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安便利店密度超北京,7-Eleven将遭遇新一轮洗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安便利店密度超北京,7-Eleven将遭遇新一轮洗牌

在7-Eleven西安几家新店,排队现象主要在福袋发售时出现,由于首店效应叠加优惠,消费旺盛时段客流也比较大。

上周,7-Eleven陕西首店在西安开业,不仅吸引了排长队的消费者,也引来网络上围观。

可以说,排队,在如今的商业销售中并不是常态。某种程度上,排队却正在成为检验一个品牌成功与否的最直观标准。因为,店门口排起的长龙体现出生意火爆,引得路过者即便不去排队消费,也可能会好奇地驻足围观一下究竟发生了啥事。

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表示,消费猎奇心理和品牌效应是形成新店排队的主要原因。当然,人们去排队并不一定是为了购买稀缺品,或者说不是为了商品本身,而是一种象征意义。比如就网红店而言,排队的象征意义可能是一种尝试和自我满足。

当然也有消费者是冲着优惠去的。在上海的Costco首店,打折的生鲜食品、高档白酒及部分奢侈品牌都遭到了消费者争抢。而在7-Eleven西安几家新店,记者了解到,排队现象主要在福袋发售时出现,由于首店效应叠加优惠,消费旺盛时段客流也比较大。

“让利促销对新店开业的促进影响明显,抛开‘排队托’、黄牛代购等,真正为了优惠排队买东西大有人在。”西安秦商会会长朱林表示,只不过,便利店主要针对中青年消费群体,以家庭生活品、日常快消品经营为主,他们对于即时消费中的商品价格不会持续敏感,而店面的打折促销也不可能常年进行,“未来生意好坏仍取决于消费体验和服务。”

来陕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其他外来品牌或借鉴西进

7-Eleven是日本零售巨头,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集团,其进入中国最早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在深圳开了5家店,并在2004年扩展到北京。由于在国内城市布局较早,这可能是外地一些网友对于陕西新店排队感到不解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上,7-Eleven一直以授权方式拓展市场,比如此次来陕,就采用了与陕西企业签署特许经营模式。

拿到7-Eleven陕西省唯一性特许经营授权的是陕西赛文提客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赛文提克是陕西提客商贸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陕西提客商贸有限公司由陕西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高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这意味着,在股权结构上,7-Eleven在陕西的经营实体与国资存在一定关联。

很长一段时间,外来便利店品牌,如7-Eleven、全家、罗森主要布局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重点城市,本土便利店主要在各自省份和区域内布点。这种局面正被打破,除了新落户的7-Eleven,有消息称,西安已与全家、罗森等外来连锁品牌进行过接洽。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认为,目前外来品牌在国内拓展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地区授权及成立合资公司等。7-Eleven进入陕西市场,可能会对其他外来便利店品牌在运营方式和合作模式等形成借鉴,但也不排除其他模式出现,“更多品牌到来对繁荣陕西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位零售业人士指出,几家外来便利店品牌中,一向追求“跑通盈利”的7-Eleven,在过往的市场扩张上相对保守。不过,面对本土便利店频繁获得融资、增量市场快速向西部地区集中的局面,外来品牌也在谋求更快地抢占市场,打破传统已经成了必然选择。

有报道称,8月初,7-Eleven便利店携手唐山金匙集团与北京庄典集团设立的独资公司“7-11(唐山)有限公司”成立,这是7-Eleven首次以开放区域加盟方式进入新的市场。

本土连锁品牌众多,西安每651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在国内市场,便利店近几年正迎来一轮风口。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12.2万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4%。

各便利店品牌拥有的门店数量上,背靠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易捷和昆仑好客毫无悬念占据前两位,拥有门店分别达27259家、19700家。此外,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的便利店企业还有美宜佳。而排在前二十强的苏宁小店、天福、红旗、十足/之上、唐久、见福、联华快客、每一天、金虎/早早、新佳宜、舞东风、可的/好德等品牌,门店数量有的已大幅超过7-Eleven、全家和罗森等外来品牌,有的与外来品牌不相上下。

这就是说,在西安等国内大多城市,便利店市场竞争更多发生在本土品牌之间。

据西安市商务局2017年测算,当时备案便利店在1000多家,该数字不包括一些非品牌、连锁经营的单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2017、2018年西安便利店增长率分别为25%、30%,粗略计算,西安便利店数量或已超过1500家。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有每一天、唐久、苏宁小店、京东小店、华润、明喆、WOWO、松林等。

外来品牌抢滩中,西安便利店市场有没有碰到天花板呢?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测算,在2018年调查的36个城市中,西安便利店饱和度排在全国第17位,每651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落后于成都、郑州等周边城市,超过曾被称为“便利店死地”的北京。截至2018年底,北京每986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密度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低。

“对照一千万常住人口来看,西安对便利店的需求约在2500-3000家。”西安唐久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卓宏认为,国内便利店高密度城市,约每千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也有从业者认为,虽然西安的市场空间仍然存在,但随着更多品牌加入,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消费者形成分流的前提下,单店经营和盈利也将面临挑战。

24小时经营存在机会,但平衡成本似乎是一个难题

此前有报道称,西安绝大多数便利店停留在销售零货及简单生活服务上,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即24小时售卖的便利店少之又少。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比例都不高,北方与南方差距较大。受气候、生活习惯影响,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城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中,24小时店占便利店总数比例最高的20个城市,北方只有7个: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大连、青岛、太原和西安。其中,西安24小时便利店占比34.6%,排名第20位。与许多北方城市一样,西安大量便利店,延续着“日落而息”的经营习惯。

随着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发展夜间经济,24小时便利店也被视为激活夜间消费的方案之一。不过,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便利店行业,平衡夜间消费需求与经营成本不乏争议。在客流较多的地段,便利店夜间生意相对较好,但总体来看,夜间交易额仍比白天少得多。一家便利店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告诉记者,晚间销售额大约只占到全天15%左右。虽然晚上消费者不多,但便利店夜间的成本较高。

运营成本偏高,但顾客需求却不一定跟得上。然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夜间生意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这么做可以提高品牌粘性;从更大视角看,便利店的24小时运营也反映出社会服务属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成熟程度,以及品牌服务标准的一致性。

“便利店的发展压力主要来自于房租、人工成本、选品困扰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等。”夏强表示,由于夜间销售在全天销售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绝对不具成本效益,24小时经营对便利店企业来说是机会,但同时也会形成考验。站在品牌扩张的角度,如果单店没有实现盈利就拼命扩张不计后果,势必会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即店开得越多,亏损得越多。

西安便利店面临新一轮升级,未来究竟拼什么?

以7-Eleven、全家和罗森等为代表的外来便利店品牌,曾是我们所熟悉的便利店形态的样本:在快消品销售的基础上,提供快餐、茶点及其他围绕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本地化、区域化品牌的崛起,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企业理念的天然差异,不同品牌的经营侧重并不相同,但从业者普遍认同竞争将集中在品质与服务方面。张卓宏表示,便利店的作用就是消费方便,围绕日常消费各便利店的服务标准都在提高,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将是货品品质及服务是否符合地域需求。

苏宁小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正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未来便利店发展重心一定在服务上,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最大化满足,不止是商品售卖,更多是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在今年的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提到了“中国特色便利店”的概念。他表示,中国是一个文化风俗具有很大差异的市场,所以中国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叫地方特色,例如便利店的热干面,这就是武汉特色。大家都做热干面,做得好吃,才能成为地方特色优势的载体。

特色化也许会成为便利店探索差异化经营的一个方向,这是因为当下便利店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和低质化正形成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也导致很多品牌很难持久吸引消费者。品质和服务,说起容易做起不易,在这个层面,不管本土品牌还是外来品牌,谁做得最好谁才能赢得市场。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西安便利店密度超北京,7-Eleven进入行业将遭遇新一轮洗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7-Eleven

2.7k
  • 日本柒和伊控股计划将伊藤洋华堂等超市业务IPO,重点发展便利店业务
  • 日本柒和伊控股据悉考虑出售伊藤洋华堂部分股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安便利店密度超北京,7-Eleven将遭遇新一轮洗牌

在7-Eleven西安几家新店,排队现象主要在福袋发售时出现,由于首店效应叠加优惠,消费旺盛时段客流也比较大。

上周,7-Eleven陕西首店在西安开业,不仅吸引了排长队的消费者,也引来网络上围观。

可以说,排队,在如今的商业销售中并不是常态。某种程度上,排队却正在成为检验一个品牌成功与否的最直观标准。因为,店门口排起的长龙体现出生意火爆,引得路过者即便不去排队消费,也可能会好奇地驻足围观一下究竟发生了啥事。

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表示,消费猎奇心理和品牌效应是形成新店排队的主要原因。当然,人们去排队并不一定是为了购买稀缺品,或者说不是为了商品本身,而是一种象征意义。比如就网红店而言,排队的象征意义可能是一种尝试和自我满足。

当然也有消费者是冲着优惠去的。在上海的Costco首店,打折的生鲜食品、高档白酒及部分奢侈品牌都遭到了消费者争抢。而在7-Eleven西安几家新店,记者了解到,排队现象主要在福袋发售时出现,由于首店效应叠加优惠,消费旺盛时段客流也比较大。

“让利促销对新店开业的促进影响明显,抛开‘排队托’、黄牛代购等,真正为了优惠排队买东西大有人在。”西安秦商会会长朱林表示,只不过,便利店主要针对中青年消费群体,以家庭生活品、日常快消品经营为主,他们对于即时消费中的商品价格不会持续敏感,而店面的打折促销也不可能常年进行,“未来生意好坏仍取决于消费体验和服务。”

来陕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其他外来品牌或借鉴西进

7-Eleven是日本零售巨头,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集团,其进入中国最早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在深圳开了5家店,并在2004年扩展到北京。由于在国内城市布局较早,这可能是外地一些网友对于陕西新店排队感到不解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上,7-Eleven一直以授权方式拓展市场,比如此次来陕,就采用了与陕西企业签署特许经营模式。

拿到7-Eleven陕西省唯一性特许经营授权的是陕西赛文提客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赛文提克是陕西提客商贸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陕西提客商贸有限公司由陕西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高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这意味着,在股权结构上,7-Eleven在陕西的经营实体与国资存在一定关联。

很长一段时间,外来便利店品牌,如7-Eleven、全家、罗森主要布局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重点城市,本土便利店主要在各自省份和区域内布点。这种局面正被打破,除了新落户的7-Eleven,有消息称,西安已与全家、罗森等外来连锁品牌进行过接洽。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认为,目前外来品牌在国内拓展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地区授权及成立合资公司等。7-Eleven进入陕西市场,可能会对其他外来便利店品牌在运营方式和合作模式等形成借鉴,但也不排除其他模式出现,“更多品牌到来对繁荣陕西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位零售业人士指出,几家外来便利店品牌中,一向追求“跑通盈利”的7-Eleven,在过往的市场扩张上相对保守。不过,面对本土便利店频繁获得融资、增量市场快速向西部地区集中的局面,外来品牌也在谋求更快地抢占市场,打破传统已经成了必然选择。

有报道称,8月初,7-Eleven便利店携手唐山金匙集团与北京庄典集团设立的独资公司“7-11(唐山)有限公司”成立,这是7-Eleven首次以开放区域加盟方式进入新的市场。

本土连锁品牌众多,西安每651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在国内市场,便利店近几年正迎来一轮风口。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12.2万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4%。

各便利店品牌拥有的门店数量上,背靠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易捷和昆仑好客毫无悬念占据前两位,拥有门店分别达27259家、19700家。此外,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的便利店企业还有美宜佳。而排在前二十强的苏宁小店、天福、红旗、十足/之上、唐久、见福、联华快客、每一天、金虎/早早、新佳宜、舞东风、可的/好德等品牌,门店数量有的已大幅超过7-Eleven、全家和罗森等外来品牌,有的与外来品牌不相上下。

这就是说,在西安等国内大多城市,便利店市场竞争更多发生在本土品牌之间。

据西安市商务局2017年测算,当时备案便利店在1000多家,该数字不包括一些非品牌、连锁经营的单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2017、2018年西安便利店增长率分别为25%、30%,粗略计算,西安便利店数量或已超过1500家。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有每一天、唐久、苏宁小店、京东小店、华润、明喆、WOWO、松林等。

外来品牌抢滩中,西安便利店市场有没有碰到天花板呢?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测算,在2018年调查的36个城市中,西安便利店饱和度排在全国第17位,每651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落后于成都、郑州等周边城市,超过曾被称为“便利店死地”的北京。截至2018年底,北京每9864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密度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低。

“对照一千万常住人口来看,西安对便利店的需求约在2500-3000家。”西安唐久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卓宏认为,国内便利店高密度城市,约每千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也有从业者认为,虽然西安的市场空间仍然存在,但随着更多品牌加入,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消费者形成分流的前提下,单店经营和盈利也将面临挑战。

24小时经营存在机会,但平衡成本似乎是一个难题

此前有报道称,西安绝大多数便利店停留在销售零货及简单生活服务上,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即24小时售卖的便利店少之又少。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比例都不高,北方与南方差距较大。受气候、生活习惯影响,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城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中,24小时店占便利店总数比例最高的20个城市,北方只有7个: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大连、青岛、太原和西安。其中,西安24小时便利店占比34.6%,排名第20位。与许多北方城市一样,西安大量便利店,延续着“日落而息”的经营习惯。

随着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发展夜间经济,24小时便利店也被视为激活夜间消费的方案之一。不过,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便利店行业,平衡夜间消费需求与经营成本不乏争议。在客流较多的地段,便利店夜间生意相对较好,但总体来看,夜间交易额仍比白天少得多。一家便利店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告诉记者,晚间销售额大约只占到全天15%左右。虽然晚上消费者不多,但便利店夜间的成本较高。

运营成本偏高,但顾客需求却不一定跟得上。然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夜间生意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这么做可以提高品牌粘性;从更大视角看,便利店的24小时运营也反映出社会服务属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成熟程度,以及品牌服务标准的一致性。

“便利店的发展压力主要来自于房租、人工成本、选品困扰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等。”夏强表示,由于夜间销售在全天销售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绝对不具成本效益,24小时经营对便利店企业来说是机会,但同时也会形成考验。站在品牌扩张的角度,如果单店没有实现盈利就拼命扩张不计后果,势必会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即店开得越多,亏损得越多。

西安便利店面临新一轮升级,未来究竟拼什么?

以7-Eleven、全家和罗森等为代表的外来便利店品牌,曾是我们所熟悉的便利店形态的样本:在快消品销售的基础上,提供快餐、茶点及其他围绕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本地化、区域化品牌的崛起,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企业理念的天然差异,不同品牌的经营侧重并不相同,但从业者普遍认同竞争将集中在品质与服务方面。张卓宏表示,便利店的作用就是消费方便,围绕日常消费各便利店的服务标准都在提高,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将是货品品质及服务是否符合地域需求。

苏宁小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正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未来便利店发展重心一定在服务上,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最大化满足,不止是商品售卖,更多是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在今年的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提到了“中国特色便利店”的概念。他表示,中国是一个文化风俗具有很大差异的市场,所以中国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叫地方特色,例如便利店的热干面,这就是武汉特色。大家都做热干面,做得好吃,才能成为地方特色优势的载体。

特色化也许会成为便利店探索差异化经营的一个方向,这是因为当下便利店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和低质化正形成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也导致很多品牌很难持久吸引消费者。品质和服务,说起容易做起不易,在这个层面,不管本土品牌还是外来品牌,谁做得最好谁才能赢得市场。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西安便利店密度超北京,7-Eleven进入行业将遭遇新一轮洗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