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P2P踩雷不止? 懒惰or贪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P2P踩雷不止? 懒惰or贪婪

跑路频发一方面是目前P2P行业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阶段,个别平台不自律,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投资人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平台126家,与历史最高月份2015年6月份齐平;问题平台率24.13%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P2P网贷行业,2013年以来已经发生各种问题平台928家,其中2015年566家,占61%。

跑路频发一方面是目前P2P行业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阶段,个别平台不自律,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投资人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同时在7月中旬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P2P的定位,资金安全等做了明确要求。这是监管层首次正式对P2P发声,也说明了监管层对P2P发展的认可。笔者认为,在监管细则出台之前,P2P平台洗牌加速,在这种特殊时点,投资者投资P2P更应该谨慎。

纵观投资跑路历史,不难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了投资人屡屡踩雷。

一是平台的宣传误导

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在宣传上存在一定的误导嫌疑。

登陆百度等搜索引擎就看到一些平台在宣传中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可以本息保障,让投资者误以为只要是P2P都可以本息保障,可以闭着眼睛进行投资,最后平台跑路才发现原来不是宣传的那么回事。

一些平台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通过编造创始人背景、股东背景,四处买奖等等手段,塑造一种实力雄厚的假象,以此来让投资者相信自己可以“本息保障”。

“本息保障”原这个本在传统金融领域禁止用的宣传词汇,在P2P领域变得没有门槛了,好的坏的都可以这么说,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很难分辨清楚。

二是投资人太懒,平台信息调查不到位

在笔者接触的踩雷者中,大多人对自己所投资平台的基本信息都知之甚少,有的是被平台营销活动吸引,有的是听身边朋友的介绍投资的,因此大多数踩雷都是投资者自身没有做好投资功课造成的。

目前的很多投资用户都只是关心投资收益,但是并不了解P2P的模式,不了解平台运作机制。

实际上,对于用户来说,了解一个P2P平台的背景资质和产品属性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笔者认为,P2P比研究股市要容易得多,研究股市需要宏观、微观、行业等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于P2P,只要投资人稍微用心,平台的成立时间、团队专业度、公司实体是否在工商局的企业信息网站有备案,这些都是一个正规平台的基础信息,也都非常容易查询到。平台的资产类型、资产质量、投资流程、保障措施、交易合同这些信息,如果是正规透明的平台,也一定都会披露。说简单一点就是多核实平台的公开信息,并在投资人社区多交流,总会对平台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识。

笔者在投资过程中曾经查询发现某平台的股东有房地产业务,当时果断撤出在该平台的所有资金,半年后这家平台就爆出自融跑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投资者也可以查出一些平台创始人之前的经历,甚至创始人还有没有其它的产业,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平投资人了解平台。

三是投资人太贪婪,被高息噱头的迷惑

在统计的跑路的P2P平台中,高息平台最多。对于投资高息平台的人来说,一部分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短期投一笔就走,结果刚投进去平台就跑了,P2P历史上最短的平台就是上线1天就跑路。另外一部分是看到高息平台短期回款稳定,就放松了警惕,加大了投资额度,结果某一天平台突然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今年上半年就有两家成立一年多的高息平台跑路。

笔者建议,对于收益高于15%一定要小心,因为即便是营销行为,也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利率。

针对以上的三个原因,宜人贷总经理方以涵认为,投资人自身应当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应当将P2P类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分散投资。投资人应当根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和产品属性,分散配置资产。随着监管的来临,未来P2P两级分化的情况会进一步加剧。除了一些欺诈平台,一些经营不善的平台也会出现问题,普通投资者对这类风险识别能较低,因此在目前阶段投资者的选择平台时更应该小心。

笔者认为,目前最为理想的状况是,P2P平台要坚持信息真实透明,主动与用户沟通交流;行业协会要制定规则,实施数据共享,推动行业自律互律、健康发展;政府一方面要给予规范引导,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尽快落实监管政策,还要推动财商教育;媒体应当以专业负责的态度传播正确的内容;评级机构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测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促进P2P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奇,资深媒体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P2P踩雷不止? 懒惰or贪婪

跑路频发一方面是目前P2P行业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阶段,个别平台不自律,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投资人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平台126家,与历史最高月份2015年6月份齐平;问题平台率24.13%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P2P网贷行业,2013年以来已经发生各种问题平台928家,其中2015年566家,占61%。

跑路频发一方面是目前P2P行业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阶段,个别平台不自律,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投资人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同时在7月中旬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P2P的定位,资金安全等做了明确要求。这是监管层首次正式对P2P发声,也说明了监管层对P2P发展的认可。笔者认为,在监管细则出台之前,P2P平台洗牌加速,在这种特殊时点,投资者投资P2P更应该谨慎。

纵观投资跑路历史,不难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了投资人屡屡踩雷。

一是平台的宣传误导

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在宣传上存在一定的误导嫌疑。

登陆百度等搜索引擎就看到一些平台在宣传中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可以本息保障,让投资者误以为只要是P2P都可以本息保障,可以闭着眼睛进行投资,最后平台跑路才发现原来不是宣传的那么回事。

一些平台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通过编造创始人背景、股东背景,四处买奖等等手段,塑造一种实力雄厚的假象,以此来让投资者相信自己可以“本息保障”。

“本息保障”原这个本在传统金融领域禁止用的宣传词汇,在P2P领域变得没有门槛了,好的坏的都可以这么说,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很难分辨清楚。

二是投资人太懒,平台信息调查不到位

在笔者接触的踩雷者中,大多人对自己所投资平台的基本信息都知之甚少,有的是被平台营销活动吸引,有的是听身边朋友的介绍投资的,因此大多数踩雷都是投资者自身没有做好投资功课造成的。

目前的很多投资用户都只是关心投资收益,但是并不了解P2P的模式,不了解平台运作机制。

实际上,对于用户来说,了解一个P2P平台的背景资质和产品属性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笔者认为,P2P比研究股市要容易得多,研究股市需要宏观、微观、行业等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于P2P,只要投资人稍微用心,平台的成立时间、团队专业度、公司实体是否在工商局的企业信息网站有备案,这些都是一个正规平台的基础信息,也都非常容易查询到。平台的资产类型、资产质量、投资流程、保障措施、交易合同这些信息,如果是正规透明的平台,也一定都会披露。说简单一点就是多核实平台的公开信息,并在投资人社区多交流,总会对平台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识。

笔者在投资过程中曾经查询发现某平台的股东有房地产业务,当时果断撤出在该平台的所有资金,半年后这家平台就爆出自融跑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投资者也可以查出一些平台创始人之前的经历,甚至创始人还有没有其它的产业,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平投资人了解平台。

三是投资人太贪婪,被高息噱头的迷惑

在统计的跑路的P2P平台中,高息平台最多。对于投资高息平台的人来说,一部分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短期投一笔就走,结果刚投进去平台就跑了,P2P历史上最短的平台就是上线1天就跑路。另外一部分是看到高息平台短期回款稳定,就放松了警惕,加大了投资额度,结果某一天平台突然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今年上半年就有两家成立一年多的高息平台跑路。

笔者建议,对于收益高于15%一定要小心,因为即便是营销行为,也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利率。

针对以上的三个原因,宜人贷总经理方以涵认为,投资人自身应当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应当将P2P类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分散投资。投资人应当根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和产品属性,分散配置资产。随着监管的来临,未来P2P两级分化的情况会进一步加剧。除了一些欺诈平台,一些经营不善的平台也会出现问题,普通投资者对这类风险识别能较低,因此在目前阶段投资者的选择平台时更应该小心。

笔者认为,目前最为理想的状况是,P2P平台要坚持信息真实透明,主动与用户沟通交流;行业协会要制定规则,实施数据共享,推动行业自律互律、健康发展;政府一方面要给予规范引导,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尽快落实监管政策,还要推动财商教育;媒体应当以专业负责的态度传播正确的内容;评级机构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测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促进P2P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奇,资深媒体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