8月28日,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对外介绍了最新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该《行动》已经上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公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

上海健康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三大健康指标中,2018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3岁(其中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婴儿死亡率3.5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水平。

《健康上海行动》明确了上海健康工作的中长期目标——到2030年,使上海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在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在落实国家15个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健康上海行动》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按照2022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分步推进实施。

18个重大专项行动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人群健康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健康信息化行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健康国际化行动。

《健康上海行动》提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减盐、减油、减糖、限酒等营养干预措施,明显减缓居民超重、肥胖和慢性病发病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达到120万人,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将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足球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建设,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据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累计建成社区健身院点14531个,市民球场527处,市民健身步道884条,市民游泳池35个,市民健身房18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99个,还有一些符合向市民开放要求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4个,共计17341个(处)。

“我们每年都把倍受市民群众喜欢的设施,比如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场、健身苑点的新建和改建,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有序推进。2019年的目标是要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和300个健身苑点,60片市民球场,这些都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赵光圣说。

他透露,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面积达2.8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包括50片足球场、25片篮球场,一期建设到今年年底能够完成,明年开放没有问题。此外,徐家汇体育公园改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二期工程大概2021年年底可以完成,预计到2022年可全部建成。“建成之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较原来增加了十来万平方米的体育设施,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用于全民健身。”

在存量方面,上海市近几年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放。目前,86%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已经向社会开放。今年,“退租还体”已经全部完成。“过去部分企业场馆设施出租商用,现在收回来全部回归体育用地,用做一些全民健身设施场馆的建设。”赵光圣解释。

他表示,到2020年,上海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61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目前已经超过了2.1平方米了,到2030年力争达到人均2.8平方米的目标。”

上海还将加大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戒烟服务网络,2030年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8%及以下;推进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建设,针对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常见心理障碍,对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全覆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及以上;203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及以上。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绿地、绿道,2030年绿化覆盖率达42%。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设施,提升驾乘人员交通出行安全防护水平。2030年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及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

《健康上海行动》围绕妇幼、中小学、职业、老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健康管理和服务。

宗明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7+6”会诊抢救网络,建成50个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18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组织开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包。

在关注中小学生方面,上海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命教育,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服务与管理,推广学校营养午餐食谱,推动中小学校校内禁售含糖饮料。

至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降低0.5到1个百分点以上;至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及以上。

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健康上海行动》要求关注老年人群,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

据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介绍,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办法及一系列操作文件,2017年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2018年扩大到全市范围试点。

截止2019年7月31日,全市长护险试点累计受理申请共计50万人次,累计完成评估45.5万人次,共接收服务对象41.6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30.5万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老人为11.1万人。“这项工作给失能老人实实在在带来获得感,以往家庭成员或保姆无法提供的护理服务或者需要协助完成的洗澡等服务,都能够居家实现。”夏科家表示。

他透露,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护理服务机构逐步成为提供长护险服务的主要力量。截止2019年6月底,各类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共计1109家。其中,479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是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其中超过9成是在2016年-2018年期间新投资设立的,和启动长护险试点的时间吻合。

长护险吸引大量从业人员新增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稳定性逐步提升,已经有4.6万名护理人员纳入长护险人员信息库。

《健康上海行动》还要求关注残障人士,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建设适应多元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健康上海行动》推进癌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2030年常见癌症诊断时早期比例不低于40%。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向居民提供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疾病及其并发症筛查、随访管理、分级诊疗、综合干预等服务。

《健康上海行动》提出,至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60/10万及以下;糖尿病治疗控制率达到45%;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稳定在6.2/10万及以下。

宗明指出,上海将实现社区健康服务“六个一”:一张社区健康服务清单,一个人人拥有的健康账户,一套多层次的社区健康宣教体系,一套多元参与的供给机制,一个统一的社区健康智慧平台,一套社区健康评估监测机制。2030年实现每个市民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上海还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据夏科家介绍,“4+7”是破解看病贵,降低药价的重要举措。从去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来,按照方案的要求,上海医保在国家试点办领导下,充分发挥上海在先行先试、推进药品带量采购方面的实践经验。

去年12月,上海公示拟中选结果。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厂牌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25个中选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5%,按照采购金额来看,这批药品按照之前价格估算75亿,根据集中采购结果只需支付19亿,省了56亿,降幅达75%。

针对部分市民对药品质量存疑的问题,夏科家明确,所有“4+7”中选药品都是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或是原研药。通过国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一致性评价,说明药品在疗效和质量上与原研药是一致的。

数据显示,上海市从3月20日开始执行“4+7”集中采购结果,到7月25日为止,25个试点品种同通用名下各类药品采购情况为,中选品种采购总数量3.08亿(片/粒/支),采购总金额4.24亿元,占同品种药品采购总数量的90%,同品种药品采购总金额的64%。

到目前为止,这些“4+7”采购中选药品,为上海就医患者节省超过1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