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米抛120亿港元重磅回购计划,这次股价能“浴火重生”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米抛120亿港元重磅回购计划,这次股价能“浴火重生”么?

小米集团上述两轮回购,只是短暂的刺激了公司的股价,并未挽回下跌的趋势。

文 | 曹婧晨@环球老虎财经

9月3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时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小米董事会可能会根据市况进一步行使股份购回授权。截止昨日港交所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收于8.70,收涨4.19%。

与之相对的是前一日(9月2日),小米收盘价仅有8.35港元,创下历史新低,市值勉强守住2000亿港元。在此之前,小米集团2号人物、总裁林斌对小米进行了减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小米股价的信心。

回购股票可以视作是显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价值、未来成长看好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以11.75亿港元的资金频繁进行了21次股份回购,回购带来的市值短暂回升,随后却如石头投进水中般泛起波澜却石沉水底,效果并不理想。上市一周年的时候,小米的市值蒸发了近1500亿港元。

小米如今不到300亿美元的市值,不仅与雷军上市前喊出的“千亿美元市值”相去甚远,甚至比小米2014年底E轮融资所估值的450亿美元还要低上1/3。其实,小米集团的业绩并不差。据其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总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9.8%。

上市以来,小米营收利润持续上涨,但为何多次回购操作后,股价却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回购金额居港股首位

雷军创立小米的时候,他承诺米粉:“现在拥有小米股份的人将来会得到两倍以上的收益“,不过,残酷的现实是,小米集团的股价在2018年7月18日冲上22.2港元/股的顶峰后,就一直呈现下行趋势。

9月2日,相比2018年7月IPO时17港元/股的发行价已经下跌51%,相比历史最高点股价下跌63%。为了扭转小米下跌的股价,雷军开始多次回购。

Wind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港股有15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到87.17亿港元,小米集团回购金额居154家公司首位。

根据小米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来,为提振股价,小米曾先后进行过多轮回购。2019年1月份,小米曾3次合计回购了约1997万股B类股票,总斥资近2亿港元;6月、7月,小米连续19个交易日回购股份,共回购约1.055亿B类股票,耗资规模近10亿港元,合计近12亿港元。

从过往几次小米宣布回购的时间点来看,都处于公司股票下行压力较大的几个区间。

比如2019年1月16日,小米正式“破10”,其股票以9.7港元/股收盘,创下了当时历史最低点。这一天结束后,小米宣布进行股票回购。

5月31日,小米以9.58港元/股收盘,又创新低,在随即到来的6月里,小米密集地进行了多达16次股票回购,平均每1.875天回购一次。

除了通过回购来提振股价,小米集团还通过高管锁定股份来传达信心。今年1月份,小米董事长雷军承诺一年内不减持小米股票,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显示小米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信心,以鼓舞投资者信心,CFO周受资亦做出了同样的承诺。

然而,小米集团上述两轮回购,只是短暂的刺激了公司的股价,并未挽回下跌的趋势。

这次回购,股价会有起色?

不过,小米集团的三次股票回购期间的股票大跌并非因重大基本面利空导致,相反,股价与业绩数据的表现背道而弛。6月份第二轮密集回购之前,小米还发布了营收、利润双双高于市场预期的一季报,其营收与调整后利润双双同比增长逾20%。

而这一轮回购之前的8月20日,小米发布了2019中报,上半年总收入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49.8%。虽然小米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19.5亿元,同比增长14.8%,不及市场预期,但似乎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其股价大幅下跌。

从近期的机构研报来看,并未对小米给出过于负面的评价,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依然是“增持”与“买入”。比如,在覆盖小米的14家券商研究机构中(交银国际未出具评级报告),5家维持了“买入”评级和高出现价的目标股价,2家维持了“买入/增持”评级,其余6家出具”中性“评级。

而影响小米估值的,主要为它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争论。

在最初的招股书中,小米给自己的定调是“一家以手机和 loT 智能硬件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后来投资者给与小米高估值,理由是:“他们认为在小米身上有一件事情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性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

所以,小米 CFO 周受资后来又再次强调了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这与最初的招股书定调已经有所变化。没有明确的定调,也让小米的估值饱受争议,因为互联网的估值要比硬件公司高。诸如百度阿里腾讯的市盈率相比苹果这样的硬件公司偏高。

今年年初,小米进行一系列调整,确立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正式对外公布了手机和AIoT(AI+IoT)的战略地位同等重要。从小米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同比增长49.3%,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22.9%,其中,电视互联网、优品电视、海外互联网、金融科技都有较大服务的增长。

虽然小米自我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这部分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却并不明显,矛盾的布局与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人对小米集团的认可。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3k
  • 卢伟冰:小米宣布造车后现金储备增加了300亿,综合实力比三年前更加强大
  • 雷军发文感叹特斯拉逆势涨价,目前车市降价规模已达去年一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米抛120亿港元重磅回购计划,这次股价能“浴火重生”么?

小米集团上述两轮回购,只是短暂的刺激了公司的股价,并未挽回下跌的趋势。

文 | 曹婧晨@环球老虎财经

9月3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时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小米董事会可能会根据市况进一步行使股份购回授权。截止昨日港交所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收于8.70,收涨4.19%。

与之相对的是前一日(9月2日),小米收盘价仅有8.35港元,创下历史新低,市值勉强守住2000亿港元。在此之前,小米集团2号人物、总裁林斌对小米进行了减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小米股价的信心。

回购股票可以视作是显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价值、未来成长看好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以11.75亿港元的资金频繁进行了21次股份回购,回购带来的市值短暂回升,随后却如石头投进水中般泛起波澜却石沉水底,效果并不理想。上市一周年的时候,小米的市值蒸发了近1500亿港元。

小米如今不到300亿美元的市值,不仅与雷军上市前喊出的“千亿美元市值”相去甚远,甚至比小米2014年底E轮融资所估值的450亿美元还要低上1/3。其实,小米集团的业绩并不差。据其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总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9.8%。

上市以来,小米营收利润持续上涨,但为何多次回购操作后,股价却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回购金额居港股首位

雷军创立小米的时候,他承诺米粉:“现在拥有小米股份的人将来会得到两倍以上的收益“,不过,残酷的现实是,小米集团的股价在2018年7月18日冲上22.2港元/股的顶峰后,就一直呈现下行趋势。

9月2日,相比2018年7月IPO时17港元/股的发行价已经下跌51%,相比历史最高点股价下跌63%。为了扭转小米下跌的股价,雷军开始多次回购。

Wind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港股有15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到87.17亿港元,小米集团回购金额居154家公司首位。

根据小米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来,为提振股价,小米曾先后进行过多轮回购。2019年1月份,小米曾3次合计回购了约1997万股B类股票,总斥资近2亿港元;6月、7月,小米连续19个交易日回购股份,共回购约1.055亿B类股票,耗资规模近10亿港元,合计近12亿港元。

从过往几次小米宣布回购的时间点来看,都处于公司股票下行压力较大的几个区间。

比如2019年1月16日,小米正式“破10”,其股票以9.7港元/股收盘,创下了当时历史最低点。这一天结束后,小米宣布进行股票回购。

5月31日,小米以9.58港元/股收盘,又创新低,在随即到来的6月里,小米密集地进行了多达16次股票回购,平均每1.875天回购一次。

除了通过回购来提振股价,小米集团还通过高管锁定股份来传达信心。今年1月份,小米董事长雷军承诺一年内不减持小米股票,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显示小米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信心,以鼓舞投资者信心,CFO周受资亦做出了同样的承诺。

然而,小米集团上述两轮回购,只是短暂的刺激了公司的股价,并未挽回下跌的趋势。

这次回购,股价会有起色?

不过,小米集团的三次股票回购期间的股票大跌并非因重大基本面利空导致,相反,股价与业绩数据的表现背道而弛。6月份第二轮密集回购之前,小米还发布了营收、利润双双高于市场预期的一季报,其营收与调整后利润双双同比增长逾20%。

而这一轮回购之前的8月20日,小米发布了2019中报,上半年总收入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49.8%。虽然小米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19.5亿元,同比增长14.8%,不及市场预期,但似乎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其股价大幅下跌。

从近期的机构研报来看,并未对小米给出过于负面的评价,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依然是“增持”与“买入”。比如,在覆盖小米的14家券商研究机构中(交银国际未出具评级报告),5家维持了“买入”评级和高出现价的目标股价,2家维持了“买入/增持”评级,其余6家出具”中性“评级。

而影响小米估值的,主要为它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争论。

在最初的招股书中,小米给自己的定调是“一家以手机和 loT 智能硬件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后来投资者给与小米高估值,理由是:“他们认为在小米身上有一件事情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性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

所以,小米 CFO 周受资后来又再次强调了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这与最初的招股书定调已经有所变化。没有明确的定调,也让小米的估值饱受争议,因为互联网的估值要比硬件公司高。诸如百度阿里腾讯的市盈率相比苹果这样的硬件公司偏高。

今年年初,小米进行一系列调整,确立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正式对外公布了手机和AIoT(AI+IoT)的战略地位同等重要。从小米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同比增长49.3%,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22.9%,其中,电视互联网、优品电视、海外互联网、金融科技都有较大服务的增长。

虽然小米自我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这部分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却并不明显,矛盾的布局与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人对小米集团的认可。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