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据纽约时报消息,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于当地时间本周一(9月9日)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因弗内斯(Inverness)去世,享年94岁。
“弗兰克原始的视觉和个人表达风格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他。确实,这位摄影师与摄影的缘分几乎贯穿了大半个20世纪。1924年生于瑞士苏黎世,少年时期就开始步入摄影界。23岁,罗伯特就以艺术难民的身份来到纽约。在他诸多的摄影实践之中,其开创性与独特性均被摄影界公认。在后来,弗兰克的创作又拓展到电影和视频领域,尝试操纵照片和蒙太奇,并开始探索各种媒介。
在美国,他拍下了那本最为著名的作品集《美国人》(The Americans)。《美国人》收录了他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公路旅行时拍摄的黑白照片,由两万多张底片精选出83张作品,于1958年首次出版法语版本(Les Americains),美国版于次年出版。除去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为画册撰写的序言之外,这本作品集除了摄影作品和简单的照片信息,并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阐释。公园中熟睡的纹身男子,无涯的公路,集体葬礼,飞驰车子上的黑人男孩……还有那张著名的,藏在美国国旗后向外窥探的人,这个国家中那些隐蔽的、甚至有些古怪的种种细节和“污点”,被他那一丝不苟的镜头逐一记录下来。美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从电视、杂志和电影上所能观察到的某种轻松欢乐的关于美国的表象在弗兰克的照片中被剥离开来,而这样做的目的,反而是“发现和尊重美国的真实和美好”。


人们对《美国人》以及弗兰克的摄影评价褒贬不一。文化评论家珍妮特·马尔科姆(Janet Malcolm)称他为“新摄影的马奈”,也有摄影杂志评价这些照片“毫无意义的模糊,颗粒,泥泞的曝光,醉醺醺的视野,以及普遍的草率。”或者就像《名利场》(Vanity Fair)谈到弗兰克时所说,他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对于弥漫着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并追求整洁的郊区生活的准则,是一种颠覆。
只要照片,不需要文字,那就是他的初衷。在熟知了外界对他的观点之后,我们不妨再回到最初的影像。也许从它们之间,你看到了诗,你听到了忧伤的乐曲......那都来自这个站在人群中不起眼的摄影师,一只手举起的那只小相机。就像杰克·凯鲁亚克为他写的序言中提到的那样,它们给人的感觉,也许就是,“看了这些照片之后,你最终不再知道点唱机是否比棺材更悲伤”。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