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圳拟地铁高峰“女士优先车厢”男士限乘,如何劝离或成难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圳拟地铁高峰“女士优先车厢”男士限乘,如何劝离或成难题

有学者认为,社会应把关注点放在改善整个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上,对不同人群体现出关怀,而不是只关注优先车厢,普通车厢同样需要改善这些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运行两年多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试图通过立法规定高峰期“优先车厢”限制残疾人、未成年人、女士等群体以外的乘客乘坐。

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了修订,在草案修改稿中提出,“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

若该条例获得通过,也意味着深圳地铁“优先车厢”的乘坐将有了强制性的规则——在高峰期间只为部分人群提供搭乘服务,其他人士将被限乘。相比深圳过去的“女士优先车厢”,“优先车厢”的乘客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女士以外,还涵盖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

深圳“优先车厢”拟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很快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网络上不乏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支持者认为,优先车厢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后,深圳将以地方法规条例的方式改变女性优先车厢形同虚设的现状,真正关爱有需求的女乘客。

反对者则提出,通过立法规定女性可乘坐优先车厢,实际上是把女性视为弱势群体,是对女性的一种消极保护,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男性乘坐地铁的舒适度。

深圳地铁相关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深圳地铁不是“优先车厢”政策的制定单位,而是一个执行单位,如果条例最终通过,深圳地铁将会根据规定对工作进行调整,决定是否增加人手,是否调整设备、设施以及客流组织规则。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指出,深圳市设立优先车厢为残疾人、未成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对促进民众关爱这些弱势群体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是否应该通过地方立法,将女性与残疾人、未成年人一起列入优先车厢的乘客范围,仍需要经过民众充分讨论。

深圳地铁女性优先车厢最初设立于2017年6月,其时深圳地铁率先在1、3、4、5号线双方向列车首、末节车厢进行女士优先车厢试点工作,全天实行。在“女性优先车厢”内,除了张贴有“女性优先车厢”标志外,候车厅内还反复播报着“本班列车的首尾两节车厢为女士优先车厢”的语音提示。

经过8个多月的试点,2018年3年8日起,深圳市的2、7、9、11号线也同样推行女士优先车厢,设置在双方向列车的首尾两节,至此深圳所有地铁线路都开设有女士优先车厢。每趟列车上的提醒广播播放次数也由原来的3次增加到6次,女士优先车厢标识也相应地增加了。

不过,设立女士优先车厢以来,由于缺乏约束,女士优先车厢运行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在上下班高峰期,女士优先车厢往往挤了不少男乘客。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时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关于地铁设置女士优先车厢等问题反映较为集中,为保证有需要的人士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能够得到良好照顾,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对此有着不同的意见,他表示,政府应该是全体市民的服务者,女性已不是弱势群体,不应人为地将女性定位在弱势群体之上,更不应把女性和残疾人、未成年人划为一个范畴。另外,在公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女性舒适度的提高不应以男性舒适度下降为代价,人为地制造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此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一直采取相对柔性的倡议形式,将来这一设置一旦从柔性的倡议转为强制性的规则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是民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丁瑜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深圳优先车厢被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地铁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将承担起对优先车厢中男士进行劝离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而言,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

“很多人可能觉得,地铁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这些公共设施,如果工作人员劝阻不成功又能怎样?”她反问道。

张宝义也表示出相似的忧虑,“通过地方立法来规定优先车厢的乘坐,不仅增加了地铁部门的管理成本,还容易在优先车厢中形成矛盾体的心理对抗,为产生行为对抗埋下一个诱因,在普通车厢,这种矛盾不会爆发出来,因为这个空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权利。”他说。

相对于通过地方立法规定优先车厢的乘坐,张宝义更倾向于提倡乘客在优先车厢主动谦让的做法。他认为,这种软规定照顾到了一部分女士的心理需要或生理需要,但是并没有强调排斥异性。

“法律规定是硬性的,是文明的底线,并不能突出文明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大家都遵守未必能体现出文明。在优先车厢的规定上,要真正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选择软规定会更好一些。”他对界面新闻说。

丁瑜认为,现实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所有的公共设施的环境都变得更友好一些,如在上下车厢的地方,有更多的便利设施,方便残疾人的轮椅上下车,在电梯设置上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在母婴哺乳室 、女性厕所的设置上更人性化些。

“社会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改善整个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上,对不同人群体现出关怀,而不是只关注优先车厢,普通车厢同样需要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有便利的设施。”丁瑜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圳拟地铁高峰“女士优先车厢”男士限乘,如何劝离或成难题

有学者认为,社会应把关注点放在改善整个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上,对不同人群体现出关怀,而不是只关注优先车厢,普通车厢同样需要改善这些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宙

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运行两年多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试图通过立法规定高峰期“优先车厢”限制残疾人、未成年人、女士等群体以外的乘客乘坐。

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了修订,在草案修改稿中提出,“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

若该条例获得通过,也意味着深圳地铁“优先车厢”的乘坐将有了强制性的规则——在高峰期间只为部分人群提供搭乘服务,其他人士将被限乘。相比深圳过去的“女士优先车厢”,“优先车厢”的乘客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女士以外,还涵盖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

深圳“优先车厢”拟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很快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网络上不乏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支持者认为,优先车厢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后,深圳将以地方法规条例的方式改变女性优先车厢形同虚设的现状,真正关爱有需求的女乘客。

反对者则提出,通过立法规定女性可乘坐优先车厢,实际上是把女性视为弱势群体,是对女性的一种消极保护,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男性乘坐地铁的舒适度。

深圳地铁相关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深圳地铁不是“优先车厢”政策的制定单位,而是一个执行单位,如果条例最终通过,深圳地铁将会根据规定对工作进行调整,决定是否增加人手,是否调整设备、设施以及客流组织规则。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指出,深圳市设立优先车厢为残疾人、未成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对促进民众关爱这些弱势群体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是否应该通过地方立法,将女性与残疾人、未成年人一起列入优先车厢的乘客范围,仍需要经过民众充分讨论。

深圳地铁女性优先车厢最初设立于2017年6月,其时深圳地铁率先在1、3、4、5号线双方向列车首、末节车厢进行女士优先车厢试点工作,全天实行。在“女性优先车厢”内,除了张贴有“女性优先车厢”标志外,候车厅内还反复播报着“本班列车的首尾两节车厢为女士优先车厢”的语音提示。

经过8个多月的试点,2018年3年8日起,深圳市的2、7、9、11号线也同样推行女士优先车厢,设置在双方向列车的首尾两节,至此深圳所有地铁线路都开设有女士优先车厢。每趟列车上的提醒广播播放次数也由原来的3次增加到6次,女士优先车厢标识也相应地增加了。

不过,设立女士优先车厢以来,由于缺乏约束,女士优先车厢运行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在上下班高峰期,女士优先车厢往往挤了不少男乘客。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时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关于地铁设置女士优先车厢等问题反映较为集中,为保证有需要的人士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能够得到良好照顾,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对此有着不同的意见,他表示,政府应该是全体市民的服务者,女性已不是弱势群体,不应人为地将女性定位在弱势群体之上,更不应把女性和残疾人、未成年人划为一个范畴。另外,在公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女性舒适度的提高不应以男性舒适度下降为代价,人为地制造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此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一直采取相对柔性的倡议形式,将来这一设置一旦从柔性的倡议转为强制性的规则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是民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丁瑜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深圳优先车厢被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地铁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将承担起对优先车厢中男士进行劝离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而言,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

“很多人可能觉得,地铁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这些公共设施,如果工作人员劝阻不成功又能怎样?”她反问道。

张宝义也表示出相似的忧虑,“通过地方立法来规定优先车厢的乘坐,不仅增加了地铁部门的管理成本,还容易在优先车厢中形成矛盾体的心理对抗,为产生行为对抗埋下一个诱因,在普通车厢,这种矛盾不会爆发出来,因为这个空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权利。”他说。

相对于通过地方立法规定优先车厢的乘坐,张宝义更倾向于提倡乘客在优先车厢主动谦让的做法。他认为,这种软规定照顾到了一部分女士的心理需要或生理需要,但是并没有强调排斥异性。

“法律规定是硬性的,是文明的底线,并不能突出文明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大家都遵守未必能体现出文明。在优先车厢的规定上,要真正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选择软规定会更好一些。”他对界面新闻说。

丁瑜认为,现实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所有的公共设施的环境都变得更友好一些,如在上下车厢的地方,有更多的便利设施,方便残疾人的轮椅上下车,在电梯设置上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在母婴哺乳室 、女性厕所的设置上更人性化些。

“社会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改善整个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上,对不同人群体现出关怀,而不是只关注优先车厢,普通车厢同样需要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有便利的设施。”丁瑜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