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抄也抄不到精髓的《小小的愿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抄也抄不到精髓的《小小的愿望》

演员是需要爆发力,但真正的演技可不是光靠干嚎就能释放出来的。

文 | 电影头条

破!电!影!

这是条姐看完《小小的愿望》走出影院的第一句话。

而这三个字也概括了条姐对电影的全部感受。

也怪条姐我洞察不够敏锐,按常理,一般电影排片都是从一天的凌点开始。

但《小小的愿望》却是从下午才开始有排片,那模式与当年的大烂片《爱情公寓》如出一辙。

说白了不就是怕上午口碑发酵,直接影响下午乃至中秋节的票房呗。

可当时的条姐怎么就没意识到这一环呢?肯定还是因为彭昱畅这个格外有灵气的演员参演,而被蒙蔽了双眼。

不过既然《小小的愿望》导致我浪费了一张电影票钱,那我就不得不写篇文章来骂它了。

众所周知,《小小的愿望》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

豆瓣评分7.4的《伟大的愿望》,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

就是一个突然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高中生高焕,自知时日不多,便一心决定在死之前,完成破处的愿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两位至亲好友,南俊和甲德为了兄弟最后的愿望,不惜一切,为高焕实现愿望而奋战的故事。

其实条姐很早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原作虽算不上多么多么经典,但也是韩国喜剧片的一贯风格。

节奏虽略有拖沓,但胜在题材稀缺。

一个濒死高中生对性的渴望,两个中二少年对友情的忠诚,这本身就很能打出共鸣感。

但《小小的愿望》从改名到撤档再到删减后上映,早已把片中最点睛的破处情节全部撤换,修改成为“谈恋爱”。

因为打破禁忌就是这部影片笑点的根源,可删减后的“谈女朋友”本身并不属于一个禁忌话题。

首先条姐要说明一下,其实翻拍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对经典的一再翻拍,不仅是引经据典,将不同的时代性注入其中,更是一种对同一命题的个性化理解,一种对经典的优化补充。

这翻拍其实就相当于二次创作。

想想《来电狂响》虽然翻拍自《完美陌生人》,但从剧本来讲,它的本土化改编非常出色。

不仅摒弃了原作将故事限定在室内的局限,还将中国式人际关系和热门话题融入其中。

比如门当户对是否重要?家庭和事业怎样平衡?当婚姻关系破灭,谁对谁错?女人一定要步入婚姻?职场遭遇性骚扰怎么办?

等等一系列的本土化改编,都让这部翻拍作品增色了不少。

但可惜的是《小小的愿望》的翻拍,不要说什么二次创作,就连一些简单的本土化技巧都做不到。

而现在的翻拍在国内如此不受待见,毫不夸张的说,起初就是被这些不用心的制作团队搞臭的。

别人的翻拍是翻拍,《小小的愿望》翻拍那简直就是粘贴复制。

整个影片从台本到场景,从剪辑到运镜,就是比着韩版照抄啊。

瞧瞧光这1分多钟的预告片中,就有多少镜头是照抄原作。(全片更多)

车站光着身子的徐浩(王大陆饰)和张正阳(魏大勋饰),吓跑女学生。

徐浩,张正阳偷偷从医院带高远(彭昱畅饰)。

三人来到海边玩耍,却意外弄倒轮椅的片段。

跑马拉松被垃圾袋蒙面。

无限雷同的台词。

连高远生日时的病房布置,都格外相似。

没有任何改编,条姐就想不明白这样的翻拍到底有何意义?

有那功夫,观众为什么不看原版电影,而选择进入电影院,来观看这部笑点缺失又泪点尴尬的翻拍作品?

难道是因为演员演技吗?

那你还真不用过多期待了。

因为12日已经为你们趟过雷的条姐表示,这部电影除了彭昱畅,没有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合格的。

王大陆这个烂片之王真不是白叫的。

演员是需要爆发力,但真正的演技可不是光靠干嚎就能释放出来的。

想感动观众,演员先进入角色状态是必要的。

可条姐在观影过程中,真的完全感受不到三人之间的友情。

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整部影片不像是三个死党的故事,更像三个暂时合作的同事,礼貌的对戏念台词。

魏大勋个别片段其实能稍微感受到他身上的灵气。

但对角色的理解却是大勋花最缺失的部分,完全本色出演,但并不考虑自己的表演是否符合角色逻辑。

再加上没有优秀的导演指导,魏大勋饰演的张正阳各种迷惑行为,也成为影片中一个不小的灾难。

但要说这部影片最大的灾难,就是导演田羽生无疑了。

从选题到审美,从创作到专业度,真的没有一处值得夸奖。

田羽生饰演交警

田羽生首先最失败的,就是错误的估计了广电的底线,作为一个商业电影,从剧本的改编上就没有做到符合本国国情,进行适合上映的本土化。

才导致上映前,临时撤档,进行删减再审核的尴尬局面。

其次是选角的失败,主角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也许是有资本等一系列其他制约因素。

但连高远父母这种配角都选择有误,真的也没什么好洗的。

一个演员的形象应该符合剧情设定,这是基础。

韩版中高焕的父亲,是个冲动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设,所以才会有锻炼身体,带儿子跑马拉松,冲动时又会出拳打伤自己的妻子的行为。

一个身材相对魁梧的演员形象,绝对是角色人设的必备条件。

而得知儿子命不久矣后,两人在医院的站位也正好迎合了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关系。

不善言辞的丈夫会面向窗户站立,独自叹气,一个宽大的背影占据画面全部左侧位置。

格外爱护儿子的妻子会坐下来抽泣,蜷缩的身体占据画面靠右位置。两人的角色关系仅仅通过一个镜头就全部呈现了出来。

翻拍版的无脑复制,画面演员站位虽然都没变,但将丈夫换成一个身材瘦弱,一犯错会跪搓衣板的妻管严,这一情节就根本不成立。

不一样的夫妻关系,同是得知儿子绝症消息,这样的丈夫人设难道不更应该坐在妻子身边进行安慰吗?

然而对镜头的不敏感,导致这部影片连照抄都抄不到精髓。

很多原版精彩的运镜,虽然翻拍原封不动拿来主义,但环境与演员的差异,还是无法避免《小小的愿望》东施效颦的结局。

而条姐也要再次温馨提示,中秋假日想要去影院观看《小小的愿望》的观众,请尽量放低期待值。

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再走进电影院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抄也抄不到精髓的《小小的愿望》

演员是需要爆发力,但真正的演技可不是光靠干嚎就能释放出来的。

文 | 电影头条

破!电!影!

这是条姐看完《小小的愿望》走出影院的第一句话。

而这三个字也概括了条姐对电影的全部感受。

也怪条姐我洞察不够敏锐,按常理,一般电影排片都是从一天的凌点开始。

但《小小的愿望》却是从下午才开始有排片,那模式与当年的大烂片《爱情公寓》如出一辙。

说白了不就是怕上午口碑发酵,直接影响下午乃至中秋节的票房呗。

可当时的条姐怎么就没意识到这一环呢?肯定还是因为彭昱畅这个格外有灵气的演员参演,而被蒙蔽了双眼。

不过既然《小小的愿望》导致我浪费了一张电影票钱,那我就不得不写篇文章来骂它了。

众所周知,《小小的愿望》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

豆瓣评分7.4的《伟大的愿望》,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

就是一个突然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高中生高焕,自知时日不多,便一心决定在死之前,完成破处的愿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两位至亲好友,南俊和甲德为了兄弟最后的愿望,不惜一切,为高焕实现愿望而奋战的故事。

其实条姐很早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原作虽算不上多么多么经典,但也是韩国喜剧片的一贯风格。

节奏虽略有拖沓,但胜在题材稀缺。

一个濒死高中生对性的渴望,两个中二少年对友情的忠诚,这本身就很能打出共鸣感。

但《小小的愿望》从改名到撤档再到删减后上映,早已把片中最点睛的破处情节全部撤换,修改成为“谈恋爱”。

因为打破禁忌就是这部影片笑点的根源,可删减后的“谈女朋友”本身并不属于一个禁忌话题。

首先条姐要说明一下,其实翻拍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对经典的一再翻拍,不仅是引经据典,将不同的时代性注入其中,更是一种对同一命题的个性化理解,一种对经典的优化补充。

这翻拍其实就相当于二次创作。

想想《来电狂响》虽然翻拍自《完美陌生人》,但从剧本来讲,它的本土化改编非常出色。

不仅摒弃了原作将故事限定在室内的局限,还将中国式人际关系和热门话题融入其中。

比如门当户对是否重要?家庭和事业怎样平衡?当婚姻关系破灭,谁对谁错?女人一定要步入婚姻?职场遭遇性骚扰怎么办?

等等一系列的本土化改编,都让这部翻拍作品增色了不少。

但可惜的是《小小的愿望》的翻拍,不要说什么二次创作,就连一些简单的本土化技巧都做不到。

而现在的翻拍在国内如此不受待见,毫不夸张的说,起初就是被这些不用心的制作团队搞臭的。

别人的翻拍是翻拍,《小小的愿望》翻拍那简直就是粘贴复制。

整个影片从台本到场景,从剪辑到运镜,就是比着韩版照抄啊。

瞧瞧光这1分多钟的预告片中,就有多少镜头是照抄原作。(全片更多)

车站光着身子的徐浩(王大陆饰)和张正阳(魏大勋饰),吓跑女学生。

徐浩,张正阳偷偷从医院带高远(彭昱畅饰)。

三人来到海边玩耍,却意外弄倒轮椅的片段。

跑马拉松被垃圾袋蒙面。

无限雷同的台词。

连高远生日时的病房布置,都格外相似。

没有任何改编,条姐就想不明白这样的翻拍到底有何意义?

有那功夫,观众为什么不看原版电影,而选择进入电影院,来观看这部笑点缺失又泪点尴尬的翻拍作品?

难道是因为演员演技吗?

那你还真不用过多期待了。

因为12日已经为你们趟过雷的条姐表示,这部电影除了彭昱畅,没有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合格的。

王大陆这个烂片之王真不是白叫的。

演员是需要爆发力,但真正的演技可不是光靠干嚎就能释放出来的。

想感动观众,演员先进入角色状态是必要的。

可条姐在观影过程中,真的完全感受不到三人之间的友情。

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整部影片不像是三个死党的故事,更像三个暂时合作的同事,礼貌的对戏念台词。

魏大勋个别片段其实能稍微感受到他身上的灵气。

但对角色的理解却是大勋花最缺失的部分,完全本色出演,但并不考虑自己的表演是否符合角色逻辑。

再加上没有优秀的导演指导,魏大勋饰演的张正阳各种迷惑行为,也成为影片中一个不小的灾难。

但要说这部影片最大的灾难,就是导演田羽生无疑了。

从选题到审美,从创作到专业度,真的没有一处值得夸奖。

田羽生饰演交警

田羽生首先最失败的,就是错误的估计了广电的底线,作为一个商业电影,从剧本的改编上就没有做到符合本国国情,进行适合上映的本土化。

才导致上映前,临时撤档,进行删减再审核的尴尬局面。

其次是选角的失败,主角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也许是有资本等一系列其他制约因素。

但连高远父母这种配角都选择有误,真的也没什么好洗的。

一个演员的形象应该符合剧情设定,这是基础。

韩版中高焕的父亲,是个冲动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设,所以才会有锻炼身体,带儿子跑马拉松,冲动时又会出拳打伤自己的妻子的行为。

一个身材相对魁梧的演员形象,绝对是角色人设的必备条件。

而得知儿子命不久矣后,两人在医院的站位也正好迎合了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关系。

不善言辞的丈夫会面向窗户站立,独自叹气,一个宽大的背影占据画面全部左侧位置。

格外爱护儿子的妻子会坐下来抽泣,蜷缩的身体占据画面靠右位置。两人的角色关系仅仅通过一个镜头就全部呈现了出来。

翻拍版的无脑复制,画面演员站位虽然都没变,但将丈夫换成一个身材瘦弱,一犯错会跪搓衣板的妻管严,这一情节就根本不成立。

不一样的夫妻关系,同是得知儿子绝症消息,这样的丈夫人设难道不更应该坐在妻子身边进行安慰吗?

然而对镜头的不敏感,导致这部影片连照抄都抄不到精髓。

很多原版精彩的运镜,虽然翻拍原封不动拿来主义,但环境与演员的差异,还是无法避免《小小的愿望》东施效颦的结局。

而条姐也要再次温馨提示,中秋假日想要去影院观看《小小的愿望》的观众,请尽量放低期待值。

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再走进电影院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