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解救被困“驴友”后,他们消失在溪谷之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解救被困“驴友”后,他们消失在溪谷之中

最后一名被救出来的驴友郑泽莹时常梦见在溪谷那天的情形,尹起贺在紧要关头安慰她:“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编辑 | 何雾

1

这本来是一次寻常的救援行动。

“惠州白马山一女子跌落悬崖,请求深圳蓝天救援队协助搜救。”

2019年8月24日,这是一个周六。结束了与惠州蓝天救援队一天的绳索技能交流后,许挺秀、尹起贺等4位深圳蓝天救援队员正吃着晚饭,突然收到了救援队微信群里的消息。

“要干活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救援行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情。他们以为是一个普通的救援任务。不同寻常的是,这次报警人提供的信息寥寥,甚至没有说明事发地的地理环境,

从惠州市出发到惠东县白马山,路上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他们讨论了事发地地形、救援方案、装备使用和人员安排,还聊起了家常。许挺秀说,等这次救援结束后,她要去升级潜水证等级,还要完成她的一个愿望——去国外潜水。

他们要营救的那些驴友,一早从深圳出发,踏上白马山溯溪之行,一共23人。

这本不是一个适合户外探险的日子。第11号台风“白鹿“将影响粤闽地区的新闻资讯,近一两天不断地在媒体上更新。8月25日上午7时左右,“白鹿”将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登陆,随之影响广东地区。

这23名驴友中,有男有女,大多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不乏有玩了十几年户外运动的“老人”。按照团队计划,他们将在台风来临前一天的早上出发,天黑之前会下到登山口。

17名驴友从左上角的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上爬。(受访者供图)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他们到了登山口。阳光猛烈,野草温柔,丝毫没有刮风下雨的迹象。他们在山脚遇到了其他的溯溪队伍,相互打了招呼,大家未察觉出异样。

惠东白马山海拔1200多米,横亘惠东、海丰两县。对于广东地区的资深户外爱好者而言,白马山溪谷不是一条陌生的路径。这次,驴友们走的线路网上也有攻略,但几乎只是涵盖了溪谷中下游一段,溪谷顶部的线路是缺失的。

“从整个路线来看,基本没有人提到溪谷顶部有没有路,我们也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情况。”驴友郑泽莹说,这是她第四次参与这个团队的户外活动。

一行人从溪谷的入口开始溯溪而上,前面的路走得很顺利,下午1时,驴友们便走完了攻略中提到的路径,这时一条往下走的山路出现在他们眼前。时间尚早,有驴友从地图轨迹上看到再往上爬似乎还有一条路可以下山——有人提出沿着溪谷继续往上攻。

他们分成了两个队伍:6名驴友选择了从山路下山,17名驴友选择往上爬。

道路愈见险阻。悬崖的落差不断增大,有的甚至落差高达20多米,不规则的石头遍布溪谷,棱角锋利,溪水从上往下冲击着崖石,水花四散。

这个团队曾有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往上爬的时候,大家要用到绳子做保护,但在一次抛绳子中,上面的人没接住,绳子掉到了潭子里。看到潭子里的水呈现深绿色,驴友队长王洪杰怕出危险,绳子便遗弃了,只剩下一条几米长的扁带。

17人往上沿着一条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上爬,越往上悬崖越陡峭,爬过一个悬崖后,他们发现上面是一个水潭,再爬上一个悬崖,又是一个水潭,溪谷两边也是悬崖。

“按照我们的经验,溯溪而上后,山里面一定是有路翻出去的。我们那天往上走时,旁边有几处比较难爬的地方都有绳子垂下来,是以前驴友遗留下来的,我们以为上面有路。”王洪杰说。

充当前锋的几名驴友先爬到了溪谷的顶端,地图轨迹上的这条“路”未被找到。

时间过得很快,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王洪杰知道,如果再不撤,天黑了可能大家就要困在溪谷里面,而且第二天台风将至,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决定让大家原路撤退。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没有绳子做保护的情况下,从溪谷最上面的悬崖,驴友们开始一个个沿着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下撤。

2

这时,危险发生了。

一名女驴友在溪谷顶部20多米落差的悬崖上刚下行了一米多,突然打滑。那一瞬间,她还曾伸手抱了一下水管但没抱住,整个人从悬崖上滑坠,滑坠过程中还碰撞到几处岩石,面朝溪谷掉到了潭子里。

现场的驴友不觉发出了尖叫声,拼命地叫她的名字。

体能较好的5名驴友赶紧爬了下去,从水潭中把伤者抱出来,做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伤者暂时没有性命危险。驴友给伤者盖好衣服保暖,并给她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

见到有队友受伤,后面的人开始慌了,不敢再往下爬。驴友团队被分成两部分:9个人留在最上面的悬崖上,包括伤者共6个人留在下一级悬崖上,还有两名体力比较好的驴友往山下走,寻找救援。

被困的人们开始报警,请求蓝天等救援队的救助。

天色逐渐昏暗,山谷寂静,水流的冲击声犹为刺耳。几个小时后,一架无人机出现在溪谷上空,很快,救援人员的电话也打了进来,沟通着被困者们详细的坐标。许挺秀、尹起贺等4名深圳蓝天救援队员和2名惠州蓝天救援队员组成的救援力量第一梯队正在向事发地进发。

救援队员星宿有四五年的户外运动经验,他发现,驴友所走的这条白马山溪谷并不是一条常规的驴友路线,而是属于一条高危的溯溪路线,走的是水路,还有很多悬崖峭壁需要攀爬,比常规山林穿越的难度大很多,危险性也大很多。

悬崖下方穿黄色上衣、黑色裤子为受伤驴友,事发时从右下角石墩位置滑坠。(受访者供图)

8月25日0时,第一梯队的救援人员到达了受伤者的地点,此时两名从惠东自发过来参与救援的驴友也已经到达。蓝天救援队队医为伤者进行了检查和包扎处理,第一梯队的救援人员没有带担架等装备,要运送伤者下山,必须等待第二梯队的救援人员上来。

两名参与救援的驴友是惠东本地人,对地形相对熟悉,他们带着悬崖上面9名被困者从溪谷侧面的林子中开路下来,绕过了最高一个险峻的悬崖,到达了伤者跌落的潭子下方。但问题是,要想再往下撤退就只能沿着溪谷而下。

台风的影响开始增大,山谷中下起了雨,气温也降到了20度左右。借着头灯的照明,许挺秀、尹起贺等人把一些绳索放下去。凌晨4点,第二梯队的救援人员带着担架等设备到达伤者的位置,大家商量后,决定沿着溪谷下撤。

救援人员架起了三条绳索,伤者被固定在担架内,担架被固定在中间的绳索上,两边有人护送。伤者被护送下来后,被困人员计划通过两条绳索两个两个地往下撤退:前面一个人穿上保护套被送下来后,把保护套脱下来,系在绳子拉上去,悬崖上后一个人再穿上往下撤。

然而,被困的驴友中,很多都不会使用下降器,尹起贺便一个个地教他们如何使用,然后一个个往下撤退。

时间走到了8月25日早上6点多,已经连续参与救援多个小时后,蓝天救援队员雨寒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又淋了雨,于是建议和许挺秀一起护送被困驴友下山。

许挺秀没有跟她下,转身去处理绳索了。其时溪谷只剩下蓝天救援队员许挺秀、尹起贺和2名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还有参与救援的2名惠东驴友,以及2名最后下撤的被困驴友。

3

郑泽莹是最后一个从溪谷顶部往下撤的被困驴友,穿上保护套之后,尹起贺教她使用下降器,郑泽莹使用起来并不流利,她难以掌控使用的力度,“很敏感,一使用就经常会锁死”。

尹起贺在上面鼓励她,“慢慢下,一步一步,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但是郑泽莹还是不敢往下,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溪谷里的水上涨了起来,驴友队长王洪杰也急了,在下面一直喊郑泽莹快点下来。

许挺秀本来也在下面,和驴友队长做保护下撤人员的安全工作,看到溪谷的水迅速上涨,她赶紧拉过绳索开始往上攀爬,到了郑泽莹身边,果断给她换了一个U型锁,直接锁住人,然后让上面的尹起贺把绳子逐渐往下放。 

郑泽莹找不到落脚点,心里还是害怕,不知道怎么下。许挺秀面对着悬崖,双腿撑着,让郑泽莹面对自己,直接坐在她的腿上一起下。看到许挺秀是个瘦小的女生,郑泽莹还是坚持自己下。

一下到悬崖下方的大石头上,王洪杰顾不得那么多,抓着她使劲往下一拉,直接把她拉到水里:“你再不走的话,今天我们就有可能把命送到这里!”

许挺秀。资料图

郑泽莹这个时候才醒悟过来:山洪快来了。溪谷里的水已经漫到了大腿上。

他们下到悬崖后,溪谷的水越涨越高,已经没办法顺着溪谷的原路往下走,两人赶紧在旁边顺着崖壁爬上去,进了林子开路下山。在一个石头转弯后,许挺秀、尹起贺便消失在最后两位被困驴友的视野外。

不知走了多久,郑泽莹和王洪杰爬到了山顶,回头看到溪谷,这正是此前驴友们等待救援的地方,已经成了一道“白练”。

“如果是半夜就开始下暴雨,又如果是救援队没上来救人,我们差不多要全部在那里没命。”郑泽莹说。

许挺秀、尹起贺负责殿后,需要收绳,很多人还未意识到两位队友遇到了险情。10时多,蓝天救援队员曾联系过深圳公益救援队员,他们表示仍和许挺秀、尹起贺在一起。

11时左右,深圳公益救援队员反馈说,他们在收绳,但因为转了一个弯,已经看不见许挺秀和尹起贺。

4

许挺秀、尹起贺失联了。

意识到出事后,蓝天救援队员马上报警寻求官方援助,并协调更多救援队伍前往事发地搜救。

8月25日下午6点多,星宿和队友买了一些食物,再次回到白马山溪谷入口参与救援。据他回忆,当时溪谷入口的水流已经很大、很急,车辆已无法开过去。

后来,两部越野车过来,越野车的车身比较重,救援的人们才敢涉险。水流湍急,他们只能走山路,但搜寻一晚未果。

雨寒一直不相信这两位能力优秀的队员会出事,直到8月25日看到电站工作人员找到的头盔,才意识到两位队友可能真的出事了——那是许挺秀的头盔。

“头盔的插销是插着的,但中间的带子断掉了,而且头盔上面有很多割痕,”雨寒说,此前她还以为两位队友可能是离开了溪谷,进入树林里面,所以大家没有找到他们。

不过,雨寒依然想着两位队友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她以自己离开时许挺秀、尹起贺所站的位置分析,那个位置可能还有躲避山洪的地方,因为尹起贺站的位置非常高,附近有一条小路,虽然是一条“死路”,但能躲避山洪,如果许挺秀能稍微快一点上到尹起贺的位置,两人还有生存的希望。

尹起贺。资料图

雨寒的希望终究破灭。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许挺秀、尹起贺的遗体相继被发现。

8月27日,深圳蓝天救援队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8月26日中午12点,蓝天救援搜救队员找到失联队友许挺秀,后经法医确认已不幸牺牲;8月27日中午12:26分,深圳蓝天救援队前方队友已找到失联队友尹起贺,经现场确认已不幸牺牲。

“大小姐”许挺秀的生命停留在44岁,“贝老师”尹起贺的生命停留在35岁。

在确认队友遗体的位置后,雨寒曾再次上山看过,从两位队友的装备使用情况来看,许挺秀、尹起贺都在绳子上,尹起贺的姿势还是抓着绳子的。

事发后,深圳蓝天救援队行动部部长“瓶子”和队员不断复盘整个事件的经过,试图找出山洪来临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最终还是徒劳——没有任何见证者。

这两名队员经验老道。尹起贺2013年加入救援队,7年里他累计服务时间近万小时,在山野搜索、水域搜索、绳索等技术方面都是佼佼者;许挺秀加入救援队两年多以来,山野、水域及医疗等方面也是她的特长。

“我们不停在复盘,我们对他俩的技能无论是水域、山域、绳索,或是高空的技能都很了解。两位队员都是我们培训部的教官,他俩还是今年一个全国救援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瓶子想不明白,许挺秀、尹起贺牺牲前面对着怎样无法抗拒的力量,才产生了这个让大家不能接受的后果。

5

事发至今,最后一名被救出来的驴友郑泽莹时常梦见在溪谷那天的情形,尹起贺在紧要关头安慰她:“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

“是我们一系列的错误加错误,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她事后反思说,如果当时自己知道溪谷很危险,山洪快要来了的话,即使自己从悬崖上直接滑下来也愿意。

9月3日上午,许挺秀、尹起贺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来自多地的蓝天救援队员出席了,此事件中被救的部分驴友也来参加,许挺秀、尹起贺的家属第一次和被救的驴友们面对面交流。

8月25日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新闻媒体对几名驴友的采访过程中,一名家属打断了驴友的发言,向在场的驴友发问:“早早新闻报道就说有台风要来,为什么组织者不取消活动呢? 如果大家当时取消了,这个意外不会出现。”

“我们一直在反思,一直在讨论,确实是”“这个我们也懂,也明白”……驴友们沉默半晌,放低声量回应。

“以前每次出队,我就会拉上他(尹起贺),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收队回去也是一样。我很想叫他再跟我一起回来,我们还像以前出完队一样开车回家。”雨寒一闭上眼,脑子里时常还会浮现她和许挺秀、尹起贺之间的往事。

尹起贺沉默寡言,作为救援队里的督察部部长,在安全规范方面比其他人更加执着,雨寒有时参与活动没戴头盔,尹起贺会追着她一直不厌其烦地劝说,直到她改正为主。

35岁的尹起贺生前没有女朋友,早前,雨寒曾介绍过她的一位同事给尹起贺认识,“高高的,很漂亮,那女孩子很喜欢他”,但是尹起贺没有主动迈出那一步,他觉得自己在深圳没有房,不能给那姑娘带去好的生活质量,不想耽误了别人。

平时对吃穿住等事情全不在乎的尹起贺,对周围一些小事却观察入微。有时候训练或者参与救援,队员背的书包很重,尹起贺会主动帮忙,他的包里背的装备经常有七八十斤重。还有一次,雨寒因为背包太重实在背不动,便将帐篷扔了,后来她发现自己扔掉的帐篷被尹起贺悄悄地捡回了家。

9月3日,蓝天救援队员冒雨送别队友。摄影:梁宙

在救援队里,与尹起贺的性格不同,许挺秀是个开朗的人,同时也是对绳索很具天赋的一名队员。队友们形容她“有的人教十遍还记不住,但教许挺秀一遍,隔十天她还记得”,而且她特别喜欢钻研。许挺秀最初入队的时候属于秘书部,她却天天跟行动部的队员在一起,“装备买了一大堆,只要是与绳索相关的她全都买”。

对于许挺秀参与的公益救援,家里人从来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她回来只是报喜不报忧,也没说过危险性,救了人才会和家人说,家人根本没想到她会发生这种意外。”许挺秀的哥哥许挺坚说。

今年大年初一,许挺秀在家里正陪着父母吃饭,突然收到通知说,深圳梧桐山有人被困需要救援,她立刻出发了,留下父母在家中一脸无奈,“哎,大过年的,谁还搞这种事,还要去救人。”

(文中郑泽莹、王洪杰为化名,实习生郁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解救被困“驴友”后,他们消失在溪谷之中

最后一名被救出来的驴友郑泽莹时常梦见在溪谷那天的情形,尹起贺在紧要关头安慰她:“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编辑 | 何雾

1

这本来是一次寻常的救援行动。

“惠州白马山一女子跌落悬崖,请求深圳蓝天救援队协助搜救。”

2019年8月24日,这是一个周六。结束了与惠州蓝天救援队一天的绳索技能交流后,许挺秀、尹起贺等4位深圳蓝天救援队员正吃着晚饭,突然收到了救援队微信群里的消息。

“要干活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救援行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情。他们以为是一个普通的救援任务。不同寻常的是,这次报警人提供的信息寥寥,甚至没有说明事发地的地理环境,

从惠州市出发到惠东县白马山,路上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他们讨论了事发地地形、救援方案、装备使用和人员安排,还聊起了家常。许挺秀说,等这次救援结束后,她要去升级潜水证等级,还要完成她的一个愿望——去国外潜水。

他们要营救的那些驴友,一早从深圳出发,踏上白马山溯溪之行,一共23人。

这本不是一个适合户外探险的日子。第11号台风“白鹿“将影响粤闽地区的新闻资讯,近一两天不断地在媒体上更新。8月25日上午7时左右,“白鹿”将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登陆,随之影响广东地区。

这23名驴友中,有男有女,大多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不乏有玩了十几年户外运动的“老人”。按照团队计划,他们将在台风来临前一天的早上出发,天黑之前会下到登山口。

17名驴友从左上角的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上爬。(受访者供图)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他们到了登山口。阳光猛烈,野草温柔,丝毫没有刮风下雨的迹象。他们在山脚遇到了其他的溯溪队伍,相互打了招呼,大家未察觉出异样。

惠东白马山海拔1200多米,横亘惠东、海丰两县。对于广东地区的资深户外爱好者而言,白马山溪谷不是一条陌生的路径。这次,驴友们走的线路网上也有攻略,但几乎只是涵盖了溪谷中下游一段,溪谷顶部的线路是缺失的。

“从整个路线来看,基本没有人提到溪谷顶部有没有路,我们也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情况。”驴友郑泽莹说,这是她第四次参与这个团队的户外活动。

一行人从溪谷的入口开始溯溪而上,前面的路走得很顺利,下午1时,驴友们便走完了攻略中提到的路径,这时一条往下走的山路出现在他们眼前。时间尚早,有驴友从地图轨迹上看到再往上爬似乎还有一条路可以下山——有人提出沿着溪谷继续往上攻。

他们分成了两个队伍:6名驴友选择了从山路下山,17名驴友选择往上爬。

道路愈见险阻。悬崖的落差不断增大,有的甚至落差高达20多米,不规则的石头遍布溪谷,棱角锋利,溪水从上往下冲击着崖石,水花四散。

这个团队曾有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往上爬的时候,大家要用到绳子做保护,但在一次抛绳子中,上面的人没接住,绳子掉到了潭子里。看到潭子里的水呈现深绿色,驴友队长王洪杰怕出危险,绳子便遗弃了,只剩下一条几米长的扁带。

17人往上沿着一条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上爬,越往上悬崖越陡峭,爬过一个悬崖后,他们发现上面是一个水潭,再爬上一个悬崖,又是一个水潭,溪谷两边也是悬崖。

“按照我们的经验,溯溪而上后,山里面一定是有路翻出去的。我们那天往上走时,旁边有几处比较难爬的地方都有绳子垂下来,是以前驴友遗留下来的,我们以为上面有路。”王洪杰说。

充当前锋的几名驴友先爬到了溪谷的顶端,地图轨迹上的这条“路”未被找到。

时间过得很快,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王洪杰知道,如果再不撤,天黑了可能大家就要困在溪谷里面,而且第二天台风将至,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决定让大家原路撤退。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没有绳子做保护的情况下,从溪谷最上面的悬崖,驴友们开始一个个沿着水管与崖壁之间往下撤。

2

这时,危险发生了。

一名女驴友在溪谷顶部20多米落差的悬崖上刚下行了一米多,突然打滑。那一瞬间,她还曾伸手抱了一下水管但没抱住,整个人从悬崖上滑坠,滑坠过程中还碰撞到几处岩石,面朝溪谷掉到了潭子里。

现场的驴友不觉发出了尖叫声,拼命地叫她的名字。

体能较好的5名驴友赶紧爬了下去,从水潭中把伤者抱出来,做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伤者暂时没有性命危险。驴友给伤者盖好衣服保暖,并给她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

见到有队友受伤,后面的人开始慌了,不敢再往下爬。驴友团队被分成两部分:9个人留在最上面的悬崖上,包括伤者共6个人留在下一级悬崖上,还有两名体力比较好的驴友往山下走,寻找救援。

被困的人们开始报警,请求蓝天等救援队的救助。

天色逐渐昏暗,山谷寂静,水流的冲击声犹为刺耳。几个小时后,一架无人机出现在溪谷上空,很快,救援人员的电话也打了进来,沟通着被困者们详细的坐标。许挺秀、尹起贺等4名深圳蓝天救援队员和2名惠州蓝天救援队员组成的救援力量第一梯队正在向事发地进发。

救援队员星宿有四五年的户外运动经验,他发现,驴友所走的这条白马山溪谷并不是一条常规的驴友路线,而是属于一条高危的溯溪路线,走的是水路,还有很多悬崖峭壁需要攀爬,比常规山林穿越的难度大很多,危险性也大很多。

悬崖下方穿黄色上衣、黑色裤子为受伤驴友,事发时从右下角石墩位置滑坠。(受访者供图)

8月25日0时,第一梯队的救援人员到达了受伤者的地点,此时两名从惠东自发过来参与救援的驴友也已经到达。蓝天救援队队医为伤者进行了检查和包扎处理,第一梯队的救援人员没有带担架等装备,要运送伤者下山,必须等待第二梯队的救援人员上来。

两名参与救援的驴友是惠东本地人,对地形相对熟悉,他们带着悬崖上面9名被困者从溪谷侧面的林子中开路下来,绕过了最高一个险峻的悬崖,到达了伤者跌落的潭子下方。但问题是,要想再往下撤退就只能沿着溪谷而下。

台风的影响开始增大,山谷中下起了雨,气温也降到了20度左右。借着头灯的照明,许挺秀、尹起贺等人把一些绳索放下去。凌晨4点,第二梯队的救援人员带着担架等设备到达伤者的位置,大家商量后,决定沿着溪谷下撤。

救援人员架起了三条绳索,伤者被固定在担架内,担架被固定在中间的绳索上,两边有人护送。伤者被护送下来后,被困人员计划通过两条绳索两个两个地往下撤退:前面一个人穿上保护套被送下来后,把保护套脱下来,系在绳子拉上去,悬崖上后一个人再穿上往下撤。

然而,被困的驴友中,很多都不会使用下降器,尹起贺便一个个地教他们如何使用,然后一个个往下撤退。

时间走到了8月25日早上6点多,已经连续参与救援多个小时后,蓝天救援队员雨寒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又淋了雨,于是建议和许挺秀一起护送被困驴友下山。

许挺秀没有跟她下,转身去处理绳索了。其时溪谷只剩下蓝天救援队员许挺秀、尹起贺和2名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还有参与救援的2名惠东驴友,以及2名最后下撤的被困驴友。

3

郑泽莹是最后一个从溪谷顶部往下撤的被困驴友,穿上保护套之后,尹起贺教她使用下降器,郑泽莹使用起来并不流利,她难以掌控使用的力度,“很敏感,一使用就经常会锁死”。

尹起贺在上面鼓励她,“慢慢下,一步一步,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但是郑泽莹还是不敢往下,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溪谷里的水上涨了起来,驴友队长王洪杰也急了,在下面一直喊郑泽莹快点下来。

许挺秀本来也在下面,和驴友队长做保护下撤人员的安全工作,看到溪谷的水迅速上涨,她赶紧拉过绳索开始往上攀爬,到了郑泽莹身边,果断给她换了一个U型锁,直接锁住人,然后让上面的尹起贺把绳子逐渐往下放。 

郑泽莹找不到落脚点,心里还是害怕,不知道怎么下。许挺秀面对着悬崖,双腿撑着,让郑泽莹面对自己,直接坐在她的腿上一起下。看到许挺秀是个瘦小的女生,郑泽莹还是坚持自己下。

一下到悬崖下方的大石头上,王洪杰顾不得那么多,抓着她使劲往下一拉,直接把她拉到水里:“你再不走的话,今天我们就有可能把命送到这里!”

许挺秀。资料图

郑泽莹这个时候才醒悟过来:山洪快来了。溪谷里的水已经漫到了大腿上。

他们下到悬崖后,溪谷的水越涨越高,已经没办法顺着溪谷的原路往下走,两人赶紧在旁边顺着崖壁爬上去,进了林子开路下山。在一个石头转弯后,许挺秀、尹起贺便消失在最后两位被困驴友的视野外。

不知走了多久,郑泽莹和王洪杰爬到了山顶,回头看到溪谷,这正是此前驴友们等待救援的地方,已经成了一道“白练”。

“如果是半夜就开始下暴雨,又如果是救援队没上来救人,我们差不多要全部在那里没命。”郑泽莹说。

许挺秀、尹起贺负责殿后,需要收绳,很多人还未意识到两位队友遇到了险情。10时多,蓝天救援队员曾联系过深圳公益救援队员,他们表示仍和许挺秀、尹起贺在一起。

11时左右,深圳公益救援队员反馈说,他们在收绳,但因为转了一个弯,已经看不见许挺秀和尹起贺。

4

许挺秀、尹起贺失联了。

意识到出事后,蓝天救援队员马上报警寻求官方援助,并协调更多救援队伍前往事发地搜救。

8月25日下午6点多,星宿和队友买了一些食物,再次回到白马山溪谷入口参与救援。据他回忆,当时溪谷入口的水流已经很大、很急,车辆已无法开过去。

后来,两部越野车过来,越野车的车身比较重,救援的人们才敢涉险。水流湍急,他们只能走山路,但搜寻一晚未果。

雨寒一直不相信这两位能力优秀的队员会出事,直到8月25日看到电站工作人员找到的头盔,才意识到两位队友可能真的出事了——那是许挺秀的头盔。

“头盔的插销是插着的,但中间的带子断掉了,而且头盔上面有很多割痕,”雨寒说,此前她还以为两位队友可能是离开了溪谷,进入树林里面,所以大家没有找到他们。

不过,雨寒依然想着两位队友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她以自己离开时许挺秀、尹起贺所站的位置分析,那个位置可能还有躲避山洪的地方,因为尹起贺站的位置非常高,附近有一条小路,虽然是一条“死路”,但能躲避山洪,如果许挺秀能稍微快一点上到尹起贺的位置,两人还有生存的希望。

尹起贺。资料图

雨寒的希望终究破灭。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许挺秀、尹起贺的遗体相继被发现。

8月27日,深圳蓝天救援队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8月26日中午12点,蓝天救援搜救队员找到失联队友许挺秀,后经法医确认已不幸牺牲;8月27日中午12:26分,深圳蓝天救援队前方队友已找到失联队友尹起贺,经现场确认已不幸牺牲。

“大小姐”许挺秀的生命停留在44岁,“贝老师”尹起贺的生命停留在35岁。

在确认队友遗体的位置后,雨寒曾再次上山看过,从两位队友的装备使用情况来看,许挺秀、尹起贺都在绳子上,尹起贺的姿势还是抓着绳子的。

事发后,深圳蓝天救援队行动部部长“瓶子”和队员不断复盘整个事件的经过,试图找出山洪来临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最终还是徒劳——没有任何见证者。

这两名队员经验老道。尹起贺2013年加入救援队,7年里他累计服务时间近万小时,在山野搜索、水域搜索、绳索等技术方面都是佼佼者;许挺秀加入救援队两年多以来,山野、水域及医疗等方面也是她的特长。

“我们不停在复盘,我们对他俩的技能无论是水域、山域、绳索,或是高空的技能都很了解。两位队员都是我们培训部的教官,他俩还是今年一个全国救援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瓶子想不明白,许挺秀、尹起贺牺牲前面对着怎样无法抗拒的力量,才产生了这个让大家不能接受的后果。

5

事发至今,最后一名被救出来的驴友郑泽莹时常梦见在溪谷那天的情形,尹起贺在紧要关头安慰她:“别怕,你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做的还要好。”

“是我们一系列的错误加错误,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她事后反思说,如果当时自己知道溪谷很危险,山洪快要来了的话,即使自己从悬崖上直接滑下来也愿意。

9月3日上午,许挺秀、尹起贺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来自多地的蓝天救援队员出席了,此事件中被救的部分驴友也来参加,许挺秀、尹起贺的家属第一次和被救的驴友们面对面交流。

8月25日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新闻媒体对几名驴友的采访过程中,一名家属打断了驴友的发言,向在场的驴友发问:“早早新闻报道就说有台风要来,为什么组织者不取消活动呢? 如果大家当时取消了,这个意外不会出现。”

“我们一直在反思,一直在讨论,确实是”“这个我们也懂,也明白”……驴友们沉默半晌,放低声量回应。

“以前每次出队,我就会拉上他(尹起贺),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收队回去也是一样。我很想叫他再跟我一起回来,我们还像以前出完队一样开车回家。”雨寒一闭上眼,脑子里时常还会浮现她和许挺秀、尹起贺之间的往事。

尹起贺沉默寡言,作为救援队里的督察部部长,在安全规范方面比其他人更加执着,雨寒有时参与活动没戴头盔,尹起贺会追着她一直不厌其烦地劝说,直到她改正为主。

35岁的尹起贺生前没有女朋友,早前,雨寒曾介绍过她的一位同事给尹起贺认识,“高高的,很漂亮,那女孩子很喜欢他”,但是尹起贺没有主动迈出那一步,他觉得自己在深圳没有房,不能给那姑娘带去好的生活质量,不想耽误了别人。

平时对吃穿住等事情全不在乎的尹起贺,对周围一些小事却观察入微。有时候训练或者参与救援,队员背的书包很重,尹起贺会主动帮忙,他的包里背的装备经常有七八十斤重。还有一次,雨寒因为背包太重实在背不动,便将帐篷扔了,后来她发现自己扔掉的帐篷被尹起贺悄悄地捡回了家。

9月3日,蓝天救援队员冒雨送别队友。摄影:梁宙

在救援队里,与尹起贺的性格不同,许挺秀是个开朗的人,同时也是对绳索很具天赋的一名队员。队友们形容她“有的人教十遍还记不住,但教许挺秀一遍,隔十天她还记得”,而且她特别喜欢钻研。许挺秀最初入队的时候属于秘书部,她却天天跟行动部的队员在一起,“装备买了一大堆,只要是与绳索相关的她全都买”。

对于许挺秀参与的公益救援,家里人从来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她回来只是报喜不报忧,也没说过危险性,救了人才会和家人说,家人根本没想到她会发生这种意外。”许挺秀的哥哥许挺坚说。

今年大年初一,许挺秀在家里正陪着父母吃饭,突然收到通知说,深圳梧桐山有人被困需要救援,她立刻出发了,留下父母在家中一脸无奈,“哎,大过年的,谁还搞这种事,还要去救人。”

(文中郑泽莹、王洪杰为化名,实习生郁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