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在沪揭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在沪揭晓

9月10日下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亚洲协会荣誉会长卜励德、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滨下武志、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获奖。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摄影:韩丽媛

9月10日下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经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通讯评议专家委员会评选,美国亚洲协会荣誉会长卜励德、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滨下武志、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获奖。

卜励德已从事美国外交工作34年,曾任美国亚洲协会会长12年,并于1972年陪同尼克松访华,见证了中美建交。此外,他在2010年3月出版回忆录《中美关系中的“中国男孩”》。

 “我能够获奖,说明中国方面已将一名外交工作者和私营部门管理者纳入学术荣誉者行列。这一趋势让人欣喜,这意味着那些实际主管外交关系的人士,能够与高瞻远瞩地研究和分析外交关系的学者一道,为这一领域作出贡献。”

卜励德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中美之间的人文交往,这种交往构成了两国关系的基石。他表示,中美既彼此竞争,也相互合作。中美的目标应当是放手让两国人民追寻其共同利益,促进两个社会能够(用基辛格的话说)“共同演进”。

滨下武志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东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撰有《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等多部作品。

“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我一直在逐个地研究中国地方、沿海地区、中国与亚洲、中国走向全球等情况,认识到了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世界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滨下武志表示,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如何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创立一种新的平衡和循环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学术界而言,应当创造一个新层次的全球知识和意识,创建遍及全世界,打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网络。

施舟人曾任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讲座教授,并于1975年牵头成立欧洲汉学学会,在次年的巴黎年会上发起“道藏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得儒莲汉学奖、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穷尽一生研究道教,包括其哲学、历史、科仪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我学习道教,是因为我在法国的老师研究道教。”

施舟人表示,其个人成就完全得益于欧洲,尤其是法国汉学界数代热爱中国文化的杰出先辈学者们的研习、积累与传承。如今不仅巴黎好几所大学设有中国文化讲座教席,同时他们还与各个中国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

杜维明于1940年出生于昆明,长于台湾。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创办院长。著有《中庸洞见》《仁与修身》等代表作。

“在自然环境被不可逆地破坏,世界秩序动荡与解体、种族主义复辟,人际关系被钱权宰制的大背景下,我希望人通过对自身的反思,重构精神世界,追求意义,学习做好各种角色的自己,建立‘如何做人’的自觉。”

杜维明表示,儒家所体现的仁道,是通过各文明的深层对话,修正启蒙心态所突出的“凡俗的时代”,故而会成为21世纪人类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源。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自2004年创设以来,已成为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2010年起,论坛设立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2年起,增设海外华人中国学贡献奖,以表彰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中国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迄今已有19人获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在沪揭晓

9月10日下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亚洲协会荣誉会长卜励德、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滨下武志、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获奖。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摄影:韩丽媛

9月10日下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经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通讯评议专家委员会评选,美国亚洲协会荣誉会长卜励德、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滨下武志、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历史讲座教席施舟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获奖。

卜励德已从事美国外交工作34年,曾任美国亚洲协会会长12年,并于1972年陪同尼克松访华,见证了中美建交。此外,他在2010年3月出版回忆录《中美关系中的“中国男孩”》。

 “我能够获奖,说明中国方面已将一名外交工作者和私营部门管理者纳入学术荣誉者行列。这一趋势让人欣喜,这意味着那些实际主管外交关系的人士,能够与高瞻远瞩地研究和分析外交关系的学者一道,为这一领域作出贡献。”

卜励德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中美之间的人文交往,这种交往构成了两国关系的基石。他表示,中美既彼此竞争,也相互合作。中美的目标应当是放手让两国人民追寻其共同利益,促进两个社会能够(用基辛格的话说)“共同演进”。

滨下武志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授、东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撰有《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等多部作品。

“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我一直在逐个地研究中国地方、沿海地区、中国与亚洲、中国走向全球等情况,认识到了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世界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滨下武志表示,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如何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创立一种新的平衡和循环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学术界而言,应当创造一个新层次的全球知识和意识,创建遍及全世界,打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网络。

施舟人曾任法国高等研究院中国宗教讲座教授,并于1975年牵头成立欧洲汉学学会,在次年的巴黎年会上发起“道藏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得儒莲汉学奖、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穷尽一生研究道教,包括其哲学、历史、科仪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我学习道教,是因为我在法国的老师研究道教。”

施舟人表示,其个人成就完全得益于欧洲,尤其是法国汉学界数代热爱中国文化的杰出先辈学者们的研习、积累与传承。如今不仅巴黎好几所大学设有中国文化讲座教席,同时他们还与各个中国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

杜维明于1940年出生于昆明,长于台湾。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创办院长。著有《中庸洞见》《仁与修身》等代表作。

“在自然环境被不可逆地破坏,世界秩序动荡与解体、种族主义复辟,人际关系被钱权宰制的大背景下,我希望人通过对自身的反思,重构精神世界,追求意义,学习做好各种角色的自己,建立‘如何做人’的自觉。”

杜维明表示,儒家所体现的仁道,是通过各文明的深层对话,修正启蒙心态所突出的“凡俗的时代”,故而会成为21世纪人类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源。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自2004年创设以来,已成为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2010年起,论坛设立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2年起,增设海外华人中国学贡献奖,以表彰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中国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迄今已有19人获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