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如何免费动员起一支采棉大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如何免费动员起一支采棉大军?

乌兹别克斯的棉花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前已经有种植记载。不过直到苏联时代,棉花对该国的重要性才日益凸显。

文 | 地球知识局 酸奶没泡沫

编辑 | 养乐多

NO.1156-乌兹别克斯坦棉花

中亚是世界上一大棉产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是重要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国。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占中亚棉区产量的三分之二,该国65%的水源和13%电力均被用来灌溉棉花田。棉花作为乌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该国有“白金”之称。

尤其是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中亚极度缺水

耗水的棉花虽然收益颇丰,但也成本巨大

不过,和所有辉煌的产业一样,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也有其阴暗的一面——棉花奴役。

为何要进行棉花奴役

乌兹别克斯的棉花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前已经有种植记载。不过直到苏联时代,棉花对该国的重要性才日益凸显。

苏联虽然国土广袤,但也有个问题——纬度偏高

很多温带和热带作物都是苏联稀缺的物资

所以高加索国家成为苏联的果园和茶叶产地

而中亚的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成为苏联的棉花主产地▼

20世纪20年代,苏联政府决定实现棉花自主,选择在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棉花大量种植,同时开办众多集体农场并引入配额制度以确保棉花的高效生产。

当然,乌兹别克斯坦不是苏联唯一的棉花产地

隔壁的土库曼斯坦,纬度相近的高加索地区也都产棉

苏联-亚美尼亚的棉花采摘者(图片来自wikimedia)▼

巅峰时期,乌国的棉产量年产量约为350万吨左右,可以占到苏联棉花产量的70%,棉花出口每年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的收入可以占其出口收入的80%,棉花在乌国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乌兹别克斯坦是苏联棉花的真正扛把子▼

独立之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仍然主导着农业生产。但考虑到单一作物经济的高风险和粮食安全,以及棉花种植所需的大量灌溉、施肥给土壤带来的严重污染,乌国一直努力让农业产品多样化,增加谷物的种植,减少了棉花种植的比例。

相比一般谷物种植,显然还是棉花这种经济作物收益更高

(图片来源:ILO)▼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产量为280万吨(2018年)左右,出口量也已经不复当年,但棉花日益在国内扮演着更重要的地位:乌国国内棉纺织业工业体系迅猛发展,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本国棉花生产的70%都用在了满足内需上。

棉花及相关产品一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中占重要比重

(近几年黄金出口比例增加了很多)

图片来自wikimedia@OEC▼

所以,考虑到棉花的重要地位,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棉花的育种、生产、加工、改良。然而棉花产区主要位于农村的现实,意味着棉产业劳动力是不足的。

同时,国际劳工组织称,由于乌政府在棉花产业中的垄断地位,他们从农场主收购棉花的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能够从中牟取暴利;作为对农场主的回报,政府也会为农场提供廉价劳动力。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棉田

图片来自wikimedia@Shuhrataxmedov▼

所以矛盾就此凸显——棉花产业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小于需要:在为期两个半月的棉花采摘季,乌兹别克斯坦无法满足约需要280万名劳动者采棉的需求。所以,就要委屈那些最“好欺负”的人了。

被迫下田采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劳作人群多种多样,从医生,教师、企业员工,甚至工程师和建筑师都会被强迫到棉花地里劳动,接受农业生产再教育。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在2018年的棉花收获期间,大约有17万人被迫去棉花地里工作,占棉花工人总数的6%左右。

这已经是个很小的数字了,就在4年前,棉花奴役受害者还在100万人以上。在每年9月至12月的第一周的棉花收货期,便是这些人的强迫劳动时期。

这是很辛苦的工作环节,机器能代替的部分还很有限

图片来自wikimedia@Shuhrataxmedov▼

在乌国盛产棉花的丝绸之路途经点撒马尔罕,一位医务工作者表示,自己平时多数时间都在当地一家医院救治病人,但每年棉花采摘季都会收到政府通知,被迫去摘几个星期的棉花,但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报酬。

一家诊所的牌子上写着“所有人都走了,去地里摘棉花去了”

图片来源:UGF▼

她回忆起第一次收到下地通知的那天,医院的主任冲进房间对她说:“你来上班还化妆,穿那么高档的鞋子。我需要40个人到地里去干活,快,快!”

医护人员集合在一起等着被拉去棉花田

还没来及换掉白大褂,图片来源:UGF▼

到棉花地之后,和她一样突然被叫来的人在指示下把厚厚的布袋子挂在脖子上,弯下腰在一遍又一遍地从棉花茎上摘下白色棉花团,塞到袋子里,努力达到一天内采120磅原棉的规定指标。到了晚上,这群人想回去时才被告知不得回去,明天需要继续这么干活,接着被安排到在村里学校的体育场或田地里搭建的工棚过夜。

为了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摘棉花

就近解决住宿,图片来源:UGF▼

这样的棉花地生活一过就是一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们没有任何抵御农药伤害的措施,也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和防护措施;有些生理期的女子也不能休息,劳动时晕倒在田里。

更惨烈的也有。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某合资企业的一名24岁员工在休病假席间收到去田里采棉的要求,因受“开除”威胁无法拒绝,结果在田里采摘时候疾病发作身亡。

摘棉工人一般没有手套和防护衣来保护自己

图片来源:UGF▼

活也干了,累也累了,命甚至都搭上了,然而钱还是几乎不会有的。多数人最后只得到一点象征性的报酬(每采一磅棉花可以拿约2毛钱),一些人因为“干活不认真”什么报酬也没得到。

不过据政府的说法,这些人都是每年“志愿”来棉花地里摘几个星期棉花的,不存在强迫现象。那儿童们也是“志愿”去摘棉花的吗?毕竟田里也能见到未成年的孩子。

这是他摘棉花的第五天

本来他该在教室里上课学习的

图片来源:vimeo@Stefanie Trambow▼

这些正在学校上课的小学生、中学生,在秋季到来时接到老师的通知去下地劳动,当做“活动课”的一部分,只不过去的孩子期末并不加分,不去的还扣分。这些童工中,最小的只有7岁,大多数是10几岁的中学生。

7岁也就是刚上小学的年龄

开学第一课是去摘棉花

一摘就是两个月

图片来源:vimeo@Stefanie Trambow▼

其实,靠人力来收货棉花效率非常低,跟机器收割相比差远了。那乌兹别克斯坦为什么不推动农业机械化?对此,一位驻乌兹别克斯坦专门报道棉花产业的记者表示 :“有了这种廉价(免费)劳动力,政府根本不想花钱投资推动机械化,而且手工摘的棉花更适合营销啊。”

机械化要投入很多钱

也没有人工采摘的棉花干净洁白价格高

不下地摘棉花的人当然不愿意投入

图片来源:wiki@David Nance▼

为了鼓励、赞扬被迫摘棉花的公民,乌国总统还曾在演讲中表示:“自古以来,棉花都是洁白和精神纯洁的象征。只有精神纯洁和灵魂美丽的人才能采摘棉花。”

棉花奴役屡禁不止

对乌国棉花奴役行为反应最大的可能还不是国内这些压迫的平头百姓,而是“棉花运动”等致力消除这种现象的乌国非政府组织,以及努力实现劳工平等的国际社会(别的国家)。

近年来,“棉花运动”及“尽责采购商网络”等乌兹别克斯坦的公益组织组织了大量披露乌国内使用大棉花奴役和使用童工的活动。

受此影响,与之有合作的众多西方服装公司(包括Gap、H&M等)以及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均开始抵制由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的棉花。

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拒绝强迫的视频

图片来源:ILO▼

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这种奴役现象,比如2014年,在一份各国对贩卖人口和强制劳动纵容度的排名中,美国国务院将乌兹别克斯坦列为“最纵容”的类别。

压力之下,乌国不得不做出一些消除负面影响的努力。政府颁布了旨在彻底终止强迫劳动的法令,禁止在棉花收获中强行使用教师、医护人员,禁止使用童工,还出有模有样地出台了一些附加措施让公民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比如邀请国际劳工组织和当地活动家亲自监管棉花收获期间的劳动力使用状况,开放了电话热线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让群众得以举报和投诉棉花奴役。不得不说,这方面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一年内调查了2000多起强迫劳动案件,206名官员和管理人员因违反强迫劳动而收到制裁,导致罚款,降职和解雇。

各地区的处罚数据

图片来源:ILO▼

今年的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被迫从事棉花采摘人数较往年已经下降48%,棉花采摘工的工资与17年相比也上涨了85%,使用童工的现象在棉花地里已经基本看不见了。

采摘人数的下降

意味着参与劳动的人要提供更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图片来源:Wiki@wozny▼

不过喜讯传来的同时,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棉花运动”活动家表示,虽然大家承认"政府为减少棉花奴役作出重大努力”,但同时强调“对劳工系统性的剥削现象仍持续存在”。

十年来一直在监测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的“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人权论坛(UGF)”组织也报道称,虽然在被迫劳动的人中,儿童确实减少了,但充上数的就变成了这些孩子的父母——成年劳工们。

活总要干完,儿童不做了,他们的爸妈就要多做点

图片来源:UGF▼

同时,中央政府的部分官员还是在暗地里帮衬着棉花奴役行为:地方政府通过将劳工转移到用工荒的地区来掩盖棉花奴役的真相,但中央地方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UGF另一份报道描述的事实:“中央规定的(棉花收货)配额制度仍然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强制劳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这是一项从苏联时代继承过来的制度,然而至今也没有取消。

世界劳工组织2018年出具的报告中显示绝大多数人并非强迫劳动

只有6.8%的人被强迫参与采摘工作

这或许和乌国的失业率有一定关系

图片来源:ILO▼

在这种配额制度下,各地区或地区负责人每晚向上级报告当天收获的棉花数量,如果棉花的数量低于设定的配额,负责人将受或降低工资甚至解雇的惩罚。在每年的收获期间,每天几乎都有媒体报道一些地区负责人因“棉花收获状况不良”而被解雇的现象。所以不想丢饭碗的,只能压迫平头百姓了。

每个人被分配了工作任务

还要称重检查的

图片来源:UGF▼

因此,平心而论,乌政府打击棉花奴役的斗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现实,彻底革除棉花奴役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参考资料

https://www.hrw.org/news/2019/04/16/forced-labor-lives-uzbekistans-cotton-fields

https://www.rferl.org/a/uzbek-cotton-harvest-forced-labor/29862119.html

https://www.hrw.org/news/2018/05/25/new-research-shows-forced-labor-still-rampant-uzbekistan

https://www.dol.gov/agencies/ilab/resources/reports/child-labor/uzbekistan

https://thediplomat.com/2019/06/umida-niyazova-on-forced-labor-in-uzbekistan/

http://www.cottoncampaign.org/uzbekistans-forced-labor-problem.html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18/11/08/uzbekistan-tries-to-end-the-use-of-forced-labour-in-the-cotton-fields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微信公众号 | 地球知识局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如何免费动员起一支采棉大军?

乌兹别克斯的棉花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前已经有种植记载。不过直到苏联时代,棉花对该国的重要性才日益凸显。

文 | 地球知识局 酸奶没泡沫

编辑 | 养乐多

NO.1156-乌兹别克斯坦棉花

中亚是世界上一大棉产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是重要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国。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占中亚棉区产量的三分之二,该国65%的水源和13%电力均被用来灌溉棉花田。棉花作为乌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该国有“白金”之称。

尤其是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中亚极度缺水

耗水的棉花虽然收益颇丰,但也成本巨大

不过,和所有辉煌的产业一样,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也有其阴暗的一面——棉花奴役。

为何要进行棉花奴役

乌兹别克斯的棉花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前已经有种植记载。不过直到苏联时代,棉花对该国的重要性才日益凸显。

苏联虽然国土广袤,但也有个问题——纬度偏高

很多温带和热带作物都是苏联稀缺的物资

所以高加索国家成为苏联的果园和茶叶产地

而中亚的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成为苏联的棉花主产地▼

20世纪20年代,苏联政府决定实现棉花自主,选择在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棉花大量种植,同时开办众多集体农场并引入配额制度以确保棉花的高效生产。

当然,乌兹别克斯坦不是苏联唯一的棉花产地

隔壁的土库曼斯坦,纬度相近的高加索地区也都产棉

苏联-亚美尼亚的棉花采摘者(图片来自wikimedia)▼

巅峰时期,乌国的棉产量年产量约为350万吨左右,可以占到苏联棉花产量的70%,棉花出口每年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的收入可以占其出口收入的80%,棉花在乌国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乌兹别克斯坦是苏联棉花的真正扛把子▼

独立之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仍然主导着农业生产。但考虑到单一作物经济的高风险和粮食安全,以及棉花种植所需的大量灌溉、施肥给土壤带来的严重污染,乌国一直努力让农业产品多样化,增加谷物的种植,减少了棉花种植的比例。

相比一般谷物种植,显然还是棉花这种经济作物收益更高

(图片来源:ILO)▼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产量为280万吨(2018年)左右,出口量也已经不复当年,但棉花日益在国内扮演着更重要的地位:乌国国内棉纺织业工业体系迅猛发展,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本国棉花生产的70%都用在了满足内需上。

棉花及相关产品一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中占重要比重

(近几年黄金出口比例增加了很多)

图片来自wikimedia@OEC▼

所以,考虑到棉花的重要地位,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棉花的育种、生产、加工、改良。然而棉花产区主要位于农村的现实,意味着棉产业劳动力是不足的。

同时,国际劳工组织称,由于乌政府在棉花产业中的垄断地位,他们从农场主收购棉花的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能够从中牟取暴利;作为对农场主的回报,政府也会为农场提供廉价劳动力。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棉田

图片来自wikimedia@Shuhrataxmedov▼

所以矛盾就此凸显——棉花产业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小于需要:在为期两个半月的棉花采摘季,乌兹别克斯坦无法满足约需要280万名劳动者采棉的需求。所以,就要委屈那些最“好欺负”的人了。

被迫下田采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劳作人群多种多样,从医生,教师、企业员工,甚至工程师和建筑师都会被强迫到棉花地里劳动,接受农业生产再教育。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在2018年的棉花收获期间,大约有17万人被迫去棉花地里工作,占棉花工人总数的6%左右。

这已经是个很小的数字了,就在4年前,棉花奴役受害者还在100万人以上。在每年9月至12月的第一周的棉花收货期,便是这些人的强迫劳动时期。

这是很辛苦的工作环节,机器能代替的部分还很有限

图片来自wikimedia@Shuhrataxmedov▼

在乌国盛产棉花的丝绸之路途经点撒马尔罕,一位医务工作者表示,自己平时多数时间都在当地一家医院救治病人,但每年棉花采摘季都会收到政府通知,被迫去摘几个星期的棉花,但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报酬。

一家诊所的牌子上写着“所有人都走了,去地里摘棉花去了”

图片来源:UGF▼

她回忆起第一次收到下地通知的那天,医院的主任冲进房间对她说:“你来上班还化妆,穿那么高档的鞋子。我需要40个人到地里去干活,快,快!”

医护人员集合在一起等着被拉去棉花田

还没来及换掉白大褂,图片来源:UGF▼

到棉花地之后,和她一样突然被叫来的人在指示下把厚厚的布袋子挂在脖子上,弯下腰在一遍又一遍地从棉花茎上摘下白色棉花团,塞到袋子里,努力达到一天内采120磅原棉的规定指标。到了晚上,这群人想回去时才被告知不得回去,明天需要继续这么干活,接着被安排到在村里学校的体育场或田地里搭建的工棚过夜。

为了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摘棉花

就近解决住宿,图片来源:UGF▼

这样的棉花地生活一过就是一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们没有任何抵御农药伤害的措施,也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和防护措施;有些生理期的女子也不能休息,劳动时晕倒在田里。

更惨烈的也有。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某合资企业的一名24岁员工在休病假席间收到去田里采棉的要求,因受“开除”威胁无法拒绝,结果在田里采摘时候疾病发作身亡。

摘棉工人一般没有手套和防护衣来保护自己

图片来源:UGF▼

活也干了,累也累了,命甚至都搭上了,然而钱还是几乎不会有的。多数人最后只得到一点象征性的报酬(每采一磅棉花可以拿约2毛钱),一些人因为“干活不认真”什么报酬也没得到。

不过据政府的说法,这些人都是每年“志愿”来棉花地里摘几个星期棉花的,不存在强迫现象。那儿童们也是“志愿”去摘棉花的吗?毕竟田里也能见到未成年的孩子。

这是他摘棉花的第五天

本来他该在教室里上课学习的

图片来源:vimeo@Stefanie Trambow▼

这些正在学校上课的小学生、中学生,在秋季到来时接到老师的通知去下地劳动,当做“活动课”的一部分,只不过去的孩子期末并不加分,不去的还扣分。这些童工中,最小的只有7岁,大多数是10几岁的中学生。

7岁也就是刚上小学的年龄

开学第一课是去摘棉花

一摘就是两个月

图片来源:vimeo@Stefanie Trambow▼

其实,靠人力来收货棉花效率非常低,跟机器收割相比差远了。那乌兹别克斯坦为什么不推动农业机械化?对此,一位驻乌兹别克斯坦专门报道棉花产业的记者表示 :“有了这种廉价(免费)劳动力,政府根本不想花钱投资推动机械化,而且手工摘的棉花更适合营销啊。”

机械化要投入很多钱

也没有人工采摘的棉花干净洁白价格高

不下地摘棉花的人当然不愿意投入

图片来源:wiki@David Nance▼

为了鼓励、赞扬被迫摘棉花的公民,乌国总统还曾在演讲中表示:“自古以来,棉花都是洁白和精神纯洁的象征。只有精神纯洁和灵魂美丽的人才能采摘棉花。”

棉花奴役屡禁不止

对乌国棉花奴役行为反应最大的可能还不是国内这些压迫的平头百姓,而是“棉花运动”等致力消除这种现象的乌国非政府组织,以及努力实现劳工平等的国际社会(别的国家)。

近年来,“棉花运动”及“尽责采购商网络”等乌兹别克斯坦的公益组织组织了大量披露乌国内使用大棉花奴役和使用童工的活动。

受此影响,与之有合作的众多西方服装公司(包括Gap、H&M等)以及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均开始抵制由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的棉花。

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拒绝强迫的视频

图片来源:ILO▼

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这种奴役现象,比如2014年,在一份各国对贩卖人口和强制劳动纵容度的排名中,美国国务院将乌兹别克斯坦列为“最纵容”的类别。

压力之下,乌国不得不做出一些消除负面影响的努力。政府颁布了旨在彻底终止强迫劳动的法令,禁止在棉花收获中强行使用教师、医护人员,禁止使用童工,还出有模有样地出台了一些附加措施让公民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比如邀请国际劳工组织和当地活动家亲自监管棉花收获期间的劳动力使用状况,开放了电话热线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让群众得以举报和投诉棉花奴役。不得不说,这方面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一年内调查了2000多起强迫劳动案件,206名官员和管理人员因违反强迫劳动而收到制裁,导致罚款,降职和解雇。

各地区的处罚数据

图片来源:ILO▼

今年的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被迫从事棉花采摘人数较往年已经下降48%,棉花采摘工的工资与17年相比也上涨了85%,使用童工的现象在棉花地里已经基本看不见了。

采摘人数的下降

意味着参与劳动的人要提供更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图片来源:Wiki@wozny▼

不过喜讯传来的同时,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棉花运动”活动家表示,虽然大家承认"政府为减少棉花奴役作出重大努力”,但同时强调“对劳工系统性的剥削现象仍持续存在”。

十年来一直在监测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的“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人权论坛(UGF)”组织也报道称,虽然在被迫劳动的人中,儿童确实减少了,但充上数的就变成了这些孩子的父母——成年劳工们。

活总要干完,儿童不做了,他们的爸妈就要多做点

图片来源:UGF▼

同时,中央政府的部分官员还是在暗地里帮衬着棉花奴役行为:地方政府通过将劳工转移到用工荒的地区来掩盖棉花奴役的真相,但中央地方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UGF另一份报道描述的事实:“中央规定的(棉花收货)配额制度仍然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强制劳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这是一项从苏联时代继承过来的制度,然而至今也没有取消。

世界劳工组织2018年出具的报告中显示绝大多数人并非强迫劳动

只有6.8%的人被强迫参与采摘工作

这或许和乌国的失业率有一定关系

图片来源:ILO▼

在这种配额制度下,各地区或地区负责人每晚向上级报告当天收获的棉花数量,如果棉花的数量低于设定的配额,负责人将受或降低工资甚至解雇的惩罚。在每年的收获期间,每天几乎都有媒体报道一些地区负责人因“棉花收获状况不良”而被解雇的现象。所以不想丢饭碗的,只能压迫平头百姓了。

每个人被分配了工作任务

还要称重检查的

图片来源:UGF▼

因此,平心而论,乌政府打击棉花奴役的斗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现实,彻底革除棉花奴役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参考资料

https://www.hrw.org/news/2019/04/16/forced-labor-lives-uzbekistans-cotton-fields

https://www.rferl.org/a/uzbek-cotton-harvest-forced-labor/29862119.html

https://www.hrw.org/news/2018/05/25/new-research-shows-forced-labor-still-rampant-uzbekistan

https://www.dol.gov/agencies/ilab/resources/reports/child-labor/uzbekistan

https://thediplomat.com/2019/06/umida-niyazova-on-forced-labor-in-uzbekistan/

http://www.cottoncampaign.org/uzbekistans-forced-labor-problem.html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18/11/08/uzbekistan-tries-to-end-the-use-of-forced-labour-in-the-cotton-fields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微信公众号 | 地球知识局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