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文旅视野 】陈奇:从明月村走出乡村振兴的四个路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文旅视野 】陈奇:从明月村走出乡村振兴的四个路径

一个乡村的兴衰成败,是由外部宏观资源环境、内在发展潜力要素和时代机遇,以及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共同决定的。

图文 | 界面四川  杨琳 邓江

乡村振兴这个课题,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卢作孚就开始了以重庆北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运动,他以“有温泉和飞瀑的地方就应该有公园”的理念开始了北碚的现代化建设。“小至于村,大至于国家”,乡村的现代化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开始有了萌芽。

在四川,明月村是绕不开的乡村振兴案例。它集合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从一个市级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村,实现村年收入超亿元且充满文艺气息的明星村落,明月村用了五年。

这也是陈奇人生中重要的五年。

在明月村,陈奇的身份,是明月村的新村民,村里人亲切地叫她“奇村长”“奇姐”。

在乡村振兴的队伍里,陈奇是成都奇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是四川大学文化批评专业(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这样的双重身份,赋予她更多的使命,带着理想和情怀,把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牢牢绑在了一起。

2014年12月起作为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组组长,陈奇开始着手明月村的规划和整改,负责项目策划、项目引入、文化建设与社区营造。在5年多的时间里,陈奇和她的团队为明月村引进了45个文创项目,带动村民创业项目26个,让明月村的名字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名册里,金榜题名,给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陈奇说明月村最大的不同不是文创,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距离成都市有90公里。村庄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共723户,2218名村民。

2009年的时候,明月村还是一个比较偏僻的成都市市级贫困村。2013年,第一位新村民李敏女士来到了明月村。她在2013年4月以民间投资的方式启动了明月窑的修复工作,这是一口损毁于5.12地震的300年古窑。2014年5月,明月窑修复完成,历时一年。随后,明月窑开始对外开放,除了古窑,大家还可以在这里做陶艺体验,后来又开发了素食、茶饮等等。

2015年1月,“蜀山窑”创始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的“蜀山窑”工坊签约入驻明月村,成为第一批两个“新村民”之一。另一个是作家宁远,也是设计师,在明月村开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坊。

远远的阳光房,最早是宁远的博客的名字。宁远曾经担任电视台记者、编导、主播、制片人,获得过中国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2008年地震期间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直播台,悲悯之情感动亿万观众,被称为“最美女主播”。后来宁远转型做服装设计、写作,远远的阳光房成为她的原创服饰品牌。在2015年1月,宁远作为明月村第一位租赁原住民房子进行改造的新村民,在明月村建立了草木染工坊。除了有产品陈列和工作间外,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一切细琐的美好在这里尽情生长:草木染体验、诗歌品读会,摄影展,手工聚会,艺术交流,新书首发……很多粉丝也经由“远远的阳光房”和宁远女士,知道了明月村。

随后,明月村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新村民”。艺术餐厅“樱园”的创始人熊英,跟随好友宁远,把新“樱园”落户到了明月村。水立方中方总设计赵晓钧带来了“呆住堂艺术酒店”,上海i20公益组织理事长、知名茶人陈瑶的“曼陀罗茶人生活”,收藏家赵洪的皮影博物馆,李南书的全国第一个乡村篆刻传习所,诗人阿野的云里艺术咖啡馆、国学传播者李迎涛的“善本学堂”……

新村民的涌入,让原本只有田坝乡舍的明月村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客人来到明月村,除了品尝当地的美食,住民宿、喝咖啡、品茗、发呆之外,还可以体验传统的手工艺,比如说陶艺、草木染、编织、篆刻等项目。

最打动客人的是这里的氛围。漫步在明月村里,茶山青青松涛阵阵,间或有民宿或者文创工作坊点缀其间,廊下悠闲的老人会友好地和你打招呼。在这里,新老村民互助融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自由、快乐、安静、随意,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些玩音乐的朋友、民谣歌手会来到村里,在田野里面唱歌跳舞。这是一个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

在明月村,你会感觉到那种传统乡村的不徐不疾,温柔却充满力量,也会感觉到整个乡村创新的活力。

陈奇说:没有所谓的经验,只有规划先行,步步跟进

明月村这几年的乡村建设一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部分是乡村的产业,产业是明月村发展的支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部分是乡村建造,里面分为乡村设计和乡村改造;第三个部分是社区营造,社区营造是整个村子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社区营造的活动和一些持续的方法,形成明月村的发展共同体,并且带动当地的村民富起来。”

新村民的到来,带动原住民的发展。

明月村从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安居、乐业、家园”的理念。所谓的“安居”是住下来,“乐业”是可持续发展,“家园”就是住下来的新村民真真正正把这里当成家。让热爱田园生活的新村民带着多元业态进村来,让老村民守在自己的家园也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把明月村建设成一个环境自然生态友好、产业可持续发展、村民友善喜悦、与外界良性联结的理想村庄。

把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实现农业的生态化转型。

明月村的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在当地的优势农业的基础上,再附加文创和乡村旅游的。“文创+农创”,有力地推动了明月村的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拥有了更多附加值,村民拥有了定价权。

文创在明月村起到的是激活的作用,产业是支撑。“农业是整个乡村建设的根本,明月村所在的蒲江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我们非常重视当地的生态农业,通过文创通过新村民对现有农业产业进行品牌和生产方式的升级,让这里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方式更加生态化有机化环境友好化。”陈奇端起桌上蜀山窑制的茶碗,小嘬一口,茶汁的清甜,在空气中飘散开,在乡村振兴中,对农业生态的尊重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这种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在明月村的乡建道路上一直延伸和蔓延。

在2018年1月做乡村风貌的时候,陈奇就在想,“是不是应该先切切实实地看一下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所以在设计之前,与村民进行深度沟通成了那段时间陈奇的必修课。房屋外的门廊就是在这样的沟通下增加的,加了之后村民们就多了一个空间,有了这个空间,一些村民开始开餐厅,也有卖茶的,春季的时候在这里收集整理雷竹笋,顺便售卖给来访的客人成了村民们的乐事。“还有很多大学生过来做调研,也会在廊下跟村民来进行交流。”这些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改造,还特别自然,看起来好像没有改造过一样,天衣无缝地融入了原有的乡村建筑中。

“明月村近年来改造了很多老房子,也修了一些新建筑,我们一直在探索在乡村怎样去保持乡村的自然的风格,努力摸索出了一条既节约成本又比较易于实施的低成本高效率、由当地的工匠就可以完成的乡村建造的系统。”陈奇在说到乡建的经验中,眼角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正是他们摸索出来的这个系统,让我们看到,在明月村的建筑,既有土坯房的旧房改造,又有一些当代风格的建筑,让艺术与乡村毫无冲突地相辅相成。

“这些所有的建造都是由设计师和当地工匠一起完成的。当地的泥瓦匠、木匠和来自全国的建筑师、设计师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对于明月村的自豪感,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自豪感。”

这些自豪感,在陈奇的言语中绽放开来,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带入感和幸福感。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一轮初升的明月

明月村被发现或许有偶然性。刚刚好村里有这么一口三百年的古窑毁于5.12大地震,刚刚好这个古窑被专业人士发现并修复,刚刚好那个时间蒲江县决定要发展明月村,刚刚好陈奇是土生土长的蒲江人并来到了明月村,刚刚好陈奇具备一个艺术村落负责人所应有的整合资源、把握调性、宣传推广这三方面的能力......

但明月村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明月村的乡村发展实施路径主要是四个部分:第一是在明月村发展之初就形成并且不断巩固一个理念愿景和价值观——“安居、乐业、家园”。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使得村里这么多的人能够往一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是整个村子的发展定位,规划先行是非常重要的。村子的定位是什么?空间怎么来?业态怎么来规划?一旦定了以后,就持续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规划执行。2015年,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对明月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定位、策划和规划。当时的一张整体规划图上,明确划定了茶山松林的保护区、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林盘民居创客院落和村民创业区,一直沿用到现在,唯一有变化的就是当时规划的星星点点的文创项目现在有很多已经呈现,并且还在继续发展中。

第三是明月村的发展模式集合了各界的各个相关方的力量来共创共享。政府搭台,蒲江县政府非常重视明月村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来调动各方的资源,共同推进民生的发展。村子建设的基础设施,水电气、污水管网、道路绿道和水渠建设,都是由政府来出资的。同时,文创是明月村一个撬动的点,再通过文创带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升级。然后我们用公益助推进行社区营造,然后共创共享,形成一个生命的共同体。

第四是人才振兴,这是非常关键的。乡村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以及青年人,有了热爱乡村、懂得尊重村民、热爱土地的这些青年人才,这个村就有了活力,村里的各种产业、品牌就有了发展的可能性。明月村是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来解决人才的需求。

不是所有村落都具有明月村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乡村振兴的路该怎么走?

“每一个村庄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的去复制某一个项目或者村庄的成功案例,而要立足于当地。各地要因地制宜的去切入,可以从做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入手。因为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不管这个地方是不是准备发展乡村旅游,都是对当地的村民非常有益的。包括垃圾整治,污水管网,湿地绿道的建造,生态卫生间,公共的花园等等,让在地的村民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这样的一个体验感或者获得感,每一个乡村都需要的。 ”

说完,陈奇仿佛陷入沉思,又好像意犹未尽,毕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而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结束探访,我们到再次绕着明月村的环线兜了一圈。由艺术家何多苓和明月村新村民熊瑛共同设计建造的明月樱园,纯白的几何建筑,在稻田中显得格外夺目。在村里的几个聚集点,我们还看到了生态厕所和垃圾分类回收站,这些连城市都还正在逐步推行的环保举措,在明月村已经落地,并不断深化着。初秋的风,夹杂着青草的芬芳扑面而来,落日余晖下,我们能看到明月村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

明月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较为成功,我们应该看到其发展的独特性和背后内在的机制。明月村的乡村建设起步于2014年,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月村已经先行了4年;多元参与共建成功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成为各级高层领导参观考察、多地学习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些来自全国的关注,为明月村进一步引入资源、深度发展教育培训、进行明月村品牌产业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明月村进一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乡村的兴衰成败,是由外部宏观资源环境、内在发展潜力要素和时代机遇,以及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共同决定的。明月村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但是还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让到明月村来的人深度消费;明月村品牌系列产品如何更能带领整村经济腾飞;是否能为文创青年的下一代提供可以媲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留住文创人的长期发展,或者能有源源不断的文创青年可不断迭代发展……

期间我们得知,现在奇村长已不是明月村的奇村长了。她把人生中的五年交给了这个村子,五年的任期已满,她离开明月村,开始做更多和乡村建设、文创相关的事情,将在明月村积累的经验推广到更多的乡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文旅视野 】陈奇:从明月村走出乡村振兴的四个路径

一个乡村的兴衰成败,是由外部宏观资源环境、内在发展潜力要素和时代机遇,以及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共同决定的。

图文 | 界面四川  杨琳 邓江

乡村振兴这个课题,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卢作孚就开始了以重庆北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运动,他以“有温泉和飞瀑的地方就应该有公园”的理念开始了北碚的现代化建设。“小至于村,大至于国家”,乡村的现代化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开始有了萌芽。

在四川,明月村是绕不开的乡村振兴案例。它集合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从一个市级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村,实现村年收入超亿元且充满文艺气息的明星村落,明月村用了五年。

这也是陈奇人生中重要的五年。

在明月村,陈奇的身份,是明月村的新村民,村里人亲切地叫她“奇村长”“奇姐”。

在乡村振兴的队伍里,陈奇是成都奇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是四川大学文化批评专业(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这样的双重身份,赋予她更多的使命,带着理想和情怀,把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牢牢绑在了一起。

2014年12月起作为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组组长,陈奇开始着手明月村的规划和整改,负责项目策划、项目引入、文化建设与社区营造。在5年多的时间里,陈奇和她的团队为明月村引进了45个文创项目,带动村民创业项目26个,让明月村的名字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名册里,金榜题名,给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陈奇说明月村最大的不同不是文创,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距离成都市有90公里。村庄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共723户,2218名村民。

2009年的时候,明月村还是一个比较偏僻的成都市市级贫困村。2013年,第一位新村民李敏女士来到了明月村。她在2013年4月以民间投资的方式启动了明月窑的修复工作,这是一口损毁于5.12地震的300年古窑。2014年5月,明月窑修复完成,历时一年。随后,明月窑开始对外开放,除了古窑,大家还可以在这里做陶艺体验,后来又开发了素食、茶饮等等。

2015年1月,“蜀山窑”创始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的“蜀山窑”工坊签约入驻明月村,成为第一批两个“新村民”之一。另一个是作家宁远,也是设计师,在明月村开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坊。

远远的阳光房,最早是宁远的博客的名字。宁远曾经担任电视台记者、编导、主播、制片人,获得过中国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2008年地震期间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直播台,悲悯之情感动亿万观众,被称为“最美女主播”。后来宁远转型做服装设计、写作,远远的阳光房成为她的原创服饰品牌。在2015年1月,宁远作为明月村第一位租赁原住民房子进行改造的新村民,在明月村建立了草木染工坊。除了有产品陈列和工作间外,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一切细琐的美好在这里尽情生长:草木染体验、诗歌品读会,摄影展,手工聚会,艺术交流,新书首发……很多粉丝也经由“远远的阳光房”和宁远女士,知道了明月村。

随后,明月村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新村民”。艺术餐厅“樱园”的创始人熊英,跟随好友宁远,把新“樱园”落户到了明月村。水立方中方总设计赵晓钧带来了“呆住堂艺术酒店”,上海i20公益组织理事长、知名茶人陈瑶的“曼陀罗茶人生活”,收藏家赵洪的皮影博物馆,李南书的全国第一个乡村篆刻传习所,诗人阿野的云里艺术咖啡馆、国学传播者李迎涛的“善本学堂”……

新村民的涌入,让原本只有田坝乡舍的明月村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客人来到明月村,除了品尝当地的美食,住民宿、喝咖啡、品茗、发呆之外,还可以体验传统的手工艺,比如说陶艺、草木染、编织、篆刻等项目。

最打动客人的是这里的氛围。漫步在明月村里,茶山青青松涛阵阵,间或有民宿或者文创工作坊点缀其间,廊下悠闲的老人会友好地和你打招呼。在这里,新老村民互助融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自由、快乐、安静、随意,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些玩音乐的朋友、民谣歌手会来到村里,在田野里面唱歌跳舞。这是一个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

在明月村,你会感觉到那种传统乡村的不徐不疾,温柔却充满力量,也会感觉到整个乡村创新的活力。

陈奇说:没有所谓的经验,只有规划先行,步步跟进

明月村这几年的乡村建设一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部分是乡村的产业,产业是明月村发展的支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部分是乡村建造,里面分为乡村设计和乡村改造;第三个部分是社区营造,社区营造是整个村子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社区营造的活动和一些持续的方法,形成明月村的发展共同体,并且带动当地的村民富起来。”

新村民的到来,带动原住民的发展。

明月村从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安居、乐业、家园”的理念。所谓的“安居”是住下来,“乐业”是可持续发展,“家园”就是住下来的新村民真真正正把这里当成家。让热爱田园生活的新村民带着多元业态进村来,让老村民守在自己的家园也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把明月村建设成一个环境自然生态友好、产业可持续发展、村民友善喜悦、与外界良性联结的理想村庄。

把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实现农业的生态化转型。

明月村的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在当地的优势农业的基础上,再附加文创和乡村旅游的。“文创+农创”,有力地推动了明月村的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拥有了更多附加值,村民拥有了定价权。

文创在明月村起到的是激活的作用,产业是支撑。“农业是整个乡村建设的根本,明月村所在的蒲江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我们非常重视当地的生态农业,通过文创通过新村民对现有农业产业进行品牌和生产方式的升级,让这里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方式更加生态化有机化环境友好化。”陈奇端起桌上蜀山窑制的茶碗,小嘬一口,茶汁的清甜,在空气中飘散开,在乡村振兴中,对农业生态的尊重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这种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在明月村的乡建道路上一直延伸和蔓延。

在2018年1月做乡村风貌的时候,陈奇就在想,“是不是应该先切切实实地看一下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所以在设计之前,与村民进行深度沟通成了那段时间陈奇的必修课。房屋外的门廊就是在这样的沟通下增加的,加了之后村民们就多了一个空间,有了这个空间,一些村民开始开餐厅,也有卖茶的,春季的时候在这里收集整理雷竹笋,顺便售卖给来访的客人成了村民们的乐事。“还有很多大学生过来做调研,也会在廊下跟村民来进行交流。”这些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改造,还特别自然,看起来好像没有改造过一样,天衣无缝地融入了原有的乡村建筑中。

“明月村近年来改造了很多老房子,也修了一些新建筑,我们一直在探索在乡村怎样去保持乡村的自然的风格,努力摸索出了一条既节约成本又比较易于实施的低成本高效率、由当地的工匠就可以完成的乡村建造的系统。”陈奇在说到乡建的经验中,眼角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正是他们摸索出来的这个系统,让我们看到,在明月村的建筑,既有土坯房的旧房改造,又有一些当代风格的建筑,让艺术与乡村毫无冲突地相辅相成。

“这些所有的建造都是由设计师和当地工匠一起完成的。当地的泥瓦匠、木匠和来自全国的建筑师、设计师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对于明月村的自豪感,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自豪感。”

这些自豪感,在陈奇的言语中绽放开来,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带入感和幸福感。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一轮初升的明月

明月村被发现或许有偶然性。刚刚好村里有这么一口三百年的古窑毁于5.12大地震,刚刚好这个古窑被专业人士发现并修复,刚刚好那个时间蒲江县决定要发展明月村,刚刚好陈奇是土生土长的蒲江人并来到了明月村,刚刚好陈奇具备一个艺术村落负责人所应有的整合资源、把握调性、宣传推广这三方面的能力......

但明月村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明月村的乡村发展实施路径主要是四个部分:第一是在明月村发展之初就形成并且不断巩固一个理念愿景和价值观——“安居、乐业、家园”。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使得村里这么多的人能够往一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是整个村子的发展定位,规划先行是非常重要的。村子的定位是什么?空间怎么来?业态怎么来规划?一旦定了以后,就持续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规划执行。2015年,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对明月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定位、策划和规划。当时的一张整体规划图上,明确划定了茶山松林的保护区、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林盘民居创客院落和村民创业区,一直沿用到现在,唯一有变化的就是当时规划的星星点点的文创项目现在有很多已经呈现,并且还在继续发展中。

第三是明月村的发展模式集合了各界的各个相关方的力量来共创共享。政府搭台,蒲江县政府非常重视明月村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来调动各方的资源,共同推进民生的发展。村子建设的基础设施,水电气、污水管网、道路绿道和水渠建设,都是由政府来出资的。同时,文创是明月村一个撬动的点,再通过文创带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升级。然后我们用公益助推进行社区营造,然后共创共享,形成一个生命的共同体。

第四是人才振兴,这是非常关键的。乡村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以及青年人,有了热爱乡村、懂得尊重村民、热爱土地的这些青年人才,这个村就有了活力,村里的各种产业、品牌就有了发展的可能性。明月村是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来解决人才的需求。

不是所有村落都具有明月村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乡村振兴的路该怎么走?

“每一个村庄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的去复制某一个项目或者村庄的成功案例,而要立足于当地。各地要因地制宜的去切入,可以从做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入手。因为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不管这个地方是不是准备发展乡村旅游,都是对当地的村民非常有益的。包括垃圾整治,污水管网,湿地绿道的建造,生态卫生间,公共的花园等等,让在地的村民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这样的一个体验感或者获得感,每一个乡村都需要的。 ”

说完,陈奇仿佛陷入沉思,又好像意犹未尽,毕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而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结束探访,我们到再次绕着明月村的环线兜了一圈。由艺术家何多苓和明月村新村民熊瑛共同设计建造的明月樱园,纯白的几何建筑,在稻田中显得格外夺目。在村里的几个聚集点,我们还看到了生态厕所和垃圾分类回收站,这些连城市都还正在逐步推行的环保举措,在明月村已经落地,并不断深化着。初秋的风,夹杂着青草的芬芳扑面而来,落日余晖下,我们能看到明月村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

明月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较为成功,我们应该看到其发展的独特性和背后内在的机制。明月村的乡村建设起步于2014年,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月村已经先行了4年;多元参与共建成功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成为各级高层领导参观考察、多地学习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些来自全国的关注,为明月村进一步引入资源、深度发展教育培训、进行明月村品牌产业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明月村进一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乡村的兴衰成败,是由外部宏观资源环境、内在发展潜力要素和时代机遇,以及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共同决定的。明月村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但是还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让到明月村来的人深度消费;明月村品牌系列产品如何更能带领整村经济腾飞;是否能为文创青年的下一代提供可以媲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留住文创人的长期发展,或者能有源源不断的文创青年可不断迭代发展……

期间我们得知,现在奇村长已不是明月村的奇村长了。她把人生中的五年交给了这个村子,五年的任期已满,她离开明月村,开始做更多和乡村建设、文创相关的事情,将在明月村积累的经验推广到更多的乡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