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江沿岸一带,地里挖出几颗椭圆的“石头”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并不值得惊奇。但自从1996年河源发现第一窝恐龙化石后,这些“石头”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一场关于恐龙化石保护与流失的博弈开始上演。
213枚恐龙蛋与骨骼化石
“尽管河源遍地都是恐龙蛋化石,但是无论是谁,都不可以盗挖、贩卖、走私出口、个人收藏、收购、转赠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7月30日零时许,赖昌彬通过实名认证为“广东省河源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局长”的新浪微博账号“HY空警一号”发布了这段话。当晚,他带队突击检查了江东新区胜利村一户村民家,查获被盗抢的恐龙蛋化石213枚以及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
这是赖昌彬从事公安三十多年生涯中,查获量最大的一宗盗抢恐龙蛋案件,他用“壮观”二字向界面新闻记者形容刚看到这批恐龙化石时的感受。事后,经河源警方鉴定发现,那具恐龙骨骼化石是辽宁辽西出土的鹦鹉嘴龙骨骼化石。
这件事情源于7月28日下午,河源市东江东岸一处大型楼盘施工现场实施了爆破,据当地居民称,爆破后近百名工人及村民冲向工地,他们疯狂似的寻找着恐龙蛋化石。也有居民称,这块工地在此前一段时间持续开工,每天都有人前来寻找恐龙蛋化石。
河源市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得知这个消息后,29号上午组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察院、广东地质调查院的多名专家去到现场调查,掌握到哄抢人的线索并提供给了公安局,然后才有河源市公安局、恐龙博物馆以及文广新局三方联手查获这批恐龙蛋化石及恐龙骨骼化石的后事。
而早在7月中旬,杜衍礼便陆续听闻有人在这块工地哄抢恐龙蛋化石,他曾带着公安和执法部门去了七八次,平时也安排恐龙博物馆的人员去工地勘察,但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并未发现恐龙蛋化石。
按照规定,人们挖掘到恐龙化石后需要上交到当地警方或者河源市恐龙博物馆,但是近年来上交的情况并不多。杜衍礼称,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只有14名在编人员,人手极其有限,对大范围监管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东江东岸那处工地,有时在晚上实施爆破,我们的人都不在工地,而一些工人和村民住在工地附近,他们就一拥而上寻找恐龙化石。”杜衍礼向界面新闻记者说出了他心中的无奈。
在恐龙蛋化石遭哄抢一事被曝光后,河源市公安部门暂停了施工单位使用炸药的审批,对施工方进行专项的宣传教育,并且要求每次爆破都需报告当地的派出所,一旦发现疑似恐龙蛋化石要第一时间报市博物馆和治安执法部门。
村民家偷藏的恐龙蛋化石。图片来源:CFP
从“废弃石头”到“镇宅之宝”
在中国,河源市是公认的“中华恐龙之乡”之一,恐龙化石资源异常丰富,尤其在沿东江两岸的地区,由于土壤大多是红砂岩层,因此形成了恐龙化石较为集中的埋藏地。
据杜衍礼介绍,河源在1996年发现了第一窝恐龙化石,2004年底,河源市恐龙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达到了10008枚,当时名列世界第一,因而获得吉尼斯纪录。又经过10年的努力后,现在馆藏的恐龙蛋化石已达到了18000枚。
然而,在河源发现恐龙蛋化石之前,河源人并不喜欢这些石头,因为这些石头在当时显得一无是处。当地人调侃称,在一些古老一点的房子,说不定还可以在墙里发现有恐龙蛋化石或者恐龙骨骼化石。
“在90年代,这些恐龙蛋化石几乎是没人要的,因为人们还不认识这些‘石头’的来头。”赖昌彬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后来直到90年代末,从外地过来收购恐龙蛋化石的人开始逐渐增多,人们才意识到这些石头的珍贵。
如今,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喜爱恐龙化石的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河源,一些恐龙化石也被非法走私到国外。而在河源,人们对这些有着一亿多岁的“石头”刮目相看,“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更是在恐龙化石上体现了出来。
此外,河源人对恐龙化石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由于“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很多的河源人开始把这些恐龙化石与“龙”联系在一起,恐龙化石因此成了很多家庭的“镇宅之宝”。一些人喜欢为恐龙蛋化石配以木制底座,摆在家中装饰,也因此催生了河源的地下恐龙蛋化石加工行业。
“在河源东江两岸的很多家庭,家里藏有一两个恐龙蛋化石很常见,我们并没有觉得稀奇。”河源一名居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河源地区除了个人私藏恐龙蛋化石之外,还存在“地下黑市”,有人拿着恐龙化石在黑市上进行交易,有的甚至走私到国外。
《广州日报》的一篇文章也描述了这点,该文章称河源“地下黑市”可以现场询价、购买,也有专门的交易公司高价收购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而这些专业的公司后台都很硬。
据人民网的报道称,在国内黑市上,一个恐龙蛋化石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国外黑市价格更是不菲。公开信息显示,我国西峡恐龙蛋化石就出现在英国、美国等拍卖市场,并且在英国以7.7万英镑的价格拍卖。
赖昌彬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按照以往掌握的“地下黑市”交易特点,买家往往会根据恐龙蛋化石的类别,以及一窝还是单颗恐龙蛋化石来评定价格。其中,单颗恐龙蛋化石的价格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若是晶体恐龙蛋化石则价格会更高,不过像7月29日晚缴获的鹦鹉嘴龙骨骼化石,那可能就是无价之宝了。
警方多次破获恐龙蛋化石案。图片来源:CFP
多头管理导致盲区产生
在河源,恐龙化石的保护与流失是一场长期的博弈。
早在2001年,广东省政府便公布河源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国内外罕见的野外大遗址保护区。到了2011年,总投资高达6300万元的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工程竣工,而2013年该馆升格为国家级博物馆。
“从河源发现第一枚恐龙蛋起,政府就非常重视恐龙化石的保护。河源在广东各城市中属于欠发达城市,但还投入了六千多万建立恐龙博物馆,足以见政府在保护恐龙化石上的决心。”杜衍礼在谈起河源市恐龙保护工作时说。
在保护恐龙化石上,国内的法律也逐渐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也对非法盗挖、贩卖以及走私恐龙化石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
既然政府重视保护恐龙化石,又有法律作为依据,为何河源还屡屡出现盗挖、贩卖恐龙化石的违法行为?今年1月,在一起非法贩卖恐龙蛋化石案中,河源警方收缴了恐龙蛋化石116枚,而3月份,河源警方又查获一批约500余枚恐龙蛋化石。
此前,据《羊城晚报》报道,2005年国内外专家在河源考察恐龙化石资源时曾估计,河源民间收藏的恐龙蛋化石约为馆藏的一倍以上,而爆破施工毁掉的是馆藏两倍以上。
随着恐龙蛋化石遭哄抢事件被曝光后,河源市职能部门在恐龙化石保护方面实行多头管理导致盲区产生的问题也显露了出来。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河源市公安部门、文广新局、恐龙博物馆以及国土部门在保护和监管恐龙化石上都有安排,但各个部门在协调过程中却形成了管理上的盲区。
“我们恐龙博物馆的职责只是鉴定恐龙化石、对进馆的化石进行保护以及搞科研,打击非法盗挖、贩卖恐龙化石这些工作并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但我们时常不得不去做这些工作。”杜衍礼说,因为对这份事业有着热爱,他和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越界”承担起打击非法盗挖恐龙化石的职责。
在广东省河源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局长赖昌彬看来,在保护和监管恐龙化石的工作上,公安部门和文广新局、恐龙博物馆应从案情的严重程度区分由谁来监管。他认为,如果私藏恐龙化石但不构成犯罪,应由文广新局以及恐龙博物馆去收缴,如果构成犯罪则由公安部门去处理。而国土部门则认为,由于没有执法权,对于发现哄抢、盗掘等现象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在河源市这场恐龙化石保护与流失的博弈中,在管理和保护的权责上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专家认为,要防治恐龙化石进一步流失,首先要划清各部门的职责,确定问责机制,杜绝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管理盲区。
执法人员赶赴爆破现场。图片来源:CF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