⓪
哦,亲爱的,我来迟了
亲爱的
我太迟了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我都是一个职场“迟到”的典型(咳咳,1/3上班时间都在迟到确没有被老板开掉这种小事,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是91年出生,09年高考上大学,被最近给总书记点了名的一所知名老牌985高校录取;10年,蹦跶着从高等数学不及格的文科转系成高等数学继续不及格的理科生(社科院系分支下唯一的一个理学学位授予点,我也是前世造了孽才活该延毕),原本准备13年毕业,确因为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及学分的欠缺和内心泛滥的拖延症而延期毕业1年多的典型C类学生。当然,我也曾经因为本科就读的学校卓越的学术背景,而发过继续深造的美梦,甚至一度为了参与学术/公益类活动和过度钻研毕业论文而踢掉了本可以成为青年人进入职场的各种社会资本——即红得发紫的各种青年发展类组织提供的活动和比赛。
而13年年中,当我面临着可能需要延期毕业,更需要放弃升学的威胁时,才发现,当好基友已经拿到顶级咨询公司数十万年薪的offer晋身校园神话,当高考成绩比我低好几档分数线的发小已经在顶级500强安身立命称为多金闺蜜楷模,当没有那么多自信和实力就业的同龄人选择退守国企满足旧式家长对于安逸的渴望时……除了在学校吊儿郎带过3个月高中生“过家家”以外,我真的是一份正经实习经验都没有。除了自允“学习速度快”,“积极上进”(后来被证实是个谎言),“努力肯干”,“英语好”以外,我真的没有任何资本,可以拿出去和只遵守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交换。就这样,迈入了职业规划“后进生”的队列,我开始寻找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又适合做什么。一切正确严肃的,都从这个看似错误荒诞的起点出发了。
①
“她突然意识到:
她从来没见过穿背心的兔子
更没有见过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的兔子
她穿过田野,奔跑着,去追赶那只兔子
刚好看见兔子跳进了树下的一个兔子洞
爱丽丝紧跟着钻了进去,于以后怎样出来
她完全没有考虑。”
13年春天,我回到上海,开始在一家世界顶级的公关咨询公司实习(此公关非彼公关,我们卖字不卖身,卖舆论不卖风情)。之会选择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才华横溢”的公司董事总经理在业界名声大噪而出格的年会表演,和带领应征的这组新加坡女VP傲人的谈判实力,当时的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有性格就会有独特的声音,有独特的声音就会被市场接纳且认可,而这,又是当年号称全球排名第一的行业龙头,因此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起点;我的几位直属老板都是那个全国新闻学最牛逼统治舆论界的大名校出身(这点是我离职以后看各位老板的领英才发现的),各种造字&打鸡血一周工作70+小时睡在办公室妥妥地无压力,他们的努力,也应该会成为我的榜样吧?然而实际情况是,当你身处公司食物链底层,这些光环其实都和你的日常工作没有关系。
支撑一个公关实习生日常的是:发票,复印机,新闻稿,以及每天都要担心被别的同期抢走的,用起来并不顺手的电脑和落灰无数的办公桌。当时,我所在的“high tech”team可以说是全公司最不华丽的一组,服务的客户全是2B领域巨头和各种汽车相关产业的供应商,与其称其为高科技,不如说是“传统制造业”。在这间公司待了近两个月,被老板用鄙视的目光骂了无数次,我磨练出的技能除了写新闻稿,翻译新闻稿,准备发布会和展会,做各种research和贴完整team人的发票以外,就是整理各种公关资料,物料和企业共享文件夹。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我遇到的顶级公关公司出身的美女都对秩序和细节格外注重,注重到苛刻……这也让我这个神经大条的女汉子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饱尝“人格分裂”的困扰。自然的我,其实比较大大咧咧,只关心全局和主干工作运作,但却因为被“虐待”出来的工作习惯而必须揪着自己头发去抠细节,检查错别字。最后,我终于决定不想花80%的时间校对错别字和各种格式,而选择放弃长期实习机会。
虽然这份工作,是我research了整整一个月,做了完整的行业调研和企业背景调查,发了30份不一样的cover letter,手工ps了一份特别精致的个人简历,才砸开的第一道门。当时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就匆匆进入了这个领域,如同爱丽丝追着兔子先生,一路莽撞地掉到了洞里。在后来不断的职场转换过程中,我会发现:原来不断地掉进新的兔子洞,就是串联起事业主线的真实方式;至少是我个人屡试不爽,最后终于实验成功的一种方式。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和一样曾经,正在,将要面临职业选择的同龄人分享这些不断跌入兔子洞的经验,并帮助你,实现平稳落地,找到爱丽丝曾经用来抵达喷泉花园的金色钥匙。
②
这个兔子洞最开始像笔直的走廊一直向前
后来就突然向下转了
爱丽丝还没有来得及站稳
一脚踩了下去,掉进了一个深井里。
“什么时候可以入职?”“下个月初吧。”“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呃……因为我需要回家整理一下行李,来北京太仓促,大多数东西都在上海。”“……”“但如果公司有需要,我可以早一点入职。”“明天来报道吧,人事今晚就给你发offer。”
以上就是今年春天,只身漂来北京的我最终选择入职的一家跨国创业公司面试中,所发生的对话。其实那个时候,我们的北京办公室才刚刚成立不过1周,而办公室里所有的匆匆忙忙的人,都透露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坚毅老练和圆滑。其实我到现在都不太清楚应该怎么评价这份工作……我几乎是在这里经历了全身心的蜕变——不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接受了第二次职业训练,也结识了一波真心彼此对待的工作伙伴乃至私交挚友,更重要地是:在这里体验极速的坠落,和正确的着陆方式。
我所选择的这家公司,是一个有着国际化背景,顶着知名投资人数千万美金投资,突破几个华人互联网之”最”,以传统行业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进行全球扩张的O2O企业。加入运营团队伊始,我完全是只菜鸟。起初,团队除了运营总监以外,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龄妹子两人,3个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大型甲方的运营/市场/互联网从业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成长中学习。在这家公司的三个月,我们的团队突破了很多个人生“第一”。从第一次协助建立客服后台,编写短信模版,到第一次打出客服电话,实践自己撰写的话术;到搭建全国的市场研究方案和市场推广方案;再到和中国互联网顶级的营销供应商面对面聊天,碰idea。再到帮老板们面试那些从业经历多过我数年的运营经理,市场经理和设计师。
我突破了无数个自己曾经设置的小红线,完成了多数“社会精英”嫌弃的“脏活”,“累活”,却最终没有留在这里。因为:创业,远比我曾经想象中来得艰险。而回报,永远不确定。如果无法确信自己正和正确的人,朝着正确的方向,以正确的方式努力前进,那么创业这摊子”蓝海“,将成为淹没你整个人生的“眼泪海”。
③
我是不是已经掉到地球中心的一个地方啦?
那也就是说已经掉了四千多英里了,
我想……
一开始会选择这份工作,其实是出于偶然中的必然。初来北京,在原先的路径中,我应该沿着公益路线继续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民间NGO负责传播工作),却没想到此路不通。不是简历石沉大海,就是面试沟通过程惨绝人寰。我突然之间意识到,现在的公益圈,尤其是“活”得比较好的公益组织及个人,基本上是一个媒体意识过剩,“政治关系” 错综复杂的群体,而我,虽然爱写点文章,也曾经想考新闻学院,但我真的,适合和媒体人一起工作吗?问了问好友,又问了问自己。我所真正欣赏的那个事业关键词,到底是什么?最后我找到了几个关键词,诸如:“去中心化”,“创新”,“草根”和“具有颠覆性”。(插曲:在入职上一个东家NGO之前,我也做过这种自我探索,那时还没有毕业,认为自己的关键词应该和学科或者个人特质有关,最终我选择的,是和“艺术”,“社会创新”及“传播”有关的艺术治疗机构公益传播岗位)于是,我想起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创业。
这一年的春节刚过,O2O和互联网+产品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有总理的背书,连我这个大学计算机擦线而过的技术白痴,也开始发现互联网背后蕴藏的机遇。于是,我联系了某位频繁在朋友圈广告招人,正在北京创业的朋友(也是大陆90后中比较知名的海归青年连续创业家了),最终扣开了面试的大门。在面试前,我按照习惯对公司和行业背景做了比较彻底的research,发现这家公司有几个“走运”的因素以及和我的个人职业“关键词”契合的地方。首先,这是一间彻头彻尾的草根公司。从饭盒生意开始,不到十万港币的启动资金,破旧大楼办公起家,和社会最底层人民打交道……这一点,让我觉得很亲切。其次,这是一家开始于“小人物”并给“小人物”带去收入的公司。在无数个版本的新闻稿里,都写着创始人和这些“小人物”般的种子用户打交道,并为他们提高收入的过程。再次,创始人们是从别人漏过的日常细节中发现商机,并持续把握。最后,他们一次性地颠覆了对应领域的传统解决方案,吞噬了“大佬们”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一切解读,都符合我对一家互联网公司应该有的想象。不过,入职之后我就发现,想象远远并不等于现实。而现实,很有可能只是灿烂想象的聚光灯下,投射出来的那片阴影。
④
先生……在今天起床的时候
我还知道我是谁的
从那以后
我已经变了好几回了
所以现在我也说不清楚了
前面的文章已经提过,刚入职那会儿,团队只有两个人,而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需要完成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于是,我开启了细胞分裂的工作模式——以一敌二,噢不,可能最起码是以一敌五。从最初的客服系统,到后来的市场调研,再到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媒体联络,甚至到直接支持销售和地推策略。还有数不清的汇报工作,管理安排实习生,对接所有其他需要对接的部门和供应商……这段时间的我,真的好像哪吒——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永不停歇地在应急;从一个重要策划,赶到下一 个重要策划,平均每份策划案的策划时长期限,不会超过36小时,每个方案的迭代版本,都超过7遍;而等待总部的预算批复,尝尝是超过两周以上的寂寂无声。最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结构,除了比早先的公关公司的实习生时期多出了那么点重要性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耗费在一些并不重要的细节,形式和数不清的工作会议及工作汇报之上。
“让老板满意,给团队长脸”,居然成了每一份报告和ppt,乃至每一封邮件背后的动机。而我,始终在看上级和其他工作关系微妙的同事的脸色活。最终,我得到的一句最为刺骨的评价是:“你真的很努力,可是好像没有看到成绩和你真正擅长的领域。”而我每天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表现,择选择了更多地加班,更少的生活,甚至带着实习生在公司打地铺,只为了写出让老板满意的新媒体稿件。曾经作为宇宙级吃货和大脑洞女愤青的我,演变成了每天吃着夜宵和外卖,711一成不变的豆浆,包子和宫保鸡丁,打发人生的小上班族。也从一个每天祷告,几乎不缺席礼拜的基督徒,变成了一个连星期天都累地不想去教堂的“不可知论者”。我以为,只要更努力,只要愿意改变,就会有收获。而上帝却告诉我:“这明明和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去甚远。”
⑤
桌子上有一把很小的金钥匙
爱丽丝马上就想到这钥匙可能会打开某一扇门
可是她试了半天
哎,不是锁太大了
就是钥匙太小了
到最后哪个门也没打开
我的职场演变成这样,究竟是为什么呢?在内心深处,有个自责的声音低语道:都是我的错。资历太浅,本科背景太高大上,没有商学学位,没有海外经验,经验不足,执行力不足,不会和上级打交道,甚至……“长得不好看,以及,是个女的。”在工作地昏天黑地的那段时间里,我突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曾经引以为傲的“标签”,现在都转身成为了敌人。原来,一个好的O2O产品文案是不需要本科学历的,大专就够。原来,要成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储备,最好是海龟,或者清北本科,要么就是供应链相关专业。原来,在市场人才的求职空间里,4A和大甲方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原来,商业世界不会为“有才华,够努力”挥金如土,大行其道的是“效果ok就好”,和“竭尽一切可能预算”。原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一双能用白菜价买到的哥伦比亚登山鞋,如果暂时没有,先用一双回力顶着也行。但,这一双白球鞋,永远无法承载你膨胀的虚荣心。而你,也永远无法回馈给那双白球鞋,一个真正的行走空间。
⑥
她再一次看到了那只
粉红色眼睛的白兔匆忙地朝前跑
心想
这次我不会错过机会啦
2015年5月末,还在上一家公司任职的我,收到了一份长度近500字的“求职”邮件。是我现在任职公司的CEO写给我的。作为一个经常被内心的自责声和外部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漠视和责备吞没的人,也作为一个全公司唯一一个会去写长文案和内部沟通长邮件的人……我默默地被打动了。百度了一下这家公司——寂寂无名。只能用“寂寂无名”形容。既没有老东家铺天盖地的新闻稿和良好的行业媒体公关背书,也没有很强烈的国际化多元背景,更没有什么4A出身的市场运作人员或者炫酷时尚的项目包装。有的,只是14个人规模,平均工作年龄超过4.5年的成熟团队,和让人看起来似懂非懂,不太有市场前景的小众豆瓣系产品,和投资人给予的百万美金级别天使轮融资。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去见一见这个可能花了20分钟,可能耗费了一部分脑细胞给我写邮件的CEO。并在邮件发出后的5小时,深夜10点的创业大街,见到了这个中等身型,一身geek装扮,留着络腮胡子,在命名应该很倦怠的工作日夜晚流露出活泼神情的CEO。
⑦
这个小门在低帐幕后面
约十五英寸高
她把小金钥匙往小门的锁眼里一插
正好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经过1个多小时唾沫横飞的交流,包括在36kr偶遇各种熟人的“被打断”,我发现,原来眼前这个人,以及他企图sale给我的团队,可能才是我寻觅已久的同类。社会科学,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创业精神,海量阅读,深刻反思科技和社会形态变迁……作为从国内排名前三的社会学院毕业的新鲜毕业生,我被这个项目幕后深刻而宏大的知识和思想支撑惊艳了。第二天,带着比较忐忑和继续尝试沟通的心情,我又去了公司现在的办公室——东二环附近的一个小四合院,和COO进行了第二场面试。这场面试,展开得更为激烈……从晚上9点,一直持续到11点,我们从最近在看的书,对项目的想法和疑问,一路聊到了可能的工作计划,以至于当时的Uber溢价过高,差点打不到车回家。不过,等等。我真的要换工作吗?我不知道,加入一家更为年轻的创业公司,可能意味着什么…………我们的项目会成功吗?我的团队真的很棒吗?我们的产品真的会打开市场吗?如何的打开呢?……
⑧
小孩子们怎样被烧伤啊、被野兽吃掉啊
以及令人伤心的事情
引起这些事情原因
都是因为小孩子没有记住大人的话
所以爱丽丝明白喝了写着“毒药”字样瓶里的药水
是会坏事的
带着上述疑问,我又一次开展了背景调查和自我探索之旅。首先:我到底为什么需要离开一家b+轮融资,职业路径相对可预测,又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公司,加入一家更年轻,更扁平,完全面对一片蓝海的创业公司?答:因为未来属于小众市场,而非真正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大公司;同时,互联网令我真正感兴趣的部分是”去中心化”,而现阶段大陆O2O项目的实际运作模式并不符合这一点;其次:创业项目成功不成功对我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并没有。上无老要养,下无小要供。年富力强有保险,此时不奋斗更待何时!再次:我如何衡量自己所在的团队,上级是否牛逼?以及,更重要地:我们会不会相处得来?答:看你们看的书是不是看到一起,以及业余时间八卦的都是什么话题。总之我可以确信的是明星闺房事,去香港买哪个大牌包包应该不是我的饭后八卦主题。由于CEO给我开的入职书单几乎全是我在校的时候看过的社会学&人类学书单甚至一些更高深的读物,基本上对团队的智商和情商亲切地死心塌地。最后:我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得到优化?答:上一份工作离职前,我的现役老板,宝洁出身的小帅哥曾经说,觉得兴趣和职业应该分开,专业化才是真正的道路。
而后来,我特地和现在的CEO开展了一场讨论,最终被“兴趣才是核心生产力“这个论点打败。
说实话,一切不已个人兴趣和自主性为出发点的职业路径规划都是纸老虎。而学生时代做临终关怀服务的经历,让我了解道原来所有临终病人最大的憾事,莫过于“一辈子为别人的颜色和自己的面子活着“。而我不想成为别人,只想成为自己。“我首先要做的事情,”爱丽丝在树林中漫步时对自己说,“那就是把我变成我原来的正常大小,第二件事情就是去寻找通向美丽的小花园的路。这真是我最好的计划了。”
⑨
平底锅,盆子,盘子等暴风雨似地打了过来……
“过来吧!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抱他一会儿!”
公爵夫人一边对爱丽丝说着,
一边把小孩扔给她,
“我要同王后玩槌球去了,
我需要好好准备一下。”
说着就急忙地冲出了房间。
在她往外走的时候,
女厨师从后面向她扔了只还在炸着油的锅,
但是并没有砸着。
写到这里,差不多进入尾声。选择的两难境地也看似得到了充分化解。我不知道大家从我这段微妙的择业经历中,有没有看出什么门道……但我还想告诉你们一点:不要以为创业公司+年轻团队+志同道合=好吃好喝好玩好乐。矛盾,一直会有(永远的口径统一那才可怕),重要的是团队处理冲突的方式。责任,始终重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人都是CEO),由于人手不足,你可能始终要开启以1顶5模式,但更重要的,是推动所有事项进程的协作方式和决策机制。情怀,不确定有没有……呃,诚实地告诉你。多数是没有的!像我这种刚好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碰上一家对资本没有那么曲意迎合,把自己的商业计划贯彻到底,又碰巧有一点社会情怀的公司的幸运案例,是少之又少的;就算碰上这样的公司,他们的人事人命任命制度有没有这么开放还是个未知数。(当然,如果你胆子够大韧劲够足能力够强,请努力叩门)当然,我们(90后)最讨厌的擦屁股活,抠细节……会一直进行到底(区别仅仅在于,这些“脏活”“累活”不会榨干你的精力,反而会称为你成就感的来源)。最后,虽然经历过了那么多狗血,我还是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当然,它有一个外国版翻译,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用对地方的努力开始,只要你走得足够远,就终会到达。毕竟,我们还有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可以不断吐槽和纠正航向呐,不是吗?
⑩
“请你告诉我,想要离开这里应该走哪条路呢?”
“这就要看你想要去哪里了。”猫说。
“去哪里都可以,那都不重要。”爱丽丝说。
“那你喜欢走哪条就走哪条吧,都没关系。”猫说。
“但是我得走到一个地方啊。”爱丽丝又补充了一句。
“哦,那没问题的,”猫说,
“只要你走得足够远的话。” ……
“朝着这个方向,”猫说着,把右爪子挥了一下,
“住着个帽匠,朝着那个方向,”
猫又挥动另一个爪子,
“住着一只三月兔。你喜欢去访问谁就去访问谁,不过那两个人都是疯子。”
“我可不想去访问疯子。”爱丽丝回答。
“啊,那就没办法啦,”猫说,
“我们这儿住着的全都是疯子,
我是疯子,你也是个疯子。”
“你是怎么知道我是疯子的呢?”爱丽丝问。
“一定是的,”猫说,
“不是疯子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