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意大利式冰淇淋店越来越多了 但它们首先对自己被称为“冰淇淋”表示难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意大利式冰淇淋店越来越多了 但它们首先对自己被称为“冰淇淋”表示难过

手工制作、口味丰富的意大利冰淇淋Gelato在中国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所接受,但是这种冰淇淋的多数制造者首先做的都是先要跟哈根达斯所代表的冰淇淋划清界限。

图片来源:CFP

尽管一直强调Gelato并非冰淇淋,ViVi Dolce的创始人李沐颐仍然没有找到比冰淇淋更合适的词描述Gelato。

在百度词条上这样写着:Gelato,可以被直接译为“冰淇淋”,但如果你简单地把它等同于“Ice Cream”的话,意大利人一定会难过,其实Gelato是意大利传统手工雪糕这个品类的统称。

按照李沐颐的说法,跟哈根达斯等工业化产物不同,Gelato的选材更加讲究,食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口感,同时也跟制作者有关,因为很多Gelato的配方都依赖于创作者基于食材的理解而不同。由于采用水果、坚果、牛奶等新鲜食材,拒绝任何添加物的Gelato的保质期也只有7-10天。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让李沐颐在今年年初拿到联创和松源资本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这是2012年尚在加拿大的一个Gelato门店吃冰的李沐颐从未想过的,也正是那家Gelato门店中多达三四十种口味刷新了自己对手工冰淇淋口味的认识,因为国内更多以香草、巧克力、草莓为主,顶多加个朗姆酒口味。

李沐颐决定把这种超多种创新口味的配方带回国内,在意大利的Gelato大学系统学习了3个月后,2013年7月,李沐颐创立了ViVi Dolce,在朋友圈进行了首次推送,推出了两款口味——香草和开心果,并迎来了10个订单。获得订单后,李沐颐亲自去附近的十八里店批发市场挑选需要的原材料,为了找合适的牛奶,她走访了北京市周边大多数牧场,最后选定了两款牛奶。

做好之后,李沐颐自己开车挨个配送,最初以周为单位,每周二截至订单,周三开始按照订单量去制作,周四配送。配送范围非常小,主要在望京、酒仙桥等地。

此后一直到2014年,李沐颐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口味研发方面,因为做Gelato,运用新的食材探索新的口感时,还需要稳定的结构支撑。例如,“有很多含酒精的口味比较难做,酒精本身为液体,做出来可能口味对了,但结构上软塌塌不成形,要来回调整很多次。”

结合自己在意大利所学配方配比公式,目前ViVi Dolce的很多口味都是李沐颐进行了多次改良而成。例如,海盐香草口味就是在香草口味中加入在中国、日本较流行的海盐,目前是粉丝推崇的口味,同样让粉丝多次购买的口味还有黑芝麻、柠檬香茅、芒果雪芭等口味,这期间,李沐颐大概研发了50种口味,不过线上接受预定的一直只有6款——基于成本与量产的反相关关系。

随着口味不断创新,线上订单也逐渐增加,至2014年6月开始,订单量已经达到每天20单,配送频次也从之前的每周配送一次改成每日配送,当日下午5点下单,次日配送,5点以后下单,隔日配送,目前线上的订单也稳定在100单左右,客单价150元。

在2015年之前,李沐颐的产品以及销售模式被联创投资和松源资本看中,为ViVi Dolce提供了天使投资,并鼓励其开设线下门店。

8月1日,ViVi Dolce在798艺术区的实体店正式开业,李沐颐将其定位为“味觉实验室”,这个实体店除了销售更多口味(15种)的冰淇淋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将是其跟粉丝们互动的一个场所,例如定期邀请线上粉丝,一起尝试做创意口味。

借助资本的力量,李沐颐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始有了更商业方面的考虑,除了798这家实体店,ViVi Dolce打算今年年底能再开两家,不排除在西单、国贸等繁华商圈选址。

当然,李沐颐的竞争对手并不少。在线上,21Cake也推出了自己的Gelato品牌——Gelato10(举实),只通过微信接受产品订购。宣传时也表示,“制作完全遵循自然原则,除了本身含水外,其余所有选料在制作过程中不再添加一滴水。拒绝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10天。”

在西单、国贸、三里屯等商圈,Gelato在实体店也以不同品牌不同形式传递着生活方式,其中位于西单大悦城二层的“Stickhouse”就是这样一家,把Gelato做成口感较硬的冰棒形式,价格在25-35元/只之间,同样标榜零添加的健康品质,西单大悦城对面的汉光百货负一层的GELATO DI NATURA(蒂娜朵拉)作为线下Gelato连锁店的代表,在北京世贸天阶、慈云寺未来汇等多个商场有10余家门店,除了冰淇淋产品外,还有咖啡、热巧克力、奶昔等饮品。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这么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ViVi Dolce在线下要想脱颖而出,也还是要花更多的心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意大利式冰淇淋店越来越多了 但它们首先对自己被称为“冰淇淋”表示难过

手工制作、口味丰富的意大利冰淇淋Gelato在中国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所接受,但是这种冰淇淋的多数制造者首先做的都是先要跟哈根达斯所代表的冰淇淋划清界限。

图片来源:CFP

尽管一直强调Gelato并非冰淇淋,ViVi Dolce的创始人李沐颐仍然没有找到比冰淇淋更合适的词描述Gelato。

在百度词条上这样写着:Gelato,可以被直接译为“冰淇淋”,但如果你简单地把它等同于“Ice Cream”的话,意大利人一定会难过,其实Gelato是意大利传统手工雪糕这个品类的统称。

按照李沐颐的说法,跟哈根达斯等工业化产物不同,Gelato的选材更加讲究,食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口感,同时也跟制作者有关,因为很多Gelato的配方都依赖于创作者基于食材的理解而不同。由于采用水果、坚果、牛奶等新鲜食材,拒绝任何添加物的Gelato的保质期也只有7-10天。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让李沐颐在今年年初拿到联创和松源资本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这是2012年尚在加拿大的一个Gelato门店吃冰的李沐颐从未想过的,也正是那家Gelato门店中多达三四十种口味刷新了自己对手工冰淇淋口味的认识,因为国内更多以香草、巧克力、草莓为主,顶多加个朗姆酒口味。

李沐颐决定把这种超多种创新口味的配方带回国内,在意大利的Gelato大学系统学习了3个月后,2013年7月,李沐颐创立了ViVi Dolce,在朋友圈进行了首次推送,推出了两款口味——香草和开心果,并迎来了10个订单。获得订单后,李沐颐亲自去附近的十八里店批发市场挑选需要的原材料,为了找合适的牛奶,她走访了北京市周边大多数牧场,最后选定了两款牛奶。

做好之后,李沐颐自己开车挨个配送,最初以周为单位,每周二截至订单,周三开始按照订单量去制作,周四配送。配送范围非常小,主要在望京、酒仙桥等地。

此后一直到2014年,李沐颐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口味研发方面,因为做Gelato,运用新的食材探索新的口感时,还需要稳定的结构支撑。例如,“有很多含酒精的口味比较难做,酒精本身为液体,做出来可能口味对了,但结构上软塌塌不成形,要来回调整很多次。”

结合自己在意大利所学配方配比公式,目前ViVi Dolce的很多口味都是李沐颐进行了多次改良而成。例如,海盐香草口味就是在香草口味中加入在中国、日本较流行的海盐,目前是粉丝推崇的口味,同样让粉丝多次购买的口味还有黑芝麻、柠檬香茅、芒果雪芭等口味,这期间,李沐颐大概研发了50种口味,不过线上接受预定的一直只有6款——基于成本与量产的反相关关系。

随着口味不断创新,线上订单也逐渐增加,至2014年6月开始,订单量已经达到每天20单,配送频次也从之前的每周配送一次改成每日配送,当日下午5点下单,次日配送,5点以后下单,隔日配送,目前线上的订单也稳定在100单左右,客单价150元。

在2015年之前,李沐颐的产品以及销售模式被联创投资和松源资本看中,为ViVi Dolce提供了天使投资,并鼓励其开设线下门店。

8月1日,ViVi Dolce在798艺术区的实体店正式开业,李沐颐将其定位为“味觉实验室”,这个实体店除了销售更多口味(15种)的冰淇淋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将是其跟粉丝们互动的一个场所,例如定期邀请线上粉丝,一起尝试做创意口味。

借助资本的力量,李沐颐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始有了更商业方面的考虑,除了798这家实体店,ViVi Dolce打算今年年底能再开两家,不排除在西单、国贸等繁华商圈选址。

当然,李沐颐的竞争对手并不少。在线上,21Cake也推出了自己的Gelato品牌——Gelato10(举实),只通过微信接受产品订购。宣传时也表示,“制作完全遵循自然原则,除了本身含水外,其余所有选料在制作过程中不再添加一滴水。拒绝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10天。”

在西单、国贸、三里屯等商圈,Gelato在实体店也以不同品牌不同形式传递着生活方式,其中位于西单大悦城二层的“Stickhouse”就是这样一家,把Gelato做成口感较硬的冰棒形式,价格在25-35元/只之间,同样标榜零添加的健康品质,西单大悦城对面的汉光百货负一层的GELATO DI NATURA(蒂娜朵拉)作为线下Gelato连锁店的代表,在北京世贸天阶、慈云寺未来汇等多个商场有10余家门店,除了冰淇淋产品外,还有咖啡、热巧克力、奶昔等饮品。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这么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ViVi Dolce在线下要想脱颖而出,也还是要花更多的心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