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过都是权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过都是权衡

真正的平衡,是内心的平衡。只有内心笃定,清楚判断每个时段最重要的东西,用全部的力量一次只抓住一点,当这些点串成一条线,就会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拥有了所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文|王CC(你我辣妈已获授权)

你我微评

我发现,自己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在理科班,文科表现“优异”;在文科班,可以冒充物理“尖子生”;念了几年中文,师兄们嫌弃我口味不正,“太通俗”;同学聚会,又被调侃“好高冷”……总之,就是去哪儿都被嫌弃就对了。为此,我又认真追忆了一下自己的中学时代,一直是语文课上补数学作业,数学课上补化学作业的节奏……好吧,难道这就是我上班的时候想孩子,陪孩子的时候又不放心工作的原因么?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原来,只是我身边,缺了一个王CC。

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谁也没办法给出完美的答案。对女人来说尤其是。

常常在我加班的时候,有同事问我:你这么晚回家,你家宝宝会不会想你呢?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他们应该都习惯了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也被照顾得很好,过得很开心。这样的说法是否令人满意呢?或许每一个被问到这种问题的妈妈都会有过心酸的时候吧,而在五年前,我第一次成为妈妈之后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会因为这种问题而哭起来。

我有两类女性朋友,一类是全职妈妈或者做非常轻松自由的工作把绝大部分时间用来照顾孩子的准全职妈妈,一类是专注于事业斗志昂扬通常很晚才会要孩子的职场女性。

和她们在一起,我都觉得特别有共同语言,可是在哪个圈里,我都是个异类。在前一类朋友眼里,我是个十足的工作狂,花太多的时间工作而很少出现在孩子的幼儿园,也总是错过妈妈们的聚会;在后一类朋友眼里,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女人,以爱情和家庭为天,不但年纪轻轻就迫切地结婚,而且为了结婚辞职离开北京,然后每生一个孩子都会离开职场一段时间。

我也觉得自己是个面目模糊的人,很难用一个角色来定义。我很喜欢工作的状态,每天早上醒来都自带二两鸡血,进入办公室坐下来打开电脑就有种安心的感觉。我也很喜欢恋爱结婚和生孩子,很多人认为怀孕生产是非常大的负担,我也承认那并不轻松,可是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享受远远多过烦恼,尤其是孩子出生时的那一瞬间,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简直达到人生最高潮,所以我在经历过十个小时的阵痛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仍然满怀期待地坚持第二个孩子要顺产。

归根结底我是个贪心的人,什么都想要,没有什么会让我觉得拥有这一样就足够了。从来没有一种工作,能让我愿意放弃生活,再忙我也要跟孩子玩,要读书要弹琴要健身要写作,不过是频率高低问题;也从来没有一种生活,能让我愿意放弃工作,哪怕是在我生了小闺女沉浸在儿女双全的幸福美满中,朋友们都以为我会留在家带孩子,我又上班了。

那段时间在一个妈妈群里聊天,都是家有初生的宝贝,一个被聊到很多次的话题就是:要不要再出去工作?

有一个年轻妈妈,休完产假后回去上班,几乎每天都会想孩子想到要哭,一回家看见孩子可爱的样子和对妈妈的依恋,更是难过。经过几个月的挣扎之后,她辞职了。

我特别能体会她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一模一样的阶段。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感觉最失衡的一段时间。在我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回到工作中,看起来我很快恢复了状态,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跟以前一样努力一样加班,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在我的心里,世界完全变了,因为我是个妈妈了,我无时不刻不在牵挂想念我的孩子,为不能陪在他身边而愧疚伤心。他一个喷嚏一点发烧,我就一整天都魂不守舍。他晚上总是要靠着我睡。有一天晚上加班后回到家,看到他趴在我的枕头上睡着了,姥姥说他一直拖着不睡想等我,等到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爬到我的枕头上,闻着妈妈的味道睡着了。我那一刻真是难过极了。

这样一次次的难过郁积在心里,终于在几个月之后我崩溃了,决定辞职。当时的老板很喜欢我,她为了挽留我,提出让我一周只上三天班,另外两天在家陪孩子,我同意了。可是这样过了半年,我还是辞职了。不想上班,又不敢荒废,于是就备考了一段时间去读了个MBA,那是后话了。

现在回想那时的状态,说起来别人都有点难以理解:能够碰到一位这么体谅我的老板,允许我以全职员工的身份做着兼职的工作,应该是最能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了吧?可是我当时却还是觉得焦头烂额,工作和家庭都没法照顾好。

后来我反思了很多,也观察很多的职场妈妈,我渐渐觉得:外在的失衡,或许是源于我内心的失衡。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不一定是朝九晚六按时下班,不一定是每天都有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不一定是每年有很多假期出去旅游。真正的平衡,是内心的平衡。只有内心笃定,清楚判断每个时段最重要的东西,用全部的力量一次只抓住一点,当这些点串成一条线,就会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拥有了所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即使是看起来拥有一切的人,在每一个当下的时刻也只能拥有一样。在每个时刻,在每一天,在每一个阶段,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而我们每个人,就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与权衡中动态地接近平衡。

要达到内心的平衡并不容易,最大的阻碍就是无处不在的愧疚感。工作的时候,对家人和孩子充满愧疚感,生怕没有尽到为人父母为人儿女的责任;休息的时候,又对工作充满愧疚感,生怕被老板和同事认为不够努力,连在朋友圈发个出游的图片都要遮遮掩掩解释解释。这当中,对孩子的愧疚感无疑是最有杀伤力的。

究竟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人们莫衷一是。全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能够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更细致;职场妈妈有更多的阅历和见识,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思想启发。

到底哪个更重要,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孩子都需要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一个积极快乐的妈妈。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强大,让自己先快乐起来,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而一个24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却充满了焦虑怨恨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反而很可怕。

所以与其去猜测孩子想要什么,不如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怎样可以让自己快乐?

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心越来越大、脸皮越来越厚,焦虑也越来越少了。两个孩子的性格特别不一样,小女儿才一岁就表现出女汉子的特性,大胆独立、到处探索,能够独自玩很长时间,成天笑呵呵的很少哭。大儿子以前敏感脆弱胆小,近两年才越来越外向勇敢、也爱表现了。我相信每个人天生的个性都会不一样,但是有时候我也在反省,儿子小时候的敏感,是不是被我的过度焦虑所影响。

怀上小女儿之后,因为要去美国待产,我又辞职了。从一个飞速发展的公司和团队离开,确实有些可惜,但是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选我最想要的。

当了一年的全职妈妈,生了期盼已久的女儿,作为产奶量先天不足的劣质奶牛努力追奶实现了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带着大儿子开始学钢琴学英语建立起自主练习的习惯。然后我觉得已经准备好,到了回归职场的时候了。

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每次做总结的时候我自己都会惊讶居然完成了这么多工作,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给人留下把工作和生活兼顾得很好的印象,常有同事问我是怎么做到平衡的。我每次都要使劲想想该怎么回答。我的外在状态远远算不上平衡,和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我脸上写着的,或许不过是内心的笃定与平衡。

我以我一贯的任性,以我修炼多时得来的理直气壮,抛去了那些恼人的愧疚感。当我工作,我就全心全意地工作,把孩子和家务交给妈妈和保姆,(我最亲爱的妈妈辛苦了!)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于育儿方法的分歧;当我玩耍,我就想方设法带老人和孩子玩得开心,让我自己也玩得开心,把工作抛到脑后。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爱很简单,爱是陪伴。但是爱并不仅仅等于陪伴。

前阵子我爸爸来北京看病,有一天约了做检查,我早上八点多要开会。于是我把他带到公司楼下,他在旁边的公园溜达等我,开完会后带他去医院。坐在检查室外面等待时,医生出来面色凝重地对旁边一位等候的大爷说:你爱人情况很不好,为什么还不做手术?大爷为难地说:做手术太贵了,她就想先保守治疗。

医院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无力感的地方。在那里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我突然意识到工作的另一个意义。

爸爸不愿意来北京看病,因为这里的花费全都不能报销,我说:北京的专家经验丰富,你来吧,我们有钱。他需要终身吃一种药,有两个牌子,一个比另一个贵一点副作用小一点,他想选便宜的那个,我说:选贵的吧,我们有钱。他说:做一次核磁共振要好几千,做B超只要几百块。我说:做核磁检查准确,没事,我们有钱。

不谈那些什么梦想什么追求,我们努力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这么些时候,我们拍着胸脯对老人说:你放心,我有钱。哪怕我们平时几乎只买打折的衣服。

那天陪爸爸做完检查,我就回去上班了,晚上加了会班,回到家快十点了,刚进门老公也回来了,他还没吃饭。他工作也非常辛苦,但是家里的事情承担得比我更多。他陪着我爸爸去了好几次医院,后来他陪爸爸去拿检查结果给医生看,我在开会看到他的未接来电,心提起来,再看到短信说爸爸的病情被控制得不错时,我的喉咙都有点哽住。

我陪他出去吃晚饭,第二天周六不用早起,就让儿子也跟着去了。我们三个人坐在路边的烧烤摊,我和儿子一人拿一瓶北冰洋,陪着老公喝啤酒吃烤串。儿子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老公跟我聊他在工作中的新想法。他说的东西我多半都不懂,但我特别喜欢听他说。

我觉得那一天浓缩了所有我想要的东西,有喜爱的工作,有相知的爱人,有可爱的孩子,有健康的父母,还有一个快乐的自己。

我从来都做不到完美,从来都没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可是我居然拥有了这么多,我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此文原刊于“你我辣妈” 微信号: niwolamabang()。你我辣妈坚持倡导独立、有态度、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连接海内外优秀华人妈妈,推送直抵内心的人物专访,采访对象涵盖世界多个不同领域辣妈,更有好玩的MeetUp等你加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过都是权衡

真正的平衡,是内心的平衡。只有内心笃定,清楚判断每个时段最重要的东西,用全部的力量一次只抓住一点,当这些点串成一条线,就会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拥有了所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文|王CC(你我辣妈已获授权)

你我微评

我发现,自己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在理科班,文科表现“优异”;在文科班,可以冒充物理“尖子生”;念了几年中文,师兄们嫌弃我口味不正,“太通俗”;同学聚会,又被调侃“好高冷”……总之,就是去哪儿都被嫌弃就对了。为此,我又认真追忆了一下自己的中学时代,一直是语文课上补数学作业,数学课上补化学作业的节奏……好吧,难道这就是我上班的时候想孩子,陪孩子的时候又不放心工作的原因么?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原来,只是我身边,缺了一个王CC。

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谁也没办法给出完美的答案。对女人来说尤其是。

常常在我加班的时候,有同事问我:你这么晚回家,你家宝宝会不会想你呢?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他们应该都习惯了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也被照顾得很好,过得很开心。这样的说法是否令人满意呢?或许每一个被问到这种问题的妈妈都会有过心酸的时候吧,而在五年前,我第一次成为妈妈之后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会因为这种问题而哭起来。

我有两类女性朋友,一类是全职妈妈或者做非常轻松自由的工作把绝大部分时间用来照顾孩子的准全职妈妈,一类是专注于事业斗志昂扬通常很晚才会要孩子的职场女性。

和她们在一起,我都觉得特别有共同语言,可是在哪个圈里,我都是个异类。在前一类朋友眼里,我是个十足的工作狂,花太多的时间工作而很少出现在孩子的幼儿园,也总是错过妈妈们的聚会;在后一类朋友眼里,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女人,以爱情和家庭为天,不但年纪轻轻就迫切地结婚,而且为了结婚辞职离开北京,然后每生一个孩子都会离开职场一段时间。

我也觉得自己是个面目模糊的人,很难用一个角色来定义。我很喜欢工作的状态,每天早上醒来都自带二两鸡血,进入办公室坐下来打开电脑就有种安心的感觉。我也很喜欢恋爱结婚和生孩子,很多人认为怀孕生产是非常大的负担,我也承认那并不轻松,可是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享受远远多过烦恼,尤其是孩子出生时的那一瞬间,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简直达到人生最高潮,所以我在经历过十个小时的阵痛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仍然满怀期待地坚持第二个孩子要顺产。

归根结底我是个贪心的人,什么都想要,没有什么会让我觉得拥有这一样就足够了。从来没有一种工作,能让我愿意放弃生活,再忙我也要跟孩子玩,要读书要弹琴要健身要写作,不过是频率高低问题;也从来没有一种生活,能让我愿意放弃工作,哪怕是在我生了小闺女沉浸在儿女双全的幸福美满中,朋友们都以为我会留在家带孩子,我又上班了。

那段时间在一个妈妈群里聊天,都是家有初生的宝贝,一个被聊到很多次的话题就是:要不要再出去工作?

有一个年轻妈妈,休完产假后回去上班,几乎每天都会想孩子想到要哭,一回家看见孩子可爱的样子和对妈妈的依恋,更是难过。经过几个月的挣扎之后,她辞职了。

我特别能体会她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一模一样的阶段。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感觉最失衡的一段时间。在我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回到工作中,看起来我很快恢复了状态,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跟以前一样努力一样加班,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在我的心里,世界完全变了,因为我是个妈妈了,我无时不刻不在牵挂想念我的孩子,为不能陪在他身边而愧疚伤心。他一个喷嚏一点发烧,我就一整天都魂不守舍。他晚上总是要靠着我睡。有一天晚上加班后回到家,看到他趴在我的枕头上睡着了,姥姥说他一直拖着不睡想等我,等到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爬到我的枕头上,闻着妈妈的味道睡着了。我那一刻真是难过极了。

这样一次次的难过郁积在心里,终于在几个月之后我崩溃了,决定辞职。当时的老板很喜欢我,她为了挽留我,提出让我一周只上三天班,另外两天在家陪孩子,我同意了。可是这样过了半年,我还是辞职了。不想上班,又不敢荒废,于是就备考了一段时间去读了个MBA,那是后话了。

现在回想那时的状态,说起来别人都有点难以理解:能够碰到一位这么体谅我的老板,允许我以全职员工的身份做着兼职的工作,应该是最能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了吧?可是我当时却还是觉得焦头烂额,工作和家庭都没法照顾好。

后来我反思了很多,也观察很多的职场妈妈,我渐渐觉得:外在的失衡,或许是源于我内心的失衡。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不一定是朝九晚六按时下班,不一定是每天都有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不一定是每年有很多假期出去旅游。真正的平衡,是内心的平衡。只有内心笃定,清楚判断每个时段最重要的东西,用全部的力量一次只抓住一点,当这些点串成一条线,就会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拥有了所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即使是看起来拥有一切的人,在每一个当下的时刻也只能拥有一样。在每个时刻,在每一天,在每一个阶段,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而我们每个人,就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与权衡中动态地接近平衡。

要达到内心的平衡并不容易,最大的阻碍就是无处不在的愧疚感。工作的时候,对家人和孩子充满愧疚感,生怕没有尽到为人父母为人儿女的责任;休息的时候,又对工作充满愧疚感,生怕被老板和同事认为不够努力,连在朋友圈发个出游的图片都要遮遮掩掩解释解释。这当中,对孩子的愧疚感无疑是最有杀伤力的。

究竟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人们莫衷一是。全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能够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更细致;职场妈妈有更多的阅历和见识,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思想启发。

到底哪个更重要,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孩子都需要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一个积极快乐的妈妈。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强大,让自己先快乐起来,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而一个24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却充满了焦虑怨恨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反而很可怕。

所以与其去猜测孩子想要什么,不如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怎样可以让自己快乐?

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心越来越大、脸皮越来越厚,焦虑也越来越少了。两个孩子的性格特别不一样,小女儿才一岁就表现出女汉子的特性,大胆独立、到处探索,能够独自玩很长时间,成天笑呵呵的很少哭。大儿子以前敏感脆弱胆小,近两年才越来越外向勇敢、也爱表现了。我相信每个人天生的个性都会不一样,但是有时候我也在反省,儿子小时候的敏感,是不是被我的过度焦虑所影响。

怀上小女儿之后,因为要去美国待产,我又辞职了。从一个飞速发展的公司和团队离开,确实有些可惜,但是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选我最想要的。

当了一年的全职妈妈,生了期盼已久的女儿,作为产奶量先天不足的劣质奶牛努力追奶实现了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带着大儿子开始学钢琴学英语建立起自主练习的习惯。然后我觉得已经准备好,到了回归职场的时候了。

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每次做总结的时候我自己都会惊讶居然完成了这么多工作,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给人留下把工作和生活兼顾得很好的印象,常有同事问我是怎么做到平衡的。我每次都要使劲想想该怎么回答。我的外在状态远远算不上平衡,和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我脸上写着的,或许不过是内心的笃定与平衡。

我以我一贯的任性,以我修炼多时得来的理直气壮,抛去了那些恼人的愧疚感。当我工作,我就全心全意地工作,把孩子和家务交给妈妈和保姆,(我最亲爱的妈妈辛苦了!)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于育儿方法的分歧;当我玩耍,我就想方设法带老人和孩子玩得开心,让我自己也玩得开心,把工作抛到脑后。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爱很简单,爱是陪伴。但是爱并不仅仅等于陪伴。

前阵子我爸爸来北京看病,有一天约了做检查,我早上八点多要开会。于是我把他带到公司楼下,他在旁边的公园溜达等我,开完会后带他去医院。坐在检查室外面等待时,医生出来面色凝重地对旁边一位等候的大爷说:你爱人情况很不好,为什么还不做手术?大爷为难地说:做手术太贵了,她就想先保守治疗。

医院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无力感的地方。在那里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我突然意识到工作的另一个意义。

爸爸不愿意来北京看病,因为这里的花费全都不能报销,我说:北京的专家经验丰富,你来吧,我们有钱。他需要终身吃一种药,有两个牌子,一个比另一个贵一点副作用小一点,他想选便宜的那个,我说:选贵的吧,我们有钱。他说:做一次核磁共振要好几千,做B超只要几百块。我说:做核磁检查准确,没事,我们有钱。

不谈那些什么梦想什么追求,我们努力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这么些时候,我们拍着胸脯对老人说:你放心,我有钱。哪怕我们平时几乎只买打折的衣服。

那天陪爸爸做完检查,我就回去上班了,晚上加了会班,回到家快十点了,刚进门老公也回来了,他还没吃饭。他工作也非常辛苦,但是家里的事情承担得比我更多。他陪着我爸爸去了好几次医院,后来他陪爸爸去拿检查结果给医生看,我在开会看到他的未接来电,心提起来,再看到短信说爸爸的病情被控制得不错时,我的喉咙都有点哽住。

我陪他出去吃晚饭,第二天周六不用早起,就让儿子也跟着去了。我们三个人坐在路边的烧烤摊,我和儿子一人拿一瓶北冰洋,陪着老公喝啤酒吃烤串。儿子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老公跟我聊他在工作中的新想法。他说的东西我多半都不懂,但我特别喜欢听他说。

我觉得那一天浓缩了所有我想要的东西,有喜爱的工作,有相知的爱人,有可爱的孩子,有健康的父母,还有一个快乐的自己。

我从来都做不到完美,从来都没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可是我居然拥有了这么多,我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此文原刊于“你我辣妈” 微信号: niwolamabang()。你我辣妈坚持倡导独立、有态度、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连接海内外优秀华人妈妈,推送直抵内心的人物专访,采访对象涵盖世界多个不同领域辣妈,更有好玩的MeetUp等你加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