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南亚做好准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东南亚做好准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了吗?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指出,即使有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了越南,但生产的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购买,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有助于中国扩大供应链的空间。“我们一打喷嚏,越南就感冒”,他说。

2019年1月28日,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是街头一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9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未来”主题论坛上,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和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研究指出,虽然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一部分企业将生产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国家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管理上均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同时,两人指出,面对外贸摩擦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需要重点从科技和政策上把握未来。

自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部分中国出口产品为了规避关税转向第三国,有关越南或印度等国家是否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讨论开始涌现。对此,施展与何帆都表示,以当前的规模来看,这些国家远远无法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根据何帆的测算,以越南为例,当前其承接中国的产品规模为70亿美元。2018年,越南出口规模为2435亿美元,而中国是16.4万亿美元。“越南和中国之间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上都存在着不止一个量级的差距。”他说。

施展指出,即使有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了越南,但生产的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购买,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有助于中国扩大供应链的空间。“我们一打喷嚏,越南就感冒”,他打了一个比方来形容中越两国的贸易紧密度。

不仅如此,施展还说,在他亲往越南调研中发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的企业中,无论是外资还是合资企业,大多都聘用来自中国的管理者把握生产。他指出,这个人群的数量在越南非同小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着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资源。

在论坛上,两位嘉宾对未来全球格局的不确定性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何帆认为,全球供应链最大的挑战不是中美贸易冲突,而是未来对于需求和技术变化的把控。他表示,从需求变化的角度讲,未来的消费需求越发趋近个性化。在这个背景下,谁离消费者近,谁就越有优势。而国内巨大的市场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讲,“可能由于某个材料出现变化,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随之改变,甚至影响一个行业。”何帆说,因此,掌握了技术,就是掌握了根本的主动权。

施展认为,面对贸易摩擦的常态化,未来中国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更注重从企业和商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美国官方政策越收紧,民间商人和企业越要自救。”他说,“在美国针对华为抛出一系列制裁措施时,虽然政府之间看起来剑拔弩张,但实际上两国相关企业都在共同想办法解决困境。”施展指出,很多时候,政策的走向和民间的选择未必是一样的。

因此,施展认为,应对贸易问题的不确定性,一定要从民间的贸易主体角度考虑进行谋划,因为这是国家和国际关系之间真正的底层基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东南亚做好准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了吗?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指出,即使有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了越南,但生产的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购买,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有助于中国扩大供应链的空间。“我们一打喷嚏,越南就感冒”,他说。

2019年1月28日,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是街头一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9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未来”主题论坛上,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和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研究指出,虽然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一部分企业将生产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国家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管理上均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同时,两人指出,面对外贸摩擦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需要重点从科技和政策上把握未来。

自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部分中国出口产品为了规避关税转向第三国,有关越南或印度等国家是否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讨论开始涌现。对此,施展与何帆都表示,以当前的规模来看,这些国家远远无法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根据何帆的测算,以越南为例,当前其承接中国的产品规模为70亿美元。2018年,越南出口规模为2435亿美元,而中国是16.4万亿美元。“越南和中国之间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上都存在着不止一个量级的差距。”他说。

施展指出,即使有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了越南,但生产的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购买,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有助于中国扩大供应链的空间。“我们一打喷嚏,越南就感冒”,他打了一个比方来形容中越两国的贸易紧密度。

不仅如此,施展还说,在他亲往越南调研中发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的企业中,无论是外资还是合资企业,大多都聘用来自中国的管理者把握生产。他指出,这个人群的数量在越南非同小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着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资源。

在论坛上,两位嘉宾对未来全球格局的不确定性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何帆认为,全球供应链最大的挑战不是中美贸易冲突,而是未来对于需求和技术变化的把控。他表示,从需求变化的角度讲,未来的消费需求越发趋近个性化。在这个背景下,谁离消费者近,谁就越有优势。而国内巨大的市场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讲,“可能由于某个材料出现变化,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随之改变,甚至影响一个行业。”何帆说,因此,掌握了技术,就是掌握了根本的主动权。

施展认为,面对贸易摩擦的常态化,未来中国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更注重从企业和商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美国官方政策越收紧,民间商人和企业越要自救。”他说,“在美国针对华为抛出一系列制裁措施时,虽然政府之间看起来剑拔弩张,但实际上两国相关企业都在共同想办法解决困境。”施展指出,很多时候,政策的走向和民间的选择未必是一样的。

因此,施展认为,应对贸易问题的不确定性,一定要从民间的贸易主体角度考虑进行谋划,因为这是国家和国际关系之间真正的底层基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