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煎饼侠》制片陈祉希:我赌的是人,大鹏是下一个徐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煎饼侠》制片陈祉希:我赌的是人,大鹏是下一个徐峥

凭借《泰囧》、《煎饼侠》两部破10亿票房影片,她已晋升内地30亿身价第一美女制片人,被誉为目前圈内最有潜力的投资人、最具商业敏锐度的“中小型投资”电影市场操盘手。她,便是陈祉希。

《一代枭雄》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柳岩:很多人说柳岩你有什么厉害的,就是借胸上位。

大鹏:胸是你的,跟谁借啊?

柳岩:其实我就是想在这个城市留下来。

影片《煎饼侠》中柳岩和大鹏坐在天台上的一段对话,赚足了所有“北漂”的眼泪,让人瞬间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上映半个多月来,《煎饼侠》票房一路飙升,拿下10余亿元票房,大鹏老师导演处女作实现了他的“英雄梦”。

影片的成功,也让一位美女制片人声名大噪。她,便是陈祉希。凭借《泰囧》、《煎饼侠》两部破10亿票房影片,陈祉希已晋升内地30亿身价第一美女制片人,被誉为目前圈内最有潜力的投资人、最具商业敏锐度的“中小型投资”电影市场操盘手。

“其实我就是想在这个城市留下来。”道出了无数北漂人的心声,在接受《首席娱乐官》独家专访时,陈祉希表示:“《煎饼侠》不同于其他电影之处在于,它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娱乐圈的事情,阐述的是一个娱乐圈的生态,所有人都是来演自己。但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来了北京就是北漂,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它抓住了所有漂泊在异乡梦想成功的一群人。”

很多人认为,陈祉希是幸运的。

陈祉希对小官坦言,“我也觉得我挺幸运的,但一路走来,我挑选的电影要么是口碑比较好的,要么是票房比较成功的。现在热钱很多,电影市场也会越来越好,我觉得我们要有电影人的良心,就是你做的每个项目都是负责任的项目。”

陈祉希认为《泰囧》和《煎饼侠》本质上很像,只是把徐峥换成了大鹏:“影片的气质跟脉络都很像,所以这就在于你自己对于电影是不是有一个独特的评判,你喜好的那种类型,和你对电影的看法。”

做演员的时候没有“安全感”,喜欢成为规则制定者

陈祉希进入影视圈的第一个身份是演员。2003年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上大三的她,因与斯琴高娃合作《走出蓝水河》,饰演片中“一枝花”而成名。

“学表演的初衷,我觉得可能和1999年、2000年的时候,《还珠格格》播得特别火有关,还有章子怡的《我的父亲母亲》。那个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我要去做演员,我很喜欢那样的一个职业’。”

父亲是政府公务人员,母亲是生意人,陈祉希坦言,从小到大,自己受妈妈的影响比较大。“我认为我妈妈比我漂亮很多,但在她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做明星,所以她就把对艺术的喜爱全部投入在我身上了。我从4岁开始学跳舞,学书法,学吹竖笛,吹口琴,学钢琴,学美声,在童年时期能学的艺术好像都学遍了,我身上的艺术细胞都是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真正做演员后,陈祉希觉得自己并不想要那样的人生。“我是一个水瓶座,我特别需要强烈的安全感,但是做演员的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你无时无刻都要向前,不进则退。当你是一个小演员的时候,你会担心我后面有没有戏拍,你会担心生计问题。那可能你在中间的位置,你就要往上挤你要上位,你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让观众认识你,挤到那样一个位置。你真的到了那样一个位置,又会觉得高处不胜寒,担心哪一天会回落,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永远都是被动地在“被选择”,无论到什么程度都不可以停止脚步,要一直向前,“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而且真的很累,我做演员的时候每天都心慌,觉得不踏实。”

“我可以体味不同的人生。”如果你去问中戏的学生为什么想当演员,可能90%的人都会这么回答你,陈祉希说,“但是事实上你在体味不同的人生的时候,你还记不记得你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我觉得没了,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在演别人。”

“我是属于那种走一段路要审视一下自己在干嘛的人。”陈祉希继续回忆,做演员那几年我审视完自己,突然发现我真的不知道我每天在干嘛,我想干的所有的浪漫的事好像全都没干。“你还没有开始真正体验人生,你的年华已经全部在那些角色中耗尽了”。

2010年,28岁的陈祉希开始了人生的新一段旅程,转型做制片人。

继《活该你单身》、《边境风云》、《假装情侣》三部影片之后,2012年,《泰囧》凭借12.67亿的票房成为国内首部票房破10亿的电影,让陈祉希一战成名。和《煎饼侠》一样,当初《泰囧》找投资的时候也是几经周折,很多人都不看好。多方努力后终于电影拍成了,大家也不知道票房会怎么样,一直到放映第一场开始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高涨,最终实现“屌丝逆袭”,成为“现象级”影片。

“当年我在做《泰囧》的时候,当时是因为《泰囧》两度流产,我跟徐哥(徐峥)私交特别好,我就说那我们就一起自己做,然后我相当于天使投资了一部分钱。我们去泰国看景,我们去做剧本,做完了剧本我们又去逛,其实我们去了很多地方融资,有很多投资人都拒绝了我们,最后是光线投了我们。”

在陈祉希看来,她很难理解当时为什么那些大佬会拒绝《泰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拒绝我们,2011年我们去融资的时候,我就说现在中国电影行业里面,最好的喜剧演员有谁?徐峥、黄渤、王宝强,把三个都凑一起了,你都不敢赌他能卖两个亿,那还玩什么?电影就不用做了。”

当时可能有人不看好演员转型做导演的徐峥,但在陈祉希看来这是“因为你们不了解徐峥”。“我跟徐峥当时在拍《李卫当官三之大内低手》,我也做演员,我演女一号,他演男一号,可是在那个戏里面,我觉得他就是个导演,所有的东西他都会像导演一样去驾驭,他具备导演的驾驭和掌控的能力。那部戏里面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可以去做导演了。”

《煎饼侠》亦是如此,“大鹏自己一个人能够在搜狐撑下三季的《屌丝男士》,收视率那么高,我身边的所有的朋友都把它当做解压的有效工具。一个网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环节它都是有的,电影该有的环节大鹏都经历过。而且他会做得那么好,就说明他掌握了一种针对市场,和针对观众的喜好的方法,无非现在他把这个方法放进电影里了。”

陈祉希强调:“赌电影赌到最后是赌人,你赌这个导演成不成,你赌项目,项目还是人做的。”

回首做制片人的这几年,陈祉希觉得更游刃有余了,对于生活更坦然了,她从一个被规划的人变成了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做演员的话你是被规则被规划的,但是现在反回头来做制片人做投资人,你会觉得你的掌控力变强了,你可以去选择想做和不想做的。”

做好制片人,跨界资源好才是真的好

很多人认为陈祉希行内资源好,所以能够做好制片人。“其实真不是行内资源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恰恰应该是跨界资源好,就是行外的资源好,怎么能够去把行外的资源去匹配到行内的资源,对电影形成一个资源整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到小的场景,行内的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陈祉希坦言自己认识很多行外的人,有很多场景免费给她用,可能她三千万的项目拍出来像六千万的。

“这跟我的性格也有关系,我是属于那种三分钟就会跟你变朋友,但是我绝对没有利用你的意思。我不太会拒绝别人,别人会觉得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所以大家就很愿意帮我。”

早在《泰囧》时,陈祉希就尝试海外发行。这一次,《煎饼侠》更是成功登陆澳洲、北美等国家,先后于墨尔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圣地亚哥、波士顿、旧金山、西雅图、多伦多、温哥华等各国家和地区,这与万达这一强有力的发行合作伙伴也是分不开的。

在跟徐峥、大鹏合作导演处女作后,陈祉希的下一个项目是和陈思成合作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我喜欢有才华的人。”陈祉希说,“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跟老导演合作,我觉得老导演也不要跟我合作吧。你还没有到那样的power和资历,你很难去跟他们正面的对话,我跟年轻人反倒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能够交流的空间。未来我希望能跟更多能和我一起在娱乐圈成长的青年导演合作。”

谈及和大鹏的合作,陈祉希认为“大鹏拼了”。《煎饼侠》路演了31个城市,只有这样的拼了的节奏,才会有好的口碑,才会带来电影票房的爆发。

“现在也有一些热钱找我,可以给我很大的分成,但对我来说还有比钱更重的事情。”陈祉希解释说,“例如《煎饼侠》为什么能请到这么多大明星,而且我们总投资才2000万元,请大明星几乎没花太多钱,大鹏在《屌丝男士》积累的资源就很重要。再比如《唐人街探案》,陈思成和王宝强都是投资人,那电影上映的时候跑路演,他们就可以跟我分担,这就是先天优势。可是你把这个股份如果让给了一个会给你一半利润的人,他在后期能帮你做什么呢?他对你的票房带不来任何影响。”

回忆整个《煎饼侠》的制作过程,陈祉希认为前期筹备时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大鹏上得特别急,他觉得如果再往后挪的话就变冬天了,叶子都黄了,所以我们就特别着急地去筹备。但大公司的投资方都是要走流程,开拍的时候很多款项我其实没有到位,开机之前我自己差不多垫了300万。”

陈祉希说:“但我也不害怕,因为我很笃定项目会好,如果大家真的不投了,我们自己投。我觉得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人心是问题。如果真的是人心变了,或者是说大家的心没有拧在一起去做一个项目,那这个项目真的是要出大问题的。”

除了人和资源,陈祉希认为还要本着做电影的态度去做电影,“不要因为说现在电影的钱热,有一个好的IP,我们就赶紧跑到电影市场上去捞钱,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做,别毁了自己的IP,在自己的IP的基础之上,踏踏实实去做电影结构。”

18岁就开始做天使投资人,项目平均回报率200%-300%

陈祉希透露,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投资人的身份,“我看准了的项目,我自己都是要投资的,然后我就会全力以赴去做这个项目,我是这样的性格。”

“我其实一直都是投资人。”陈祉希透露,早在18岁,她就已经是一家做手机彩铃增值服务的数码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当时她用母亲给的20万元做投资,一年后变为300万。

“我参演的的每部电影都有投资,除了电影,我还投资很多领域,股票、咖啡厅、美容院等等,到目前为止所投资项目平均收益率高达200%-300%,做投资人尤其是天使投资的感觉很刺激。”陈祉希小有成就地说。

能有如此投资眼光相信与她的数学天分无不相关,而对数字极高的敏感度使与她合作的公司财务都很“崩溃”。有一次公司财务拿一个报表给陈祉希看,她看完了那个进度,说不对,里面至少差100万。财务说不可能,核过几遍了,陈祉希急了说绝不是这个数,如果是的话,就意味着要超支这么多钱。后来他们反复核数,发现有一个重复合计,多了将近100万,就是给反复相加了一次。可见她对数字是十分敏锐的。

在回答感情问题时,看似“女汉子”的祉希也表现出了小女人的一面。而她对于女性事业和感情的回答也让小官醍醐灌顶,真是字字说到点上。

“对于我来说,要时刻让自己有幸福感,谈恋爱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不能停的。因为你获得爱的同时,你就会给予爱,你的爱是平衡的。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去获得爱,你就忘了给予,因为你身上没有了。你没有了之后,你把你所有的世界变成工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全世界都欠你的。”

首席娱乐官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煎饼侠》制片陈祉希:我赌的是人,大鹏是下一个徐峥

凭借《泰囧》、《煎饼侠》两部破10亿票房影片,她已晋升内地30亿身价第一美女制片人,被誉为目前圈内最有潜力的投资人、最具商业敏锐度的“中小型投资”电影市场操盘手。她,便是陈祉希。

《一代枭雄》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柳岩:很多人说柳岩你有什么厉害的,就是借胸上位。

大鹏:胸是你的,跟谁借啊?

柳岩:其实我就是想在这个城市留下来。

影片《煎饼侠》中柳岩和大鹏坐在天台上的一段对话,赚足了所有“北漂”的眼泪,让人瞬间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上映半个多月来,《煎饼侠》票房一路飙升,拿下10余亿元票房,大鹏老师导演处女作实现了他的“英雄梦”。

影片的成功,也让一位美女制片人声名大噪。她,便是陈祉希。凭借《泰囧》、《煎饼侠》两部破10亿票房影片,陈祉希已晋升内地30亿身价第一美女制片人,被誉为目前圈内最有潜力的投资人、最具商业敏锐度的“中小型投资”电影市场操盘手。

“其实我就是想在这个城市留下来。”道出了无数北漂人的心声,在接受《首席娱乐官》独家专访时,陈祉希表示:“《煎饼侠》不同于其他电影之处在于,它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娱乐圈的事情,阐述的是一个娱乐圈的生态,所有人都是来演自己。但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来了北京就是北漂,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它抓住了所有漂泊在异乡梦想成功的一群人。”

很多人认为,陈祉希是幸运的。

陈祉希对小官坦言,“我也觉得我挺幸运的,但一路走来,我挑选的电影要么是口碑比较好的,要么是票房比较成功的。现在热钱很多,电影市场也会越来越好,我觉得我们要有电影人的良心,就是你做的每个项目都是负责任的项目。”

陈祉希认为《泰囧》和《煎饼侠》本质上很像,只是把徐峥换成了大鹏:“影片的气质跟脉络都很像,所以这就在于你自己对于电影是不是有一个独特的评判,你喜好的那种类型,和你对电影的看法。”

做演员的时候没有“安全感”,喜欢成为规则制定者

陈祉希进入影视圈的第一个身份是演员。2003年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上大三的她,因与斯琴高娃合作《走出蓝水河》,饰演片中“一枝花”而成名。

“学表演的初衷,我觉得可能和1999年、2000年的时候,《还珠格格》播得特别火有关,还有章子怡的《我的父亲母亲》。那个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我要去做演员,我很喜欢那样的一个职业’。”

父亲是政府公务人员,母亲是生意人,陈祉希坦言,从小到大,自己受妈妈的影响比较大。“我认为我妈妈比我漂亮很多,但在她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做明星,所以她就把对艺术的喜爱全部投入在我身上了。我从4岁开始学跳舞,学书法,学吹竖笛,吹口琴,学钢琴,学美声,在童年时期能学的艺术好像都学遍了,我身上的艺术细胞都是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真正做演员后,陈祉希觉得自己并不想要那样的人生。“我是一个水瓶座,我特别需要强烈的安全感,但是做演员的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你无时无刻都要向前,不进则退。当你是一个小演员的时候,你会担心我后面有没有戏拍,你会担心生计问题。那可能你在中间的位置,你就要往上挤你要上位,你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让观众认识你,挤到那样一个位置。你真的到了那样一个位置,又会觉得高处不胜寒,担心哪一天会回落,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永远都是被动地在“被选择”,无论到什么程度都不可以停止脚步,要一直向前,“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而且真的很累,我做演员的时候每天都心慌,觉得不踏实。”

“我可以体味不同的人生。”如果你去问中戏的学生为什么想当演员,可能90%的人都会这么回答你,陈祉希说,“但是事实上你在体味不同的人生的时候,你还记不记得你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我觉得没了,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在演别人。”

“我是属于那种走一段路要审视一下自己在干嘛的人。”陈祉希继续回忆,做演员那几年我审视完自己,突然发现我真的不知道我每天在干嘛,我想干的所有的浪漫的事好像全都没干。“你还没有开始真正体验人生,你的年华已经全部在那些角色中耗尽了”。

2010年,28岁的陈祉希开始了人生的新一段旅程,转型做制片人。

继《活该你单身》、《边境风云》、《假装情侣》三部影片之后,2012年,《泰囧》凭借12.67亿的票房成为国内首部票房破10亿的电影,让陈祉希一战成名。和《煎饼侠》一样,当初《泰囧》找投资的时候也是几经周折,很多人都不看好。多方努力后终于电影拍成了,大家也不知道票房会怎么样,一直到放映第一场开始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高涨,最终实现“屌丝逆袭”,成为“现象级”影片。

“当年我在做《泰囧》的时候,当时是因为《泰囧》两度流产,我跟徐哥(徐峥)私交特别好,我就说那我们就一起自己做,然后我相当于天使投资了一部分钱。我们去泰国看景,我们去做剧本,做完了剧本我们又去逛,其实我们去了很多地方融资,有很多投资人都拒绝了我们,最后是光线投了我们。”

在陈祉希看来,她很难理解当时为什么那些大佬会拒绝《泰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拒绝我们,2011年我们去融资的时候,我就说现在中国电影行业里面,最好的喜剧演员有谁?徐峥、黄渤、王宝强,把三个都凑一起了,你都不敢赌他能卖两个亿,那还玩什么?电影就不用做了。”

当时可能有人不看好演员转型做导演的徐峥,但在陈祉希看来这是“因为你们不了解徐峥”。“我跟徐峥当时在拍《李卫当官三之大内低手》,我也做演员,我演女一号,他演男一号,可是在那个戏里面,我觉得他就是个导演,所有的东西他都会像导演一样去驾驭,他具备导演的驾驭和掌控的能力。那部戏里面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可以去做导演了。”

《煎饼侠》亦是如此,“大鹏自己一个人能够在搜狐撑下三季的《屌丝男士》,收视率那么高,我身边的所有的朋友都把它当做解压的有效工具。一个网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环节它都是有的,电影该有的环节大鹏都经历过。而且他会做得那么好,就说明他掌握了一种针对市场,和针对观众的喜好的方法,无非现在他把这个方法放进电影里了。”

陈祉希强调:“赌电影赌到最后是赌人,你赌这个导演成不成,你赌项目,项目还是人做的。”

回首做制片人的这几年,陈祉希觉得更游刃有余了,对于生活更坦然了,她从一个被规划的人变成了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做演员的话你是被规则被规划的,但是现在反回头来做制片人做投资人,你会觉得你的掌控力变强了,你可以去选择想做和不想做的。”

做好制片人,跨界资源好才是真的好

很多人认为陈祉希行内资源好,所以能够做好制片人。“其实真不是行内资源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恰恰应该是跨界资源好,就是行外的资源好,怎么能够去把行外的资源去匹配到行内的资源,对电影形成一个资源整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到小的场景,行内的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陈祉希坦言自己认识很多行外的人,有很多场景免费给她用,可能她三千万的项目拍出来像六千万的。

“这跟我的性格也有关系,我是属于那种三分钟就会跟你变朋友,但是我绝对没有利用你的意思。我不太会拒绝别人,别人会觉得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所以大家就很愿意帮我。”

早在《泰囧》时,陈祉希就尝试海外发行。这一次,《煎饼侠》更是成功登陆澳洲、北美等国家,先后于墨尔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圣地亚哥、波士顿、旧金山、西雅图、多伦多、温哥华等各国家和地区,这与万达这一强有力的发行合作伙伴也是分不开的。

在跟徐峥、大鹏合作导演处女作后,陈祉希的下一个项目是和陈思成合作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我喜欢有才华的人。”陈祉希说,“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跟老导演合作,我觉得老导演也不要跟我合作吧。你还没有到那样的power和资历,你很难去跟他们正面的对话,我跟年轻人反倒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能够交流的空间。未来我希望能跟更多能和我一起在娱乐圈成长的青年导演合作。”

谈及和大鹏的合作,陈祉希认为“大鹏拼了”。《煎饼侠》路演了31个城市,只有这样的拼了的节奏,才会有好的口碑,才会带来电影票房的爆发。

“现在也有一些热钱找我,可以给我很大的分成,但对我来说还有比钱更重的事情。”陈祉希解释说,“例如《煎饼侠》为什么能请到这么多大明星,而且我们总投资才2000万元,请大明星几乎没花太多钱,大鹏在《屌丝男士》积累的资源就很重要。再比如《唐人街探案》,陈思成和王宝强都是投资人,那电影上映的时候跑路演,他们就可以跟我分担,这就是先天优势。可是你把这个股份如果让给了一个会给你一半利润的人,他在后期能帮你做什么呢?他对你的票房带不来任何影响。”

回忆整个《煎饼侠》的制作过程,陈祉希认为前期筹备时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大鹏上得特别急,他觉得如果再往后挪的话就变冬天了,叶子都黄了,所以我们就特别着急地去筹备。但大公司的投资方都是要走流程,开拍的时候很多款项我其实没有到位,开机之前我自己差不多垫了300万。”

陈祉希说:“但我也不害怕,因为我很笃定项目会好,如果大家真的不投了,我们自己投。我觉得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人心是问题。如果真的是人心变了,或者是说大家的心没有拧在一起去做一个项目,那这个项目真的是要出大问题的。”

除了人和资源,陈祉希认为还要本着做电影的态度去做电影,“不要因为说现在电影的钱热,有一个好的IP,我们就赶紧跑到电影市场上去捞钱,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做,别毁了自己的IP,在自己的IP的基础之上,踏踏实实去做电影结构。”

18岁就开始做天使投资人,项目平均回报率200%-300%

陈祉希透露,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投资人的身份,“我看准了的项目,我自己都是要投资的,然后我就会全力以赴去做这个项目,我是这样的性格。”

“我其实一直都是投资人。”陈祉希透露,早在18岁,她就已经是一家做手机彩铃增值服务的数码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当时她用母亲给的20万元做投资,一年后变为300万。

“我参演的的每部电影都有投资,除了电影,我还投资很多领域,股票、咖啡厅、美容院等等,到目前为止所投资项目平均收益率高达200%-300%,做投资人尤其是天使投资的感觉很刺激。”陈祉希小有成就地说。

能有如此投资眼光相信与她的数学天分无不相关,而对数字极高的敏感度使与她合作的公司财务都很“崩溃”。有一次公司财务拿一个报表给陈祉希看,她看完了那个进度,说不对,里面至少差100万。财务说不可能,核过几遍了,陈祉希急了说绝不是这个数,如果是的话,就意味着要超支这么多钱。后来他们反复核数,发现有一个重复合计,多了将近100万,就是给反复相加了一次。可见她对数字是十分敏锐的。

在回答感情问题时,看似“女汉子”的祉希也表现出了小女人的一面。而她对于女性事业和感情的回答也让小官醍醐灌顶,真是字字说到点上。

“对于我来说,要时刻让自己有幸福感,谈恋爱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不能停的。因为你获得爱的同时,你就会给予爱,你的爱是平衡的。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去获得爱,你就忘了给予,因为你身上没有了。你没有了之后,你把你所有的世界变成工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全世界都欠你的。”

首席娱乐官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