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尼斯】《小丑》史无前例夺金狮,超英电影40年得奖路漫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尼斯】《小丑》史无前例夺金狮,超英电影40年得奖路漫漫

在票房屡创新高并受到全球观众追逐背后,“漫改超英电影”类型事实上也渴望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

图片来源:《小丑》剧照

当7月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宣布漫改超英电影《小丑》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时,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天真的以为它有机会染指威尼斯最高荣誉——金狮奖,毕竟作为首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漫改作品似乎就已经属于一种褒奖,夺奖显然成了一种痴心妄想。

不过在该片世界首映结束之后,抛开全场鼓掌八分钟这类电影节一贯的套路,多数媒体都对这部独立于DC电影宇宙的“小丑电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根据最后的场刊综合评分统计,《小丑》与《婚姻故事》同为3.7分并列第二,仅次于名导波兰斯基的新作《我控诉》。而场刊评分完全无法影响到评委意见,即便是这时多数媒体也只是颇有自信的预测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大概率会凭借“碾压级”的表演再次收获威尼斯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但最后的结果或许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华金·菲尼克斯遗憾的未能二度获奖,因为《小丑》真的拿到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根据规则,金狮奖得主无法再获得其他单项奖),在这一刻一部并不被看好的作品难得成为了电影节坚持“艺术至上”评奖原则的受益者。

《小丑》剧照

即便是曾经拒绝了漫威超英电影执导机会的评审团主席卢奎西亚·马特尔,也在颁奖礼结束后解释了评审团为何会做出这一选择:“《小丑》不应该被简单地归类为一部类型电影,其恰恰对超级英雄电影和反英雄电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揭示出,‘坏人’或者‘敌人’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整个罪恶的社会体系。这部设定在‘哥谭市’的电影,不仅对美国、更对全世界都具有启示作用。”

毫无疑问,首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便拿下最高奖项,华纳出品的《小丑》可以说是将“漫改超英电影”这一类型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高度甚至是克里斯托弗·诺兰那部被影迷誉为“神作”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都不曾到达过的。

从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首部超英电影《超人》开始,40年时间过去,“漫改超英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在新千年后逐渐开始形成了主流,最近十年随着漫威的精心布局,这一类型更是不论是影片数量还是整体票房都占据了市场的头把交椅,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超越《阿凡达》登顶影史冠军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票房屡创新高并受到全球观众追逐背后,“漫改超英电影”类型事实上也渴望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作为开山之作的《超人》当年便入围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剪辑三个奖项,尽管并未入围视觉效果奖项,但它最终却凭借当年及其惊艳的视觉特效获得了一个“特别成就奖”,这也是“漫改超英电影”获得的第一尊小金人。

紧接着“超人”之后,90年代蒂姆·波顿与乔·舒马赫打造的“蝙蝠侠”系列则让这一DC漫画中的经典人物初登大银幕并连续占据多年,而当年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初代小丑”也成为了这一漫画史上最著名反派的开端。尽管《蝙蝠侠》在当年便成为了全美年度票房冠军,但从《蝙蝠侠》到《蝙蝠侠与罗宾》四部电影,仅有前三部收获了一些技术类奖项提名,而唯一收入囊中的奖项仅有首部充满了哥特式暗黑风格的《蝙蝠侠》带来的最佳场景设计奖。

《蝙蝠侠与罗宾》剧照

进入新千年之后,“漫改超英电影”开始成为了好莱坞最新特效技术应用的“试验田”,2002年的《蜘蛛侠》与2004年的《蜘蛛侠2》可以说是这股技术风潮的引领者,《蜘蛛侠》2003年首度入围奥斯卡特效奖项却错失奖项之后,同一组人马在两年后的《蜘蛛侠2》再度收获提名并成功拿下这一奖项。也是从那时开始,超英类型电影滋养了大量特效人才,他们也成为了奥斯卡的常客──如今已是漫威电影御用特效专家Daniel Sudick,他已经凭着这些漫威超级英雄们,入围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7次之多。

2008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则让全世界看到了“漫改超英电影”的全新可能,借由经典漫画人物和世界观,诺兰放弃了宏大的视觉效果转而用一种接近现实主义的手法去塑造超级英雄的故事。这一充满野心的巨大改变除了让这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更是让其在次年的奥斯卡收获了创纪录的八项提名,并最终荣获其中的最佳音效剪辑与最佳男配角奖。“小丑”饰演者希斯·莱杰在当年更是横扫了二十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等,尽管希斯·莱杰因为意外离世无法亲自领奖,但他塑造的“小丑”一角,无疑已经成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角色之一。

也正是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同年,漫威工作室开始以《钢铁侠》为基础着手打造如今已经如日中天的“漫威电影宇宙”,尽管票房与影响力越发成功,但直到十年后的2018年,第十八部漫威超英电影《黑豹》才开始真正受到奥斯卡等奖项的关注。《黑豹》收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共7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创纪录的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三个奖项。在同届奥斯卡上漫改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也拿下了最佳动画长片奖,打破了皮克斯、迪士尼这些传统动画工作对这一奖项的长期垄断。

《蜘蛛侠:平行宇宙》

《黑豹》创纪录的背后除了迪士尼的重金公关之外,自然也与“漫改超英电影”真正开始从过去的另类电影类型成为好莱坞当下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观众对于《黑豹》的冷淡态度自然有社会环境不同的因素,但事实上《黑豹》可贵的是利用超英题材去讲述了美国种族冲突这类直到今天都依然未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当然受限于身处迪士尼的掌控之下,这部电影从整体风格来看依然没有跳脱出如今已成为“流水线产品”的漫威超英电影范畴。

DC最新出品的这部《小丑》显然从上述这40年来的“漫改超英电影”基础上完成了全方位的超越,正如该片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接受《时光网》的采访时所说:“过去十五年里,漫改电影突然就成了一种新的类型。既然是一种类型片,那就没必要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对反派做一个深入的角色研究,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拍出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而且言之有物。”

从预告到评论都看出这部《小丑》几乎完全抛弃了特效与视觉奇观,成为了一部纯粹深入角色研究的作者电影,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它要比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更进一步,甚至其中对于社会矛盾的态度可能还会在公映后引发不小的争论,但金狮奖的青睐显然是肯定了创作者这种想要开创新范式的激进态度与完成度极高的作品呈现。

如今全球的观众一年至少会看到不少于5部的超级英雄电影,不论是漫威、DC还是福斯或索尼哥伦比亚都依然在源源不断提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超英电影,排山倒海之下即便再忠实的粉丝也不免感到审美疲劳。但就像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得奖感言中所说,一旦如华纳和DC这样的大公司能够勇于跳出舒适区,让创作者能够利用知名角色以更加自由的状态去打造一个回归社会与现实的原创故事,“漫改超英电影”类型显然也能产生与那些严肃作者电影一样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现在还无法断言《小丑》之后的票房成绩或奥斯卡表现,但光是凭借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电影节的赞许,也足以让它以“漫改超英电影”的身份在影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尼斯】《小丑》史无前例夺金狮,超英电影40年得奖路漫漫

在票房屡创新高并受到全球观众追逐背后,“漫改超英电影”类型事实上也渴望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

图片来源:《小丑》剧照

当7月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宣布漫改超英电影《小丑》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时,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天真的以为它有机会染指威尼斯最高荣誉——金狮奖,毕竟作为首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漫改作品似乎就已经属于一种褒奖,夺奖显然成了一种痴心妄想。

不过在该片世界首映结束之后,抛开全场鼓掌八分钟这类电影节一贯的套路,多数媒体都对这部独立于DC电影宇宙的“小丑电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根据最后的场刊综合评分统计,《小丑》与《婚姻故事》同为3.7分并列第二,仅次于名导波兰斯基的新作《我控诉》。而场刊评分完全无法影响到评委意见,即便是这时多数媒体也只是颇有自信的预测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大概率会凭借“碾压级”的表演再次收获威尼斯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但最后的结果或许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华金·菲尼克斯遗憾的未能二度获奖,因为《小丑》真的拿到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根据规则,金狮奖得主无法再获得其他单项奖),在这一刻一部并不被看好的作品难得成为了电影节坚持“艺术至上”评奖原则的受益者。

《小丑》剧照

即便是曾经拒绝了漫威超英电影执导机会的评审团主席卢奎西亚·马特尔,也在颁奖礼结束后解释了评审团为何会做出这一选择:“《小丑》不应该被简单地归类为一部类型电影,其恰恰对超级英雄电影和反英雄电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揭示出,‘坏人’或者‘敌人’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整个罪恶的社会体系。这部设定在‘哥谭市’的电影,不仅对美国、更对全世界都具有启示作用。”

毫无疑问,首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便拿下最高奖项,华纳出品的《小丑》可以说是将“漫改超英电影”这一类型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高度甚至是克里斯托弗·诺兰那部被影迷誉为“神作”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都不曾到达过的。

从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首部超英电影《超人》开始,40年时间过去,“漫改超英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在新千年后逐渐开始形成了主流,最近十年随着漫威的精心布局,这一类型更是不论是影片数量还是整体票房都占据了市场的头把交椅,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超越《阿凡达》登顶影史冠军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票房屡创新高并受到全球观众追逐背后,“漫改超英电影”类型事实上也渴望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作为开山之作的《超人》当年便入围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剪辑三个奖项,尽管并未入围视觉效果奖项,但它最终却凭借当年及其惊艳的视觉特效获得了一个“特别成就奖”,这也是“漫改超英电影”获得的第一尊小金人。

紧接着“超人”之后,90年代蒂姆·波顿与乔·舒马赫打造的“蝙蝠侠”系列则让这一DC漫画中的经典人物初登大银幕并连续占据多年,而当年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初代小丑”也成为了这一漫画史上最著名反派的开端。尽管《蝙蝠侠》在当年便成为了全美年度票房冠军,但从《蝙蝠侠》到《蝙蝠侠与罗宾》四部电影,仅有前三部收获了一些技术类奖项提名,而唯一收入囊中的奖项仅有首部充满了哥特式暗黑风格的《蝙蝠侠》带来的最佳场景设计奖。

《蝙蝠侠与罗宾》剧照

进入新千年之后,“漫改超英电影”开始成为了好莱坞最新特效技术应用的“试验田”,2002年的《蜘蛛侠》与2004年的《蜘蛛侠2》可以说是这股技术风潮的引领者,《蜘蛛侠》2003年首度入围奥斯卡特效奖项却错失奖项之后,同一组人马在两年后的《蜘蛛侠2》再度收获提名并成功拿下这一奖项。也是从那时开始,超英类型电影滋养了大量特效人才,他们也成为了奥斯卡的常客──如今已是漫威电影御用特效专家Daniel Sudick,他已经凭着这些漫威超级英雄们,入围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7次之多。

2008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则让全世界看到了“漫改超英电影”的全新可能,借由经典漫画人物和世界观,诺兰放弃了宏大的视觉效果转而用一种接近现实主义的手法去塑造超级英雄的故事。这一充满野心的巨大改变除了让这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更是让其在次年的奥斯卡收获了创纪录的八项提名,并最终荣获其中的最佳音效剪辑与最佳男配角奖。“小丑”饰演者希斯·莱杰在当年更是横扫了二十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等,尽管希斯·莱杰因为意外离世无法亲自领奖,但他塑造的“小丑”一角,无疑已经成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角色之一。

也正是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同年,漫威工作室开始以《钢铁侠》为基础着手打造如今已经如日中天的“漫威电影宇宙”,尽管票房与影响力越发成功,但直到十年后的2018年,第十八部漫威超英电影《黑豹》才开始真正受到奥斯卡等奖项的关注。《黑豹》收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共7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创纪录的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三个奖项。在同届奥斯卡上漫改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也拿下了最佳动画长片奖,打破了皮克斯、迪士尼这些传统动画工作对这一奖项的长期垄断。

《蜘蛛侠:平行宇宙》

《黑豹》创纪录的背后除了迪士尼的重金公关之外,自然也与“漫改超英电影”真正开始从过去的另类电影类型成为好莱坞当下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观众对于《黑豹》的冷淡态度自然有社会环境不同的因素,但事实上《黑豹》可贵的是利用超英题材去讲述了美国种族冲突这类直到今天都依然未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当然受限于身处迪士尼的掌控之下,这部电影从整体风格来看依然没有跳脱出如今已成为“流水线产品”的漫威超英电影范畴。

DC最新出品的这部《小丑》显然从上述这40年来的“漫改超英电影”基础上完成了全方位的超越,正如该片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接受《时光网》的采访时所说:“过去十五年里,漫改电影突然就成了一种新的类型。既然是一种类型片,那就没必要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对反派做一个深入的角色研究,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拍出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而且言之有物。”

从预告到评论都看出这部《小丑》几乎完全抛弃了特效与视觉奇观,成为了一部纯粹深入角色研究的作者电影,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它要比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更进一步,甚至其中对于社会矛盾的态度可能还会在公映后引发不小的争论,但金狮奖的青睐显然是肯定了创作者这种想要开创新范式的激进态度与完成度极高的作品呈现。

如今全球的观众一年至少会看到不少于5部的超级英雄电影,不论是漫威、DC还是福斯或索尼哥伦比亚都依然在源源不断提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超英电影,排山倒海之下即便再忠实的粉丝也不免感到审美疲劳。但就像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得奖感言中所说,一旦如华纳和DC这样的大公司能够勇于跳出舒适区,让创作者能够利用知名角色以更加自由的状态去打造一个回归社会与现实的原创故事,“漫改超英电影”类型显然也能产生与那些严肃作者电影一样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现在还无法断言《小丑》之后的票房成绩或奥斯卡表现,但光是凭借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电影节的赞许,也足以让它以“漫改超英电影”的身份在影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