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箭厂】漂在义乌的叙利亚甜品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箭厂】漂在义乌的叙利亚甜品师

在叙利亚,战争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年轻人不断被征兵上战场,人们对生活充满绝望。而现在,Omar 和他的美食小分队在义乌,一个普通的中国江浙小城,为把叙利亚甜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努力生活着。

在叙利亚,战争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年轻人不断被征兵上战场,人们对生活充满绝望。Omar 一行人远离了家园来到义乌,为了将家乡甜品推向中国市场默默努力,在陌生的国度里谋求一席生存之地。

文/两个和尚

1.

义乌是小商品流通的天堂,其中不乏中国和中东的特产交换,也生活着近两万阿拉伯商人。

今年41岁的 Omar 10年前离开家乡,被骨子里流淌的驼背上的货商血液所牵引,来到中国谋一份生计。但2011年之后,他的身份认知从“商人”变成了“一个叙利亚人”,因为战争。

叙利亚曾经是中东人均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战前的人均寿命为70岁左右,放在很多国家都算长寿。虽然石油的利润基本被外国企业瓜分,但他们还有旅游业。

在2004年,叙利亚的旅游收入已经达到了22亿美元。如果你在旅游网站上寻找大概10年前的中东旅游推荐,会看到叙利亚被认为是“最适合女孩子自由行”的国家,博主写道:“不要害怕,自由地去玩吧!”

但现在,去叙利亚玩已经没有可能了。Omar 的叙利亚朋友们更多是在想怎样离开,因为除了战争,人们也难以面对战后袭来的萧条。

2.

Hazem 出生在大马士革的一个甜品世家。曾祖父白手起家研制甜点的配方,到他出生时,整个家族已经拥有占地几百亩的甜点大厦。中东人爱吃甜,一句谚语说阿拉伯人有两个胃,一个装食物,一个装甜点。

按照叙利亚的法律,Hazem 在25岁的时候参军了。他被分配的兵种是坦克兵,两年后退役。他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当兵,只想等兵役结束回家做曲奇饼干。

问题出在坦克兵这个兵种上。当军方决定征用民兵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服过役的坦克兵。Hazem 几乎是第一批被通知要上前线的人。

这时退役几年的他已经在家族工厂实习了很久,掌握几十种面包和甜点的制作方式。按照原本的人生计划,他会成为独立的甜点师,然后恋爱、结婚。但这一切都即将戛然而止。

那时的 Omar 正考虑在中国发展叙利亚甜品的主意,他开在义乌的餐厅刚刚起步,要让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中东体验,如果有甜品就会锦上添花。

对中国食客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叙利亚是铺天盖地的内战新闻。Omar 强调自己早在战前就来到义乌,他不愿被当作难民或那种逃离自己国家的人。

这份微妙的体面也许只有远离危险的人才会介意。当 Omar 经人介绍联系上了大马士革赫赫有名的甜点工厂老板(Hazem 的爸爸),他想知道有没有一位大厨愿意来中国做甜点,对方很快回应:有,我的二儿子。

Hazem 成为了义乌的又一位阿拉伯甜点师,远离了故乡叙利亚和征兵的通告。

3.

关于 Hazem 如何通过各种秘密的方法在被征兵前顺利离开了叙利亚,我没有开口问他,就连逃亡的桥段都是咖啡馆的女员工闲聊时不经意透露的。

然而,他们的中国创业也不顺利,阿拉伯合伙人失信、餐厅拱手让人、遭到恐吓、破产,Omar 抵押了房子和车。拍摄时,我提出要去他家里看看,他支支吾吾没有答应,最后才说自己没有家,每天住在办公室。

Hazem 为其他的餐馆外包做甜点,工资照发,他没有找新的工作。尽管在一开始,Omar 只是想找一位甜点师傅,Hazem 只是想离开叙利亚,没有人提到雇佣关系之外的事,没有人觉得谁救了另一个人的命。但是在 Omar 破产的时候,Hazem 觉得自己应该留下。

他们制作的甜点叫做 Baklava,外部是一层一层的酥皮,中心由核桃、杏仁之类的坚果组成,口感酥松香脆,有黄油和蜜糖的清香。在西亚的所有国家,红茶配 Baklava 都是人们饭后浪漫的享受。

Hazem 在义乌寻找 Baklava 的原材料。他已经34岁了,眼睛里还有天真。他总是把两只手插进口袋,一幅满不在乎的神情,但是关于甜点夹心的果仁是从中国买还是进口昂贵的叙利亚坚果,他一点都不肯妥协。

4.

Omar 毕竟是一位生意人,一切总要重新开始的。半年后,他租了一个小区的商铺,开了一间不到15平米的咖啡馆,叫“祖父家”,因为他发现中国很多店都叫“外婆家”“姥姥家”,祖父则有待开发。

这一次他找了中国的合伙人,合伙人讲述丝绸之路的阿拉伯砂糖迁徙史和中国特色的淘宝电商模式,给了产品一个文化故事和商业化路径。于是,他们决定把 Hazem 做的传统叙利亚甜点当作独立的产品,放到淘宝店上去销售。

吃甜似乎是阿拉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这毕竟是在中国,他们愿意为这里“巨大的市场”做一些改变。于是 Hazem 和 Omar 还根据中国人的不同口味设计了抹茶新品,用抹茶的苦味去稀释一些 Baklava 的甜腻。

Hazem 每天在工厂做甜点,订单渐渐多了一些,但咖啡馆就少了一个厨师。Omar 问 Hazem 有什么合适的人选,Hazem 想到了还留在大马士革的发小 Omran,战前他一直开着一家咖啡餐吧,还会做传统的叙利亚肉饼。

“他为什么在大马士革这么久还没被征兵?”Omar 问。

“因为他故意把自己吃到了二百五十斤,就没法通过征兵体检。”

战争打响之后,Omar 没有再回去过。对于一个早早离开国家的人,祖国意味着什么?他很少看新闻,脑海中想起的都是十几岁时家门口的街道,姐姐做的食物,还有空气里混杂着阿拉伯香水和甜点的气味。

而现在,Omar 和他的美食小分队在义乌,一个普通的中国江浙小城,为把叙利亚甜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努力生活着。

义乌市中心有一座国际商贸城,前后大概三个街道左右的区域里,被当地人称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

斋月里,他们举行聚会,吃甜品,祈祷。中国人经过时,听到陌生的语言,觉得他们来自一个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而阿拉伯人觉得,此刻所在的才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希望生活像甜点”

 

 

来源:箭厂

原标题:【箭厂】漂在义乌的叙利亚甜品师

最新更新时间:09/08 15:22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箭厂】漂在义乌的叙利亚甜品师

在叙利亚,战争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年轻人不断被征兵上战场,人们对生活充满绝望。而现在,Omar 和他的美食小分队在义乌,一个普通的中国江浙小城,为把叙利亚甜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努力生活着。

在叙利亚,战争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年轻人不断被征兵上战场,人们对生活充满绝望。Omar 一行人远离了家园来到义乌,为了将家乡甜品推向中国市场默默努力,在陌生的国度里谋求一席生存之地。

文/两个和尚

1.

义乌是小商品流通的天堂,其中不乏中国和中东的特产交换,也生活着近两万阿拉伯商人。

今年41岁的 Omar 10年前离开家乡,被骨子里流淌的驼背上的货商血液所牵引,来到中国谋一份生计。但2011年之后,他的身份认知从“商人”变成了“一个叙利亚人”,因为战争。

叙利亚曾经是中东人均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战前的人均寿命为70岁左右,放在很多国家都算长寿。虽然石油的利润基本被外国企业瓜分,但他们还有旅游业。

在2004年,叙利亚的旅游收入已经达到了22亿美元。如果你在旅游网站上寻找大概10年前的中东旅游推荐,会看到叙利亚被认为是“最适合女孩子自由行”的国家,博主写道:“不要害怕,自由地去玩吧!”

但现在,去叙利亚玩已经没有可能了。Omar 的叙利亚朋友们更多是在想怎样离开,因为除了战争,人们也难以面对战后袭来的萧条。

2.

Hazem 出生在大马士革的一个甜品世家。曾祖父白手起家研制甜点的配方,到他出生时,整个家族已经拥有占地几百亩的甜点大厦。中东人爱吃甜,一句谚语说阿拉伯人有两个胃,一个装食物,一个装甜点。

按照叙利亚的法律,Hazem 在25岁的时候参军了。他被分配的兵种是坦克兵,两年后退役。他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当兵,只想等兵役结束回家做曲奇饼干。

问题出在坦克兵这个兵种上。当军方决定征用民兵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服过役的坦克兵。Hazem 几乎是第一批被通知要上前线的人。

这时退役几年的他已经在家族工厂实习了很久,掌握几十种面包和甜点的制作方式。按照原本的人生计划,他会成为独立的甜点师,然后恋爱、结婚。但这一切都即将戛然而止。

那时的 Omar 正考虑在中国发展叙利亚甜品的主意,他开在义乌的餐厅刚刚起步,要让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中东体验,如果有甜品就会锦上添花。

对中国食客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叙利亚是铺天盖地的内战新闻。Omar 强调自己早在战前就来到义乌,他不愿被当作难民或那种逃离自己国家的人。

这份微妙的体面也许只有远离危险的人才会介意。当 Omar 经人介绍联系上了大马士革赫赫有名的甜点工厂老板(Hazem 的爸爸),他想知道有没有一位大厨愿意来中国做甜点,对方很快回应:有,我的二儿子。

Hazem 成为了义乌的又一位阿拉伯甜点师,远离了故乡叙利亚和征兵的通告。

3.

关于 Hazem 如何通过各种秘密的方法在被征兵前顺利离开了叙利亚,我没有开口问他,就连逃亡的桥段都是咖啡馆的女员工闲聊时不经意透露的。

然而,他们的中国创业也不顺利,阿拉伯合伙人失信、餐厅拱手让人、遭到恐吓、破产,Omar 抵押了房子和车。拍摄时,我提出要去他家里看看,他支支吾吾没有答应,最后才说自己没有家,每天住在办公室。

Hazem 为其他的餐馆外包做甜点,工资照发,他没有找新的工作。尽管在一开始,Omar 只是想找一位甜点师傅,Hazem 只是想离开叙利亚,没有人提到雇佣关系之外的事,没有人觉得谁救了另一个人的命。但是在 Omar 破产的时候,Hazem 觉得自己应该留下。

他们制作的甜点叫做 Baklava,外部是一层一层的酥皮,中心由核桃、杏仁之类的坚果组成,口感酥松香脆,有黄油和蜜糖的清香。在西亚的所有国家,红茶配 Baklava 都是人们饭后浪漫的享受。

Hazem 在义乌寻找 Baklava 的原材料。他已经34岁了,眼睛里还有天真。他总是把两只手插进口袋,一幅满不在乎的神情,但是关于甜点夹心的果仁是从中国买还是进口昂贵的叙利亚坚果,他一点都不肯妥协。

4.

Omar 毕竟是一位生意人,一切总要重新开始的。半年后,他租了一个小区的商铺,开了一间不到15平米的咖啡馆,叫“祖父家”,因为他发现中国很多店都叫“外婆家”“姥姥家”,祖父则有待开发。

这一次他找了中国的合伙人,合伙人讲述丝绸之路的阿拉伯砂糖迁徙史和中国特色的淘宝电商模式,给了产品一个文化故事和商业化路径。于是,他们决定把 Hazem 做的传统叙利亚甜点当作独立的产品,放到淘宝店上去销售。

吃甜似乎是阿拉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这毕竟是在中国,他们愿意为这里“巨大的市场”做一些改变。于是 Hazem 和 Omar 还根据中国人的不同口味设计了抹茶新品,用抹茶的苦味去稀释一些 Baklava 的甜腻。

Hazem 每天在工厂做甜点,订单渐渐多了一些,但咖啡馆就少了一个厨师。Omar 问 Hazem 有什么合适的人选,Hazem 想到了还留在大马士革的发小 Omran,战前他一直开着一家咖啡餐吧,还会做传统的叙利亚肉饼。

“他为什么在大马士革这么久还没被征兵?”Omar 问。

“因为他故意把自己吃到了二百五十斤,就没法通过征兵体检。”

战争打响之后,Omar 没有再回去过。对于一个早早离开国家的人,祖国意味着什么?他很少看新闻,脑海中想起的都是十几岁时家门口的街道,姐姐做的食物,还有空气里混杂着阿拉伯香水和甜点的气味。

而现在,Omar 和他的美食小分队在义乌,一个普通的中国江浙小城,为把叙利亚甜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努力生活着。

义乌市中心有一座国际商贸城,前后大概三个街道左右的区域里,被当地人称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

斋月里,他们举行聚会,吃甜品,祈祷。中国人经过时,听到陌生的语言,觉得他们来自一个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而阿拉伯人觉得,此刻所在的才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希望生活像甜点”

 

 

来源:箭厂

原标题:【箭厂】漂在义乌的叙利亚甜品师

最新更新时间:09/08 15:22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