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被评为职场人际关系最差的国家,其背后的原因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被评为职场人际关系最差的国家,其背后的原因是?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在不断恶化,专家分析这与日本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 | 日本通

在2015年的“职场人际关系”的排名调查中,日本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排名最后,2015年日本职场关系的好感度占比也是十年间(2005~2015年)最低的一年。为什么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总遭人诟病?

日本人的“和”观念

据日本政府2018年的“我国与外国年轻人的意识调查”显示,日本年轻人(13~29岁)对本国国民的主要印象有,“懂礼仪”(占比37.1%)、“做事认真”(占比37.4%)、“勤勉”(占比31.4%)、“平和”(占比25.2%)、“沉着稳重”(占比25.1%)。

日本人传统的性格特征在当今年轻人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有学者将日本人的这些抽象特征归结为一个“和”字。因为心存“和”的观念,日本人在待人方面十分注重礼仪,在做事方面认真谨慎,经历年代的更迭,这种接人待物的准则逐渐固化为日本社会的共通观念。

于是就出现了“和风”、“和食”等以“和”字表示日本文化的概念。日本人对“和”字有着良好的印象,如关于新年号“令和”二字,喜爱“和”字的人明显要比喜爱“和”字的人多。

日本职场的人际关系也继承了“和”观念的优良传统。或许是因为过于认真,亦或许是过于注重职场等级观念,才让很多人感到职场环境的压抑,甚至是有些陈腐老套。

10年间职场关系迅速恶化

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在2015年开展了一项调查,“认为在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中,与同事关系好”的占比调查方面,日本在37个国家中排名最后一位。

日本共有69.9%的人认为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很好”或者“较好”。虽然表面上看有七成人对职场人际关系表示肯定,但是日本的这一水平已经落后于参与调查的其他国家。

实际上,在以前的调查中,日本人对职场的人际关系好感度还是比较高的。在1997年和2005年的调查中,日本共有81.5%的人对职场人际关系表示肯定,虽然这一比例不算太高,但毕竟也不是最差的。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在不断恶化,专家分析这与日本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年间,女性职员不断增加,人员跳槽频繁,很多公司同时聘用了合同工、派遣工、临时工,使得不同工种间的地位悬殊变化更加复杂。多样化的用工形式直接影响了职场人际关系。

日本职场没有适应多样化的时代

当然,多样化不等于情况就会恶化。有很多国家的用工环境、职场变化比日本更加复杂多样,但是这些国家已经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构筑起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而日本在一方面还比较滞后。日本职场中传统的交流沟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多样化需求。

一般情况下,同事间的交流除了有必要的工作内容的沟通,还需要有与工作无关的“闲谈”。虽然前者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后者可以说是职场关系的疏通剂,也是职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日本,后者的沟通交流多发生在吸烟室和饭桌酒席之上。

烟酒的存在感在降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很多写字楼、办公场所都要求禁止吸烟,同事之间少了吸烟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女性迈向职场,不少男性上班族还要承担起接送孩子的工作,同事之间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果说错话很可能会被定义为“某某骚扰”。这些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现在的日本就是这样的时代。

据调查显示,2002~2018年日本家庭平均每个月的酒类消费在逐渐减少。到了2018年,不仅是年轻人,就连50多岁的中年人的酒类消费也降低了。

烟酒原本被当做是职场人际沟通的必备品,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烟酒的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瑞典式的闲聊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铃木贤志先生提议,日本应该学习瑞典式的职场闲聊“フィーカ”。“ フィーカ”源于瑞典,意思是手端咖啡的人们聚座在一起,放松畅谈。当然这种职场闲聊的重点不是咖啡,而是闲适的心境。

与日本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喝咖啡、喝茶的习惯不同,瑞典人喜欢倒好咖啡后坐在休息区与同事聊天(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因此“フィーカ”能够润滑职场的人际关系。如果日本职场也采取“フィーカ”的形式,职场关系或许将会有所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被评为职场人际关系最差的国家,其背后的原因是?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在不断恶化,专家分析这与日本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 | 日本通

在2015年的“职场人际关系”的排名调查中,日本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排名最后,2015年日本职场关系的好感度占比也是十年间(2005~2015年)最低的一年。为什么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总遭人诟病?

日本人的“和”观念

据日本政府2018年的“我国与外国年轻人的意识调查”显示,日本年轻人(13~29岁)对本国国民的主要印象有,“懂礼仪”(占比37.1%)、“做事认真”(占比37.4%)、“勤勉”(占比31.4%)、“平和”(占比25.2%)、“沉着稳重”(占比25.1%)。

日本人传统的性格特征在当今年轻人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有学者将日本人的这些抽象特征归结为一个“和”字。因为心存“和”的观念,日本人在待人方面十分注重礼仪,在做事方面认真谨慎,经历年代的更迭,这种接人待物的准则逐渐固化为日本社会的共通观念。

于是就出现了“和风”、“和食”等以“和”字表示日本文化的概念。日本人对“和”字有着良好的印象,如关于新年号“令和”二字,喜爱“和”字的人明显要比喜爱“和”字的人多。

日本职场的人际关系也继承了“和”观念的优良传统。或许是因为过于认真,亦或许是过于注重职场等级观念,才让很多人感到职场环境的压抑,甚至是有些陈腐老套。

10年间职场关系迅速恶化

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在2015年开展了一项调查,“认为在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中,与同事关系好”的占比调查方面,日本在37个国家中排名最后一位。

日本共有69.9%的人认为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很好”或者“较好”。虽然表面上看有七成人对职场人际关系表示肯定,但是日本的这一水平已经落后于参与调查的其他国家。

实际上,在以前的调查中,日本人对职场的人际关系好感度还是比较高的。在1997年和2005年的调查中,日本共有81.5%的人对职场人际关系表示肯定,虽然这一比例不算太高,但毕竟也不是最差的。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职场人际关系在不断恶化,专家分析这与日本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年间,女性职员不断增加,人员跳槽频繁,很多公司同时聘用了合同工、派遣工、临时工,使得不同工种间的地位悬殊变化更加复杂。多样化的用工形式直接影响了职场人际关系。

日本职场没有适应多样化的时代

当然,多样化不等于情况就会恶化。有很多国家的用工环境、职场变化比日本更加复杂多样,但是这些国家已经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构筑起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而日本在一方面还比较滞后。日本职场中传统的交流沟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多样化需求。

一般情况下,同事间的交流除了有必要的工作内容的沟通,还需要有与工作无关的“闲谈”。虽然前者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后者可以说是职场关系的疏通剂,也是职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日本,后者的沟通交流多发生在吸烟室和饭桌酒席之上。

烟酒的存在感在降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很多写字楼、办公场所都要求禁止吸烟,同事之间少了吸烟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女性迈向职场,不少男性上班族还要承担起接送孩子的工作,同事之间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果说错话很可能会被定义为“某某骚扰”。这些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现在的日本就是这样的时代。

据调查显示,2002~2018年日本家庭平均每个月的酒类消费在逐渐减少。到了2018年,不仅是年轻人,就连50多岁的中年人的酒类消费也降低了。

烟酒原本被当做是职场人际沟通的必备品,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烟酒的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瑞典式的闲聊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铃木贤志先生提议,日本应该学习瑞典式的职场闲聊“フィーカ”。“ フィーカ”源于瑞典,意思是手端咖啡的人们聚座在一起,放松畅谈。当然这种职场闲聊的重点不是咖啡,而是闲适的心境。

与日本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喝咖啡、喝茶的习惯不同,瑞典人喜欢倒好咖啡后坐在休息区与同事聊天(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因此“フィーカ”能够润滑职场的人际关系。如果日本职场也采取“フィーカ”的形式,职场关系或许将会有所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