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T'S MING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T'S MING

明就是这样一个磨人精,他让你忍不了又让你不忍心。

文|dsfysweixin suki

什么男人可以从30岁一直被嘲到40岁?IT'S MING。

什么明星每次被嘲都能掀起互联网狂欢?STILL MING。

什么演员长得帅、有代表作、爱妻顾家做慈善,却还是很讨人厌?ONLY MING。

在万物可以“明化”——反杠精、反PUA、反港独,怼甲方、追男神、做微商的今天,再给大家复习明学教材,这是对你们网速和学习能力的侮辱。

何况鄙人不才,在明学全国统一考试中只拿下了75分并且没有重修打算的情况下,在座很多明学家都是我的老师。

短短一季综艺并不是我的征途。

我感兴趣的,是明那几十年如一日,观众一路见证的矛盾而戏剧化的人格。

他霸总综合征的背后是质朴单纯的底色,台上自恋油腻,私下又挺有自知之明。

每当你想狠狠嘲笑他的时候,会反思我对一个老好人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你想原谅他的时候,又会被更多的明式自信给打败......

明就是这样一个磨人精,他让你忍不了又让你不忍心。

于是在这几天含明量超标的资料搜集中,我对明一度产生了迷惑—厌恶—同情—心疼—看破的跌宕心路历程。

▲《叶问2》时期的明

2007年,在“闹太套”事件(2008年,明在演唱奥运宣传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美式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之前,人气鼎盛之际,明发表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IT'S MING。

正如其名,这张专辑就像是明的公众形象隐喻。

1.李偲菘、胡彦斌、周传雄等大牌音乐人保驾护航;

2.明请了专业老师学习声乐;

3.专辑整体水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出了《暗恋》一首传唱度较广的代表作。

这跟他的演艺事业几乎完美对应:

1.走红之后不缺大制作的机会,从吴宇森、陈可辛等香港名导合作到陈凯歌、冯小刚等内地大师;

2.常年健身吃菜叶、43万请英语私教、为戏受伤摔断腿,说起晓明都称是个努力的人儿;

3.然而演技波澜起伏测不准,在中生代知名男演员中只能处于中下游;

4.出道以来的代表作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于失望-惊喜-失望-惊喜-失望的多次反复中,对于观众来说,明渐渐地变成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看他演戏还不如搞明学欢乐,演员价值让位于娱乐价值。

在这张个人专辑里,有关明的槽点,一切早有先兆。

比如他难以自控的耍帅欲望。

明式油腻第一招:爱好用手指给自己的嘴唇涂润唇膏;

明式油腻第二招:毫无预兆的wink和摇头晃脑;

明式油腻第三招:南韩偶像专用飞吻动作+教主style邪魅狂狷笑容。

偷师韩流的放电动作,明都没浪费,日后都一一运用到《泡沫之夏》的表演中去了。

给不少明晓溪的粉丝带来了伤害。

又比如他满足自己、为难别人的审美趣味。

这首名为My Girl的动感流行音乐,是整首专辑里唯一具有明の创作色彩的作品。

据说,这是明力荐给制作团队的歌曲,他对歌名与歌词提出了想法后,再交由作词人完成。

这下也就不难明白,这首歌的歌词,为何那么MING了——

带着你的爱 现在就跟我来

把你的未来 放心的交给我安排

(请参考明和ab的霸道爱情)

偶尔有点坏 会让你伤怀

(心里住着一个bad boy)

......

Oh My Girl Can you tell me why

(疯狂迷恋小学生级别的英语词汇X1)

一日不见我 就会思念成灾

(明式自信X1)

仿佛自己没人爱 被丢弃茫茫的人海

(明式自信X2)

Oh My Girl Can you let me try

(疯狂迷恋小学生级别的英语词汇X2)

拥有了我 生命会更精彩

(明式自信X3)

可见,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明早已坚定落实了人间油物这一块。

一年后,很多人还不知道原名One World One Dream的闹太套,用破音走调、烫嘴英语,将明的唱功和英语水平打回原形。

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造作的表情和浮夸的动作。

天下除了明,还能有谁把一首公益歌曲唱成这种亚子的呢???

群嘲也并不能阻止明对音乐事业的热爱。

2010年继续推出第二张专辑Moopa,包揽大量主演电影的主题曲演唱。

还在世纪婚礼上为当时正迷恋BigBang的妻子献上了劲歌热舞Fantastic Baby。

军装墨镜老寒腿,一展中年王子的唱跳功力。

▲ab:十分想念权志龙

明式MV里老几样,跑车美女黑手套,电眼邪笑歪嘴角。

我懂,明心里其实住了一个冠希哥。

但他不知道,在旁人眼里,他更像夜场走穴的山东大哥。

▲美女簇拥下,陶醉开唱“人人都爱我”

正如他在大小荧幕上狂操霸总人设,对着女主角露着白花花的胸肌讲着羞耻的台词时。

我们女生不是嘤嘤嘤,而是战术后仰。

▲明场面

这个专辑暴露出来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明毫无个性的跟风模仿。

从主打歌歌名,到造型风格,再到封面照上的假纹身,都被当时网友质疑抄袭韩国的Rain——

网友首先指出黄晓明的主打歌和Rain的歌曲名字一模一样,同样叫I'm coming。而Rain第三张碟名为IT'S RAINING,而黄晓明新专辑名字则是IT'S MING,构思也很像。

除了歌名和专辑名相似外,黄晓明在造型方面也向Rain靠拢,北京记者会当日他以一身迷彩造型出现,和Rain去年出碟时以及世界巡演的军装造型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就是黄晓明在唱片封套赤裸上身,背后左肩露出假文身,而Rain去年底推出的唱片《Rain's World》,封套上他亦是赤膊上阵,左胸亦有一个类似星星的假文身。

▲图源网络

音乐专辑的抄袭很难定论,但杂志创意的抄袭却是肉眼可见的了。

明早年一组照片,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木村拓哉。

不仅摆位、色调如出一辙,而且连两人身上被涂抹的膏状物的位置、图案都一模一样。

虽然抄袭现象在时尚圈已屡见不鲜,但模仿得如此“逼真”的,还真的非常罕见。

当然,专辑、杂志这些涉及跟风或者抄袭,责任主要在创意团队。

明顶多算见识浅,不知道避嫌。

或者他根本就是有股自信,其他顶级男神的style,我也能hold住。

管你是亚洲第一舞王,还是亚洲第一偶像,我内地第一小生表示不服。

明反驳抄袭质疑时说道:你怎么不说他们学我?

在影视作品上,明也照样不怕珠玉在前。

纵观他的代表作,一类是经典翻拍:《神雕侠侣》、《鹿鼎记》、《新上海滩》、《白发魔女传》。

一类是爆款续集:《还珠格格3》、《唐伯虎点秋香2》、《叶问2》、《琅琊榜2》、《金蝉脱壳2》。

还有时下的卖座类型:博纳硬汉系列的《烈火英雄》、于妈出品的耽美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什么火演什么,明的演艺生涯,几乎就是国产影视剧潮流嬗变的活化石。

这可以是他商业价值的体现,也可以算是他商人的精明眼光。

但唯独少了一点作为演员的审慎和敬畏心。

同为山东老乡的黄渤,在功成名就、金马影帝在手之后,尚且多次拒绝周星驰邀约,不敢接演孙悟空一角。

但人生唯剩勇气的明,却以一己之力,惹怒了金庸、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古天乐等巨星的粉丝。

▲平平无奇古天乐版VS看我帅吧黄晓明版“杨过摘面具”

▲发哥给女性撑伞VS明给女性版撑伞

▲激情四射VS黄土地写真

这大概也是“教主为何如此招黑”的一大历史原因。

而他最出色的作品,无不是具有开创性质的。

比如国产首部谍战大片《风声》,陈可辛内地模式成功初体验的《中国合伙人》,知识分子情怀的献礼片《无问西东》。

他身上那些一度被油腻自恋掩盖的阴邪气质和质朴本色,让他找回了作为演员的尊严。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戏里都有其他优秀演员镇场子。

即使是成名作《大汉天子》,陈道明的存在也是很重要的激发力量。

一旦明成为绝对主角,他的表演又会“自由过了火”。

▲金庸对明式杨过如此评价道

当年明在《风声》中饰演日本特务军官武田,演技备受好评,也是本人认为的他的生涯最佳。

尽管他更喜欢提及自己得了四个最佳男主的《中国合伙人》。

武田一角,是他真正学会压制装狠的眼神,以及控制他那飞扬的苹果肌。

喜怒不形于色,却可以传递压迫感,这才是电影级别的细腻表演。

不似成东青,其实借了人设的光。

《风声》的导演高群书,因此夸奖他从偶像派转变成了实力派。

明对此却并不买账:“我本来就是实力派。”

然后他就接演了《泡沫之夏》和《唐伯虎点秋香2》。

没过两年,明对实力派的野心就开始泄气了。

闹太套加上身高嘲笑,让他抑郁了两年之久。

于是,他选择了自黑这条路。

2011年,明在凡客诚品的广告里,带着几分倦意和怒气,自嘲自己不是演技派:

▲这个广告里的明比他大部分角色都有戏

2016年在《今夜百乐门》更加开放地自黑没演技、没唱功:

大玩身高梗、闹太套梗:

还有自黑邪魅狂狷的笑容:

这就是明。

每当你想夸他的时候发现他的尾巴已经翘上了天,当你想骂他的时候,又发现他早已低头乖乖认错。

再诚恳的意见,都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自黑的效果总是很好的。

大方亲和的态度,青岛大姨的自然演技,为他狂吸了一波好感。

加上成东青的及时出现,观众以为教主要质变了,明自己也有这个错觉。

结果呢,还是那样,一个靠谱角色后面总会跟着多部不及格作品。

对此,明也很委屈。

2016年,在接受腾讯娱乐的专访中他感慨道:“有的人很会选戏。”

可他自己至今不能摸透其中规律——

2009年与高群书合作的《风声》,武田一角的演技脱胎换骨,首次让人窥其实力。

2013年再次与高群书合作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票房仅2000多万,豆瓣评分4.6。

同年的《中国合伙人》口碑票房双赢,让饱受争议的明扬眉吐气。

但是两年后再次饰演老实人的《横冲直撞好莱坞》,口碑和票房却又表现平平。

明至今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火:好莱坞制作,林诣彬监制,赵薇、黄晓明、佟大为三大主演——“任谁都觉得是个好选择。”

他甚至觉得在表演上他更精益求精:“《合伙人》其实每次两、三条就过了,这次我总要拍五、六条,希望自己演得更细一点。”

《白发魔女》亦然,“那么大阵容,张之亮导演拿过金像奖,范冰冰也在。我也不知道拍出来会不好。”

的确,演员是一个被动的职业,一部戏的成败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我们暂且相信他的话都是真心实意吧。

但为什么同等地位的男演员中,就他总是接不了好戏?

就他的演技不是在经验累积中稳定增长?我们大可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性格导致了他没有建立稳定的价值观念,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明出身在很典型的山东大家庭中,从小在温暖的环境里长大,是备受宠爱和寄予厚望的长房长子长孙。

所以性格向来善良无害,但也因此缺乏个性和主见。

总是忙于做他人眼中合格的家人、老板、合作伙伴,却鲜少有时间去开掘自我。

其次,人生一直太顺,麻痹了他认识事实真相的神经。

当年北影的招生考试中一问三不知,但当时的班主任崔新琴拍板要下了他:

就算是木头,也是块好看的木头。

上学时期闹的各种笑话,都可以印证他:傻是真的傻。

但明赶上了好时代,2000年左右适逢内地的偶像剧热潮。

同学赵薇成了家喻户晓的小燕子,陈坤主演了《像雾像雨又像风》。

明也在大学毕业不久,凭《大汉天子》走红。

彼时以台湾影迷会为雏形,“明教”逐渐成为网络上战斗力极强的粉丝团体。

粉丝万言书推荐他出演新版《神雕侠侣》,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顶流待遇。

▲供现在的粉丝观摩学习

偶像出身的演员,总容易对自己产生错觉,无论外貌还是能力。

从幸福质朴的晓明成长为自信爆表的教主,明教粉丝有着莫大功劳。

所以他才会沉溺于霸总人设、挑战与气质相悖的角色,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教主与海澜之家·印小天共同演绎时尚男模

甚至在角色失败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甩锅。

当年《泡沫之夏》播出,明饰演的洛熙没有东饰演的欧辰受欢迎。

明在微博上多次委屈不平:其实我本人的气质更适合欧辰。

何润东后来回应称:当初是晓明主动要演洛熙这个角色的。

人气巅峰期的明,就像是我们青春期里那个惹人发笑的男同学。

戏里戏外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只想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看看我、夸夸我,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结果呢,贡献了一次次大型翻车现场,典型的越使劲儿越尴尬的人。

▲作为青岛人,明竟然一瓶啤酒喝吐了

▲游戏失败后说自己故意输的

直到现在,明大概从18岁的双商成长到了28岁。

心智依然未成熟的情况下,学着成人社会的那一套权力运行规则,来匹配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他人的尊敬。

强撑起来的强大里,常常带着不符合中年人的稚拙。

让人看着又好气又好笑。

▲送分题:请问早上八九点海鲜会被卖完,我们应该几点出发?

商业投资上,明依然傻人有傻福。

2008年,明初涉资本市场,借款买下老东家华谊180万股的原始股。

本是人情之举,结果赚到盆满钵满。

后来投资遍布各个领域,常年盘踞中国内地演员福布斯排行榜榜首。

明成为了真·霸道总裁。

明这样解释自己的生财之道:他赚别人20块,就让别人从自己这儿赚40块,绝不让别人吃亏。

导致生意伙伴骗谁都不忍心骗他这个老好人,信誉和人品就是这么积攒起来的。

看着他在中餐厅喜欢免费送饮料、大方打折扣的举动,就知道所言非虚。

好人缘让作为演员的他多了很多资源和机会,但是也干扰了他的选择。

明就曾说,自己演的烂片里,“90%都是因为人家求我帮忙,我抹不开这个面子。”

这个说法一半真实,一半甩锅。

在易立竞的采访中,他几乎意识到了身上所有的问题,坦诚得令人惊讶。

直言自己已经到了悬崖边上,没有再多的机会去消耗自己。

但结果,接演的还不是于妈那种既没有突破又充满投机的作品?

只能说,他还是倒向了商业利益。

明之所以还没放弃成为一个好演员,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不想让爱自己的人失望;二是获得他人的尊敬;三是要养家养同事。

很合理,也有担当。

只是,很难从他身上看到对演员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表演理想的坚持,也近乎一种公开明志抑或自我催眠。

“我到底爱不爱表演?”

明或许从未在灵魂深处拷问过自己。

参考资料:

1.叶弥衫、狠狠红,《封面人物 | 虽然他做过一万次采访,但这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食草动物"黄晓明》,腾讯娱乐,2016.

2.易立竞,深度访谈《立场》2019-3-27期《黄晓明挑战3小时“密室实验”》.

3.鲁豫,明星访谈《大咖一日行》2018-04-18期《黄晓明聊baby狂撒狗粮》.

4.搜狐音乐,《黄晓明处男唱片被指狂抄Rain 大国否认抄袭》,2007.12.20.

5.节目壹线,《一线明星“补税”名单背后,惊人的资本版图》,2018.12.09.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T'S MING

明就是这样一个磨人精,他让你忍不了又让你不忍心。

文|dsfysweixin suki

什么男人可以从30岁一直被嘲到40岁?IT'S MING。

什么明星每次被嘲都能掀起互联网狂欢?STILL MING。

什么演员长得帅、有代表作、爱妻顾家做慈善,却还是很讨人厌?ONLY MING。

在万物可以“明化”——反杠精、反PUA、反港独,怼甲方、追男神、做微商的今天,再给大家复习明学教材,这是对你们网速和学习能力的侮辱。

何况鄙人不才,在明学全国统一考试中只拿下了75分并且没有重修打算的情况下,在座很多明学家都是我的老师。

短短一季综艺并不是我的征途。

我感兴趣的,是明那几十年如一日,观众一路见证的矛盾而戏剧化的人格。

他霸总综合征的背后是质朴单纯的底色,台上自恋油腻,私下又挺有自知之明。

每当你想狠狠嘲笑他的时候,会反思我对一个老好人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你想原谅他的时候,又会被更多的明式自信给打败......

明就是这样一个磨人精,他让你忍不了又让你不忍心。

于是在这几天含明量超标的资料搜集中,我对明一度产生了迷惑—厌恶—同情—心疼—看破的跌宕心路历程。

▲《叶问2》时期的明

2007年,在“闹太套”事件(2008年,明在演唱奥运宣传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美式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之前,人气鼎盛之际,明发表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IT'S MING。

正如其名,这张专辑就像是明的公众形象隐喻。

1.李偲菘、胡彦斌、周传雄等大牌音乐人保驾护航;

2.明请了专业老师学习声乐;

3.专辑整体水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出了《暗恋》一首传唱度较广的代表作。

这跟他的演艺事业几乎完美对应:

1.走红之后不缺大制作的机会,从吴宇森、陈可辛等香港名导合作到陈凯歌、冯小刚等内地大师;

2.常年健身吃菜叶、43万请英语私教、为戏受伤摔断腿,说起晓明都称是个努力的人儿;

3.然而演技波澜起伏测不准,在中生代知名男演员中只能处于中下游;

4.出道以来的代表作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于失望-惊喜-失望-惊喜-失望的多次反复中,对于观众来说,明渐渐地变成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看他演戏还不如搞明学欢乐,演员价值让位于娱乐价值。

在这张个人专辑里,有关明的槽点,一切早有先兆。

比如他难以自控的耍帅欲望。

明式油腻第一招:爱好用手指给自己的嘴唇涂润唇膏;

明式油腻第二招:毫无预兆的wink和摇头晃脑;

明式油腻第三招:南韩偶像专用飞吻动作+教主style邪魅狂狷笑容。

偷师韩流的放电动作,明都没浪费,日后都一一运用到《泡沫之夏》的表演中去了。

给不少明晓溪的粉丝带来了伤害。

又比如他满足自己、为难别人的审美趣味。

这首名为My Girl的动感流行音乐,是整首专辑里唯一具有明の创作色彩的作品。

据说,这是明力荐给制作团队的歌曲,他对歌名与歌词提出了想法后,再交由作词人完成。

这下也就不难明白,这首歌的歌词,为何那么MING了——

带着你的爱 现在就跟我来

把你的未来 放心的交给我安排

(请参考明和ab的霸道爱情)

偶尔有点坏 会让你伤怀

(心里住着一个bad boy)

......

Oh My Girl Can you tell me why

(疯狂迷恋小学生级别的英语词汇X1)

一日不见我 就会思念成灾

(明式自信X1)

仿佛自己没人爱 被丢弃茫茫的人海

(明式自信X2)

Oh My Girl Can you let me try

(疯狂迷恋小学生级别的英语词汇X2)

拥有了我 生命会更精彩

(明式自信X3)

可见,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明早已坚定落实了人间油物这一块。

一年后,很多人还不知道原名One World One Dream的闹太套,用破音走调、烫嘴英语,将明的唱功和英语水平打回原形。

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造作的表情和浮夸的动作。

天下除了明,还能有谁把一首公益歌曲唱成这种亚子的呢???

群嘲也并不能阻止明对音乐事业的热爱。

2010年继续推出第二张专辑Moopa,包揽大量主演电影的主题曲演唱。

还在世纪婚礼上为当时正迷恋BigBang的妻子献上了劲歌热舞Fantastic Baby。

军装墨镜老寒腿,一展中年王子的唱跳功力。

▲ab:十分想念权志龙

明式MV里老几样,跑车美女黑手套,电眼邪笑歪嘴角。

我懂,明心里其实住了一个冠希哥。

但他不知道,在旁人眼里,他更像夜场走穴的山东大哥。

▲美女簇拥下,陶醉开唱“人人都爱我”

正如他在大小荧幕上狂操霸总人设,对着女主角露着白花花的胸肌讲着羞耻的台词时。

我们女生不是嘤嘤嘤,而是战术后仰。

▲明场面

这个专辑暴露出来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明毫无个性的跟风模仿。

从主打歌歌名,到造型风格,再到封面照上的假纹身,都被当时网友质疑抄袭韩国的Rain——

网友首先指出黄晓明的主打歌和Rain的歌曲名字一模一样,同样叫I'm coming。而Rain第三张碟名为IT'S RAINING,而黄晓明新专辑名字则是IT'S MING,构思也很像。

除了歌名和专辑名相似外,黄晓明在造型方面也向Rain靠拢,北京记者会当日他以一身迷彩造型出现,和Rain去年出碟时以及世界巡演的军装造型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就是黄晓明在唱片封套赤裸上身,背后左肩露出假文身,而Rain去年底推出的唱片《Rain's World》,封套上他亦是赤膊上阵,左胸亦有一个类似星星的假文身。

▲图源网络

音乐专辑的抄袭很难定论,但杂志创意的抄袭却是肉眼可见的了。

明早年一组照片,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木村拓哉。

不仅摆位、色调如出一辙,而且连两人身上被涂抹的膏状物的位置、图案都一模一样。

虽然抄袭现象在时尚圈已屡见不鲜,但模仿得如此“逼真”的,还真的非常罕见。

当然,专辑、杂志这些涉及跟风或者抄袭,责任主要在创意团队。

明顶多算见识浅,不知道避嫌。

或者他根本就是有股自信,其他顶级男神的style,我也能hold住。

管你是亚洲第一舞王,还是亚洲第一偶像,我内地第一小生表示不服。

明反驳抄袭质疑时说道:你怎么不说他们学我?

在影视作品上,明也照样不怕珠玉在前。

纵观他的代表作,一类是经典翻拍:《神雕侠侣》、《鹿鼎记》、《新上海滩》、《白发魔女传》。

一类是爆款续集:《还珠格格3》、《唐伯虎点秋香2》、《叶问2》、《琅琊榜2》、《金蝉脱壳2》。

还有时下的卖座类型:博纳硬汉系列的《烈火英雄》、于妈出品的耽美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什么火演什么,明的演艺生涯,几乎就是国产影视剧潮流嬗变的活化石。

这可以是他商业价值的体现,也可以算是他商人的精明眼光。

但唯独少了一点作为演员的审慎和敬畏心。

同为山东老乡的黄渤,在功成名就、金马影帝在手之后,尚且多次拒绝周星驰邀约,不敢接演孙悟空一角。

但人生唯剩勇气的明,却以一己之力,惹怒了金庸、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古天乐等巨星的粉丝。

▲平平无奇古天乐版VS看我帅吧黄晓明版“杨过摘面具”

▲发哥给女性撑伞VS明给女性版撑伞

▲激情四射VS黄土地写真

这大概也是“教主为何如此招黑”的一大历史原因。

而他最出色的作品,无不是具有开创性质的。

比如国产首部谍战大片《风声》,陈可辛内地模式成功初体验的《中国合伙人》,知识分子情怀的献礼片《无问西东》。

他身上那些一度被油腻自恋掩盖的阴邪气质和质朴本色,让他找回了作为演员的尊严。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戏里都有其他优秀演员镇场子。

即使是成名作《大汉天子》,陈道明的存在也是很重要的激发力量。

一旦明成为绝对主角,他的表演又会“自由过了火”。

▲金庸对明式杨过如此评价道

当年明在《风声》中饰演日本特务军官武田,演技备受好评,也是本人认为的他的生涯最佳。

尽管他更喜欢提及自己得了四个最佳男主的《中国合伙人》。

武田一角,是他真正学会压制装狠的眼神,以及控制他那飞扬的苹果肌。

喜怒不形于色,却可以传递压迫感,这才是电影级别的细腻表演。

不似成东青,其实借了人设的光。

《风声》的导演高群书,因此夸奖他从偶像派转变成了实力派。

明对此却并不买账:“我本来就是实力派。”

然后他就接演了《泡沫之夏》和《唐伯虎点秋香2》。

没过两年,明对实力派的野心就开始泄气了。

闹太套加上身高嘲笑,让他抑郁了两年之久。

于是,他选择了自黑这条路。

2011年,明在凡客诚品的广告里,带着几分倦意和怒气,自嘲自己不是演技派:

▲这个广告里的明比他大部分角色都有戏

2016年在《今夜百乐门》更加开放地自黑没演技、没唱功:

大玩身高梗、闹太套梗:

还有自黑邪魅狂狷的笑容:

这就是明。

每当你想夸他的时候发现他的尾巴已经翘上了天,当你想骂他的时候,又发现他早已低头乖乖认错。

再诚恳的意见,都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自黑的效果总是很好的。

大方亲和的态度,青岛大姨的自然演技,为他狂吸了一波好感。

加上成东青的及时出现,观众以为教主要质变了,明自己也有这个错觉。

结果呢,还是那样,一个靠谱角色后面总会跟着多部不及格作品。

对此,明也很委屈。

2016年,在接受腾讯娱乐的专访中他感慨道:“有的人很会选戏。”

可他自己至今不能摸透其中规律——

2009年与高群书合作的《风声》,武田一角的演技脱胎换骨,首次让人窥其实力。

2013年再次与高群书合作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票房仅2000多万,豆瓣评分4.6。

同年的《中国合伙人》口碑票房双赢,让饱受争议的明扬眉吐气。

但是两年后再次饰演老实人的《横冲直撞好莱坞》,口碑和票房却又表现平平。

明至今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火:好莱坞制作,林诣彬监制,赵薇、黄晓明、佟大为三大主演——“任谁都觉得是个好选择。”

他甚至觉得在表演上他更精益求精:“《合伙人》其实每次两、三条就过了,这次我总要拍五、六条,希望自己演得更细一点。”

《白发魔女》亦然,“那么大阵容,张之亮导演拿过金像奖,范冰冰也在。我也不知道拍出来会不好。”

的确,演员是一个被动的职业,一部戏的成败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我们暂且相信他的话都是真心实意吧。

但为什么同等地位的男演员中,就他总是接不了好戏?

就他的演技不是在经验累积中稳定增长?我们大可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性格导致了他没有建立稳定的价值观念,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明出身在很典型的山东大家庭中,从小在温暖的环境里长大,是备受宠爱和寄予厚望的长房长子长孙。

所以性格向来善良无害,但也因此缺乏个性和主见。

总是忙于做他人眼中合格的家人、老板、合作伙伴,却鲜少有时间去开掘自我。

其次,人生一直太顺,麻痹了他认识事实真相的神经。

当年北影的招生考试中一问三不知,但当时的班主任崔新琴拍板要下了他:

就算是木头,也是块好看的木头。

上学时期闹的各种笑话,都可以印证他:傻是真的傻。

但明赶上了好时代,2000年左右适逢内地的偶像剧热潮。

同学赵薇成了家喻户晓的小燕子,陈坤主演了《像雾像雨又像风》。

明也在大学毕业不久,凭《大汉天子》走红。

彼时以台湾影迷会为雏形,“明教”逐渐成为网络上战斗力极强的粉丝团体。

粉丝万言书推荐他出演新版《神雕侠侣》,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顶流待遇。

▲供现在的粉丝观摩学习

偶像出身的演员,总容易对自己产生错觉,无论外貌还是能力。

从幸福质朴的晓明成长为自信爆表的教主,明教粉丝有着莫大功劳。

所以他才会沉溺于霸总人设、挑战与气质相悖的角色,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教主与海澜之家·印小天共同演绎时尚男模

甚至在角色失败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甩锅。

当年《泡沫之夏》播出,明饰演的洛熙没有东饰演的欧辰受欢迎。

明在微博上多次委屈不平:其实我本人的气质更适合欧辰。

何润东后来回应称:当初是晓明主动要演洛熙这个角色的。

人气巅峰期的明,就像是我们青春期里那个惹人发笑的男同学。

戏里戏外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只想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看看我、夸夸我,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结果呢,贡献了一次次大型翻车现场,典型的越使劲儿越尴尬的人。

▲作为青岛人,明竟然一瓶啤酒喝吐了

▲游戏失败后说自己故意输的

直到现在,明大概从18岁的双商成长到了28岁。

心智依然未成熟的情况下,学着成人社会的那一套权力运行规则,来匹配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他人的尊敬。

强撑起来的强大里,常常带着不符合中年人的稚拙。

让人看着又好气又好笑。

▲送分题:请问早上八九点海鲜会被卖完,我们应该几点出发?

商业投资上,明依然傻人有傻福。

2008年,明初涉资本市场,借款买下老东家华谊180万股的原始股。

本是人情之举,结果赚到盆满钵满。

后来投资遍布各个领域,常年盘踞中国内地演员福布斯排行榜榜首。

明成为了真·霸道总裁。

明这样解释自己的生财之道:他赚别人20块,就让别人从自己这儿赚40块,绝不让别人吃亏。

导致生意伙伴骗谁都不忍心骗他这个老好人,信誉和人品就是这么积攒起来的。

看着他在中餐厅喜欢免费送饮料、大方打折扣的举动,就知道所言非虚。

好人缘让作为演员的他多了很多资源和机会,但是也干扰了他的选择。

明就曾说,自己演的烂片里,“90%都是因为人家求我帮忙,我抹不开这个面子。”

这个说法一半真实,一半甩锅。

在易立竞的采访中,他几乎意识到了身上所有的问题,坦诚得令人惊讶。

直言自己已经到了悬崖边上,没有再多的机会去消耗自己。

但结果,接演的还不是于妈那种既没有突破又充满投机的作品?

只能说,他还是倒向了商业利益。

明之所以还没放弃成为一个好演员,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不想让爱自己的人失望;二是获得他人的尊敬;三是要养家养同事。

很合理,也有担当。

只是,很难从他身上看到对演员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表演理想的坚持,也近乎一种公开明志抑或自我催眠。

“我到底爱不爱表演?”

明或许从未在灵魂深处拷问过自己。

参考资料:

1.叶弥衫、狠狠红,《封面人物 | 虽然他做过一万次采访,但这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食草动物"黄晓明》,腾讯娱乐,2016.

2.易立竞,深度访谈《立场》2019-3-27期《黄晓明挑战3小时“密室实验”》.

3.鲁豫,明星访谈《大咖一日行》2018-04-18期《黄晓明聊baby狂撒狗粮》.

4.搜狐音乐,《黄晓明处男唱片被指狂抄Rain 大国否认抄袭》,2007.12.20.

5.节目壹线,《一线明星“补税”名单背后,惊人的资本版图》,2018.12.09.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