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椰汁产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波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椰汁饮料市场潜力巨大,海南本土椰汁企业主打椰肉鲜榨工艺,在品质上更优越,可随着成本的不断增长,和外省部分企业用低劣产品混淆市场,海南椰汁企业两头受限,日子难捱。”日前,有椰汁企业负责人向南国都市报记者直言。海南椰汁生产有较于其他地方的优势,但也危机四伏。

在健康消费潮流的风口下,椰汁饮料不断被看好,海南椰汁再遇市场良机。但近年来,随着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椰汁生产的国家标准较低,不少较低质量的椰汁产品“混淆”冲击市场,海南椰汁企业“内忧外患”,如何破局?

机遇

健康潮流下老品类有新机遇

做为健康营养、天然的植物蛋白饮料,椰汁产品自上世纪就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定位置。

“国家饮料行业产值以每年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飞速增长,在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椰汁成为当之无愧的翘楚。近年来,健康消费潮流下,椰汁再受市场热捧,市场不断向长江以北地区突破,预估到明年,仅椰汁的全国市场规模可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海南岛屿热带饮料食品厂负责人郝伟说。

2012年以来,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整体市场稳步发展,椰汁在饮料行业的占有率达到40%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总销量将增长至107.97亿升。“目前来看,海南椰汁企业的产量还远不足于此,增长空间还很大。”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认为,2018年,椰果进口量已达30万吨,连年来,椰果进口量的不断上升,也从侧面说明了市场的需求。

挑战

外省椰汁多品牌崛起

“2010年以来,椰汁市场就不断被看好,至2015年前后,椰汁市场热度极高,光是海南的椰汁企业就多达60余家。”一直关注于海南椰子加工业的曾建军说,从2016年开始,椰汁品类加快了品牌洗牌速度,市场竞争压力下,小品牌陆续退出椰汁品类,椰树椰汁仍是行业中的翘楚,但不再是一家独大,特别是浙江、安徽等地的椰汁企业迅速崛起,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

“椰汁生产原料供应、市场销售两头在外,外省椰汁企业的不断崛起,对海南本土品牌是很大的威胁,如不抢占市场,会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危机。”曾建军坦言,海南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椰汁成产产业链,但近年来受越南边贸政策影响,这样完整的产业链也受到冲击。

原材料受限成本压力大

“市场上椰汁饮料品种众多、良莠不齐,主要以椰浆勾兑和椰肉榨汁为主。海南椰汁企业主打鲜榨椰汁,从口感和营养都要优于勾兑椰汁,但成本也更高。”来自澄迈一家椰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越南边贸进口速冻椰浆,成本仅要8.3元一公斤,而进口椰果再榨汁,鲜榨椰汁成本比起椰浆勾兑的椰汁高出一倍不止。

海南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椰汁产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波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海南椰子供应不足,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只能靠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椰子,价格并不稳定。”

曾建军认为,目前椰肉榨取椰汁主要靠人工剥离椰肉,人工成本的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压力。“外省椰汁企业以椰浆勾兑的椰汁来冲击市场,从成本上看,海南椰汁企业的压力不小。”

外地“山寨椰汁”冒充

外地生产的椰汁打着“海南特产”招牌,用椰浆勾兑的椰汁打着“鲜榨”的招牌……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给海南椰汁企业冲击小。

“这些山寨椰汁不仅外包装极大程度模仿,市场售价也与正品相差无几。”曾建军说。

“由于目前国内现行的椰汁生产行业标准制定时间已久,部分指标定不严格,未对原料用量及原料含量制定具体的规范。针对外省部分企业用椰浆勾兑的低标准,缺乏标准参照,对于执法部门来说也有难度。”曾建军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产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夏秋瑜介绍,2018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植物蛋白饮料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尚未颁布实施。目前,有关厅局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正在对此展开调研。调研结束后,将列出需要制定和修订的系列椰子标准清单,就完善椰子系列标准征求意见。

破局

建立海南椰汁公共品牌

“海南公共品牌的缺失,加上外省部分打着海南招牌的企业以次充好,久而久之,只怕会砸了海南椰汁的招牌。”曾建军认为,新的国家标准公示以来,海南不少椰汁企业主动将植物蛋白含量从50%提高至70%,打造更高的品质标准,为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市场品牌。“品质有了保障,海南椰汁企业可以抱团,探索统一的海南地标logo,推出海南的品牌,这样才能树立海南自己的品牌。”

此外,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但要从法制层面制定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公平竞争。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才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南国都市报

原标题:健康消费潮流风口上 椰汁饮料新机遇 原材料靠进口成本高“山寨”产品打假难 外省椰汁品牌崛起 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椰汁产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波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椰汁饮料市场潜力巨大,海南本土椰汁企业主打椰肉鲜榨工艺,在品质上更优越,可随着成本的不断增长,和外省部分企业用低劣产品混淆市场,海南椰汁企业两头受限,日子难捱。”日前,有椰汁企业负责人向南国都市报记者直言。海南椰汁生产有较于其他地方的优势,但也危机四伏。

在健康消费潮流的风口下,椰汁饮料不断被看好,海南椰汁再遇市场良机。但近年来,随着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椰汁生产的国家标准较低,不少较低质量的椰汁产品“混淆”冲击市场,海南椰汁企业“内忧外患”,如何破局?

机遇

健康潮流下老品类有新机遇

做为健康营养、天然的植物蛋白饮料,椰汁产品自上世纪就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定位置。

“国家饮料行业产值以每年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飞速增长,在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椰汁成为当之无愧的翘楚。近年来,健康消费潮流下,椰汁再受市场热捧,市场不断向长江以北地区突破,预估到明年,仅椰汁的全国市场规模可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海南岛屿热带饮料食品厂负责人郝伟说。

2012年以来,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整体市场稳步发展,椰汁在饮料行业的占有率达到40%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总销量将增长至107.97亿升。“目前来看,海南椰汁企业的产量还远不足于此,增长空间还很大。”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认为,2018年,椰果进口量已达30万吨,连年来,椰果进口量的不断上升,也从侧面说明了市场的需求。

挑战

外省椰汁多品牌崛起

“2010年以来,椰汁市场就不断被看好,至2015年前后,椰汁市场热度极高,光是海南的椰汁企业就多达60余家。”一直关注于海南椰子加工业的曾建军说,从2016年开始,椰汁品类加快了品牌洗牌速度,市场竞争压力下,小品牌陆续退出椰汁品类,椰树椰汁仍是行业中的翘楚,但不再是一家独大,特别是浙江、安徽等地的椰汁企业迅速崛起,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

“椰汁生产原料供应、市场销售两头在外,外省椰汁企业的不断崛起,对海南本土品牌是很大的威胁,如不抢占市场,会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危机。”曾建军坦言,海南的优势在于,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椰汁成产产业链,但近年来受越南边贸政策影响,这样完整的产业链也受到冲击。

原材料受限成本压力大

“市场上椰汁饮料品种众多、良莠不齐,主要以椰浆勾兑和椰肉榨汁为主。海南椰汁企业主打鲜榨椰汁,从口感和营养都要优于勾兑椰汁,但成本也更高。”来自澄迈一家椰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越南边贸进口速冻椰浆,成本仅要8.3元一公斤,而进口椰果再榨汁,鲜榨椰汁成本比起椰浆勾兑的椰汁高出一倍不止。

海南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椰汁产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波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海南椰子供应不足,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只能靠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椰子,价格并不稳定。”

曾建军认为,目前椰肉榨取椰汁主要靠人工剥离椰肉,人工成本的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压力。“外省椰汁企业以椰浆勾兑的椰汁来冲击市场,从成本上看,海南椰汁企业的压力不小。”

外地“山寨椰汁”冒充

外地生产的椰汁打着“海南特产”招牌,用椰浆勾兑的椰汁打着“鲜榨”的招牌……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给海南椰汁企业冲击小。

“这些山寨椰汁不仅外包装极大程度模仿,市场售价也与正品相差无几。”曾建军说。

“由于目前国内现行的椰汁生产行业标准制定时间已久,部分指标定不严格,未对原料用量及原料含量制定具体的规范。针对外省部分企业用椰浆勾兑的低标准,缺乏标准参照,对于执法部门来说也有难度。”曾建军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产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夏秋瑜介绍,2018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植物蛋白饮料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尚未颁布实施。目前,有关厅局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正在对此展开调研。调研结束后,将列出需要制定和修订的系列椰子标准清单,就完善椰子系列标准征求意见。

破局

建立海南椰汁公共品牌

“海南公共品牌的缺失,加上外省部分打着海南招牌的企业以次充好,久而久之,只怕会砸了海南椰汁的招牌。”曾建军认为,新的国家标准公示以来,海南不少椰汁企业主动将植物蛋白含量从50%提高至70%,打造更高的品质标准,为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市场品牌。“品质有了保障,海南椰汁企业可以抱团,探索统一的海南地标logo,推出海南的品牌,这样才能树立海南自己的品牌。”

此外,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但要从法制层面制定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公平竞争。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才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南国都市报

原标题:健康消费潮流风口上 椰汁饮料新机遇 原材料靠进口成本高“山寨”产品打假难 外省椰汁品牌崛起 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